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十九歲,她隨家人初入阿爾泰深山牧場,在荒野中經營起半流動的裁縫店和雜貨鋪。 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爲了生活,她與家人也不斷隨之遷徙——從草場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廢墟。 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蕩蕩,而自然豐澤。人有手有腳、感官明晰,就是自由。 什麼都可以從無到有,一點點被創造出來。這樣的土地容不下虛僞和矯情,一切都那麼直接、真實——世界是未馴服的,感觀是純·天然的。 哪怕生活永遠在一邊拋棄,一邊繼續,只要感受力還在,永遠可以發現新的、值得記憶的美好。 ◎【編輯推薦】 -- 曠野中乘風高唱,閃閃發光的遊牧歲時記🌄 -- ★ 人民文學獎、魯迅文學獎、朱自清散文獎得主李娟成名作 ★ 豆瓣9.0分,阿勒泰系列開篇 ★ 毛不易、CCTV《讀書》欄目等一致推薦,於適、蔣奇明主演系列改編劇集 ★ 熱銷10年,煥新上市!作者悉心修訂,新增自序 ——“無論多麼否定那樣的自己,還是羨慕她。又年輕又弱的那個她。出於弱而滋長強大的渴望;出於弱而表現得反覆無常、死性不改;出於弱,對世間萬物似懂非懂似信非信——最後,在弱的荒野耕種出爛漫迷離的無盡花海。這是弱的魅力,也是年輕的魅力。” ★ 在不確切的生活裏,找到安放自己的角落 ——“世界就在手邊,躺倒就是睡眠,在這裏,我不知道還能有什麼遺憾。” 坦蕩明亮的文字,獻給每一個弱小但無懼的靈魂,願你抵達心中曠野,乘風高唱! ★精美典藏:收錄17幅全綵阿勒泰攝影大片,全景呈現大美北疆風貌。外封採用覆膜工藝,呈現防水皮面質感,長久陪伴在文字裏流浪的日夜。內封鋪陳從晝到夜的悠長轉場,廣闊明亮。 ★首刷贈送:李娟【小山寄語卡】🏔️——“我們都向往廣闊的世界,我們都棲身小小的角落。” -- ◎梁文道:這是本世紀最後的散文。驚爲天人。 ◎王安憶:她的文字一眼就能認出來,她的文字世界裏,世界很大,時間很長,人變得很小。有些人的文字你看一百遍也記不住,有些人的文字看一遍就難以忘懷。 ◎劉亮程:我爲讀到這樣的散文感到幸福。在李娟那些居無定所的漂泊文字裏,我讀到了一種心靈的安頓,那種簡陋生活中的內心豐饒。 ◎毛不易:我很喜歡書裏對自然風貌、大人孩子淳樸可愛的個性的描寫。李娟老師純真的筆調,使得筆下的風景令讀者身臨其境。
- 編輯推薦 - ···學者汪民安思想訪談與隨筆集 ···將哲學放回生活的座標系,讓思想具體地着陸於日常 ···身體·愛慾·空間·友誼·勞動·技術·藝術 ···一部生命之思的交響樂:既飽含着理論的激情,又展現了批判的鋒銳 - 內容簡介 - 此書是學者汪民安的思想訪談與隨筆集,從2006年到訪巴黎尋蹤法國理論,到2023年的當下對社會與技術的一系列思考,時間跨度正好是21世紀的這二十多年,綜合呈現汪民安在知識與經驗、理論與現實之間所進行的探索。
進入社會工作至今的二十年間,胡安焉走南闖北,輾轉於廣東、廣西、雲南、上海、北京等地,做過快遞員、夜班揀貨工人、便利店店員、保安、自行車店銷售、服裝店導購、加油站加油工……他將日常的點滴和工作的甘苦化作真誠的自述,記錄了一個平凡人在生活中的辛勞、私心、溫情、正氣。 在物流公司夜間揀貨的一年,給他留下了深刻的生理印記:“這份工作還會令人脾氣變壞,因爲長期熬夜以及過度勞累,人的情緒控制力會明顯下降……我已經感到腦子不好使了,主要是反應變得遲鈍,記憶力開始衰退。”在北京送快遞的兩年,他“把自己看作一個時薪30元的送貨機器,達不到額定產出值就惱羞成怒、氣急敗壞”…… 但他最終認識到,懷着怨恨的人生是不值得過的。