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女詞人、學者沈祖棻,朱自清頌爲“現代李清照”,葉嘉瑩稱爲“集大成作者”,新舊文學俱有成就,詩詞賞析作品長銷不衰; 精心修訂,細緻編校;補遺詩詞、小說、散文、書信等多篇; 收入從未公開日記,再現風華 【內容簡介】 全集共分五卷,分別爲《涉江詩詞集》《微波辭 辯才集》《唐人七絕詩淺釋》《宋詞賞析 誦詩偶記》《書札拾零 子苾日記》。此次出版,除了收錄沈祖棻歷年創作著述成果,更增訂逾二十萬字日記,補遺詩詞、小說、散文等多篇,呈現其創作與治學的全貌。沈祖棻在古典文學研究和舊體詩詞上造詣深厚,對中國格律新詩的創建和完善有重要影響。其文學作品端雅真摯,寄寓身世之感,亦不乏抗日救亡之音,投射出個⼈命運與世事更易;詩詞賞析深入淺出、隻眼獨具,結合豐厚創作經驗,爲初學者指點津途;書札、日記中閒話家常,與良友詩詞相和,字行間言笑如睹,見出其人的溫醇性情。 【名家推薦】 棻詞殊佳,宓所識女中第一。——吳宓 餘女弟子能詞者,海鹽沈祖棻第一,有《涉江詞》,傳鈔遍海內。 一千年無此作矣。——汪東 易安而後見斯人,骨秀神清自不羣,身經離亂多憂患,古今一例以詩鳴。 ——朱光潛 她寫出了跟男子一樣的“學人之詞”、“詩人之詞”、“史家之詞”,而且寫出不同的風格,不同的作品,那真是一個集大成的作者。——葉嘉瑩 【編輯推薦】 ◆ 沈祖棻素以詞著稱,詞風婉麗溫厚,晚年爲詩,絢爛盡爲平淡,有真樸之美;其新文學創作開時代新風,體裁多樣,不乏抗日救亡之音;其對唐詩宋詞賞析精妙,引人步入古典文學堂奧;書札日記,見出其對人、對生活的眷眷深情,秀雅風神如睹,也是研究其生平和創作歷程的寶貴文獻。 ◆本次全集參多版精心校訂,補遺詩詞、小說、散文、書信等多篇,增訂的日記系首次整理出版,讓讀者走近沈祖棻的精神世界,也爲近當代詩詞研究增添重要的文獻資料。
一套讓大衆讀者快速入門國學經典的文史通俗讀物。 按時間順序系統梳理100部國學經典,既有《山海經》《史記》《資治通鑑》《古文觀止》《三國演義》《水滸傳》等耳熟能詳的經典著作,也有《靈憲》《洛陽伽藍記》《陶庵夢憶》《曾國藩家書》等熱門小衆的作品。 以小說化筆法講述典籍故事,通俗易懂,無閱讀門檻,讓經典活過來。 1000+歷史人物,3000+文史知識點,狠狠漲知識,快速提高國學儲備。 ★國學通讀!系統梳理中華典籍的脈絡,沉浸式還原它們誕生的歷史現場,讓國學經典不再晦澀難懂,讓讀者從典籍裏瞭解中國文史的全貌 ★有梗有料!專業文史作者團傾力打造,內容豐富,乾貨滿滿,涵蓋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神話小說、科技地理,讓讀者快速變身傳統文化高手,提高國學逼格 ★大歷史觀!你的人生困惑,典籍早就講過,有深度,有廣度,有文史,有知識,瞭解先賢們的人生故事,感受中華文化的力量,助力讀者明事理、開眼界、升格局 ★紙上綜藝!綜藝節目《典籍裏的中國》同名書籍。節目熱度高,製作緩慢,書籍可以彌補這部分的需求空缺,提升讀者的國學素養
一部全面探討魏晉清談歷史進程的著作。以時間爲軸,以近兩百位魏晉名士爲線索,重新界定清談內涵,全景呈現屬於魏晉清談的兩百多年壯闊歷史。 生動展現魏晉清談盛況,爲魏晉六朝人文歷史研究造一新局。學者蔣凡、胡曉明、戴建業、劉強推薦。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全面探討魏晉清談歷史進程的著作。書中以時間爲軸,以近兩百位魏晉名士爲線索,追溯清談的源流,重新界定清談內涵,立體呈現屬於魏晉清談的兩百多年壯闊歷史。作者從《世說新語》《晉書》等史書、筆記中鉤沉,暢談嵇康、王羲之、謝安等魏晉名士的清談事蹟,全面回答了魏晉清談談什麼、怎麼談、在哪裏談、與誰談等問題,覆蓋玄談、雅談、美論、正論、人物評論和佛教清談等方方面面。全書生動展現了魏晉清談的鮮活場景,拓展了魏晉清談的研究空間。 ☆本書亮點 1. 一部全面探討魏晉清談歷史進程的著作,拓展魏晉清談的研究空間。蔣凡、胡曉明、戴建業、劉強等學術名家一致推薦。 2. 