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俞軍產品方法論

【編輯推薦】 他曾是最勵志的產品經理傳奇,6年內,從一個不懂技術的普通用戶,做到中國互聯網第一個產品副總裁,幾乎以一己之力開創了百度的產品經理黃金時代

他的產品理念影響過無數產品經理

轉戰滴滴後,他在持續的自我否定中重新探索產品經理之路

爲了學習產品經理選拔,三年面試500多個產品經理;爲了內心對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終極追問,從零開始自學經濟學和心理學

由此逐漸形成了一些新的產品方法論

本書講了什麼?作者說: 全新視角看產品:企業以產品爲媒介,與用戶進行價值交換; 全新視角看產品經理:產品經理要能在實踐中理解用戶模型和交易模型,設計產品促成更多交易,以創造有利可圖的用戶價值; 本書還介紹了我對產品經理選拔和成長的最新理解

本書適合誰讀?作者說: 在產品工作中遇到過需求衝突或資源衝突,有過權衡取捨困難的人; 或在創業和業務發展中思考過用戶價值和商業價值的人; 或需要了解如何選拔和培養產品經理的人; 或個人成長遇到瓶頸和迷茫的產品經理; 或有興趣想選擇產品經理職業的人; 或對神祕的出行領域產品工作好奇的人; 對產品工作感興趣的其他互聯網從業人士

【內容介紹】 “產品經理就是以產品當筆,與世界對話

”一句頗具情懷的話,道出了俞軍近二十年對於產品經理的所有認知,也很好地表達了本書的主旨

在互聯網圈,俞軍被網友稱作“貼吧之父”“傳奇”“神話”,他的一舉一動牽動無數人的神經,網友自發總結的“PM12條”更是早早地就被奉爲業界聖經,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產品經理

如書名所展示的,《俞軍產品方法論》收錄的正是俞軍數年來的產品實踐與思考所得,並經過了系統的結構梳理、內容整合和案例補充,它一直在迭代

本書分爲產品經理是什麼,如何權衡企業、用戶、產品的關係,如何做交易及交易模型,如何做決策,以及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五個部分,附錄部分展示了俞軍的產品認知迭代史