這些在事後追憶中寫成的工作經歷,滲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態度與反思,旨在表達個人在有限的選擇和侷促的現實中,對生活意義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許多平凡雋永的時刻,要比現實困擾的方方面面對人生更具有決定意義。 ———— ✨2023年豆瓣年度圖書No.1 ✨第二屆三聯行讀圖書獎文學類中文原創年度圖書、QQ閱讀2023年度十大非虛構好書 ✨上市以來,南方週末、澎湃新聞、人物、南方人物週刊、新週刊、新京報、界面文化、GQ、看理想、單讀等多家主流媒體或平臺持續熱議 · 《我在北京送快遞》應該加入市民生活必讀書,讓更多人瞭解社會運轉背後各行各業的力量。 ——《人民日報》
《走南闖北喫東西》是臺灣資深美食家、餐飲評論家高文麒最新創作的美食隨筆集,50篇文章囊括了高文麒對於諸多美食的品鑑與探索。雖是講美食,但更滲透着不同地域的民風、民俗及文化背景,涉及生活情趣、養生休閒、人生志趣等諸多內容,美食的起源發展、搭配考究面面俱到,敘述者的經歷、氣息、溫情亦流貫其間。
《可能的世界》記錄了楊瀟2010—2019十年間前往美國、埃及、肯尼亞、緬甸、德國等十多個國家旅行、訪學、短居的足跡,是一個擁抱世界的青年去現場,探尋可能性(並且認識不可能性)的歷程。 2010—2019這十年,是中國人與中國護照真正擁抱世界的十年,回過頭看,這更像是歷 史的一段特殊恩惠,幾乎不可避免地被鄉愁化地對待。作者帶領我們重新回到一個又一個現場,讓今日的目光照進當時當刻的記錄,從時事、人文、歷史、地理等多個維度,探討了在一個轉型的世界裏,我們如何學會與過去相處、如何面對歷史的內爆與偶然,如何探索與思考一個可能的世界。
周慧十八歲出門打工,通過成人高考上了大專,畢業後來到深圳,從事過形形色色的工作後,辭職搬到深圳東部山區洞背村居住了近十年。 她住在一間三面有窗的房子裏,這本書就是她從窗口眺望山和海、村莊和故人、遠逝的青春和身在的中年,以及自己內心流轉變化的坦誠記錄。 “沒有任何平靜、痛苦、快樂經得起這樣寫,而沒有什麼祕密可以寫一年都絲毫不觸碰。” 這不是或不僅僅是一本散文集,而是一部書。甚至可當成一部長篇小說來讀。而如果讀者讀後也認同我這番論斷,則它還像一部獨特的長篇小說。當我們談到所有藝術都異曲同工的時候,指的就是周慧這種既是散文又是小說也是詩的直覺力和直觀力。 你還可以把這部書看作一個湖南農村小姑娘一路成長,然後來到深圳拼搏,終於成功了的故事,只不過這成功不是變成大公司女掌門,而是變成一個女作家,她的拼搏是拼搏着不去拼搏,終於贏得沒有財富的自由,過上使貧窮微不足道的生活。——黃燦然
《我們生活在巨大的差距裏》是餘華自2003年以來的首部雜文集。 十年來他走遍世界,以亦莊亦諧的筆鋒將觀察到的社會、時事、文化等現象一一記錄剖析,在日常生活的表象下洞見社會固有病竈,對我們生活的時代進行了由外而內深刻反省,亦在與世界的踫撞交鋒中,呈現出一個崛起、變遷中的中國。正如餘華所說:“這就是我的寫作,從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出發,經過政治、歷史、經濟、社會、體育、文化、情感、慾望、隱私等等,然後再回到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之中。” · 餘華10年首部雜文集 · 從中國到世界,從文學到社會,以犀利的目光洞見時代病竈,以戲謔的文字戳穿生活表象。 · 當社會面目全非,當夢想失去平衡,我們還能認識自己嗎?
