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夢迴唐朝

本書與《營造天書》《萬神殿堂》《木骨禪心》等同爲“建築史詩”系列,首發於《讀庫1504》,現推出單行本,便於讀者閱讀與收藏

“建築史詩”由建築學者王南撰寫,擬出版四卷二十四本,內容涉及漢、唐、宋、元、明、清、東西羅馬、中世 紀、文藝復興等古今中外的建築,旨在用幾萬字的篇幅寫透一座建築或一組典型建築,以及它的血脈傳承,進而向讀者勾勒一幅恢弘的建築史畫卷

清華大學建築系講師王南在《夢迴唐朝》中爲建築愛好者上了一堂生動的中國古建入門課

他帶我們徜徉於一代名城長安坊間,欣賞融建築、繪畫、雕刻藝術於一身的唐代佛寺,遙想以中國古代最巨大的木結構建築武則天明堂爲首的帝王宮殿,最後暢遊被梁思成譽爲中國第一國寶的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及現存最古老的木結構小殿南禪寺

通過對僅存實例的仔細體察,結合考古發掘所得、復原圖、壁畫、圖紙、照片等,感受唐代“豪勁”的建築風格,認識中國古代建築智慧的基因和血脈


  • 支心香
    好看好看,一生三三生萬物,大唐建築可能就是三之極致了
  • 萬涵梅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國人的哲學觀也蘊藏在建築中
  • 暨偉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夏侯茗雪
    這本寫得頗有場景感,特別是梁林探訪唐代古建築的故事,好想去佛光寺呢
  • 蔡杉月
    梁、林兩位先生探尋佛光寺的故事固然動容,但個人還是更喜歡“三生萬物”一節對中國建築哲學的總結
  • 公宏暢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萬物 脈絡清晰 讀完後心和腦都通暢
  • 方曉靈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呼延梓玥
    所以拿着書的我雖然很想讀又捨不得細讀,就匆匆的翻了一遍
  • 岑夏蘭
    在這個過於誇張的時代裏,越來越難現如營造社般的專業熱情了(本應是很平實的品質),讀罷讓人唏噓
  • 勾雨筠
    看過長安十二時辰後對這本書裏的唐朝莫名親切
  • 戚德佑
    後面章節的配圖裏有彩蛋(林徽因真是很美了)
  • 厙承福
    唐朝太愛了 長安太讚了 這本給五分 梁思成林徽因好棒
  • 弓春冬
    早課:王南《夢迴唐朝》,徜徉於一代名城長安坊間(可以當「長安十二時辰」專業補充資料),融建築、繪畫、雕刻藝術於一身的唐代佛寺,遙想以中國古代最巨大的木結構建築——武則天明堂爲首的帝王宮殿
  • 江宜然
    王南說書名就是來自搖滾樂隊“唐朝”
  • 晉楚寄藍
    配圖裏還有時髦的林徽因和塑像合影
  • 宦遠騫
    王南老師說,中國山西的南禪寺和佛光寺相當於希臘的帕提農神廟和羅馬的萬神殿
  • 厲白安
    梁思成先生和林徽因先生一起發現佛光寺是中國古建築研究最浪漫,最動人的時刻
  • 蓬慧穎
    古建、壁畫,大唐盛世太令人神往
  • 鞠浩闊
    這紙張,這字號,這字體,這字色,這圖片的選材和清晰度,這閱讀手感、觀感,舒服、巴適,這書做的太出色都忘記了更出色的內容,大唐盛世,盛世氣派,建築沒那麼多虛頭巴腦,但是大氣,大唐建築跟這書一樣,看着真舒服
  • 暨丹彤
    萬國來朝的大唐,到現在只遺留了三座半建築,真的是從“雨中春樹萬人家”到“舉目淒涼無故物”,唏噓
  • 段谷雪
