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中國建築史

遍覽上古至清末民國的中國建築面貌, 把中國建築史學納入科學研究領域的里程碑著作, 梁思成先生的畢生心血! 以本書初始面世版本爲底本,最大限度還原作者本意

📕編輯推薦 ◎學貫中西的建築大師、保護文物和傳承文化的先驅——梁思成先生的經典著作

初稿爲抗日戰爭期間在四川南溪縣李莊時所寫,後因授課需要編寫成講義

書中絕大部分資料都是當時中國營造學社的研究人員和工作同志的實地調查、測驗的成果,他們一起使中國古建築這一瑰寶重放異彩於世界文化之林

◎di一本由中國人自己寫的公正權威的中國建築史,shou次把中國建築史學納入了系統科學研究的領域,形成一門獨立學科,在建築史上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博得了國內外學術界的極大欽佩和讚揚

◎本次後浪新版《中國建築史》,以本書初始面世版本——五十年代初版油印本爲底本

同時增補插圖近兩百張,圖文並茂,便於讀者瞭解書中敘述的不同建築

並根據古籍及民國雜誌,修正底本中極個別的錯字或知識性誤差,內容更臻完善,更加方便閱讀

也以期最大限度還原梁先生本意

◎從上古至清末民國的中國建築均有涉及,通過以歷史文獻與實例調查相結合的方法,揭示了中國古代建築的設計規律、技術要點,總結出了中國建築的成就和各時代的主要特徵

一書在手,即可遍覽各個時期的中國建築特徵,明晰不同時期建築的優劣,參考價值卓著

✍內容簡介 《中國建築史》是di一部由中國人自己編寫的公正權威的中國建築史,是建築學科的開山之作

全書共八章,從上古到清末民初分期闡明中國建築在不同時代的特徵,對每一時期的現存建築實物逐一剖析,解說每個建築形制的特徵及傳承關係,涵蓋木構、磚石、橋樑、牌坊、宮殿、苑囿、寺廟壇觀、陵墓、住宅等

