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摩爾後宮

《摩爾後宮》是王南“建築史詩”系列的第十二本,也是第二卷的收官之作,主題爲公元七世紀至十五世紀的伊斯蘭建築,時間上與中國唐、宋、元時代頗相吻合

伊斯蘭建築分佈地域遼闊,所涉地區橫跨亞、非、歐三大洲,遍及十餘國、數十座經典建築,此前十一冊中約呈平行發展的中西建築史終於被東西貫通

新興的阿拉伯帝國如飢似渴地汲取被它征服的古老文明的文化成果,伊斯蘭建築亦是被阿拉伯人征服的民族悠久建築傳統的繼承者

從全球建築史的角度看,繼承了古羅馬、拜占庭與波斯等建築傳統的伊斯蘭建築,以其獨特的拱形、幾何圖案和書法藝術,成就了輝煌燦爛的建築傑作

這些建築不僅在設計上別具一格,還在裝飾藝術上達到巔峯

整個伊斯蘭建築史,時間跨度漫長,地域分佈宏闊

《摩爾後宮》便是以王朝更迭爲經,建築要素和共同特徵爲緯,編織出一幅絢爛奪目的伊斯蘭建築藝術圖景

囊括沙特阿拉伯、以色列、敘利亞、伊拉克、埃及、突尼斯、伊朗及中亞(包括阿富汗、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的數十處伊斯蘭建築經典——從最重要的類型清真寺,到陵墓、經學院以及宮殿建築——其誕生、成長並逐步走向黃金時代的歷程,貫穿了阿拉伯帝國的伍麥葉王朝、阿拔斯王朝以及位於伊朗、中亞、埃及、北非及西班牙的諸王朝

此本的寫法,可以類比《拱尖天堂》,解構一座擁有清真寺建築共同特徵的“理想清真寺”的標準配置,展示其在不同地域天差地別的表現形式,如何演繹出變化萬千、蔚爲大觀,這也正是伊斯蘭建築的魅力所在

