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孤星之旅:蘇東坡傳》是一本以近似記者視角探究蘇軾和宋朝文化生態的傳記,用新的史學觀念、美學視野追溯蘇軾的一生,波及他與那個時代的政治、文化、藝術生態的關係,以及他生活的時代的文化景觀。作者周文翰試圖呈現“動態的全畫幅”,而不僅僅勾勒一個漫畫式的主角。在這本書裏,蘇軾的“基底”是士人、官員,其次才依先後成爲文章家、詩人、詞人、書法家、學問家。他的一生遭遇官場的起伏、貶謫的磨難、親人的離別、人事的糾葛,有許多美好、恐懼、無奈和夢想,他持續用寫作、繪畫、遊賞乃至笑話等“藝術方式”對抗接連而來的惡意和艱困,讓自己的生命得以豐富和超越。本書描述了蘇軾生命裏一幕幕或光輝或黯淡、或顯或隱的場景,進而探究蘇軾何以成爲“明星”,又爲何成了北宋文化史上的“孤星”。


image

留傳世間的《向日葵》和《星夜》是怎麼誕生的?真的是他親手結束了熱烈的一生嗎?依託梵高博物館檔案和學術研究,取材自數千封書信和海量文獻,《梵高傳》收錄了近200幅代表畫作及照片,珍貴圖片首次發表;20餘位梵高研究專家參與幕後創作,評註超28000條,打印稿逾5000頁;首創特別軟件解析10萬張數碼卡片,數字技術引領傳記寫作和藝術史研究,更加真實可靠;開設持續更新的全面支持網站,深度整合參考文獻、文本註釋、畫作和照片。 這是一幅關於梵高的鉅細靡遺、令人心碎的肖像畫。兩位作者以精緻的細節、暢達的文字爲我們描繪出梵高充滿英雄主義的傳奇一生。與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館的傾力合作下,以往從未觸碰過的素材浮出水面,讓我們更加接近這位偉大而又神祕的藝術家:早年渴望在世界立足;與弟弟提奧激烈的情感拉扯;來到普羅旺斯後,繪出西方藝術中備受珍愛的畫作……梵高的內心世界也展現出異樣的光芒:愛情生活的迷亂與癲狂;輪番上陣的抑鬱症與心理病痛;三十七歲死亡時的重重疑雲……


image

郭鶴年,首次親身述說最真實的故事! 郭鶴年是香港以及馬來西亞企業家,出生於柔佛新山,以經營白糖業起家,有「亞洲糖王」之稱。書中講述他創立以亞洲爲基地的郭氏集團故事,是一部多姿多彩的家族歷史,當中亦包括郭鶴年童年的成長回憶,以及與其父母及兄弟於亂世中的生活。此外,書中亦有詳述其管理企業和做生意的獨特見解──從1949年開始,如何帶領郭氏集團發展成爲當今多元經營的跨國企業。讀者從書中瞭解華人移民東南亞,在英國殖民統治下的生活,在第二次大戰時期日軍鐵蹄下經歷的歲月,也可瞭解中國和亞洲經濟騰飛的歷程。 本書特色: 1. 本書爲世界富豪郭鶴年的自傳。傳主對亞洲不少國家的政治與經濟有影響力,是一位知名度很高的的企業家。 2. 本書由他的個人童年,二戰日軍侵略說起。一路說到他在馬來西亞、新加玻、印度尼西亞、香港到中國的營商經歷,歷史跨度達大半世紀。不少細節有趣味,而且有思想性及哲學色彩,說到家庭部份而有不少感人段落。 3. 本書對企業經營及管理者是一部必讀書。


image

作爲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標誌偶像,喬布斯有如過山車般精彩的人生和熾熱激越又敏感叛逆的性格使其成爲美國偉大的創新領袖。他站在人文與科技的交會處,將創造力、想象力、哲學思辨與技術相結合,使個人電腦、動畫電影、音樂、手機、平板電腦、數字出版六大產業發生了顛覆性變革,改變了人們享受生活的方式、看待世界的視角以及對未來科技的認識。一個瘋狂、充滿激情的時代造就了他,他也憑一己之力引領了一個時代。 在兩年多的時間裏,艾薩克森與喬布斯進行了40多次面對面的傾談,並對喬布斯100多位家庭成員、朋友、競爭對手和同事進行了不受限的採訪,造就了這本定製傳記。喬布斯全力配合本書的寫作,並不干涉也不限定內容,對一切接近開放,甚至鼓勵大家袒露心聲。談及與他共過事的人及競爭對手,喬布斯直言不諱,甚至尖酸刻薄。同樣,喬布斯的朋友、敵人、同事也爲我們提供了一個靠前的毫無掩飾的視角。這讓喬布斯的激情、能量、慾望、完美主義、藝術修養及對掌控權的迷戀塑造出的商業哲學在本書中一覽無餘。 這不僅是一本關於喬布斯的書,更是一部關乎激情、瘋狂、遊戲、藝術、科技、哲學、價值觀、創造力、想象力、領導力的複雜作品,每個人都將從中瞭解喬布斯,瞭解蘋果,瞭解世界。