俞軍認爲,產品經理是一個用科學方法研究複雜且非科學的人性,並轉化爲可執行的商業方案的實踐驗證學科

一個具備人文邏輯的產品經理,最重要是擁有批判性思維,其次是願意並能夠理解人和世界

產品經理的工作是找到真的用戶價值,想做到這一點,需要長期積累海量用戶樣本,以及一個正確的思考框架

產品經理應該在實踐中理解用戶模型和交易模型,讓交易更多地發生,以創造“有利可圖”的用戶價值

書中還有關於產品經理的能力模型與進階方向,成爲頂尖產品經理的成長路徑

對於想成爲頂尖產品經理的人,非讀不可;對於有志於從事產品經理工作的人,可以看看產品經理做到最好是什麼樣子


  • 葛雅香
    新年看完的第一本書,我的感觸是,大佬如果要退隱江湖,最好給後輩們寫寫回憶錄,例如《**十年**事》(一方面有實證性,一方面吹牛逼),一定不要妄圖造屠龍刀(容易翻船)……俞軍老師絕對是業內教父級的前輩,自己的第一份職業經歷就在百度,無論是職業技能還是工作方式,多少受過俞軍老師的影響,但是如果這本書作爲“產品”來說,確實不是一部好作品,如果從學究和方法的視角來看,像是經濟學民科的湊稿,在博客上發發還不錯,出版出來就很雞肋;如果以實戰經驗的定位來看,實證經驗描述太少,大部分真實案例都淺嘗輒止
  • 谷和通
    很想打2星,但是出於對作者的尊重(已經不需要證明自己,還願意跟後輩分享真是很難得啊),還是不忍心
  • 雲雁露
    但我覺得講得很實在,很通透,有不少在百度和滴滴工作的實戰經驗
  • 浦慧雅
    書單也很有分量,建了個相對完整的豆列: https://www.douban.com/doulist/121967466/ 謹記:“閱讀、思考、實踐中的最短板,決定決策水平”
  • 顧雅懿
    2年陳的產品經理已經有了很多失敗的體驗,少許成功,可能驕傲,可能迷茫,但總歸是缺一些重大的革新決策和勇氣,缺對“逆襲產品”的自信押注,這時候看它會受很大啓發
  • 吳如蓉
    關於效力、產品即交易和交換價值的論述還是不錯的,有啓發,不過整體閱讀體驗感一般
  • 虞慧君
    第一本選擇了有關產品方面的,作者確實有很強的反思意識,把多年的實操經驗做了歸納和反思,其中一些更底層的思考,比如成本的分類,決策陷阱等,都不僅僅適用在產品中
  • 蔚凌雪
    是俞軍的產品思想,但行文大多是底下產品代工,關於決策和交易部分大多數內容也是淺嘗即止,算是適合作爲產品經理的思維指導框架,各個細分領域還需要大量閱讀和實踐、思考纔可
  • 宰父賓白
    慢熱型,前面幾章略顯生硬和教條,越往後讀越流暢、精彩,尤其是關於決策和產品經理選拔及成長的部分,對其他領域和角色也有莫大的啓發
  • 伍醉蝶
    產品工作是一個職能而不是一個職位,產品經理的四大職能:需求(定義產品)、生產、銷售和協調;產品經理要關注用戶模型和交易結構;用戶價值即效用,效用源自1邊際效用遞減原理,僅靠金額提升並不能同比提升滿意度、2.在風險和不確定存在的情況下,個人決策準則是獲得最大期望效用值而不是最大期望金額值;
  • 滿雅豔
    前大半本(4-7),作者談了對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理解,以及他認爲作爲產品經理,應該重點學習掌握的幾個知識:企業、用戶、產品、交易、決策,這其中不乏大量的經濟學、社會學、心理學的基礎專業知識;最後一章則是從選拔人才的角度,介紹了作者心中優秀產品經理所具備的素質:深度思考能力、超常同理心、科學邏輯、人文關懷、實踐精神、批判性思維
  • 石葉丹
    對我最有效用的部份是企業用戶產品的關係、交易模型、決策的部份,最後一部分我明白有致敬的意義,但未免有點刻意了
  • 賈智敏
    產品是企業和用戶的價值交換媒介
  • 姓終陽炎
    能把產品經理的工作視角定位在用戶模型、交易模型,以及提出用戶價值公式,足以證明這本書的價值
  • 胥如南
    用戶價值 = 新體驗 - 舊體驗 - 切換成本
  • 璩高揚
    俞軍用自己的知識和提煉能力將產品能力變爲經濟學+心理學結合的專業,個人最大收穫是用價值交換及交易模型拆解互聯網產品、分析成本尤其是交易成本、決策方法,另外關於企業及企業家的天花板(文化+價值觀)和招人分工的心得對我當前也很有幫助
  • 田凝蝶
    就記住了兩個公式:用戶價值=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相對價格=(直接成本+交易成本)/效用組合
  • 尚靜恬
    用戶模型,交易模型,理性決策,同理心
  • 宗政夏容
    “產品經理通過產品讓企業和用戶進行交易”這個觀點還挺有意思的,比較喜歡,加一顆星
  • 明巧香
    一星給關於交易的思考框架,提示新入行產品不要過度關注功能要關注用戶價值和價值鏈條上的利益分配,一星給第五章的部分內容
  • 甄冬菱
    俞軍產品經理十二條,用戶價值 =新體驗–舊體驗–替換成本,滴滴權衡拼車價值分配及風險、處理醉酒乘客、遺失物品等case,這三個是其精華
  • 虞荏苒
    企業和用戶交互的不是產品而是價值
  • 荊奧雅
    產品經理需要理解用戶模型喝交易模型
  • 強慕卉