全景呈現屬於“魏晉清談”的兩百多年壯闊歷史。本書主要以時間爲軸線展開,以清談爲本體,書寫其中具體的人、事、理,全景式書寫魏晉清談的歷史。 3. 以近兩百位魏晉名士爲主要線索,展示魏晉風度的方方面面。書中涉及近兩百位參與魏晉清談的人物:何晏、嵇康、王羲之、謝安……暢談他們的清談事蹟,書寫魏晉清談“談”什麼、怎麼談、在哪裏談、與誰談,折射與之相關的思潮、政局、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 4. 綜述前人觀點,重新界定清談的內涵。本書圍繞“談”本身,旁徵博引,重新界定了清談的內涵,解析了清談的程式、內容和談者的動機,揭示了魏晉思想的自由與深度,展現了語言運用和哲思玄想的極致。 5. 網羅與魏晉清談有關的史料,最大程度地求真,詳盡、可靠。作者深研《世說新語》多年,在《晉書》《北堂書鈔》《高僧傳》等史書、類書、筆記、傳記材料中搜羅與魏晉清談有關的記錄,精讀清談名作如《人物誌》《聲無哀樂論》等,力求詳盡,還原清談的盛況。 ☆名家推薦 龔斌先生《魏晉清談史》以求真求實的嚴謹科學的態度,爲學術研究樹立了高標,並全面梳理了魏晉清談的歷史:追溯清談的源流;界定清談的內涵;生動而具體地描繪清談論難的場景,歷歷如在眼前;詳述清談人物的世家傳承。作者再現了當時雅言哲思,並論及儒、道、佛三家思想的衝突、碰撞,及火花閃現之後的思想融合,凸顯了魏晉時代的思辨與精神生活之自由,實是將魏晉清談的研究推進到了一個新高度。 ——復旦大學教授 蔣凡 魏晉清談不僅是文學史上的風雅故事,而且是哲學宗教歷史社會學探討的重要窗口。可惜的是,這方面的研究由於資料缺少,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推進。現在龔斌教授的這本書,從魏晉清談的內核《世說新語》中挖掘材料,從史書、類書中鉤沉清談人物與清談事蹟,爲我們展開了一幅生動豐富的歷史畫卷。龔斌教授在魏晉文學與思想文化領域的造詣之深,當今罕有其匹。我相信這本書的面世,一定會給我們關於魏晉思想相當可靠的精到表達。 ——華東師範大學教授 胡曉明 龔斌教授是一位研究中古文化的名家,他的《世說新語校釋》是一部學術名著,而《世說新語》又被譽爲“魏晉清談的百科全書”,因此,其《魏晉清談史》寫得既有料又有識,我們讀來既有益又有趣。 ——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戴建業 魏晉歷史文化之研究近些年方興未艾,成果迭出。就玄學清談研究而言,三十年前有唐翼明先生之《魏晉清談》開疆拓土,引領風氣,今則又有龔斌先生《魏晉清談史》闡幽發微,全幅呈現魏晉清談之始終。龔先生此書,既有史眼卓識,又有玄心洞見,不惟辨章學術,考鏡源流,勾勒出一部魏晉清談動態之歷史,而且長於邏輯推理與情境再現,所得結論平實可靠。尤其對清談概念之辨析,清談世家之鉤沉,東晉一流清談家談論風格之區別,以及佛教清談專章之討論,乃本書最見功力與精彩處。此書之出版,必能爲魏晉六朝人文歷史之研究造一新局,開一生面! ——同濟大學教授 劉強 ☆編輯推薦 余英時先生評唐翼明先生《魏晉清談》,稱許其“把‘清談’從這種種藤葛中抽離出來,當作一個獨立的歷史現象來處理”。龔斌教授的《魏晉清談史》也是這一研究路徑,並針對《魏晉清談》方法論上的瑕疵有所補充和推進,既不將清談混入魏晉思想和政治社會問題,也不拘泥於單一的邏輯套路。這本書着重人的言行與影響,穿透已在歷史中變得冗雜、帶有過多價值判斷、有時甚至自相矛盾的清談概念,將“魏晉清談史”要書寫和研究的對象界定爲:“一般具備問答形式、讓人品味的語言藝術。”這樣一來,清談的內涵更豐滿了,以這個內涵爲基礎去研究它的歷史,就會看到它的規模、影響力其實遠超我們的想象。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魏晉兩朝人,從皇帝到寒門子弟、販夫走卒,他們的喫穿住行、升官發財、國破家亡都可以透過清談去探究,有些人甚至可以說是生於清談死於清談。