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極具實戰性和技巧性的競品分析方法論著作,是作者近20年來在互聯網、金融、通信等行業工作經驗的總結。書中明確提出了“做產品遵循的不是規則論,而是博弈論,好產品被競爭對手幹掉的不計其數”的觀點,從流程、工具、方法、模板、案例等5個方面總結出了一套系統的競品分析方法論。這套方法論在華爲、中國移動、中國電信、中國平安、中國人壽、用友、東軟、創維、美的、EMC等超過100家中外知名大型企業中被廣泛使用,備受稱讚。 全書一共6章,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第一、全面認識競品分析 包括競品分析的內涵、外延、意義、時機、方法論框架和知識體系; 第二、競品分析的流程和步驟 完整的競品分析流程包含“明確目標→選擇競品→確定分析維度→收集競品信息→信息整理與分析→總結報告”這6步,詳細講解了每一步的操作方法、技巧、注意事項; 第三、競品分析工具箱 詳細介紹了各種實用的競品分析工具,包括精益畫布——做產品商業模式分析,建立產品全局觀;競品畫布——把競品分析的流程固化在一個模板上,幫助新人上手;戰略畫布——幫助做產品差異化。 第四、競品分析方法 總結了近10種競品分析方法,如比較法、矩陣分析法、競品跟蹤矩陣、功能拆解、探索需求、PEST分析、波特五力模型、SWOT分析、加減乘除法等,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場景。 第五、競品分析報告 講解了如何撰寫一份優秀的競品分析報告,包括競品分析報告的結構和形式、撰寫方法、撰寫建議等內容。 第六、競品分析進階 從企業經營層面講解了競品分析的高階知識,包括如何制定競爭策略、小公司如何應對巨頭、“抄超鈔”產品方法論,以及反競品分析的方法等。 第七、模板和案例 在競品分析的流程、工具、方法、報告、進階等各個知識點上,都提供了大量的課直接使用的模板和案例,實戰性極強。
本書的前三個版本都是信息架構領域的開山著作。其中描述了信息組織的普遍和永恆原則,這一原則也適用於不斷增長的移動世界。在第4版中,作者運用大量最新的插圖和例子爲這些原則提供了當前實踐中的情境,驗證了那些與技術和供應商無關的工具,以及那些經受住時間考驗的技術。
★人工智能(AI)是否會取代人類? ★是不是所有的事情機器都能比人做得好? ★當 AlphaGo 能下圍棋、ChatGPT 能理解並生成內容時,當每一次AI 應用取得突破時,這兩個問題都會引起人們的廣泛討論。 ★本書提供了多個 AI 應用的例子,可讓讀者直觀地瞭解 AI 已經可以出色地完成很多任務。 ★希望通過本書,生活在智能時代的我們能意識到 AI 不再只是機器人或軟件,它可以成爲我們很好的助手,甚至變成我們的“合夥人”。 ◎ 內容簡介: 通過一個個具體的案例,本書細緻講解了主要 AI 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 ChatGPT、Midjourney、Stable Diffusion 等 AIGC(人工智能生成內容)工具,以輔助我們完成繪畫、視頻製作、寫作、科研等任務,從而提高工作效率。在具體的案例之外,本書還有對方法論的闡述,可提升讀者對 AI 的認知,增強人人都能用好 AI 的信心。希望讀者能舉一反三,找到更巧妙、更適合自己的 AI 應用方式。 ◎ 專業書評: 很難想象,剛剛接觸王樹義老師時,我感受到的震驚有多大。他居然精通這麼多軟件,而且對於每款軟件他都有自己獨到的使用技巧。更難得的是,他還願意毫不吝嗇地將這些技巧分享給大家。在這本書中,他無私地分享了大量的使用經驗,讓我們省下了很多試錯時間,可以輕鬆上手。 ——王川 小米科技聯合創始人 AI 正在飛躍發展,隨之涌現出很多非常棒的新工具。這本書提供了有關 AI 的新知識,以及作者使用 AI 新工具的親身經驗;本書手把手教你學,讓你在提升認知的同時增強信心,是極好的學習素材和讀本。 ——塗子沛 大數據專家、科技作家 AIGC 突然闖進了我們的視野,大多數人都在討論它的趨勢和影響,而王樹義老師更關注它的應用和實踐。這本書不僅能讓你掌握當下 AIGC 的使用技巧和功能,還能讓你深刻感受到智慧共生的未來場景。 ——老麥 少數派創始人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ChatGPT 引爆了新一輪 AI 工程化應用,大模型成了 2023 年的熱詞。本書展示了 AI 如何與寫作、科研、編程等創造性工作結合,不斷擴展人的能力邊界,書中有觀點、有工具、有案例,非常適合想在實踐中真正使用 AI 工具的讀者。正如書中所說,擺正認識、上手操作,相信讀者在面對這場生產力變革時,能綜合運用本書介紹的方法和工具,從容應對新挑戰。 ——王鑫 天津大學人工智能學院副院長
