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獲諾獎十年後再推重磅力作 ◑從小說家到戲劇家——莫言的華麗轉型。 ◑心有大舞臺,比小說還精彩! “在莎士比亞故居的莎翁塑像前,我曾發下誓言,用我的後半生完成從小說家到劇作家的轉型。” “戲劇是我多年的夢想。寫話劇,我確實有些經驗和體會,一個劇作家坐在劇場裏觀看舞臺上搬演自己的劇目,真的很享受。” ——莫言 —————————— 【內容簡介】 🐊本書是著名作家莫言獲諾貝爾文學獎十年後推出的一部具有魔幻色彩的話劇劇作。莫言曾在莎士比亞故居的莎翁塑像前發下誓言,用後半生完成從小說家到劇作家的轉型,本書即爲這一誓言的見證,是莫言的華麗轉型之作。 🐊《鱷魚》的故事圍繞主人公單無憚及其在生日派對上收到的賀禮“鱷魚”展開。瞭解到鱷魚的生長取決於環境限制程度的特性,心事重重的無憚對鱷魚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十年來,他不斷爲鱷魚更換更大的魚缸,縱容着鱷魚不斷長大,直至成爲長達四米的龐然巨獸……通過一條無限生長的鱷魚,故事挖掘人性深處的祕密,深刻探討“慾望”這一主題。 🐊作品通過莎士比亞式的精彩對白和富於想象力的戲劇衝突設計,活靈活現地刻畫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性的人物,不僅體現出作家在文學上的深入思考和創新,亦有着深刻的社會現實意義和教育警示作用。 —————————— 【編輯推薦】 ◑莎士比亞式精彩對白+超絕想象的衝突設計 以“莫言式魔幻”打破現實主義話劇傳統 ◑說話的鱷魚,失控的慾望! 鱷魚無盡生長,洞觀人性深處…… “人的慾望就像鱷魚一樣,如果有足夠的空間和營養,便會快速生長……” “慾望,這萬物繁衍的原動力,這毀滅一切的魔鬼。萬物因你而美好,萬惡因你而產生。” ◑隨書驚喜禮物:莫言書法題詞收藏卡+莫言攝影作品收藏卡 —————————— 【名人推薦】 🐊“我們的內心都有一條鱷魚,我們應當如何看待這條鱷魚?莫言的《鱷魚》寫出了人性的複雜性。” ——作家 李洱 🐊 “這個不斷增長的鱷魚是一個象徵,我覺得這裏有點超現實主義的內容,就是把人的慾望意象化。在我們今天,慾望成爲一個推動社會發展、推動我們去從事各種事業的動力,這個動力有它有力量的地方,但也有它可怕的地方。這個問題我們在觀看莫言的戲劇時也會得到某種體會。” ——學者 陳思和 🐊 “在莫言的作品中,既有中國的傳統戲劇的民間性,也有莎士比亞、契訶夫、布萊希特等西方戲劇的影響,並且熔合得非常恰當,真正做到了世界文化的中國化、中國傳統文化的現代化。” ——學者 陳曉明 🐊 “在現代作家中,我以爲大概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復調的、對話性和戲劇性強的作家,一類是敘述的、抒情性和主體意味凸顯的作家。莫言顯然屬於前者。” ——評論家 張清華
【編輯推薦】 *青年詩人、小說創作者,《送你一朵小紅花》《我愛你!》編劇韓今諒首部中長篇小說 *海獸緩遊於泉水,人們掙扎於迷夢 *班宇×李靜睿×魏思孝 誠摯推薦 *“‘有人這樣生活’,即是我敘述的目的,一代一代人在歷史中無聲潛游,打撈起被吞沒的聲音,比爲他們譜寫一首新歌更得我心。”— —韓今諒 *我是椿兒,男人替我取了這個名字,我從蠻荒之地出逃,卻深陷另一種囹圄; 我也是小鵲,我坦然面對身體的缺憾爲我劃定的人生邊界,卻耽於每一陣春風; 我想是白衣,懷疑是對成長的稀釋,我卻要凝視它,以及對某種人生刨根問底。 *三代女性的平凡故事,所有的不幸與好運,在終潮前抵達,她們在妥協與清醒的時時刻刻,重塑毫無雜質的自我。 *虎嘯隱隱,山林顫動,也像醉了一般搖擺、踉蹌。人們口口相傳的猛獸追趕着,埋伏着,滾雷一般地迫近着。她甩動雙腿,前頭的路又多又長。 