《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爲作者二十年來中國古建築考察的心得總結。涵蓋神靈殿堂、帝王國度、衆生居所三個主要面向、十六大類建築,深入探索五十一座經典個案。時間由秦漢以迄明清,空間遍佈中華大地。無論是尺度宏大的宮殿寺院、因地制宜的民居,或是亭臺水榭著名園林,還有體現藏傳佛教精神的喇嘛寺、具有伊斯蘭風格的清真寺喚拜塔等,作者皆以最能彰顯各個古建築特色的剖視彩圖,加上實景攝影圖像與特色導覽,引領讀者進入時光隧道,甚至穿牆破壁,領略古代匠師高超的工藝技術,體驗每一座古建築令人驚豔的空間美感。在經典個案之後,另有同類型其他實例的介紹與比較;而“延伸議題”則以簡練的文字、精細的手繪線圖與大量的攝影圖片,歸納整理中國古建築之基本欣賞知識。最後並附中國古建築常見術語詞解。
楊廷寶是中國建築巨匠,與梁思成、童寯、劉敦楨並稱“建築四傑”。作爲中國第一批留洋建築師,楊廷寶接受過嚴格的西方建築教育,亦熟諳中國古典建築做法,爲探索民族特色的中國現代建築做出了畢生努力。長久以來,由於他本人及家人的內斂謙虛,且社會方面的宣傳不多,以至大衆對這位中國建築大師認知度低,只知其作品,而不知其作品出自他之手。 瞭解一位建築師最好的途徑就是認識他設計的建築。楊廷寶一生設計了120項作品,在建築師中可謂高產。這其中有超過半數(67項)是爲南京設計的,現存南京楊廷寶建築又有近一半(33項)的傳世傑作,已作爲珍貴的建築遺產,被列爲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京作爲歷史文化名城,其建築文化的代表即爲南京的民國風貌建築。這類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以前沒有,以後也不會有,這也成爲國人眼中南京的代表,爲遊人所喜愛,爲本地人所自豪。楊廷寶就是此風格的引領者,他爲南京設計的建築是南京建築的精華,也是南京在整個20世紀曆史文化的凝鍊。本書不同於傳統建築師作品集,只專注於建築專業解析,而是聚焦楊廷寶本人,不論是對他作爲建築師一生的畫卷呈現,還是對他與每一個作品之間故事的講述,都能使讀者瞭解到一位生動而立體的建築大師,都能深深感受到他的專業素養、他的德才兼備、他的家國情懷。 建築是城市歷史文化的現實載體,是無法脫離人和城市而存在的。所以,欣賞建築需親身到訪才能感受建築的尺度,領略建築的藝術特色,體會建築師的巧思和發生在建築中的故事。本書創新性地採用“地圖”的形式,收錄了最全的南京楊廷寶建築作品,並分爲5條探訪路線,將世紀巨匠楊廷寶科普給大衆,將他如何設計出這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國現代建築的巧思用精彩的圖片和生動的文筆講解給大衆,且將這些不朽的建築用探訪導覽的方式引導到大衆面前。
遍覽上古至清末民國的中國建築面貌, 把中國建築史學納入科學研究領域的里程碑著作, 梁思成先生的畢生心血! 以本書初始面世版本爲底本,最大限度還原作者本意。 📕編輯推薦 ◎學貫中西的建築大師、保護文物和傳承文化的先驅——梁思成先生的經典著作。初稿爲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南溪縣李莊時所寫,後因授課需要編寫成講義。書中絕大部分資料都是當時中國營造學社的研究人員和工作同志的實地調查、測驗的成果,他們一起使中國古建築這一瑰寶重放異彩於世界文化之林。 ◎di一本由中國人自己寫的公正權威的中國建築史,shou次把中國建築史學納入了系統科學研究的領域,形成一門獨立學科,在建築史上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博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極大欽佩和讚揚。 ◎本次後浪新版《中國建築史》,以本書初始面世版本——五十年代初版油印本爲底本。同時增補插圖近兩百張,圖文並茂,便於讀者瞭解書中敘述的不同建築。並根據古籍及民國雜誌,修正底本中極個別的錯字或知識性誤差,內容更臻完善,更加方便閱讀。也以期最大限度還原梁先生本意。 ◎從上古至清末民國的中國建築均有涉及,通過以歷史文獻與實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規律、技術要點,總結出了中國建築的成就和各時代的主要特徵。