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意外的旅程

許知遠漫遊十五年,首次結成“旅行三書” 探尋世界,橫穿中國,用陌生與偶遇重訪被遺忘的歷史 在疲倦時代,看一個遊手好閒者的旁觀、洞察與想象 第一冊:從黑河到騰衝 第二冊:加爾各答、開羅和最幸福的國度 第三冊:馬六甲、檀香山以及永井荷風的淺草 【編輯推薦】 🌟許知遠漫遊十五年的“旅行三書” 本套書彙集過去十五年許知遠在世界各地與中國旅行的隨筆

第一冊與第二冊爲其早年受歡迎的著作《祖國的陌生人》《一個遊蕩者的世界》的全新修訂版,並特別配以同行者的攝影圖片

第三冊爲許知遠首次出版的旅行寫作,因全球疫情的影響,他意外地不斷在夏威夷、日本與馬來西亞三地停留和輾轉

正是這一“意外”開啓的旅程,預言般地成爲了這十五年漫遊的主調——陌生的,偶遇的,被推翻的,是重新理解世界和歷史的窗口

🌟當一個遊手好閒者,用陌生與偶遇重訪被遺忘的歷史 十五年的行走,許知遠依舊在用犀利、敏銳的眼光試着剖開不同的文化版圖,依舊不知疲倦地好奇、觀察和理解陌生人的生活,並從未丟失在遊歷中對真實歷史的反思(更沒有丟失對迷茫不斷顯現的真誠),他甚至開始對“意外”產生渴望——或許是走了很久,他終於發現,正是這種曾令他不適的恆久的不安,纔是所有力量的源泉

🌟特別收錄許知遠早年尋訪賈樟柯、餘華、陳丹青等人珍貴的現場與對話 在第一冊中特別收錄許知遠早年尋訪導演賈樟柯、攝影師劉香成、作家餘華及畫家陳丹青時珍貴的文字現場與談話

不同於“十三邀”式的面對面訪談實錄,除卻能聽見十幾年前(纔過去十幾年,那個彷彿已經陌生的年代)思想的時代感與碰撞,這裏每篇文章充滿了作者在當下被對方行走的舉動,交談時的表情,甚至短暫的沉默包圍時涌上來的感受

充滿顆粒度的內心對話,與隨着交談進行作者不斷切換的視角,帶領讀者回到第一現場,直抵作者內心

🌟精巧文庫本,前沿設計,含許知遠親籤彩色環襯 採用文庫本大小,閱讀輕巧,便於攜帶,更適合在旅行或行走途中翻閱

貼合主題“意外”的設計理念,函套採用簡約的文字排版,理性而剋制,象徵作者的旅行隨筆中思辨、嚴肅的一面

內封設計大膽,新銳:三本書名不斷疊加與重合,並以多種的漢字形態呈現,正如這十五年漫遊中豐富的目的地,無數的意外,以及不斷彙集或碰撞的新的力量

三本封面拼接後又呈現爲一幅完成的圖像,正如這些意義非凡卻毫無關聯的偶遇,一齊塑造了漫遊中的人

【內容簡介】 本套書爲2010年至今作者在中國或世界各地遊歷的旅行隨筆合集

第一冊,上輯,作者沿愛輝—騰衝線橫穿中國,在遊歷中重新審視當下中國社會的真實切片與歷史的複雜面孔;下輯,作者在遊歷路程中尋訪了賈樟柯、餘華、劉香成、陳丹青等文化學者,展開“十三邀”式的漫談與追問

第二冊,作者的足跡跨越不丹、東歐、印度等不同文化屬地,旨在呈現一個更多元文化的世界版圖,從而打開看待自我與世界關係更多的可能性;第三冊圍繞2020年作者在馬來西亞、夏威夷、日本三地的停留與輾轉展開,不僅勾勒了各地在危機下的不同風貌與普通人的真實生活,更深入討論了各地在歷史上對危機的應對方式,揭開其背後被遺忘的歷史