    產品經理是促成企業和用戶間都價值交換,持續發現市場上高於用戶支付代價的用戶價值,設計合適的交易模型把它固化成產品
  • 曲良哲
    我現在開始覺得我看到一本書只能get到一句核心觀點不是我的問題了,就是作者們在說車軲轆話··· 感覺都只是點到爲止吧,不過也感謝此書,讓我作爲小白對自我和崗位匹配上又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 向夏蘭
    扯了一堆亂七八糟的理論和概念,爲了拔高而拔高,還拔高的不是那麼回事兒,牽強的要死,看目錄似乎挺在路子上,一看正文就傻了,禪宗晚期爲了打機鋒而打機鋒的感覺,故弄玄虛
  • 郗友菱
    評論區哪些給5星加捧臭腳型點評的人,要麼就是不敢說,要麼就是舔狗,你們真的憑良心說話了嘛
  • 弓向陽
    將人話真的難麼……看完序其實就知道了:這是一個團隊送別大神寫了一些文字,大神感動後說我也加入然後用自己的ip出成了本書的送別禮
  • 竇懷寒
    它無法在術的層面上指導你,教你應付每天工作中出現的具體問題,每一個的攔路小鬼,它在道的層面上,它爲你建立一個框架,讓每一個從事這個職業的人,讓你看清楚,你這條路徑的終點是什麼,你在從事這個職業五年後、十年後,將會走在一條什麼道路上,非常適合處於迷茫期的人讀
  • 尤哲聖
    這本書很好,但是,這本書不適合工作不超過5年的產品經理閱讀,因爲極大可能讀不懂
  • 汪紅螺
    2005年,俞軍的弟子們(雲豐)提煉了俞軍的PM12條,說的很接地氣,但是實際上都沒有辦法標準化衡量,更像是個具有指導意義的口號;2019年,俞軍的弟子們(滴滴的PM們)繼續提煉了俞軍在滴滴的3年語錄,做了一個類似論語的東西出來
  • 閻子惠
    本書之莫名其妙集中爲兩點:1.俞軍寫得很少,都是滴滴產品團隊成員寫的,寫作水平非常普通,結構差勁,重複敘述嚴重;2.讀者爲什麼要看一堆產品經理科普經濟學理論
  • 杭又鬆
    前200頁不如改名產品經理的科普課,不過考慮到滴滴的產品團隊風格也是可以原諒
  • 胥迎南
    本來對作者心懷敬意,看完後口吐芬芳,百度全網最爛最壟斷的搜索引擎,滴滴完全模仿了優步,在人家0-1的基礎上,1-2而已,一個技術員號稱自己解決多少問題,自負沒有問題,寫這樣的書出來騙錢就不對了
  • 鞠春雪
    這本書比張小龍的那本成體系,俞軍確實像在做學術一樣的力圖將這塊的理解、培養、評價等成爲一個嚴肅的大體系
  • 賴苑傑
    本書另一部分價值在於貼出的早年俞軍作爲產品經理時的工作文章截屏,裏面列舉了他所做的技術調研,行業調研,用戶調研,從業感悟,由此可以看到一個優秀產品經理的經驗積累和思考第一手材料
  • 東方半青
    可能是提升3-5年以上產品經理認知最好的一本書
  • 昌良吉
    這本書最大的牛逼在於,俞軍老師把理論體系升級了,他似乎找到了一個可以讓產品經理能被標準化和可衡量的方法,雖然還不是很成熟,但是,已經是巨大的飛躍了
  • 郭慧雅
    毫不誇張的說,如果這本書早出來十年,整個中文互聯網的產研水平都能提升一個level,大多數撕逼無效溝通可用科學方法有據可依討論解決
  • 寧聽荷
    硬撐到最後湖畔大學的演講稿,全書是那篇演講稿的plus版,前三章半各種經濟學概念的堆積,第四章滴滴案例橫空出世,第五章就牛逼了,一個人力資源管理對產品經理的解釋
  • 吉春桃
    不適合初學者,適合2年以上的產品經理
  • 伏小星
    產品經理是時代變化的一個縮影,時來天地皆同力,遠去英雄不自由
  • 雙谷芹
    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的基礎理論試圖來闡述產品經理的工作原理
  • 塗欽曉彤
    每次硬着頭皮看這種書我都在想當初爲什麼要做產品經理🙃
  • 荊翠曼
    另外,也給工作5年以後的產品經理提了今後發展的路線
  • 樂馥芬
    系統化的樹立了產品經理的工作思路和思考邏輯 中間和實際工作相結合的部分讀起來特別有意思 對經濟學的介紹略淺且和工作結合的比較少 對我幫助不大
  • 遊語風
    再洗證明智商和努力足夠的話,機會佔主導,想再造輝煌很難,產品經理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
  • 令狐和悌
    俞軍老師是很實誠的在做產品經理的科普工作的,只是產品經理這種玄學, 真的挺難科普的
  • 萬冷珍
    書有用,“期望工作朝九晚五和休閒生活,不愛加班的人不適合做產品經理”減一星
  • 伍芷文
    通過本書也瞭解到產品經理工作涉及的領域(心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等等,跟自己平常涉獵的書有很大重合,共鳴不小
  • 歐陽雁芙
    適合工作10-20年的產品經理,後面肄業去讀博更好:)
  • 經思卉
    我見識太少,互聯網工作十年也沒遇到很厲害的產品經理,有點可惜
  • 翟順慈
    優秀的產品經理事能做高質量的決策
  • 卜夏之
    最近想看看產品經理的體系化成長之路,所以讀了一些產品經理相關的書籍
