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西亞·馬爾克斯逝世十週年,遺作小說全球同步首發 ★獻給命運,獻給慾望,獻給未被歲月摧磨的歡愉 ★作家晚年改稿五版,與記憶力和死亡角逐、頂風破浪的最後之作 ★同步西班牙語首版封面 --- 每年八月十六日同一時刻,她都要重複這趟旅程,乘坐同一班渡輪,抵達同一座島上,光顧同一家花攤,頂着同樣的似 火烈日,來到同一處破敗的墓地,將一束新鮮的劍蘭放到母親的墳前。 在島上孤獨而自由的人,這一晚用盡全身力氣緊緊握住命運的手,就好像自己身處懸崖的邊緣。 --- 創作《霍亂時期的愛情》時,我有了一個想法:愛情是否會隨着歲月流逝、年齡增長而改變?我開始創作一系列新故事,不斷改進。我顯然比從前着急多了,從前我總是說“接下來的二三十年可以完成”,但現在我知道自己或許沒有下一個二三十年了。我努力克服這份急躁,因爲倉促而成的作品一眼就會被識穿。對死亡的恐懼支撐我一直不停地創作,沒有什麼能阻止我繼續寫下去。——加西亞·馬爾克斯 這是加西亞·馬爾克斯創作生涯最完美的句號。——瑪利貝爾·盧克(卡門集團文學總監) 我們就享受它吧,來自偉大藝術家的最後作品。沒有理由不感到愉悅。——胡安·加夫列爾·巴斯克斯(哥倫比亞當代作家) 我希望加西亞·馬爾克斯的讀者能夠分享我在數十次閱讀這個故事時所感受到的敬意和震驚。最深沉的謝意獻給加博,感謝他的人性光輝,他的真誠和親切。每當有人帶着敬神般的心態來到他身邊時,他都會報以微笑,那是屬於凡人的笑容。——西語原版編輯 收到離世十年的加西亞·馬爾克斯留給世人的這份禮物是一件如此幸運又幸福的事。他描寫女性生活與慾望的筆觸如此細膩優雅,即便存在焦灼與狼狽的時刻,也毫無頹敗的意味。一股柔且韌的力量貫穿其中,他贏過了死亡,也贏過了時間。——中文版編輯
《額爾古納河右岸》是一部描寫鄂溫克人生存現狀及百年滄桑的長篇小說,展示了弱小民族在嚴酷的自然環境和現代文明的擠壓下的頑強生命力和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以及豐富多彩的民族性格和風情。本書獲得第七屆茅盾文學獎。
羅翔老師推薦!“這本書深刻地揭示了日本的社會問題,日本40多年來社會變遷的各種縮影。” 豆瓣「2020年度讀書榜單」推理·懸疑類top1! 懷才者的自憐是天鵝的輓歌, 平庸者的崩壞是野獸的絕叫。 - ★同名日劇位居豆瓣“2019評分最高日本劇集”榜單Top10 ★日本現象級社會派推理小說 ★長達四十年的惡女編年史 ★絕對現實,卻超乎想象! - 【內容簡介】 鈴木陽子死了,死在獨居的公寓裏。正確說來,是鈴木陽 子幾個月前死了。因爲發現她時,不但遺體遭到屋內的十一隻貓啃食,連貓也全數餓死了。鈴木陽子顯然是「孤獨死」的最佳範例,但這名女子爲何落到這步田地?她的親人、朋友、同事在哪裏?她的人生軌跡又是如何? - 【編輯推薦】 《絕叫》是日本新銳社會派推理作家葉真中顯創作的推理小說,講述了女主人公陽子在平庸懦弱的表象之下,隱密的跌宕、罪惡人生。該書揭露常被人們忽視的社會問題,深刻而引人深思,刻畫人物思想的變化細膩而一針見血,以陽子的離奇經歷,連綴了日本四十年來社會變遷的各種縮影,是日本近年來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推理小說。 該書在日本一經出版就引起極大反響,入圍第68回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第36回吉川英治文學新人獎、第27回“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 、第12回書店大獎、第11回啓文堂大獎、週刊文春年度推理小說榜。 後《絕叫》繁體版問世,使國內推理小說愛好者得以一探究竟。《絕叫》繁體版在豆瓣獲得8.6的高評分,是少有的在有簡體中文版之前就廣受好評的外國小說。 2019年,根據《絕叫》改編的同名日劇播出,又獲得了豆瓣逾萬人點評、8.4分的好成績,併入圍豆瓣“2019評分最高日本劇集”榜單Top10。 2020年7月,《絕叫》簡體中文版正式上市,以饗讀者。