“魯迅文學獎”“中國好書”獎得主,李娟《記一忘三二》2020年全新修訂版。作者替換增改幾萬字篇幅,並增加新序。 《記一忘三二》是作家李娟十餘年來的隨筆結集。三十餘篇以“記”爲題的文字輕鬆隨性,從親情、友情、愛情,工作、生活、興趣乃至夢境等諸多側面,記錄了李娟的心路日常——與母親相依爲命也鬧過“分居”,定居於荒野中的大院子而生活不再顛沛流離,少年時曾遭受的暴力與得到的關愛,等等,隨着成長反而愈益清晰。種種文字率性而作,平實詼諧,同時又有掩蓋不住的溫暖和詩意,組成一幕幕“含淚的微笑”,連綴起時間流逝中的瑣碎日常。
許知遠漫遊十五年,首次結成“旅行三書” 探尋世界,橫穿中國,用陌生與偶遇重訪被遺忘的歷史 在疲倦時代,看一個遊手好閒者的旁觀、洞察與想象 第一冊:從黑河到騰衝 第二冊:加爾各答、開羅和最幸福的國度 第三冊:馬六甲、檀香山以及永井荷風的淺草 【編輯推薦】 🌟許知遠漫遊十五年的“旅行三書” 本套書彙集過去十五年許知遠在世界各地與中國旅行的隨筆。 第一冊與第二冊爲其早年受歡迎的著作《祖國的陌生人》《一個遊蕩者的世界》的全新修訂版,並特別配以同行者的攝影圖片。第三冊爲許知遠首次出版的旅行寫作,因全球疫情的影響,他意外地不斷在夏威夷、日本與馬來西亞三地停留和輾轉。正是這一“意外”開啓的旅程,預言般地成爲了這十五年漫遊的主調——陌生的,偶遇的,被推翻的,是重新理解世界和歷史的窗口。 🌟當一個遊手好閒者,用陌生與偶遇重訪被遺忘的歷史 十五年的行走,許知遠依舊在用犀利、敏銳的眼光試着剖開不同的文化版圖,依舊不知疲倦地好奇、觀察和理解陌生人的生活,並從未丟失在遊歷中對真實歷史的反思(更沒有丟失對迷茫不斷顯現的真誠),他甚至開始對“意外”產生渴望——或許是走了很久,他終於發現,正是這種曾令他不適的恆久的不安,纔是所有力量的源泉。 🌟特別收錄許知遠早年尋訪賈樟柯、餘華、陳丹青等人珍貴的現場與對話 在第一冊中特別收錄許知遠早年尋訪導演賈樟柯、攝影師劉香成、作家餘華及畫家陳丹青時珍貴的文字現場與談話。 不同於“十三邀”式的面對面訪談實錄,除卻能聽見十幾年前(纔過去十幾年,那個彷彿已經陌生的年代)思想的時代感與碰撞,這裏每篇文章充滿了作者在當下被對方行走的舉動,交談時的表情,甚至短暫的沉默包圍時涌上來的感受。充滿顆粒度的內心對話,與隨着交談進行作者不斷切換的視角,帶領讀者回到第一現場,直抵作者內心。 🌟精巧文庫本,前沿設計,含許知遠親籤彩色環襯 採用文庫本大小,閱讀輕巧,便於攜帶,更適合在旅行或行走途中翻閱。 貼合主題“意外”的設計理念,函套採用簡約的文字排版,理性而剋制,象徵作者的旅行隨筆中思辨、嚴肅的一面。內封設計大膽,新銳:三本書名不斷疊加與重合,並以多種的漢字形態呈現,正如這十五年漫遊中豐富的目的地,無數的意外,以及不斷彙集或碰撞的新的力量。三本封面拼接後又呈現爲一幅完成的圖像,正如這些意義非凡卻毫無關聯的偶遇,一齊塑造了漫遊中的人。 【內容簡介】 本套書爲2010年至今作者在中國或世界各地遊歷的旅行隨筆合集。第一冊,上輯,作者沿愛輝—騰衝線橫穿中國,在遊歷中重新審視當下中國社會的真實切片與歷史的複雜面孔;下輯,作者在遊歷路程中尋訪了賈樟柯、餘華、劉香成、陳丹青等文化學者,展開“十三邀”式的漫談與追問。第二冊,作者的足跡跨越不丹、東歐、印度等不同文化屬地,旨在呈現一個更多元文化的世界版圖,從而打開看待自我與世界關係更多的可能性;第三冊圍繞2020年作者在馬來西亞、夏威夷、日本三地的停留與輾轉展開,不僅勾勒了各地在危機下的不同風貌與普通人的真實生活,更深入討論了各地在歷史上對危機的應對方式,揭開其背後被遺忘的歷史。
李娟的散文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原生態記錄了作者在疆北阿勒泰地區生活的點點滴滴,包括人與事的記憶和感悟。全書文字明淨,質地純粹,原生態地再現了疆北風物人情,充滿了樸野清新的氣息。十年前,作者在到處收集來的紙片上用密密麻麻的文字寫下她的生活和感悟,投稿到新疆的文藝期刊。一些資深的編輯認爲一個二十歲左右的女孩不可能寫出如此清新而有才華的作品。但新疆著名作家劉亮程將她挖掘出來,她的*部作品以《九篇雪》爲名結集出版,人們纔開始知道有個新疆女孩叫李娟。此後,她的散文在《南方週末》、《文匯報》陸續刊登,完全是天才的筆觸,引起了文壇的震驚。人們很難想象:一個沒有受過完整高等教育、閱讀範圍主要限於金庸、瓊瑤、一直生活在疆北荒野之地的女孩,能夠寫出如此清新、活潑、充滿靈性和生命力的文字。她的作品和圖書相繼榮獲年度華文*散文獎,入評年度十大好書,很有可能將成爲這個時代的散文經典之一。在本次全新插圖修訂版上市前,作者親自對本書做了篇目和文字的修訂潤色工作,題寫了新的序言,並將全書分爲“上篇:記憶之中”和“下篇:角落之中”兩個部分,使內容更爲純淨和集中。同時,本書還插入了作者的好友——在北疆生活多年、對阿勒泰有着深厚感情的作家、攝影師康劍老師的精美的攝影作品,以饗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