  • 巫盼雁
    有點虛 更加適合工作了幾年的迷茫產品人信仰充值
  • 花念夢
    大大的失望,理論拔太高,也主要是二道販子,例子又太小,不痛不癢,理論與實際割裂,最後莫名其妙再來一段產品經理面試成長
  • 滿弘麗
    還非常接地氣,甚至有一篇專門講,能力不強的產品經理要怎麼找工作,能力強的產品經理爲什麼不要做新產品
  • 穀梁思卉
    讀完之後的最大感悟,就是越來越覺得大佬基本都是卷王,一週工作100個小時……不過新舊體驗差跟遷移成本的產品邏輯確實有不小啓發
  • 邊貝晨
    這本書常讀常新,跟着自己做產品經驗的提升,再去看有不一樣的理解
  • 杜梅花
    看了三分之一想把書給扔了,除了不着四六的高端詞彙,以及詞語解釋,沒看到體系的方法,出來騙錢的嗎
  • 鍾和宜
    對產品經理崗位不瞭解,但是能看出來作者把這個行業想明白了,很透徹
  • 古峻熙
    對於C端產品經理的能力要求、發展路徑、職業選擇、最佳實踐都有高度提煉後的結論,也更能明白對於產品經理這個崗位的非標準化在哪裏,但所有崗位的邏輯背後都是爲企業創造利潤、爲用戶創造價值
  • 簡雲英
    “如何認識產品經理”“用戶是需求的組合”“交易模型”等都能帶來認知提升,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雖然是從用人的角度闡述,但亦可作爲職業選擇與發展的指導,包括對非產品經理的職業發展(因爲是結合了作者自身發展與選人用人的經驗,所以個人認爲比市場上許多空洞講職業發展的書更有價值)
  • 冷昊穹
    說說這本書:對產品經理開拓視野、發展技能、選擇職業有比較大的幫助,成長上還是需要更多的綜合
  • 毛晗玥
    唉,其實能get到作者們想強調什麼,深度思考,同理心,批判思維,在實踐中不斷檢驗方法論,提升決策能力
  • 衡華暉
    除此之外,作者還提及產品經理的職業發展道路,如產品的各個階段都需要去接觸(從零到一,從一到十,從十到百),在我看來這道路跟各個行業都是互通的,因爲在某一階段停留幾年便容易觸頂,邊際收益極小
  • 房醉香
    很好很深刻的書,書中許多思考對於不以產品經理爲職業的人都有啓發,本書不是案例集,把經驗上升爲抽象的理論,讓一些讀者覺得“虛”,等到工作上擺脫技能習得的工具人階段,大概就能理解這本書的價值了
  • 陽佟初蘭
    其實是好書,產品的書不會提供具體問題的解法,那就變成案例分析;而是告訴你哪些事情是做產品最重要的事情,哪些人的素養是做產品最需要具備的~俞老師領進門,修行靠自身實踐
  • 晁紅旭
    現在更能理解書中所說的交易模型了,不過作爲一本談產品的書,對需求相關的討論有點太少了
  • 國柔謹
    書中援引的理論較多,但論述得散而不精,書名講產品,實爲套着基礎心理學和經濟學概念的大雜燴
  • 諸葛慧雅
    書名很準確,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個人產品方法論,所以就不要指望看到非常嚴謹完善的學術內容了,而是學習下行業大佬如何搭建自己的方法論體系,並用理論指導實踐
  • 伍文瑤
    抱着正確的期望讀這本書,收穫還是蠻大的:產品是效用的組合,經濟學和心理學很關鍵,用戶體驗並不一定總是產品的高優考慮項目,職業規劃怎麼做,深耕行業積累 domain knowledge 的重要性……
  • 葉辰宇
    俞軍也許真的很厲害,但這本書真的很差,甚至文不對題:打着產品方法論的旗號,內容幾乎都是經濟學名詞解釋,堪稱百度百科合集,外加一點優秀產品經理特質之類不痛不癢的結論
  • 屈允晨
    俞軍老師強調,產品經理要博學,而其中必須掌握的兩門學科是經濟學和心理學,他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深度,會給人帶來很多啓發,開的書單非常受用
  • 拓跋採楓
    絕大部分的篇幅都是在用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東西在講理論
  • 盧初蝶
    經濟學屬於個人盲區,但作爲讀者,讀這本書會覺得甚不清晰
  • 鈕智敏
    也是看了下評論 忍不住想說點了 誠然看前面我也覺得有點“外行人講經濟學”那味 讀本書之前自己也看了點經濟學 確實會感覺 看你在這講 還不如直接去看曼昆 講到其他學科理論的時候 甚至可以說內容的堆砌感嚴重 但是 產品經理的選拔與成長這部分 個人覺得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這部分講得比較誠懇 也很現實 可能作爲轉崗pm半路人 我自己的茫然太多 第五章對我來說很有收穫的 一點淺見 僅供書友參考
  • 敖陽嘉
    首先這並不是傳統意義上講產品經理123的書,不會告訴你如何寫prd如何對需求等等,反而是講了很多經濟學和心理學的概念
  • 施寄容
    也讓我意識到經濟學和心理學在產品決策背後的推動力,俞軍老師推薦的幾本書後續也會去看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