◆ 不看不知道,莫言真幽默!在極度痛苦時笑出聲來,獲得內心深處的解脫。 ◆ 莫言:“諾獎的評委主要是因爲讀完了《生死疲勞》,才把這個獎項授給了我。” ◆ 不管生活多苦悶,翻開本書都會笑出聲來。 ◆ 收錄全新再版序、莫言漫像、莫言題詞,瞭解本書創作背後的故事! ◆ 特別梳 理人物關係圖,清晰呈現主要人物關係! ◆ 5幅原創插畫,還原本書精華場景! 【內容簡介】 不看不知道,欲哭又想笑。活着不容易,幽默無價寶。——莫言 五十年間西門鬧經歷六次轉世, 一世爲驢,二世爲牛,三世爲豬,四世爲狗,五世爲猴,最終降生爲人。 在這六世裏,他目睹藍臉一家三代經歷人生的生死疲勞, 他們愛就愛到底,恨就恨到底,犟就犟到底,幹就幹到底, 有極致的痛苦,也有徹底的放縱。 而他們的故事,要從1950年1月1日講起……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授獎辭 莫言是繼拉伯雷、斯威夫特以及我們這個時代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之後,同時代作家中文筆更妙趣橫生和令人驚駭的一位。 【媒體評論】 ◆在我做文學院院士的十六年裏,沒有誰的作品能像莫言的那樣打動我。在目前仍然在世的作家中,莫言不僅是中國最優秀的作家,也是世界上最優秀的作家。 ——佩爾·韋斯特伯格(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主席) ◆我讀了莫言的作品以後,受到了很大的感染,他的文學表現手法、對生命的描述,使我獲得了很多新鮮的東西。 ——大江健三郎(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生死疲勞》具有說書人的聲音,而這聲音本身就是一種世界觀———一種不同於西方傳統的總體性路徑:在中國古典小說中,一切如輪迴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人不是與他的世界對抗或從他的世界出走。從根本上看,人是在承受、分擔和體現世界的命運。人物帶着他的整個世界行動和生死。 ——中國作協副主席 李敬澤 ◆我真心喜歡莫言的所有小說,並對翻譯它們樂在其中。我喜歡它們的原因各式各樣。《生死疲勞》堪稱才華橫溢的長篇寓言。 ——葛浩文 ◆中國要是有卡夫卡,他就是莫言。 ——美國《出版者週刊》
《一句頂一萬句》是著名作家劉震雲的扛鼎之作,也是劉震雲迄今爲止最成熟最大氣的作品,並在2011年獲第八屆茅盾文學獎。 小說分上下兩個部分,前半部“出延津記”寫的是過去:賣豆腐老楊的二兒子楊百順百事不順,他一生改了三次名:爲了尋個營生,被天主教神父老詹納爲教徒,改名楊摩西;給縣長種地時因爲一個尿壺得罪了縣長,提心吊膽中有人說媒,便倒插門嫁給饅頭鋪的吳香香,改名吳摩西;吳香香給吳摩西扣了頂綠帽子,吳摩西帶着吳香香和前夫的女兒巧玲假意去尋與人私奔的妻子,路上又把巧玲丟了,失望之中,要離開故鄉,從此用喊喪的羅長禮的名字度過餘生;後半部“回延津記”寫的是現在:巧玲被賣到陝西,成了曹青娥,嫁給牛家,兒子牛愛國也是假意尋找與人私奔的妻子,又想到自己從前的相好,想起母親的老家,於是走回延津……一出一走,延宕百年。
《百年孤獨》是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代表作,描寫了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鎮馬孔多的百年興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雲變幻的歷史。作品融入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祕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現實與虛幻,展現出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成爲20世紀最重要的經典文學鉅著之一。1982年加西亞•馬爾克斯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奠定世界級文學大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乃是憑藉《百年孤獨》的巨大影響。