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我都以爲只有談論玄奧的哲理纔是清談,而且以爲魏晉玄學、魏晉名士等都是抽象、飄渺的文化符號,是放誕、叛逆、頹廢的象徵。這本《魏晉清談史》呈現了魏晉清談更完整的面貌。藉由此書,我們可以進入魏晉名士的生活和理想之最具體處,不僅是風流、疏狂、酗酒嗑藥,也有病痛、情慾、功名、家國情懷……“魏晉清談”不僅是思想史、文學史的一枝奇葩,也是真實的、壯闊的一段歷史。 以“問答”爲清談的本體,也爲魏晉清談研究和清談本身注入更多活力。作者龔斌教授指出,西方哲學大多依靠書寫邏輯展開,中國哲學則多在對話中發生。通過對話來研究中國哲學或許更能接近古代哲人思想的真相,魏晉清談爲這類研究路徑提供了豐富的樣本。另一方面,“問答”是最基礎的交談形式,以此爲清談的本質,似乎使得玄奧、風流的魏晉名士生活方式與日常生活有了呼應。
科舉制起源於隋朝,至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舉行了最後一次科舉考試爲止,在中國歷史上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在這漫長的一千多年曆史中,“狀元及第”成爲了無數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終身理想。古代的學子們要通過郡試、鄉試、會試等多級考試,取得資格者,最後參加殿試。殿試由皇帝親自在金殿上主持舉行,高中名者,便稱爲狀元。殿試試題經過了一個從策問到詩賦,再從詩賦到策問的過程。“策問”指皇帝在經史、政事、時事等方面設問,由應試者“對策”,用來考察應試者的學術水平和對國家政務的理解能力。 殿試的文體不限於八股文,應試者多采用散文的文體答卷。殿試結束後,一般不黜落考生,參加考試者均能取得進士身份。在這種情況下,考生們得以自由發揮,其中產生了不少具有真知灼見的試卷。本書將這些的文章彙編成冊,繁體字化爲簡體字,異體字改爲通行簡化字,根據現代標點符號用法統一進行了標點,以便當今讀者的閱讀與欣賞。
陳曾壽是中國近代詩壇的一位重要作家,其詩“沉哀入骨,而出以深微澹遠”,“深醇悱惻,輒移人情”,有較多藝術價值。本書爲陳曾壽之詩詞合集,是研究其思想與文學創作的第一手資料,也是近代文學研究的重要材料。
《韋應物集校注(增訂本)》以南宋書棚本爲底本,校以乾道遞修本、元修本、明治字本、四部叢刊本、《全唐詩》等,以宋人諸總集、類書參校。註釋以箋疏爲主,簡明扼要,並輯錄大量詩評。書後附有名家序跋、詩評、傳記資料、年譜等。是爲迄今爲止最完善、最精的也是唯一的韋應物全集校注本。韋應物是中唐重要詩人,詩風澄淡精緻,自然秀麗,兼有陶淵明、二謝之長。名句如“綠陰生晝靜,孤花表春餘”、“雨歇林光變,塘綠鳥聲幽”、“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等,都能先擇自然山水中最能引起人們美感的景色構成意象,具有明麗典雅的色彩美和音樂美。
宇文所安在耶魯大學講授中國文學理論期間編選、翻譯和評註的中國傳統文論經典讀本,所涉作品從先秦早期經典,到著名的《詩大序》《典論·論文》《文賦》《文心雕龍》《二十四詩品》《六一詩話》,直至清初王夫之和葉燮幾近現代意義上的“文學思想”。 作者以西方自古希臘以來的詩學傳統爲參照,通過英文翻譯和文本解說的方式,爲讀者梳理和闡發了中國文學思想的淵源、特徵、核心觀念與發展脈絡。對文本的精細解讀和中西傳統互參互照的獨特視角,使本書獨樹一幟,成爲東西方讀者閱讀和了解中國傳統文論的必讀經典。誠如樂黛雲先生所言,“《中國文學思想讀本》是中西文論雙向闡發,互見、互識、互相照亮的極好範例”,雖以文本解讀爲形態,但本身也是一部極富創意的理論之作。