image

按照一份在歷史上知名的影響力人物名單——“100 個偉人”所列,艾薩克· 牛頓排名第二。牛頓從大學新生到升任劍橋大學教授只用了8年時間,他所創建的諸多原理,幫助我們塑造了現代世界的模型。他是世人景仰的天才,更是破界創新者。 然而,牛頓並非如歷史一向記述的那樣是個人格無瑕的人。過去的傳記作家往往爲了神話牛頓的“科學偉人”形象,故意避而不談他從事鍊金術和個人信仰。這本書的作者邁克爾·懷特則以特有的科學視角,求證於牛頓留下的50多萬字的鍊金術手稿和100多萬字的神學手稿,提出了牛頓癡迷鍊金術、神學研究和他奠立近代科學基礎之間的重大關聯。 從這本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性格曲折難解、窮盡一生追求知識的天才,他同時還是個爲學術界所不容的煉金術士。在孤獨的少年時代,他對傳統的教育不滿,難以覓得他人的友情,於是他將自己隔離,超yue成長環境的限制,去探索更爲廣闊的科學世界。儘管他是歷史上大受尊敬的一位科學家,也是一位創立科學方法的楷模,但他一生花費在鍊金術上的精力,遠遠超過探究純科學的心力。終其一生,他都想要了解他所碰到的事物。這種對新知渴求致使他達到近乎瘋狂的狀態,與此同時,他也改變了我們生存的這個世界。


image

如果你認爲,哲學應該對於認識生命有所貢獻, 那麼,康德的生活定會讓你拍案叫絕。 ~~~~~~~~~~~~~~~~~~~~~~~~~~~~~~~~~~~~~~~ 迄今最全面可靠、輕鬆易讀的康德傳記 告別刻板印象,顛覆傳統認知,極致細節呈現 紀念康德誕辰290週年,逝世210週年 ~~~~~~~~~~~~~~~~~~~~~~~~~~~~~~~~~~~~~~~ 人們通常以爲,康德只是個單純的思想家,終其一生都在普魯士偏僻一隅過着離羣索居、機械一樣規律的生活,既沒有故事也沒有歷史。——庫恩教授的這部傳記則最終打破了這一神話。與以往只着重於康德晚年的傳記不同,本書着重於正在構思《純粹理性批判》的年輕哲學家,再現了一個多面向、真實的康德形象,從而打開了我們瞭解康德其人及其時代的有趣視野。 這是一部康德的思想傳記,旨在呈現康德的思想生活如何紮根於並回應他的時代——西方世界發生最重要變化的18世紀。本書較不着眼於康德的標準哲學作品,而是專注於康德生活裏的重要事件,以及它們和當時世界重大事件之間的關聯。在不忽略康德生平與著作的代表性細節的前提下,以康德的知性之旅爲敘述的軸線,帶領讀者巡禮康德曾經走過的旅程——從探討牛頓物理學的形而上學基礎的學者,到捍衛啓蒙的文明世界道德的偉大思想家。 ~~~~~~~~~~~~~~~~~~~~~~~~~~~~~~~~~~~~~~~~ 美國學者曼弗雷德•庫恩的《康德傳》,將徹底改變康德以往在人們心目中的錯誤形象。從這部目前爲止篇幅最大的康德傳記中,我們可以發現,以往人們對康德這個人的瞭解,實在太靠不住。 當我們忙於“形上”、“形下”,“先驗”、“超驗”的術語操練時,我們丟掉了哲學本身。歸根結底,哲學是一種追求自由的生活方式,是一種道德的事業,而不是無聊的文字遊戲。這是那位哥尼斯堡哲人的偉大一生,給後來的哲學家留下的最寶貴的教訓。 ——張汝倫(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 按着這本傳記作者的想法,他希望能夠提供一個完整的活生生的康德人格。當然,他是否大到了這個目的,恐怕不是他說了算。但是,至少有一點他說對了:我們必須讓康德活起來。 ——謝文鬱(山東大學哲學和社會發展學院教授) 中文世界自梁啓超引進康德的學說至今已經超過了一個世紀,至今還沒有像庫恩這樣一本論述完整詳盡的康德傳記。期待這部譯著能夠爲國內的康德研究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彭文本(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


