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 居靜恬
    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中庸》
  • 藍安安
    喜歡這本書,唐振常先生不多瞭解,但是其爲文之語言之立場,讓人印象深刻,足以覺得是極善於寫作(文白相兼)又極爲尊重歷史真相的儒者與學者
  • 聶初珍
    有明顯的錯漏之處,如畫法研究會全部錯寫成書法研究會,《文藝季刊》寫成《文學季刊》,且《文藝季刊》根本未發行
  • 終迎夏
    印象最深的是他老人家27歲纔開始自學日語、英語,閱二年即能翻譯學術書籍,我感覺我也還可以再搶救一下
  • 習初夏
    蔡校長律己以苛,待人以寬,無所不容,有所不爲,讓北大成爲各種思想碰撞的舞臺,成就了那個媲美百家爭鳴的時代
  • 周小凝
    沒有什麼轟轟烈烈的故事,就是老了,覺得身體不對了,和死亡照面了
  • 許秀雅
    ”】唐先生在文末,總結太好
  • 聞雅寒
    唐先生是個合格的歷史學者,但顯然不是個好的傳記作者
  • 富玉英
    此書篇幅不長,句句有來歷,不浪費讀者時間,是好書
  • 蒲清心
    作者乃文史大家,欲瞭解蔡元培者,此書不容錯過
  • 賴又鬆
    蔡元培有一點和孔子是一樣的,都是沉寂的晚年和日常生活中的死亡
  • 索山菡
    敘述的對象蔡先生自然也是一代大儒,早年私塾教育,後早早從事教育,並在辛亥革命後任民國教育總長;及至軍閥混戰時代,後又赴德深造,後人生多次出國,並在五四之前至1926年任了北大十年校長;後作爲民國元老,發起“清黨”(這裏尤其體現唐先生尊重歷史的立場),實在是難免因政治深陷作出的政治判斷——實際還是教育家更適合他吧
  • 幸吉帆
    歷史家寫的人物傳記,除了史實溝沉清晰,史論也不落窠臼、知人論世
  • 時芷文
    蔡元培的學養可謂冠絕一時,但是並沒有留給我多少宏富的著述,我覺得還是可惜了
  • 乜湛藍
    後大學區失敗,就任中研院,再輾轉香港,並於40年病逝
  • 翟元白
    一生幫人無數,自始至終自由爲先,重視學術爲首,一屆大儒
  • 喻宏揚
    讀不下去,又是故弄玄虛的工作報告罷了
  • 紅囡囡
    瞭解蔡元培先生一生,更能理解其兼容幷包的精神
  • 百家華楚
    “律己不苟,責任以寬;無所不容,有所不爲;以美育代宗教,倡科學以救國;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
  • 樊茉莉
    蔡先生而不名,學人亦兼通人
  • 步凝荷
    看了十來集覺醒年代,最佩服的就是蔡先生,然後花了兩天看完唐先生的著作,對這位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教育家有了更深刻的瞭解
  • 昌德佑
    一位位先賢用他們特有的方式在蔡校長的包容與支持下,促成了新文化與新思潮的輝煌成就
  • 燕湛英
    律己不苟,責人以寬;無所不容,有所不爲
  • 彭康德
    【“律己不苟,責人以寬;無所不容,有所不爲;以美育代宗教,倡科學以救國;志在民族革命,行在民主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