聲稱能改造智能的科學實驗在白老鼠阿爾吉儂身上獲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下一步急需進行人體實驗。個性和善、學習態度積極的心智障礙者查理·高登成爲最佳人選。手術成功後,查理的智商從68躍升爲185,然而那些從未有過的情緒和記憶也逐漸浮現。
《悉達多》並非是佛陀的故事,它講述了一個人的一生,千萬尋常人亦會經歷的一生。 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常認爲自己是被命運選中的人。拋下過去,隨了跌跌撞撞的步伐,找尋心中的聲音,追逐名利,經歷友情,品嚐愛情。不同的是,悉達多一生追求的是生命的圓融統一,看似宏大,確是每個人無法回 避的問題。 黑塞的語言是充滿詩性的,正如本書副題“一首印度的詩”,因不得而知的原因,此副題在前人所出版本中都被迴避了。爲了儘可能表現黑塞的詩意,我們選擇從德文直譯,儘管我們的譯文不能完全實現這種詩意,但其詩的本性與精神顯而易見。 本書地位在前人的版本中已被反覆強調——亨利·米勒的最愛;影響了包括電臺司令在內的許多名人雅士;在六十年代美國掀起過閱讀黑塞的熱潮,大學生們人手一冊等等。 但如書中成爲擺渡人的悉達多所述,智慧無法分享,它可以被發現,被體驗。 所以倘若你碰巧遇到了這本小書,請細細品味其中的文字。 願你在讀了悉達多的故事後,也能有所感悟,並開始體驗屬於自己的人生。
很難簡單概括《平面國》這本書。 它可以是:首次解釋"維度"概念的科普讀物、腦洞大開的科幻小說、煞有介事的數學童話、劍走偏鋒的精神啓蒙、辛辣諷喻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社會寓言。 這本一百年前橫空出世的小書,通篇在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散發着濃濃英式幽默,有趣、迷人,令人捧腹 。 它啓發過無數大師,深刻影響了現當代科學。“平面國”已然成爲全球範圍內的超級文化符號。 ********************************* 作者在平面宇宙設定基礎上,展開細節詳實的“平面國”生活畫卷。平面國的各形狀居民操心自己的國家社會,就像我們操心自己的日常生活。他們住在平面房子裏,通過霧氣和光線識別他人,靠彼此觸摸識別“角度”區分地位。平面國史上還發生通過染色消除階級而引發的大事件,比起空間世界的人類歷史也不遑多讓。 故事的主角,一位體面的正方形先生突然遇到了從三維國前來平面國傳福音的“球”。他決定跟隨這位導師向平面國傳播立體空間的真理,卻無法用平面國居民能理解的語言去解釋高度和上(而不是北)。被人當做瘋子後,他寫出了這部傳世的《平面國》。 作爲讀者的我們,將在這個故事中獲得上帝視角,得以審視自身,以科學的態度,理解“科學的謙卑” ************* *** 題 獻 *** 寫給所有空間中的居民 特別獻給H·C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謙卑的平面國居民 他一開始只知道兩二維的世界 後來纔有幸被引入三維的空間 作者把這本書獻給天空之國的臣民們 希望本書能激勵你們不斷立下更高的志向 去探索四維、五維、甚至六維的祕密 立體人,你們是比作者更高級的物種 願探索能拓寬你們的想象 並孕育出最少見、最卓越的美德——謙虛 —— 本書作者正方形
《豆子芝麻茶》是楊本芬“看見女性”系列的第四本書,是一本珍貴的平民史歌。 本書分爲兩部分:“過去的婚姻”和“傷心的極限”。 在講述過母親(《秋園》)、鄉親(《浮木》)、婚姻(《我本芬芳》)之後,作者又將目光聚焦到秦老太、湘君、冬蓮這三位老年女性的婚姻人生上,細緻入微地講述了一代女性在親密關係當中的困惑與痛楚、選擇與擔當、勇氣與堅持,即便命運不公,也不放棄自我救贖。 此外,在第二部分,作者回憶了與媽媽和哥哥一起經歷的往事,以及兩位至親離世之際的錐心之痛,那些老人心間如芝麻豆子般的小事雖如露珠般微小、脆弱、轉瞬即逝,卻在那時那刻丈量着一個人傷心的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