image

兩獲金棕櫚獎的前南斯拉夫電影導演、演員、音樂人 埃米爾·庫斯圖裏卡——1954年出生於薩拉熱窩,是世界上偉大的電影藝術家之一,他的人生正如他的電影:激烈、豐富、不羈,音樂無處不在。在這部回憶錄中,他將個人經歷與南斯拉夫——這個消失的國度、昔日的祖國——的歷史交織在一起。從上世紀50年代他還是個住在薩拉熱窩的塞爾維亞小孩開始講起,回望摧毀祖國的那場戰爭,中間穿插了自己在電影創作中取得的成就、與約翰尼·德普的友誼以及對費里尼的仰慕之情……帶着電影中同樣的真誠與詩意,庫斯圖裏卡向我們講述了一切。


image

本書描繪了一位多姿多彩的人物將與生俱來的激情與成熟的管理方式相結合,打造出史上最有價值、最受消費者追捧的公司,這本書將徹底改變我們看待喬布斯的方式。 本書推翻了關於史蒂夫·喬布斯的傳說和陳詞濫調,比如他是天才和混蛋的結合體,暴躁易怒、自私自利,怠慢朋友與家人。本書揭示了這位蘋果聯合創始人和CEO的家庭生活與職業生涯,並回答了一個關鍵問題:爲什麼如此輕狂傲慢、以至於被趕出蘋果的年輕人能成爲史上最高效、最具有遠見的商業領袖,從而改變幾十億人的生活? 布倫特·施蘭德和裏克·特策利通過可靠的信息來源,甚至是獨家渠道,還原了真實的史蒂夫,描繪他如何將自身的優點發揮到極致並與缺點作鬥爭。生動有趣的故事來源於最瞭解喬布斯的人,包括他的家人以及蘋果、皮克斯和迪斯尼的高管團隊成員,特別是蒂姆·庫克、喬尼·艾維、埃迪·庫埃、埃德·卡特穆爾、約翰·雷斯特和鮑勃·伊戈爾,他們願意向作者敞開心扉,聊一聊他們心目中的史蒂夫。另外,布倫特與喬布斯的交情長達25年,對他進行了多次公開或非公開採訪,並將採訪素材寫進了書裏。布倫特和裏克將喬布斯還原爲真實存在的人,對他的行爲進行了詳細闡釋,而不僅僅是簡單描述。本書還描繪了我們都曾經歷過的技術變革以及喬布斯改變世界的過程。 布倫特和裏克明確指出,喬布斯在蘋果的成果不僅僅在於選擇正確的產品,他變得更有耐心,對核心團隊全權信任,讓公司在循序漸進中穩步發展,而非寄希望於幾件一鳴驚人的產品。


image

紀念蔡元培誕辰150週年特別版,學者熊月之全新長篇導讀。


image

這是當代中國盲人演奏家吳晶的自傳。本書獲中國盲協特別推薦。 本書講述了吳晶怎樣從自幼失明的普通的江蘇鄉村盲人小童,一步步地成長爲國際知名的音樂演奏家和中外交流的活動家的成長曆程。吳晶1歲起便因病致盲,但她從小就自強不息,勤奮刻苦,不但文化成績有着非常好的表現,而且體育上也碩果累累。在學習上,從上揚州特殊教育學校,到南京外國語學校,因成績出衆而被多所世界名校錄取,她熟練掌握多門外語,英語、西班牙語和瑞典語;在體育上,多次獲得體育大賽金牌,包括亞殘會金牌,並代表中國隊參加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在音樂方面更是成績卓著,並最終加入了瑞典皇家愛樂樂團,成爲了一名職業長笛演奏家,並經常參加國際演出。 吳晶的事蹟受到了中外媒體的廣泛關注,中央電視臺、瑞典國家電視臺都爲她做過專門的紀錄片予以報道,並對吳晶身上所體現出來的自強不息的精神予以充分的肯定和讚揚。中央電視臺稱讚說“吳晶身上折射出的自強不息的精神應該得到鼓勵”;瑞典國家電視臺稱讚說“吳晶是一個了不起的人,絕不會因爲失明而讓任何事情成爲她前進的障礙”。 這是一個現代中國版的“海倫·凱勒”的故事,是當代中國女性自強不息,奮發有爲的典型代表;更是中國殘疾人羣體不畏艱難,敢於向命運挑戰的時代模範;也是中國殘疾人羣體在黨的關懷和國家正確政策的引領下逐漸走向生活正常化的生動寫照。 故事感情豐沛,激人上進,散發着奮發有爲的青春氣息,體現了新時代青年不畏艱難,勇於爭先的奮鬥精神;體現了人與人之間互相幫助,相互關愛的親情和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