【編輯推薦】 他曾是最勵志的產品經理傳奇,6年內,從一個不懂技術的普通用戶,做到中國互聯網第一個產品副總裁,幾乎以一己之力開創了百度的產品經理黃金時代。他的產品理念影響過無數產品經理。 轉戰滴滴後,他在持續的自我否定中重新探索產品經理之路。爲了學習產品經理選拔,三年面試500多個產品經理;爲了內心對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終極追問,從零開始自學經濟學和心理學。由此逐漸形成了一些新的產品方法論。 本書講了什麼?作者說: 全新視角看產品:企業以產品爲媒介,與用戶進行價值交換; 全新視角看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要能在實踐中理解用戶模型和交易模型,設計產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創造有利可圖的用戶價值; 本書還介紹了我對產品經理選拔和成長的最新理解。 本書適合誰讀?作者說: 在產品工作中遇到過需求衝突或資源衝突,有過權衡取捨困難的人; 或在創業和業務發展中思考過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的人; 或需要了解如何選拔和培養產品經理的人; 或個人成長遇到瓶頸和迷茫的產品經理; 或有興趣想選擇產品經理職業的人; 或對神祕的出行領域產品工作好奇的人; 對產品工作感興趣的其他互聯網從業人士。 【內容介紹】 “產品經理就是以產品當筆,與世界對話。”一句頗具情懷的話,道出了俞軍近二十年對於產品經理的所有認知,也很好地表達了本書的主旨。 在互聯網圈,俞軍被網友稱作“貼吧之父”“傳奇”“神話”,他的一舉一動牽動無數人的神經,網友自發總結的“PM12條”更是早早地就被奉爲業界聖經,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產品經理。如書名所展示的,《俞軍產品方法論》收錄的正是俞軍數年來的產品實踐與思考所得,並經過了系統的結構梳理、內容整合和案例補充,它一直在迭代。 本書分爲產品經理是什麼,如何權衡企業、用戶、產品的關係,如何做交易及交易模型,如何做決策,以及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五個部分,附錄部分展示了俞軍的產品認知迭代史。俞軍認爲,產品經理是一個用科學方法研究複雜且非科學的人性,並轉化爲可執行的商業方案的實踐驗證學科。一個具備人文邏輯的產品經理,最重要是擁有批判性思維,其次是願意並能夠理解人和世界。產品經理的工作是找到真的用戶價值,想做到這一點,需要長期積累海量用戶樣本,以及一個正確的思考框架。產品經理應該在實踐中理解用戶模型和交易模型,讓交易更多地發生,以創造“有利可圖”的用戶價值。書中還有關於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與進階方向,成爲頂尖產品經理的成長路徑。 對於想成爲頂尖產品經理的人,非讀不可;對於有志於從事產品經理工作的人,可以看看產品經理做到最好是什麼樣子。
如何量化用戶體驗對有效提高產品的使用質量至關重要。《用戶體驗度量:收集、分析與呈現(第2版)(全綵)》詳盡地介紹瞭如何有效且可靠地收集、分析和呈現典型的用戶體驗度量數據:操作績效(正確率等)、用戶體驗問題(頻率和嚴重程度)、自我報告式的滿意度及生理/行爲數據(眼動追蹤等)。同時對“綜合性量化度量數據”等問題進行了專門介紹,而且結合案例等形式對當前與用戶體驗相關的新內容(如用戶體驗對NPS 的影響)進行了說明。 《用戶體驗度量:收集、分析與呈現(第2版)(全綵)》內容翔實,是一本值得用戶體驗從業人員研讀的指導性書籍,同時也可以作爲相關課程的參考教材。
《點石成金:訪客至上的Web和移動可用性設計祕笈(原書第3版)》是一本關於Web設計原則而不是Web設計技術的書。《點石成金:訪客至上的Web和移動可用性設計祕笈(原書第3版)》作者是Web設計專家,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他用幽默的語言爲你揭示Web設計中重要但卻容易被忽視的問題,只需幾個小時,你便能對照書中講授的設計原則找到網站設計的癥結所在,令你的網站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