割斷的麥茬直指蒼天,不知痛癢,殘破的泥土匍匐喘息,望着月亮以期來年。 【內容簡介】 《盲眼海豹》講述了三代普通女性的故事。從閉塞的山東鄉村到濟南市區,從解放前到新世紀初,在被所有外力裹挾着的每個時刻,她們妥協了什麼,又做出了什麼選擇。 她們只是平凡的普通女性,沒有絕對清晰的“覺醒”和“反抗”,然而她們身上的自主性和探索永遠無法被抹除,她們終其一生都在試探,除了母親、女兒和妻子的身份,她們還可以是誰? 與此同時,趵突泉景區裏,兩隻海豹在天下最好的泉水中緩緩遊動,不知道自己從哪裏來,爲何而來,似乎總有什麼放不下的事情,讓它們沉默如謎,卻永遠無法安寧。 ·故事背景小tip 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趵突泉景區開始在泉水中飼養海豹,養殖海豹的池子後被稱爲“海豹池”。由於當時無泉可看,海豹成爲吸引遊客的看點。2003年泉水復涌之後,經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批准,趵突泉景區重新進行斑海豹的馴養與展覽。2019年,有遊客發現其中一隻海豹患有眼疾,並將對此事的質疑發佈在網上,後趵突泉景區以環境不適爲由,將兩隻海豹轉移。 【名家推薦】 《盲眼海豹》寫女人的苦難,一種馬不停蹄疊加另外一種,簡直像一本令人恐懼的人生目錄。身爲作家的韓今諒驚人的冷酷,她拿着手術刀書寫這些女人這些苦難,刀刀見血,但污穢的血流到盡頭,她仍有一種身爲女人,對女人的溫柔。——李靜睿(作家) 《盲眼海豹》是一部微型史詩。韓今諒從細微處入手直擊人性的幽暗,以輕盈的文字,描摹出了三個女性在不同時代風貌下的起伏人生,不經意間令人感嘆命運無常。好讀,可以用來評價一本書。但對寫作者而言,當面對外界評價時,能坦然回一句,“無他,惟手熟爾”,無疑是一件幸福的事。韓今諒在我心中,就是這樣的存在。 ——魏思孝(作家)
【編輯推薦】 *作家常小琥首部短篇小說集 *悲情滿懷慈悲,縫隙裏生滿野草 *隱祕而巨大的離心力撲面而來,有人浮出水面,有人活在海底。生活早已佈下天羅地網的隱疾,在面目可憎之前將世界生吞,簌簌作響。 *“小說家不該只是爲了寫作,我相信那是某種道義的火種在傳遞”。——常小琥 【內容簡介】 *六則短篇故事,六場質地堅硬的悲憫之旅 聚焦那些失意卻驕傲的人,形同虛設但生機勃勃 《歲寒三友》 寫了這麼多年的字,落筆在得意或意外的位置,分不清它究竟對我是種祝福還是詛咒。 《穿心蓮》 打不着火的二手夏利、騰不出屋的蹩腳老房,和裝在信封裏的錢,變成爲女兒生計奔走父親的精準類比。 《大狗》 片警與混混、舊南城與大時代,誰也走不出的逼仄衚衕,何時會成爲一片明亮的平闊天地? 《回家》 精神科醫生和努力想要與社會接軌的病人,聲嘶力竭地要把一切推入正常的範疇,卻唯獨沒有把回不去的家塞進去。 《變臉》 如父如子的師徒兩人,一生苦攢的大活,在日暮前上演。雜技少年的舊時空裏下起了一場陣雨。 《吉米,唱吧》 擁有絕對音感卻患有阿斯伯格綜合徵的兒子,與曾經萬衆矚目卻中年失意的搖滾老炮,一段荒唐無力的父子情,一場搖搖欲墜的紅塵夢。 “我總是在小說裏寫到從前。 其實我也說不好這是什麼毛病,也不知道這樣做有什麼必要,只能套用《英雄本色》裏的那句臺詞:‘這個世界變了, 我們都不再適合這個江湖了,我們太念舊了。’” 【作者簡介】 常小琥 北京人,生於1984。 著有《琴腔》《收山》《如英》。曾獲“紫金·人民文學之星”小說佳作獎、《上海文學》中篇小說獎、華文世界電影小說獎首獎、華語青年作家獎、《北京文學》年度優秀作品獎等。