《增廣賢文》原名《昔時賢文》,亦稱《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朝萬曆年間湯顯祖的戲曲《牡丹亭》。自清朝後期以來,這部書就風靡全國,影響極大。《增廣賢文》裏的語句十分精闢,言語淺白,含義深刻,通俗易懂;形式上,大多兩兩相對,音韻和諧,朗朗上口,一經成誦,便經久難忘。《增廣賢文》的內容相當廣泛,涉及立身安命、爲人處世、禮儀道德、風物典故、天文地理、自然規律等多方面,體現了儒、釋、道等多種思想,蘊含着豐厚的人生智慧。本書還有很多句子體現了古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知足知止的生存智慧、物極必反的辯證思維方法,這些對於今天的我們爲人處世同樣有療效。 《增廣賢文》的內容大部分直接來自先秦典籍、諸子言論、筆記小說、詩詞曲賦等,博採衆長,名句薈萃。《增廣賢文》作爲古人寶貴人生經驗的總結,具有價值引領、方法指導、動力激發等多重功能,可以給人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積極人生力量。因此,這部書被人們視爲處世金箴、做人指南。同時,《增廣賢文》中的很多語句直面世事的複雜、人性的弱點,其對人性的深刻洞見,對世情的冷峻觀察,對官場腐敗等諸多問題的揭露與批判十分犀利。這也正是這部書的深刻所在。 本書分條細緻,點評精當。三全本《增廣賢文》細分爲318條,逐條註釋、翻譯和點評。註釋主要是探討了這些格言警句的出處,有助於讀者在原始語境中更好地理解原文。點評先用一句話概括原文大意,然後用精準的事例拓展原文的語意,同時從正反兩面對原文進行多層次解讀,以便啓迪讀者辯證地理解原文。這些都是市場上同類書籍所沒有的。
《姑妄言》是一部豔情小說,清代遼東人曹去晶作品,約有百萬言,有二十四回本與六十回本。 《姑妄言》一書完成於雍正八年(1730年)[1],《自序》署“雍正庚戌中元之次日三韓曹去晶編於獨醒園”,三韓在清初是指遼東[2],可知作者曹去晶是遼東人。 故事背景是明朝末年,當時淫亂成風,流寇赤橫,主角是一名瞎眼妓女錢貴與書生鍾情的故事;全書約百萬字,內容極盡淫穢之事,有大量的各種性交動作,性描寫約佔五分之一,世家丫環僕人幾乎都是蕩婦,又以阮大鋮和姚華胄兩家最爲淫亂,絲毫不遜於《金瓶梅》,“所寫者有一女多男、一男多女,及男女混交、亂倫、男女同性戀和人獸雜交,如人狗交、人驢交、人猴交等。寫採戰法則有采陰補陽,採陽補陰,因採人反被人採而致死,仙狐求人陽精反失丹。寫春宮圖冊、春藥如揭被香、金槍不倒紫金丹、如意丹等。緬鈴、白綾帶子及角先生等淫具亦時常出現。古代豔情小說中之種種套數,種種工具,均出現在此小說中。”[3]。第六回描寫七位男學生引誘和輪姦女學生陰姑娘,令人髮指;又有人猴相姦生子之謬事,不一而足。 此書又寫盡了童家、宦家、賈家、馬家、阮家、姚家、易家、鐵家、鍾家等九大家族,其複雜度遠過於《紅樓夢》。《姑妄言》素材來源廣泛,如《肉蒲團》、《鋒劍春秋》、《西遊記》、《金瓶梅》等,也寫李自成事,並大量抄錄陳鼎的《滇遊記》、《黔遊記》,陸次雲的《峒溪纖志》,保留大量的葷笑話、諺語、古語、俗語、歇後語等俗文學,有史料作用。小說每回皆有總評,正文之中又有夾批,評點近五萬字,批語多爲林鈍翁所爲,一般認爲曹去晶和林鈍翁系同一人。[4]陳益源表示“若謂作者是位說部奇才,作品是部小說奇書,絲毫也不爲過”[5] 咸豐九年(1859年)由俄羅斯天文學家斯卡奇洛夫(K.I.Skachkov)將二十四回本的《姑妄言》帶回俄國。1867年收藏於聖彼得堡皇家公共博物館。但此書卻在中國絕跡,1941年,上海人周越然發現殘篇,僅存三回,即第四十回、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由上海優生學會出版殘刊本《姑妄言》,爲第四十回和第四十一回(第四十二回有殘缺,故不印),封面並印有“海內孤本”的字樣。蘇聯解體後,漢學家李福清受邀前往臺灣講學,揭露《姑妄言》仍在俄羅斯的消息。1997年,臺灣大英百科股分有限公司得到列寧圖書館的授權,1月初版,收入法國學者陳慶浩、臺灣學者王秋桂主編之《思無邪匯寶》。
《唐人七絕詩淺釋》作者新穎別緻的審美眼光和連類而及的評析方法不僅使唐人七絕名作的意蘊得到新的闡釋,也使傳統的詩歌鑑賞理論得到了新的理解和昇華。作品字約文豐,詮釋精審,令人回味無窮,常讀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