一書在手,即可遍覽各個時期的中國建築特徵,明晰不同時期建築的優劣,參考價值卓著。 ✍內容簡介 《中國建築史》是di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公正權威的中國建築史,是建築學科的開山之作。全書共八章,從上古到清末民初分期闡明中國建築在不同時代的特徵,對每一時期的現存建築實物逐一剖析,解說每個建築形制的特徵及傳承關係,涵蓋木構、磚石、橋樑、牌坊、宮殿、苑囿、寺廟壇觀、陵墓、住宅等。對各個系統建築自身之優劣,各民族與中國情況之異同,都有述及。 這部《中國建築史》完成於1944年,當時卻沒有出版條件。五十年代初作爲講義,出版了若干油印本,限於條件,沒有印插圖。本次出版即以油印本爲底本,參考後續出版的各本修訂了部分筆誤,並增補了書中提及的相關圖片,以期最大限度呈現梁先生本意。
勒·柯布西耶全集(第1卷 1910-1929年),ISBN:9787112071135,作者:(瑞士)W·博奧席耶(W.Boesiger),(瑞士)O·斯通諾霍(O.Stonorov)編著;牛燕芳,程超譯
本書用活潑的語言、漫畫的形式,結合歷史故事,使讀者從整體上可以快速瞭解整個歐洲建築的發展歷史,包括西方建築的老祖宗爲什麼在古希臘,羅馬角鬥場是否是帝國的維穩工具,哥特式大教堂怎麼就成了黑暗化身,等等。本書適合歐洲建築愛好者、初學者閱讀,也適合喜歡建築歷史文化的大衆讀者閱讀。
全球首部以體驗爲核心的建築類入門讀物 精選五千年來72座建築典範,開啓環球雲遊建築之旅 👩 編輯推薦 🌟以體驗爲核心,提供理解建築的絕佳途徑 兩位作者均爲執業建築師,同時又都在歐美知名高校從事建築理論的研究和教學。他們從自身多年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出發,堅信只有通過切身體驗才能真正理解建築。本書以體驗爲核心,以文字、照片和平面圖三者結合的方式引領讀者展開一場彷彿親身參與的“田野調查”。 🌟12個建築主題,72座偉大的建築 全書以空間、光線、地景和場所等12個和建築密體驗密切相關的主題爲框架,精選72座極具代表性的建築傑作,涵蓋全球各種建築風格。既有古老的埃及金字塔,也有現代化的悉尼歌劇院,既有裝飾華美的神聖家族大教堂,也有純幾何形的流水別墅,既有非洲的多貢人村落,也有富有東方風情的伊勢神宮。 🌟近400張建築照片,80餘幅建築平面圖,搭配精心繪製的路線圖 爲了讓讀者更直觀的體驗這72座建築,作者精選了大量建築照片,既有宏觀的全景圖也有微觀的細部圖,再搭配大量標有參觀路線和照片拍攝位置的建築平面圖,讓讀者不用到現場也能領略建築的全貌,打造沉浸式的紙上建築之旅。 📕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本爲大衆讀者撰寫的建築入門讀物,目的在於爲他們提供一種理解和體驗建築的全新的途徑。全書根據關鍵的建築主題劃分爲12章,精心挑選包括埃及金字塔和悉尼歌劇院在內的72座代表性建築,引領讀者展開一場彷彿親身參與的“田野調查”。每章有一篇簡短的引言介紹相關概念和背景知識,然後用6個建築實例詳解該主題,搭配精美的建築照片和帶有觀賞路線的平面圖,爲讀者帶來愉悅的閱讀體驗和身臨其境的在場感。 ✨ 媒體推薦 本書帶你參與一次令人耳目一新的探索之旅,重新認識偉大的建築。 ——《天窗》,美國建築師協會期刊
東京の建築には構造の技術が満載! 地震大國日本の中で最も多くの建築が集まる都市・東京。その東京の建築を構造デザインの視點から紹介した書籍「構造デザインマップ東京」が2014年に発行され、今も書店やAmazonでコンスタントに売れ続けるベストセラーとなっています。 この「構造デザインマップ東京」は、巷にある多くの建築ガイドとは異なり、「東京でおもしろい建物は? その構造は?」というユニークなテーマで、構造の視點から建物を紹介。國內の建築関係者だけでなく、海外から訪れた多くの方々に、東京の建築ガイドとして読まれています。 その英訳版を今秋、発行いたします。 日本語版に掲載されている建築作品の中から30作品をピックアップして収録。 さらに東京オリンピックに際して竣工した國立競技場や有明アリーナなどの競技施設。また2020年に増改築した羽田空港第2ターミナルビルなど6作品を新規掲載。斷面図や構造詳細図といった図版をふんだんにつかいながら、掲載36作品の構造システムを解説しています。 特集には、東京の中でも1970年代に竣工した超高層が集まる西新宿の耐震補強の最新事例や、ランドマークとなる東京都庁舎そしてコクーンタワーについて紹介した「High-rises,Seismic retrofit High-rise Blocks in Shinjuku」。 あるいは東京の中でも開発が進む灣岸エリアと墨田川を水上バスでのぼり、クルーズ中に見える橋を紹介した「Bridg Cruise in Tokyo Bay & Sumida River」。この2本の特集記事により、耐震改修や橋梁システムについても楽しめる建築ガイドとなっています。