全書以西班牙的阿爾罕布拉宮壓軸,它所在的格拉納達即西方人口中“摩爾人”在歐洲的最後一個據點

這座摩爾人的宮殿是本書主角之一,並且是其中最年輕的一位,卻宛如歐洲伊斯蘭建築的落日餘暉


  • 嵇仙儀
    第一時間下單看完,但每次讀到這種區域廣大或者時間線較長的單冊,都覺得走馬觀花,不夠透徹~最有價值的部分應該是開頭清真寺的共性提煉吧,再回憶一下過去看熱鬧般看過的一些,算是打開了一扇瞭解清真寺的窗子~
  • 弓雁露
    拱、幾何、書法銘文是伊斯蘭建築世界的三大核心要素;本書聚焦了公元七世紀至十五世紀期間的伊斯蘭建築,悉數巡禮了麥加、耶路撒冷、大馬士革,薩馬臘,開羅,伊斯法罕等地的清真寺及相關建築羣,並落筆在安達盧西亞現存最美麗的伊斯蘭宮殿阿爾罕布拉宮
  • 蔣樂心
    再一次感謝作者,讓我打開了對伊朗、敘利亞、埃及、突尼斯、西班牙的興趣和嚮往
  • 利嘉美
    1.作者跟隨阿拉伯人的腳步,從麥地那穆罕穆德的住宅出發,一路掠過了麥加的克爾白、耶律撒冷的聖石穹頂寺,大馬士革的“雄鷹”薩馬臘的“通天塔”,到達了穹頂尖塔拔地而起的開羅、擁有秩序感強烈“四伊萬”的開羅,最後直插伊比利亞半島,遊蕩在科爾瓦多紅白相間的千柱大殿,最終墜落在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
  • 田英傑
    2.理想的清真寺由寬闊的禮拜殿、朝向麥加的拜向牆、高聳入雲的宣禮塔組成,在這幾個基礎元素上,拱(拱頂)、幾何繁複紋樣、書法銘文相互交織,形成神祕莫測的裝飾風格,各地又演化出不同形態(T形空間、四伊萬圍合、纖細大理石柱與雙層券拱、蜂巢拱頂)
  • 全雨竹
    好好的科普書,讀到最後阿爾罕布拉宮的時候竟然有點激動了
  • 夔白雪
    我要去格拉納達
  • 王夜梅
    2024年1月曾到吉隆坡清真寺,清真寺藝術博物館,在阿布扎比謝赫扎伊德清真寺歸來的飛機上拜讀此書,享求知之樂
  • 施千凡
    期待下一本
  • 蔣秋靈
    阿爾罕布拉宮的緣起緣滅
  • 駱弘光
    3.所有的清真寺都落在以克爾白爲圓心蕩起的漣漪之上,每座清真寺的拜向龕的中軸線都直通克爾白,由此形成了一張巨大無比的信仰之網,在其上的是永遠憧憬着天國花園的伊斯蘭信衆
  • 閻湛藍
    可以配上吉他曲《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來讀,夜色下的獅子院真美
  • 黨文德
    可惜當年去阿爾罕布拉宮的時候,還什麼都不明白
  • 藺端靜
    本系列一貫的水準,值得一提的是好多圖片來自劉拓,難免唏噓
  • 靳令美
    4.讀罷,深感有幸在西班牙之旅前讀到這樣一本佳作
  • 鬱柔雅
    23年的最後一天以出版的最後一本作爲結束非常適宜,也算給今年的心頭好作總結啦
  • 歸海宜然
    印象中的清真寺總是有絢麗的外牆和高高的宣禮塔,卻原來早期的清真寺樸實無華
  • 莫慧雅
    本冊最後的安達盧西亞摩爾後宮是一個高潮,想把安達盧西亞加入計劃,感受兩種宗教文化的碰撞
  • 庾清懿
    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宮就是一座穆斯林時期留下的宮殿(如託普卡帕宮)梁林曾參觀並提出“建築意”
  • 曲如風
    嗚嗚嗚,我要去安達盧西亞
  • 晏清懿
    安達盧西亞的科爾多瓦、格拉納達,伊斯法罕清真大寺,要去
  • 昌雨筠
    一本這樣的書讀過,既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又是有個知識淵博的人給講述一個又一個的故事的美好享受
  • 花丹彤
    這恐怕是我讀建築史詩系列最認真的一本書,結構清晰,滿足了一個入門者對伊斯蘭建築,尤其是清真寺建築特點的基本要求
  • 苗馨逸
    王南老師的《建築史詩》系列的一個里程碑,不僅因爲是第二卷的最終冊,更因爲是引入了伊斯蘭建築,讓中西方建築史的拼圖更爲完整了
  • 餘清暉
    由於伊斯蘭教不設偶像崇拜,伊斯蘭文化下的建築在幾何方面真是發揮到了極致,真正感受到那種數學的音樂美,美輪美奐的幾何運用
  • 屠夢菡
    本書以阿爾罕布拉宮爲題,介紹了整個伊斯蘭世界的建築特點,波斯的、埃及的等等,解答了我長久關於伊斯蘭建築的困惑,伊斯蘭文化看來並不主流,本書是在西建史、中建史後的補漏
  • 子車綺梅
    之前不知道怎麼欣賞伊斯蘭建築——說好看吧,整體的顏色總是灰撲撲的;可說樸素吧,那些繁複至極的圖案、鮮豔多彩的馬賽克又往往令人歎爲觀止——看了這本書,總算對伊斯蘭建築有了大致的瞭解,摸到了一點欣賞的門道,開卷果然有益
  • 從初雪
    除了看到美麗的建築,還看到穆斯林曾經包容萬象的氣度
  • 東郭濱海
    1.大愛王南老師
  • 支樂康
    3.於我而言,博大又神祕的阿拉伯文化和歷史,在王南老師的引領下,逐漸瞭解學習,並繼續精進
  • 譚春綠
    可能是對穆斯林的傳統文化沒那麼瞭解的原因吧
  • 陸秋靈
    王南嗚嗚嗚,只能用我莫名激動迴應你的滿腔熱愛
  • 茅初珍
    此生大概沒有機會親眼去看哪些美麗的建築,有些可能即使看過了也是狗看星星,不知所謂
  • 牛雅唱
    頭一回體會到書法跟建築這麼緊密結合
  • 伊冷菱
    看到一半又去找了劉拓老師的書,值得
  • 孟谷槐
    對於這些圓拱的建築因爲歷史的不瞭解而感到陌生
  • 景景平
    可以系統地瞭解伊斯蘭建築,種草了好幾本關於伊斯蘭文化的書,比如《阿爾罕布拉宮的故事》
  • 居永昌
    透過王南老師的這一本書,窺見星月旗世界下璀璨建築文明一角,麥加聖城、科爾瓦多清真寺、格拉納達紅宮,餘生某天,真希望能親臨感受
  • 空白楓
    2.在賈珺老師導讀的指引下,先去看了王南老師的第一篇建築史論文習作《文明的衝突下建築文化的交融---西班牙安達盧西亞三大歷史建築簡說》
  • 晁雁蓉
    得益於稀見一手材料的應用,本冊對15世紀前伊斯蘭建築的介紹顯著優於常見見到的中英文書籍文獻,視角上突破了西方中心或中—西二元論,類型歸納齊全,各地理區域的建築特點概括鮮明
  • 巢菁菁
    可惜的是奧斯曼土耳其的伊斯蘭建築要留到後續了,趕不上今年年末的土耳其之行了
  • 牧欣躍
    喜歡建築史詩這個系列,王南老師加把勁兒,下本別讓我們等太久~
  • 郜夢琪
    這一冊講伊斯蘭建築基本圍繞歷史沿革和裝飾特徵,美則美矣,卻不再有之前幾冊看其他建築形制時的驚奇與讚歎
  • 晉楚晶燕
    寫得太好了,誠如王南老師在後記寫道中西的劃分還是太侷限了,伊斯蘭世界串起了並完整了東西方文明的對話,蔚爲大觀,太美了
  • 周清婉
    莫臥兒建築和土耳其建築也值得(至少)各有一章
  • 烏和璧
    這本書也是最好的引路人
  • 文凌文
    這本書中有大量劉拓的配圖,是很珍貴的一本書,必須好好讀
  • 寧安寒
    王南老師這個系列不要越寫越套路啊
  • 蒙秋巧
    穆斯林人口近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可成長至今,穆斯林文化對我來說宛如完全的異域,這其中有自我眼界因素,亦有時局因素
  • 史天韻
    摩爾人是西方人口中的西班牙北非的穆斯林,衆所周知,西班牙曾一度穆斯林化,因此建造並保留了穆斯林文化的建築
  • 歸海傲冬
    看完覺得對中東真的很陌生……但中東確實是人類文明發源和中西文明交流的重要地帶,值得掃清一下知識盲區
  • 濮陽晨濡
    一直喜歡王南老師的這套建築書,陸陸續續看了幾本,這是最新的一本,一如既往地好
  • 殷童童
    隨這本書遊覽了各種伊斯蘭建築,對伊斯蘭建築的特點有了初步的瞭解
  • 柴妍歌
    有情的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