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豆子芝麻茶

《豆子芝麻茶》是楊本芬“看見女性”系列的第四本書,是一本珍貴的平民史歌

本書分爲兩部分:“過去的婚姻”和“傷心的極限”

在講述過母親(《秋園》)、鄉親(《浮木》)、婚姻(《我本芬芳》)之後,作者又將目光聚焦到秦老太、湘君、冬蓮這三位老年女性的婚姻人生上,細緻入微地講述了一代女性在親密關係當中的困惑與痛楚、選擇與擔當、勇氣與堅持,即便命運不公,也不放棄自我救贖

此外,在第二部分,作者回憶了與媽媽和哥哥一起經歷的往事,以及兩位至親離世之際的錐心之痛,那些老人心間如芝麻豆子般的小事雖如露珠般微小、脆弱、轉瞬即逝,卻在那時那刻丈量着一個人傷心的極限


  • 毋心香
    書裏記錄自己與親人的點滴回憶讓我覺得在那個生活貧困、物資匱乏的年代,人們對物品異常珍惜,這是生活在物資豐富、生活小康時代的人無法體會的
  • 宗政丹山
    又是爲楊本芬奶奶筆下的親情哭溼半包紙巾的一天,喜歡她文字中母輩女性平凡苦澀又無比堅韌的人生剪影
  • 姜思語
    現在讀到女性的苦難經歷,更多的是痛,不想讚頌這樣的「堅韌」,誰天生就想堅韌,她們本不該如此
  • 範妙菡
    用最質樸的文字敘述最苦難的過往,不容易被看到的普通人的生活是值得被記錄的
  • 譚宏愷
    我也永遠會爲普通人在平凡生活之中透露出來的勇氣,堅韌與不甘放棄而動容
  • 蕭志尚
    平凡的文字讀起來卻有奇特的治癒力,敬佩每一位活至耄耋的老人——經歷了那麼多苦難依然在活着
  • 南門菁菁
    分上下篇,上篇寫三個女人,相對一般些,下篇寫媽媽和哥哥,實在動人
  • 宰冬菱
    記錄和寫作是一種抵抗命運的方式,即使失敗結局已定,也希望像楊奶奶一樣越過那片海,帶回大魚的骨架
  • 言福旭炎
    楊本芬奶奶的文字依舊溫柔又有力量,她筆下的每個人都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在世間存活着(過)
  • 苗向露
    不過八十幾歲的楊奶奶依舊熱衷寫作是一件很難能可貴的事,爲此多加一顆星
  • 左丘清婉
    上篇一般;下篇尤其寫媽媽衰老後的幾年,經歷了祖輩的老去逝去,自己爸爸媽媽的正在衰老,可能到了一定的年紀讀到的感情會越深
  • 鹹聽荷
    楊奶奶的故事好讀也動人,像白開水一樣溫和
  • 閭丘清華
    聽楊奶奶講故事,平凡的語言就是動人
  • 米秀雅
    上篇寫了三位女性的生活,以撿垃圾爲生又有自己個性的秦老太,兩次未婚先孕但最終遇得良人的湘君,逃離家暴最終卻再次深陷其中的冬蓮,每個人的境遇都像是會從外婆那裏聽來的故事……下篇寫媽媽和哥哥的離世
  • 井心香
    沒有任何粉飾的文字,是事物與生活本來的樣子,寫媽媽的那篇太讓人感動了,我就這樣從楊奶奶的講述中去了解我的奶奶和外婆
  • 宋雋潔
    讀到末尾依舊是忍不住流了眼淚,楊本芬奶奶總是用最質樸不加修飾的筆觸在寫人間新舊
  • 穆凌春
    越是物質條件發達的時代,一家人之間很容易因爲財產或者贍養義務分配不均反目成仇
  • 卞向秋
    下篇寫的是和自己的母親大哥最後的時光,我很難想象一個年愈古稀的老人,坐在那兒寫幾十年前逝去的親人的最後時光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她真的是記得每一個細節嗎
  • 談曉慧