    講唐朝建構的專集,前半部分講僅存於壁畫和圖紙的唐長安城和建築,沒有實物、配圖又小,讀來生澀;後半轉入講五臺山佛光寺南禪寺等唐朝遺構時,明顯生動許多,最後更發散到建構“有”與空間“無”的關係上,明顯進入了作者的舒適區
  • 紀昊乾
    唐朝的木構建築除了那三座半,大多隻存在於文字記載或敦煌壁畫,需要我們腦補想象,讀起來還是有些喫力的
  • 公孫曜兒
    倘若這沒有三座半(尤其是佛光寺)唐木構建築作爲實體遺存來替換勉力而行的想象與推測,那將會是歷史留下的又一大遺憾,而且,這種遺憾附加上前代建築的實體真空後所引起的茫然無知感會富於深刻地麻木以及麻木地深刻
  • 譚採藍
    字裏行間能感受到作者對唐代建築的熱愛,而且這種熱愛特別能感染讀者,看到梁思成林徽因通過莫高窟壁畫發現佛光寺那節居然有些心潮澎湃
  • 左妙芙
    終於搞清楚了什麼是唐朝建築;終於明白爲什麼說去日本看唐朝;終於理解爲什麼日本人對西安如此念念不忘
  • 微生爾槐
    一本小書,看了很久,只爲慢慢回味歷史的味道,寫寫畫畫感受古建
  • 桑偉曄
    小書一本,卻看得心潮澎湃心生嚮往
  • 熊思柔
    有長安城,有敦煌莫高窟壁畫,有五臺山佛光寺大殿,等等
  • 柯芳荃
    敦煌部分真的考驗眼力,上頭時刻:去山西一定要去五臺山,去山西一定是去五臺山
  • 蕭凝荷
    山西五臺山的佛光寺、南禪寺和芮城的五龍廟以及莫高窟晚唐窟檐(第一九六窟何法師洞)
  • 聞寄文
    昔時繁盛皆埋沒,舉目淒涼無故物 中國現存的三座半唐代木構建築:五臺山佛光寺,五臺山南禪寺大殿,芮城廣仁王廟,以及敦煌莫高窟第196窟木構窟檐(僅僅木結構建立的外立面,爲半座)
  • 喬芮雅
    非常經典的一本,裏面是講述中國建築史上最高境界---唐朝的建築,雖然我們知道唐代建築中國僅剩的只有3件半了,但是通過莫高窟壁畫和這3間半的建築,卻能窺探唐之風華
  • 史承悅
    中國現存的唐代木構建築,三座保留在山西——五臺山佛光寺大殿、五臺山南禪寺大殿、芮城廣仁王廟(五龍廟);家鄉真的是中國古代地上建築的瑰地,以後回家,一定要再多去看看
  • 郭雲亭
    唐代僅存的三座木構建築都在山西——佛光寺、南禪寺、五龍廟,還有一處是敦煌莫高窟的晚唐木構窟檐,算半座建築
  • 陰奧雅
    梁思成足跡遍佈全國,終於在五臺山得以發現唐代遺存的佛光寺,被其大氣、樸素的唐風所震撼,被他譽爲“中國第一國寶”,也糾正了中國未存唐代木結構建築的結論
  • 閻智美
    僅有的唐代建築遺存:其一是敦煌壁畫中繪有大量唐代建築形象,題材幾乎涵蓋唐代所有的建築類型;其二是山西荒疏偏僻所在留存着的三座半無比珍貴的唐代木結構建築——五臺山佛光寺大殿、南禪寺大殿、芮城廣仁王廟大殿以及敦煌莫高窟第一九六窟木構窟檐
  • 李思若
    感覺真的是夢迴了唐朝走了一遭,有機會想去五臺山看看佛光寺,去敦煌看看壁畫,好好的轉一轉,領略唐代遺風
  • 戴如意
    建築史詩第一卷以唐朝爲終點還真是應景——應該只是偶然吧
  • 竇華暉
    跟以往幾本一樣,更多的建築探究都要藉助壁畫、繪畫等其它藝術形式,以致於大地之上,僅存兩座半的事實已經不那麼難接受
  • 勞冬菱
    裏坊、大街、坊裏住誰家多大,對照着看相當有樂趣~就是照片都在每篇最後,來回翻稍微有點麻煩,不過這個完全不重要
  • 空凌柏
    讀庫出的“建築史詩”系列非常喜歡,這本書看着看着就感覺到了唐長安城一樣,不僅對唐長安城的宏偉而震撼,更對中國古都特別是宮城、皇城的消失感到遺憾
  • 谷長卿
    王南出的書目前沒有差的,都很乾貨,科班怎麼看我不知道,但作爲建築愛好者,非常愛了,大唐的霸氣豁達,嗯,哈哈哈哈,心有所屬,大唐留下的建築實在太少,書裏還寫了整個城的規劃,可看性極強,比天書那本更好看
  • 韋南蕾
    唐長安城的體量確實夠大,有如廣場般的朱雀大道,超過故宮的興慶坊,何其龐大的武氏明堂,可惜,一切都已化爲塵土