全球首套簡體中文完整版雙版本《金瓶梅》(一字不刪),包括擁有最充分原始信息、最具可讀性的“崇禎本”全部內容(該版本曾面向中國高級領導幹部和學者及大型圖書館少量印製),並附錄萬曆詞話本中和崇禎本內容不同的部分(將詞話本中與崇禎本差別較大的第一回前半部分,第五十三、五十四回,以及詞話本特有,而崇禎本所無的“欣欣自序”、“廿公跋”、“詞曰”以及“四貪詞”,也一併附上)使得讀者花一套書的錢,同時可得兩大主要版本的內容。崇禎本的200幅精美插圖,雖然有“春宮色彩”,也全以每圖一頁予以保留;崇禎本原有珍貴的眉批和旁評以雙排小字體全部插入正文裏(現有繁體豎排本,則是將眉批放在頁眉位置,使讀者不知批點何處)可起導讀作用。並對原本中的異體字進行認真查對和部分替代,給今日讀者的閱讀必將帶來不少方便。 該書主編董玉振爲該書寫序。董玉振將他就崇禎本是正宗版本的研究成果融入在該序言中,是對金學界懸而未決的版本課題的貢獻。
“ONE·一個”專欄作家烏冬的紙上脫口秀,一份可以輕鬆閱讀,卻能得到深度共鳴的生命筆記 “我是媽媽了,也是一個心碎的人。” “媽媽,我想要得到的你的愛,我全部都給她。” “我們都會經歷好奇怪又好複雜的一段旅程,然後,就把其中的痛苦全部忘記。” “這些故事是我們家庭日常性的碎片而已。它們是很普通的,和無數其他人的日常生活的碎片相比沒有任何特別之處,不過每一塊日常性的碎片,如果看得更仔細些,都是一塊獨一無二的碎片。 2022 年 5 月 25 日,在烏冬懷孕的第 22 周,她開始創作《海象日記》,記錄自己懷孕後的所見所聞與心路歷程。這期間,她用詼諧而傷感的筆調記下了自己身體、心境乃至人生境遇的變化——孩子即將出生,母親身患重病,新生與死亡、得到與失去在生命中激起層層漣漪。與其說這是一部懷孕日記、養育日記,不如說這是一份特別的生命筆記:在成爲母親的同時失去了母親,她該如何面對,如何接受,如何繼續。 【編輯推薦】 “如果大自然把哺乳的任務分配給父親,許多事情就迎刃而解了。母親分娩以後可以獲得充足的休息,而父親可以獲得一對充盈的乳房:不但可以比誰的奶更大一些,還可以比誰的奶飆得遠。更重要的是,只有親生父親纔會分泌乳汁哦!要確認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親生的,只需動動手指,捏捏乳頭就夠了。有奶的纔是爹!啊,爲什麼大自然到現在還是不懂你們男人?” 不論是對於懷孕,還是對於生活,作者烏冬都擁有非常獨特的視角和寫作風格,能隨時拾取一件日常普通的碎片時光像變魔術般讓它閃閃發光。她以其豐富的想象力和洞幽察微的敘事能力記錄了同時成爲母親與失去母親這段人生旅程,時而輕快詼諧,時而溫柔傷感,既有令人捧腹和拍案叫絕的精彩比喻,也有能激起無數子女與母親的共鳴的人生感悟,讓讀者在不經意間也跟隨作者一起成長,體驗孕育中的驚喜與焦慮,以樂觀的心態迎接生活中突如其來的變化。
多少年來,《城南舊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了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5年,本書在中國大陸搬上銀幕,電影“城南舊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金鷹獎章”、第十四屆“貝爾格勒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等多項大獎。 兒童繪本版《城南舊事》由當今中國極具代表性的水彩畫家關維興,運用優雅詩意的風格和穿透人心的獨到技巧,將創作的圖畫全然融入故事的情節。畫中舉凡服飾、器物和建築,考據詳實,沒一點隨便或含糊。人物細緻的表情、光線和空氣的律動、圓熟豐美的調子,使文圖呈現無懈可擊的呼應。繪本《城南舊事》甫出版即獲選1993、1994年“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1993年“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亞國際插畫雙年展”。 從小說到電影,從成人書到兒童繪本,《城南舊事》是故事、是夢幻,讀時仿若音樂,輕輕釦動人心,字裏行間所隱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動,久久不能自已。