《摩爾後宮》是王南“建築史詩”系列的第十二本,也是第二卷的收官之作,主題爲公元七世紀至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建築,時間上與中國唐、宋、元時代頗相吻合。伊斯蘭建築分佈地域遼闊,所涉地區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遍及十餘國、數十座經典建築,此前十一冊中約呈平行發展的中西建築史終於被東西貫通。 新興的阿拉伯帝國如飢似渴地汲取被它征服的古老文明的文化成果,伊斯蘭建築亦是被阿拉伯人征服的民族悠久建築傳統的繼承者。從全球建築史的角度看,繼承了古羅馬、拜占庭與波斯等建築傳統的伊斯蘭建築,以其獨特的拱形、幾何圖案和書法藝術,成就了輝煌燦爛的建築傑作。這些建築不僅在設計上別具一格,還在裝飾藝術上達到巔峯。 整個伊斯蘭建築史,時間跨度漫長,地域分佈宏闊。《摩爾後宮》便是以王朝更迭爲經,建築要素和共同特徵爲緯,編織出一幅絢爛奪目的伊斯蘭建築藝術圖景。囊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埃及、突尼斯、伊朗及中亞(包括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處伊斯蘭建築經典——從最重要的類型清真寺,到陵墓、經學院以及宮殿建築——其誕生、成長並逐步走向黃金時代的歷程,貫穿了阿拉伯帝國的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位於伊朗、中亞、埃及、北非及西班牙的諸王朝。 此本的寫法,可以類比《拱尖天堂》,解構一座擁有清真寺建築共同特徵的“理想清真寺”的標準配置,展示其在不同地域天差地別的表現形式,如何演繹出變化萬千、蔚爲大觀,這也正是伊斯蘭建築的魅力所在。全書以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壓軸,它所在的格拉納達即西方人口中“摩爾人”在歐洲的最後一個據點。這座摩爾人的宮殿是本書主角之一,並且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卻宛如歐洲伊斯蘭建築的落日餘暉。
本書與《營造天書》《萬神殿堂》《木骨禪心》等同爲“建築史詩”系列,首發於《讀庫1504》,現推出單行本,便於讀者閱讀與收藏。“建築史詩”由建築學者王南撰寫,擬出版四卷二十四本,內容涉及漢、唐、宋、元、明、清、東西羅馬、中世 紀、文藝復興等古今中外的建築,旨在用幾萬字的篇幅寫透一座建築或一組典型建築,以及它的血脈傳承,進而向讀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築史畫卷。 清華大學建築系講師王南在《夢迴唐朝》中爲建築愛好者上了一堂生動的中國古建入門課。他帶我們徜徉於一代名城長安坊間,欣賞融建築、繪畫、雕刻藝術於一身的唐代佛寺,遙想以中國古代最巨大的木結構建築武則天明堂爲首的帝王宮殿,最後暢遊被梁思成譽爲中國第一國寶的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小殿南禪寺。通過對僅存實例的仔細體察,結合考古發掘所得、復原圖、壁畫、圖紙、照片等,感受唐代“豪勁”的建築風格,認識中國古代建築智慧的基因和血脈。
這本書以講座的方式,系統地介紹中國古代建築的歷史及建築元素特徵、共分二十講,從居址到都城,從祭壇到祠堂,從建築個體到建築理論,敘述全面,語言平易,深入淺出。 作者亦精於古建築攝影,有三百餘幅精美圖片,使這本書更富鑑藏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