  • 張秋柔
    似乎唐風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大”,如今故宮、天壇等遺存的明清建築已是龐然大物,真難以想象武則天的明堂竟然比祈年殿還要大幾倍
  • 和白竹
    大唐真是讓人心生嚮往,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想,如果大明宮、武氏明堂甚至唐長安城保留下來,會是怎樣的盛景
  • 鮮于芸若
    讀完本書瞭解到唐朝豪勁的建築風格,含元殿的豪邁,武則天明堂的巨大,唐朝幾百年輝煌歷史,只留下來兩座半木製古建築,再觀作者後記和小詞,悲嘆不已,可惜可惜
  • 殳綠海
    更多的可惜,作爲一名建築學子,作爲一名曾在西安建築高校學習的學子,既沒有去看過佛光寺南禪寺,也沒有好好研究一下西安古城
  • 米從蓉
    記得大學時跟着班級一起去山西遊學,拜訪了佛光寺和南禪寺,當時完全不懂破破的小廟有什麼好
  • 毋昊穹
    有機會一定去五臺山看下大唐木結構遺物-南禪寺和佛光寺
  • 紅瑩白
    佛光寺和南禪寺都見過了,找時間去五龍廟看看
  • 談迎秋
    再看後記,四月、晴日飛雪——果然和王南老師是同一年去的佛光寺
  • 厙光濟
    如何把唐代遺存下來的各種類型之代表性文物串聯起來,並且寫出如唐詩一般的雋永感,這是王南老師此書帶給讀者的絕佳示範,這是此書之文學性強、可讀性好的一面
  • 宦白雪
    封校期間在宿舍陽臺上,曬着太陽讀完,真的好想去佛光寺啊
  • 焦芳芳
    種草佛光寺和南禪寺,和某瓜說哪年自駕要去趟山西看古建
  • 子車樂賢
    王南老師蠻有學識的,佛光寺真的感人
  • 梁華暉
    佛光寺和南禪寺mark(山西寶貝真的太多了,地上國寶看山西誠不我欺)
  • 隗絲琦
    看完書真的是特別想去敦煌,想去五臺山佛光寺
  • 鄔俊英
    去莫高窟、去佛光寺、去南禪寺、去廣仁王廟,或許終將成爲每一位讀過此書的讀者一生之內總要拔冗親臨的地方
  • 邵桂芝
    這本夢迴唐朝,從唐都長安的佈局,到敦煌壁畫彌補了當今西安再無唐朝建築遺蹟的空白,從壁畫中看建築,再到中國歷史上最高最大的建築“武則天時期的明堂”(我第一次聽說),再到中國目前發現僅存的三座半唐朝建築遺蹟,爲我們展現出大唐的恢宏與博大,彷彿在我們面前描繪出一幅盛唐巨畫
  • 慕容旭炎
    用敦煌壁畫、考古成果,向讀者描繪出唐朝的長安城、寺院、宮殿等建築的“豪勁”風格已經能攝人心魂,最後短短四頁文字就把中國古建築特點與哲學內涵解釋得清清楚楚,對於建築學是門外漢的我,簡直就是開啓了一個全新的認知世界
  • 昝浩曠
    本書主要結合敦煌壁畫和現存建築“拆解”唐木構建,也講了唐長安城的佈局
  • 鄧如風
    本書首先由歷史遺作和敦煌壁畫着手,向我們描繪了盛世長安的繁華景象,並引出了唐代建築之恢宏豪勁
  • 令狐芮佳
    很薄的一本小冊子,從裏坊、宮殿、佛寺寫唐長安城,還有對洛陽的明堂和對目前僅存的唐建築的介紹,有壁畫和實物照片的對照,使敘述免於枯燥,也讓人對唐建築有更生動的認識
  • 靳銳利
    每每唸到這類關於建築歷史的好作品,還是能被感懷,想起曾經的歲月~希望一直永葆年輕的心,即便不作爲建築師,也能保留建築學的思維和sense,去體悟和發現
  • 項平凡
    本系列寫到中國唐朝之後,終於不再單純地依靠從敦煌壁畫考古,陪葬明器探究以及憑石遠吊的想象力來狀寫該時代的“建築”了
  • 嶽帥宛絲
    才瞭解敦煌壁畫的歷史意義;瞭解梁思成;瞭解輝煌的唐朝,無可替代的朝代,在建築上也令整個民族魂牽夢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