    本書前半部分看得人着實生氣,後半部分感受親人之間的溫情
  • 狄泰華
    拾荒老人秦老太、年輕學生湘君以及被家暴的冬蓮,每個人物都獨具特色,看起來真的超級舒適;接地氣的小說很引人入勝,另外第二部分應該是兩者聯合到一起的,媽媽和哥哥的離世,通過作者的回憶,讓我能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溫暖與慈愛,哥哥對妹妹的愛,媽媽對妹妹的關懷,看完真的很沉入其中
  • 喬英才
    我媽的讀後感:“讀豆子芝麻茶一書,有感如下,上篇是寫三個女人不幸婚姻的故事,都很吸引人,下篇是作者在80多歲時
  • 荀依波
    讀楊奶奶的作品,如果不把心剝離了浮華種種帶着最潔淨的狀態去體會,去收納,箇中同等真摯懇切的情感便無法傳達
  • 後俊艾
    之前一直聽聞《秋園》卻未曾拜讀,這本最近出版的《豆子芝麻茶》是我讀過的第一本楊奶奶的作品
  • 馮夢桃
    2024年1月,在病房的間隙連續讀完了楊奶奶的四部作品,感慨普通人的一生像芝麻豆子一樣渺小又模糊,而命運的塵埃落在個體身上又是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大山
  • 束宏愷
    上半部分作者將目光聚焦三位老年女性的婚姻人生上,細緻入微地講述了一代女性在親密關係當中的困惑與痛楚、選擇與擔當、勇氣與堅持,是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年年歲歲,是一次又一次命運對女性的無情鞭笞,是“生活苦吧,嚼嚼嚥了”的另一種自我救贖
  • 柯振華
    那下半部分是什麼呢,是芝麻豆子般的小事,是人世間的最易得但也最難守的親情,是催淚瓦斯
  • 時清婉
    ”上半部分作者將目光聚焦三位老年女性的婚姻人生上,細緻入微地講述了身爲女人的代價,選擇婚姻的代價,愛的代價,一次又一次命運對女性的無情鞭笞
  • 康新苗
    下半部分呢,是芝麻豆子般的小事,是人世間的最易得但也最難守的親情,是催淚瓦斯
  • 詹溫茂
    讀楊本芬奶奶的第四本書,從第一篇寫秦老太的震驚遭遇到爲湘軍的嘆息再到冬蓮的五味雜陳,寫了三位女性的一生,下篇寫了秋園離世時陪伴媽媽的點點滴滴,讀來溫暖感人,眼淚婆娑幾度落淚,再到寫有關哥哥的故事,哥哥的一生是被家庭拖垮的一生,但哥哥沒有埋怨沒有憤世嫉俗反而溫文爾雅,哥哥真的好好啊,還會寫詩,每天與哥哥打電話,在遠方陪伴着哥哥,一家人很苦但也很善良,用力幸福得活着,就像本芬奶奶說的“世間沒有什麼因果報應
  • 鳳星騰
    後面楊奶奶開始講自己的故事,媽媽的故事,哥哥的故事,這痛便能哭得暢快了,因爲這痛離我近,能夠感同身受,好像真實地捱到了自己身上一樣痛
  • 伏端靜
    作者在回憶中和母親還有哥哥的對話時用的方言讀起來感覺怪怪的
  • 丁夢桃
    讀的過程不免數次落淚,楊本芬奶奶是如何把這一幀幀的回憶溫存,然後又一字字的生動化、具像化
  • 豐振華
    她把這些理解,寄託在對媽媽臨終前二十六天生活細節以及母女倆共同擁有的更久遠的回憶中,寄託在對哥哥濃濃的思念中,寄託在反覆言說的膝蓋疼裏……豆子芝麻茶,是湖南的茶飲,是她們母女兄妹共同的鄉愁
  • 鞠凌文
    幾位老年女性的婚姻和母親與哥哥的回憶,很像身邊的故事
  • 婁旭炎
    分爲上下兩部分:上篇很像《鹽鎮》,講了幾個女性的故事,還是“哀其不幸、怒其不爭”;下篇寫的哥哥和母親,是真情流露的感覺