莊子是戰國中期偉大的思想家,他所關心的許多問題仍存在於當代,他的思考仍啓迪着今人。 顏世安教授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爲背景,以郭象所注三十三篇本《莊子》爲依據,博採莊子研究衆家之長,從全新角度解說莊子,闡釋了莊子的遊世思想和道論。 顏世安教授認爲,莊子深刻理解人生天地間的孤弱與卑微,並不相信像隱士一樣歸隱田園、寄情山水能夠解決問題,因此獨倡遊世,表面上隨遇而安、躺平任嘲,內心卻冷眼旁觀、傲守孤獨。揭開嬉笑怒罵的面具,莊子試圖剝離世俗對人心的矇蔽,解除人們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習性,從“爲我”走向“無我”,還原生命的清新面貌。 ———————————— ◎南京大學顏世安教授作品,人文通識經典,重磅再版 ◎剖析莊子人生態度與生存哲學,解讀莊子遊世之言背後的孤傲與認真 ◎直抵莊子思想根本,直麪人生困惑:面對“黑色偶然之命”,面對人類的孤弱和卑微,應該如何生活?我們如何與不如意的世界相處?在世俗社會中,如何找到個人的出路? ◎深入淺出剖析莊子個性,悲憫摯誠解讀人生痛苦的解脫之道 ———————————— 名家推薦 兩千年來,莊子吸引了中國文化史上無數智者、文士,給予他們精神和生活上深切的啓迪、撫慰。顏世安教授情、理兼具地盡力貼近莊子,尤其聚焦在他的人生感受和立身處世上,很大程度上在與莊子的對話中構畫了一位敏感、智慧、豐富而超越凡塵的偉大智者的形象。(陳引馳) 1980年代世安兄初露鋒芒時,餘敦康教授對我說:“中國真懂莊子的人很少。他是真懂。”儘管頂尖學者時而“老虎打盹”或假裝“老虎打盹”,最到位的評點還只能出自他們之口。(姚大力) 19年前,2003年的暑假,我當時還是一個大學生,就是這樣一本書,我一邊讀,一邊抄筆記,一邊思考。《莊子評傳》這部書中,顏世安老師第一次打動我的,或者說讓我陷入沉思的,就是莊子的痛苦意識。莊子對於生命的痛苦意識非常敏感。越是敏感,越是去探究,就越容易產生對於不幸的哀婉和共鳴,所以,《莊子評傳》是一部悲天憫人的書。莊子是以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凝重、莊嚴和嚴肅,試圖和這個不講道理的世界去講一番道理。(武黎嵩)
目前出版的《紅樓夢》版本雖多,優秀的校注本也有好幾種,但大都不收脂評。《紅樓夢脂評匯校本》是作者藉助互聯網集合廣大紅學愛好者之力,花費十餘年時間精心打磨、北京曹雪芹學會聘請紅學專家精心審定的優秀脂評匯校本。 《紅樓夢脂評匯校本》系以系以甲戌本、己卯本、庚辰本等早期脂本爲底本,彙集了戚序本、蒙府本等其他脂批本的部分脂批,並參考、吸收若干新校點本及脂批輯本的校點成果整理而成。對前人意見有分歧的,略參己意而取捨,力求既不人云亦云,也不標新立異,整理成爲一個方便閱讀和檢索的脂評紅樓夢簡明讀本。
《溫故一九四二》是作家劉震雲的中篇調查體小說,講述了一個關於飢餓的故事。一九四二年,中國抗日戰爭處於戰略相持階段,河南大旱,三千萬民衆離鄉背井去陝西逃荒。“我”重溫那段歷史,採訪了“我姥娘”“我花生二舅”,跟隨他們的記憶,記錄了那場幾乎已被這個民族淡忘的災難。 小說出版後,王朔幾次力薦馮小剛拍成電影,然而從小說到電影,立項、駁回、修改、再立項……經歷了十九年的艱辛,《一九四二》才得以公映。劇本中,劉震雲以地主老範、長工栓柱、佃戶瞎鹿與媳婦花枝一家等災民的逃荒之路爲主線,以美國《時代》週刊記者白修德等人的四處斡旋、蔣介石國民政府的不堪境況爲副線,比小說更立體生動地再現了河南天災時我們這個民族的生存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