對各個系統建築自身之優劣,各民族與中國情況之異同,都有述及

這部《中國建築史》完成於1944年,當時卻沒有出版條件

五十年代初作爲講義,出版了若干油印本,限於條件,沒有印插圖

本次出版即以油印本爲底本,參考後續出版的各本修訂了部分筆誤,並增補了書中提及的相關圖片,以期最大限度呈現梁先生本意


  • 狄麗華
    梁思成先生的這本開山之作,我至少看過三個版本
  • 濮惜夢
    在現代式建築方面,如李惠伯之南京農業試驗所、童寯之上海大戲院、梁思成之北京大學學生宿舍,均平素去雕飾
  • 武馨逸
    使南京亦以整個計劃設施,則其氣概之雄偉又將何如
  • 勾曼雁
    對於想了解中國藝術的讀者,建築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建築史就橫跨了科學和人文兩部分
  • 習幼安
    上海市中心區董大酉設計,乃能在同一計劃之下逐步完成,雖規模較小於南京甚遠,然因能按部實現,故能呈現雄偉之氣概
  • 易書南
    北平故都文物之整理,由基泰工程司楊廷寶與中國營造學社劉敦楨、梁思成等共負設計之責,曾修茸天壇、國子監、玉泉山、各牌樓、五塔寺等處古建築
  • 能凌雪
    手上有三個版本的梁思成《中國建築史》
  • 褚慧穎
    如果從來沒有看過這本書,這應該是較爲接近梁先生原意的版本
  • 索紫玉
    此書最近出了好幾個版本,掐指一算也確實公版了
  • 柏修文
    即使不學建築,書架上也要有這本書,對我們是鞭策是警醒
  • 姬湛芳
    也以期最大限度還原梁先生本意
  • 姓終燁燁
    看“出版後記”,後浪這一版的賣點是“正本清源”:以1955年教育部教材編審處根據手寫本影印的《中國建築史》爲底本,添加了當年被迫割捨的插圖,糾正了底本時的手寫錯誤,統一了“斗栱”“四注頂”等術語的寫法
  • 林思若
    梁先生的中國建築史讀起來很爽
  • 龔思萱
    也讓我們瞭解了建築發展的由頭,是一本對中國建築學科入門的好書
  • 閆法千凡
    此外如杭州六和塔、趙縣大石橋、登封觀星臺、長安小雁塔等,皆曾付託中國營造學社計劃,皆爲戰事驟起,未克實現
  • 段語風
    從書籍設計來說,封面直接用梁思成的手繪爲背景,以黑色與金紅色爲主調,予人以直觀的視覺感受而起閱讀之心,讓這部經典老書煥發了新的風尚
  • 闕紅豆
    名爲建築史,實際上也是藝術史、文化史
  • 濮芮麗
    如“斗拱” 與“斗栱”“杪昂”與“抄昂”“四注頂”與“四柱頂”等,現據通行用法統一爲“斗栱”“杪昂”“四注頂”
  • 穆問楓
    本次後浪新版《中國建築史》,以本書初始面世版本——五十年代初版油印本爲底本
  • 充悅可
    這一版本好在插圖和對相關術語的規範統一,也是公版書裏再版能夠推出點新看頭的
  • 蓋幼安
    本書再版多回,此次印刷爲了正本清源,最大可能地尊重梁思成先生的原意,選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部教材編審處1955年2月根據手寫本影印的《中國建築史》作爲底本,這是本書成書早期流傳時間較早、範圍較廣、形態較成熟、較尊重作者原意的版本
  • 祿華暉
    計劃而未實現重修者如曲阜孔廟,曾一度擬修,由梁思成計劃
  • 江夢桃
    梁思成、莫宗江設計之南昌滕王閣則爲推想古代原狀重建之嘗試計劃也
  • 黎惜雪
    不曾想到24年讀完的第一本書是與我專業或興趣均不相及、由梁思成先生撰寫的中國建築史
  • 郟鈴語
    有一些後來版本的確有問題,比如梁先生寫南充廣恩橋“橋面寬九尺餘”,有版本直接改成“橋面寬九米”
  • 鍾離如儀
    梁思成先生在《中國建築史》這一中國古代建築史論性質的開山之作中指出中國建築的主要特徵需注意以下四點,以木料爲主要構材,歷用構架制之結構原則,以斗拱爲結構之關鍵,併爲度量單位,外部輪廓之特異
  • 魚翊君
    【2024-12】大師就是大師,這本書是國人寫就得第一本中國建築史,把中國建築構造成一門科學
  • 伏香之
    最近對佛教很感興趣 研究了佛教的起源流派 塑像壁畫 直到研究佛塔演變的時候看到了梁思成手繪的圖 進而看了這本書 那個沒有CAD 的時代 嗚嗚嗚 畫的實在是太好太好了 他坐着騾車和林徽因帶着一大堆設備去到一處處的鄉野 那些圖也許就是在路邊借宿的破廟裏畫的吧 大師之所以是大師啊
  • 姚若雲
    跪着讀完
  • 步凌雪
    同時增補插圖近兩百張,圖文並茂,便於讀者瞭解書中敘述的不同建築
  • 欒傲柔
    並根據古籍及民國雜誌,修正底本中極個別的錯字或知識性誤差,內容更臻完善,更加方便閱讀
  • 逄瓊怡
    秉斯旨以研究建築,始庶幾得其門徑
  • 魚玲玲
    編輯過程中,添加了底本出版時限於條件被迫割捨的插圖,並將插圖序號與註釋序號改爲更適合現代讀者閱讀習慣的阿拉伯數字
  • 韓晶晶
    統一了底本中個別因手寫造成出入的術語
  • 尤憶梅
    這本書用的是五十年代初的底本,並做了修訂和增加了插圖,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
  • 暨海凡
    讀完這本書,想去的地方更多了,今年爭取去趟山西~
  • 雷智敏
    」建築類書籍閱讀的關鍵除了對文本的理解更多的還是對圖例的觀察,這本更注重圖例的再版就挺讓人感到適意
  • 仉督皓軒
    但瑕不掩瑜,無愧於大師之作
  • 司徒婉清
    建築是凝固的歷史,我們獨特的木架構建築在世界建築中也是獨特的存在,西方用石制建築構建起來文明的架構,希臘,羅馬的雕塑,高大的神廟和精密的幾何造型,誇張的造型,巨大的架構營造一種宏大雄偉的氣勢,而我們則是用嚴絲合縫的斗拱,雕樑畫棟的彩繪,造型精美的脊獸,向上延伸的飛檐翹角,彰顯人和自然和諧統一
  • 龍文瑞
    閱讀時多次想起阿房宮賦中關於建築的描述,以及“南朝四百八十寺”等詩句,甚是契合
  • 凌依雲
    思成先生講“唐之建築風格…誠蔚然壯觀”,然我覺此書蔚然壯觀更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