  • 廉佩珍
    催淚書 最怕親情刀 但是覺得更坦然接受人生的生死無常 活着的時候認真對待 其他允許一切發生 記錄真好 希望我老了以後也能寫下屬於自己的回憶來
  • 東郭偉茂
    下篇追憶母兄,耄耋之年重溫有關你們的往事,這想念直到我不會想了爲止
  • 冀俊英
    ”“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會想念你
  • 子車鵬煊
    “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會想念你,這想念直到我不會想了爲止
  • 魯婉清
    ummmm有些肉麻,而且從第二部開始我就開始質疑自己爲什麼讀一個完全不認識的老人的家長裏短哭哭啼啼…全家人都如聖人一般很沒意思(對不起刻薄了)
  • 奚英才
    我活着的每一天都會想念你,這想念直到我不會想了爲止
  • 壽友梅
    很家常但是很感人,越到後面哭得越狠,楊奶奶全家都很積極樂觀,都會選擇肯定他人
  • 穆昊穹
    讀《秋園》《浮木》有多想念姥姥,讀這本就有多想念媽媽
  • 包清俊
    這些都不重要,讀這篇文章的感受就是文字很平實,訴說的也是瑣碎,但是不知不覺就把你抓住了感動了,這很好
  • 於幼荷
    往事無限依依,將珍貴的記憶化成文字,化成綿長的思念,寫和母親的故事看得人哇哇想哭,總令我想起媽媽和奶奶,許多故事似乎都能在我的童年找到對應的影子
  • 樂明知
    絮絮叨叨,平平淡淡,情真意切,一個敏感的人,一個樂於表達的人,不需要見過太多的世界,就可以把自己這一生的故事講的很好
  • 仉督開宇
    看前面講的收廢品的秦老太,真苦難,家庭、婚姻的代價極大,一生僅最後的時間安穩
  • 壤駟鴻信
    前半部節奏還是挺好的,秦老太、湘君、冬蓮三位角色都很鮮明,小短篇看得津津有味
  • 溫夢竹
    上篇寫的秦老太、湘君、冬蓮都是生活的很辛苦但是極有個性的女性形象,尤其是秦老太和湘君活得辛苦卻保有那樣的驕傲,這一點不由挺佩服
  • 慕容和歌
    樸實的文字背後是如此情深意切,看到楊奶奶在豆瓣上發的文字是“爲無名者留名”,或許對我們來說不管是撿破爛的秦老太還是湘君、冬蓮,抑或是媽媽、哥哥,都是“無名”之人,可對楊本芬奶奶來說卻是刻骨銘心的存在
  • 伏祺瑞
    作者一家人的感情很深厚,讓人羨慕
  • 池宜嘉
    上篇看得我心梗 下篇看得我落淚 楊本芬奶奶的書都是一口氣看完 文字雖少 但字字戳在心窩 羨慕之驊有子恆這麼暖心的哥哥 這一家人之間的親情纔是最真摯的
  • 陰遠騫
    看了這一本 我的眼淚不值錢只能說 想把這位作者的所有書都看完
  • 湛盼雁
    楊本芬奶奶的書,每出一本我都會買一本送給媽媽,自己也在微信讀書上看完
  • 石玉石
    去年開年把楊本芬的三本書看完,今年開年第一本又是她的書
  • 濮秋靈
    淚眼婆娑的看完了後面的故事
  • 李震博
    微信讀書聽完了,前半部分寫了幾個女性的故事,太苦了,聽一點又切換點歡快的歌曲聽聽,後半部分寫母親和哥哥的就順着聽完了,雖然也苦,但是家人之間的情感爲主線,還是溫馨多一些
  • 燕芷容
    還是後半本作者和親人的故事更好看呢
  • 終建德
    2024/01 很短的一本書,感覺近兩年寫女性視角的書越來越多了(可能是我看的比較多)
  • 雷端雅