  • 任嘉致
    後悔花一百多塊錢買這書…許知遠真是在文科上平庸到了極點,被他平庸的文字體現得淋漓盡致,完全是民科水平+奸商思維,太明白怎麼裝文化人掏大衆兜裏的錢了,客觀地講,許知遠是理工科轉文科的失敗的典型(當然理工科轉文科能成功纔是相當罕見),靠着幾個商業品牌和同樣想裝有文化的擁躉們來給自己撐面子
  • 羅偉茂
    知名媒體人、文化學者許知遠自2009年以來創作的三卷本文化遊記合集
  • 壽曉霜
    許知遠的遊記文風,融《倫敦書評》《紐約客》式的西方頂級文化媒體的表達與他龐雜而多元的閱讀積澱於一體,在之於旅遊地細節觀察上的他者視角與敏銳眼光、無處不在的中西比較分析立場,以及之於現代中國與世界轉型的核心問題意識等方面,均可圈可點
  • 杭向秋
    而十五年的時間跨度,也讓他從媒體人、書店人到重要文化訪談節目的主理人的轉型路徑清晰呈現,之於各界精英人物深度連接而成的主體間性,賦予了其後期遊記更強大的自我內核與更豐富的觀察路徑
  • 宇文英哲
    作爲曾經的“同行”前輩,閱讀這樣的新舊參半的文章我難免不帶有感情,曾經它給了我某種“場”,我以爲我可以,卻沒想到寫這樣的文章既需要時代又需要同行,而現在,時代和同行都已不再,所以許知遠“流水”,而我“嚎啕”,然而再也沒有內外遠近之分,百年前的孫和燈下黑的東南亞有點荒誕地成爲了今天的“聖”時“聖”地,所以我理解,我也不是沒有選擇,只是我虛榮地要做全能者,而二十年過去了,許知遠從採訪者變成了受訪者,雖然他如此頻繁地出現在網絡節目和城市廣告牌上,但是他纔是那個需要被提問的人,那麼有一天我問你那麼些荒誕的問題,你會怎麼回答呢
  • 祝芳荃
    尋覓着歷史上中國人的足跡,混入當地人的生活中,拼湊着講述着他們的故事,一個敏感的作者,帶給讀者了一些獨特的視角,喜歡這種旅行文學...
  • 裴陽平
    又回憶起那次線下新書發佈會,有觀衆提問他,爲什麼要寫作,我記得他回答,包括開書店、辦文化公司、做視頻節目、寫書,可能本質上都源於他對於這個世界的好奇心
  • 危仙儀
    人類的所有知識、情感、精神世界,不都因這追問而起嗎
  • 談綺煙
    當信息源難辨,大家慢慢失去了描述現實的能力,被恐懼、茫然與無力感包圍時,他遊走,展現出巨大的好奇心;他思考,追尋事物的完整性、邏輯
  • 池心諾
    正是在恐懼中,你變得敏感,外界的輕微變動都令你顫動不已,你的內心再度充滿疑問,要探詢自身存在的意義
  • 文成弘
    是加繆說的吧,旅行中最有價值的部分是恐懼
  • 葛芮雅
    正是在恐懼中,你變得敏感,外界的輕微變動都令你顫抖不已,你的內心再度充滿疑問,要探詢自身存在的意義
  • 蔡薇歌
    在這十餘年中,許知遠一直沒有停止觀察和審問,他用行走去追問這個世界,也在內視自我,就像他所說的,旅行更深的意義是什麼
  • 軒轅遠騫
    他的作品,不僅彰顯了他的才華與魅力,更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無論我們來自何方、身處何地,都應懷揣那顆永不熄滅的好奇心,去探尋生活的真諦,去感受世界的寬廣與深邃
  • 葉曉彤
    如果你渴望一場思想的盛宴,一場與自己內心對話的旅行,那麼《意外的旅行》絕對是一本值得一讀的書,它會讓你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激發你對世界的好奇心,帶領你開啓一段充滿驚喜的心靈之旅
  • 谷祺瑞
    雖說是“意外的旅程”,如果說所見所聞可能會有偶然與意外,但這些文字、這些思考與記錄絲毫也不意外
  • 伯賞愉心
    我覺得在現在這個普遍焦慮、內耗、躺平的時代,恰恰大衆是缺乏好奇心的,在書中他寫道“旅行更深的意義是什麼
  • 越同化
    人類的所有知識、情感、精神世界,不都因這追問而起
  • 融高朗
    無論是引人入勝的《十三邀》還是這部飽含深意的《意外的旅程》,許知遠都以他獨特的視角和深邃的思考,讓我們領略了他對世界的無盡探索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
  • 茹若星
    豐富的靈魂又怎會安於一處狹窄的視野,通過許知遠的過往對談和文字,就能感受到他內心是行遍了世界的遼闊,過去這近15年來,他的足跡橫穿中國,更走向世界各地,行走中他看見了當下這個社會與世界的“複雜”,看到了文化的多元和更多人與世界相聯的可能性,看到了最真實的人與生活,他對旅行中每一個思考與相遇都理解爲一場“意外”,將這寫付諸於文字以記錄,不斷地相遇,不斷地思考,不斷地產生走更遠的動力
  • 逄芸若
    “我是一個不太靠譜的作家,試圖去捕捉時代的精神,卻又厭惡時代的流行情緒;一個勉強的創業者,努力獲得商業上的成功,卻又不完全相信商業上的邏輯;開了一家書店,書店裏只賣我想看的書
  • 蓋憐雙
    各地的遊記 摻雜着名人訪談 歷史掌故 街談巷議 很鮮明的突出了地方性 旅行 看的不光是風景 更是人 許老師的文筆 爲我們呈現了這個世界不同的人文風情 很不錯
  • 蔣憶雪
    3.他太喜歡把某些簡單的經驗上升到理論或者總結出一定高度了…寫得還行,只是我有些倦怠這樣的寫作了,短時間內應該不會看完了
  • 魏金枝
    意料之外的好看,作者很誠懇,很實誠地展現了沿旅程的見聞,有的時候遊記類書籍還是喜歡知識分子/文化人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