    看到和媽媽絮絮叨叨,想到自己最近照顧手術後的媽媽,我似乎年輕氣盛,總是驕傲,因爲上班,還是少了陪伴,回家做完飯也是自己看書,只是睡前說會兒話,也很少陪着練習
  • 熊天藍
    有人說我做得很好了,但,終於明白了愛是常覺虧欠,慚愧吶~
  • 慕清妍
    同事推薦 前幾天在書店看見過拿起來翻了翻放下了原來是暢銷書啊 同事說她看的哇哇哭 果然女性做了母親後對母親這一題材的感受會越來越敏感 雖然我也是媽寶 但是自己還沒做母親 看待這一問題就會少一個角度 雖然但是 我愛我的媽媽 做母親真的很偉大 願天下媽媽都能長壽健康
  • 談盼香
    媽媽那一篇,讀的心痛淚流,想到我剛剛離開的姥姥,就是那樣安詳的沒有任何痛苦的離開了,他們都說姥姥是修的好福氣,走的安詳
  • 華筠心
    媽媽說,姥姥去和姥爺過日子去了
  • 雷友珊
    沒有見到最後一面,心底裏留下的都是美好的記憶,想起每次去看她,要走時她總是站在衚衕口內,一直注視着我們離開,每次我們走幾步就回頭看看她喊着讓她回去,但是她還是弓着腰扶着牆擺擺手讓我們走,直到我們走出衚衕口上了車,開車走的時候從車窗玻璃裏,遠遠的還是能看到一個小小的身影站在那裏,姥姥明天就是五七了,你在那邊過的挺好的吧,媽媽給你做了好多的東西,明天帶去給你,我一直還覺得你沒有走,我不想去衚衕盡頭的屋子裏,去了你不在我就覺得好難受,不去,就覺得你還在,還會站在衚衕口裏望着我們
  • 莘菲菲
    每次讀起楊本芬的書都讓我想念姥姥和奶奶,想多瞭解她們一點,可惜沒了機會,那我就好好愛媽媽吧
  • 章和澤
    讀到後面講母親,講哥哥時,一開始覺得是否有點過於私人化了,後來我想,一直以來我沒有什麼照顧人的經驗,與家人的關係也並不親熱,如果未來我的父母、妹妹面臨病痛,我能不能做到作者這樣,爲他們流淚和珍重,盡力去贍養
  • 弓承福
    許多人只能默默走着善良而不幸的道路,最終用淡淡的自嘲或徹底的沉默將人世間的萬種無奈都藏進記憶”
  • 夾谷樂意
    秋園始終走在善良而不幸的道路上,卻把子女都教育得很好,哥哥真的是個溫柔善良的人
  • 陰弘量
    我不知道自己在這人世間還能停留多少日子,人的生死只能順其自然
  • 充山菡
    許多人只能默默走着善良而不幸的路,最終用淡淡的自嘲或徹底的沉默將人世間的萬種無奈都藏進記憶
  • 戚逸美
    世間沒有什麼因果報應,許多人只能默默走着善良而不幸的路,最終用淡淡的自嘲或徹底的沉默將人世間的萬種無奈都藏進記憶
  • 國凌蝶
    “我不知道自己在這人世間還能停留多少日子,人的生死只能順其自然
  • 南門夢竹
    許多人只能默默走着善良而不幸的路,最終用淡淡的自嘲或徹底的沉默將人世間的萬種無奈都藏進記憶”人生啊她苦澀如歌,但又永遠有希望
  • 蔚凝雪
    對居高位者從不阿諛奉承,對背時的人也不落井下石,好好走完自己一生的路
  • 晁芳藹
    許多人只能默默走着善良而不幸的路,最終用淡淡的自嘲或徹底的沉默將人世間的萬種無奈都藏進記憶”
  • 甘小星
    如今,父母走了,堅守在湖南故鄉的哥哥走了,故鄉的墳塋會是流落異鄉人的根嗎?在給哥哥的信中,她寫道,“活人爭不過命,到了這份上,你什麼都不要留戀,”“人是世間的匆匆過客,活着只是短暫一瞬,死纔是永恆
  • 葉心遠
    看到媽媽和哥哥相繼離世,想到這茫茫天地最愛自己的人已經不在,曾經的歡聲笑語只能朝記憶索取,很難不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