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城南舊事

多少年來,《城南舊事》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除了再版無數次的小說版外,1985年,本書在中國大陸搬上銀幕,電影“城南舊事”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第二屆“馬尼拉國際電影節最佳故事片獎金鷹獎章”、第十四屆“貝爾格勒國際兒童電影節最佳影片思想獎”等多項大獎

兒童繪本版《城南舊事》由當今中國極具代表性的水彩畫家關維興,運用優雅詩意的風格和穿透人心的獨到技巧,將創作的圖畫全然融入故事的情節

畫中舉凡服飾、器物和建築,考據詳實,沒一點隨便或含糊

人物細緻的表情、光線和空氣的律動、圓熟豐美的調子,使文圖呈現無懈可擊的呼應

繪本《城南舊事》甫出版即獲選1993、1994年“波隆那國際兒童書插畫展”、1993年“布拉迪斯國際插畫雙年展”以及1994年“加泰隆尼亞國際插畫雙年展”

從小說到電影,從成人書到兒童繪本,《城南舊事》是故事、是夢幻,讀時仿若音樂,輕輕釦動人心,字裏行間所隱涵的深意,更令人撼動,久久不能自已


  • 後依然
    言語已難以表清 像一曲憂愁 訴不盡老北京的故事 似乎此時我也坐在南城陽光斜照的院落裏 看爸爸種的花影映在牆上 衚衕深處傳來磨剪子戧菜刀的吆喝 感慨着 人生難得是歡聚 唯有別離多 我多想生活在那時門口幾分錢能買到驢打滾的北京 而不是如今滿眼車水馬龍 所謂南城文化只能用故事來講的匱乏城市 也似乎理解了爲什麼人說現在的北京只叫首都了 唉 家裏的老大就是懂事早 以及我就說順義不算北京吧 再以及加上林海的城南舊事鋼琴組曲
  • 阮翠嵐
    今天看了他們在島嶼寫作-林海音纔想起來把這本書標註出來
  • 匡和玉
    小學最後一遍遍讀的書,現在想起來小時候真不該看這麼傷感的東西,也不至於二十來歲就覺得看透了人生
  • 時錦曦
    印象最深刻的還是爸爸的花兒落了
  • 屠白楓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該長大了
  • 暨青易
    最愛那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那麼樸實無華卻又感人至深
  • 杭馥芬
    前面幾篇覺得其中純淨的孩童視角好美好,看到最後一篇突然發現是初一的課文《爸爸的花兒落了》,頓時回憶起好多神奇往事 ....現在再看跟當初作課文看時相差好多,寫得真的很棒
  • 韋夏青
    爸爸的花兒落了,而我也已經不再是小孩子了
  • 章凝蝶
    是小學還是初中的語文課本上有的那篇<爸爸的花兒落了>,沒想到在那麼多年後才把整本書看完.很喜歡作者用小孩子的口吻來寫,看着看着好象回到了自己小時候
  • 懷旭鵬
    爸爸的花兒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
  • 曹承悅
    花兒落了的時候,我們都不再是小孩子
  • 水智暉
    初中學爸爸的花兒落了順便去借來看了,圖片很贊
  • 東郭幼柏
    最記得還是《爸爸的花兒落了》,夾竹桃落了, 我是大人了
  • 魏心怡
    爸爸的花兒落了
  • 宗如儀
    孩子分不清好人壞人、不懂什麼是瘋什麼是賊,因而才能從實際感受評價一個人;不懂生死,也會因爲突如其來的離別在瞬間長大成人
  • 韓禮騫
    孩子的世界其實是更有主張的,爸爸媽媽的感情出現微妙的變化什麼的根本逃不過孩子的眼睛
  • 養夏煙
    在英子眼中,成人世界的瘋子是好相處的朋友,被定義爲壞人的小偷也有美好的出發點,機智地撮合了敢愛敢恨的蘭姨娘與大學生,宋媽離鄉工作的悲劇,在離別中慢慢學會長大的英子
  • 梁綠柏
    看到驪歌便在心裏唱起來: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 婁雅唱
    坐在單向街的沙發上安靜地翻完,腦中配合着文字不斷閃現電影中小沈潔的英子那張純淨小臉
  • 武陽陽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真美啊
  • 姓終桂芝
    芳草碧連天〜永遠的畫面〜當我想念閉上雙眼〜你在心裏面〜
  • 屈蓉城
    我們也曾像英子一樣唱着悲傷的驪歌:“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我們一直都在離別,與家人、朋友、過去的自己,註定各自踏上征程,淡於時間的荒原;更將此去經年化作了奢望,無法回頭,無法泅渡思念的潮水,但前方依然是水迢迢,路漫漫;離別的人淚眼婆娑,直至殘影稀疏,卻還是未能說出心底的那句再見
  • 惠代珊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佛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 查語夢
    更令人讚歎的不得不說是李叔同對於“送別”的填詞,堪稱意境上的絕美:長亭外古道邊/ 芳草碧連天 /晚風扶柳笛聲殘 /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壺濁酒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滕詩霜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 藍鴻暉
    用小女孩的視角,細膩的筆觸,道盡了些許哀愁……原來長亭外,古道邊那首歌是根據這個小說改編的電影的主題曲
  • 衡燁爍
    完全可以收錄進語文課本里的純文學讀物 並不枯燥反而很吸引人 好的作品就像是一個漩渦 一點點的地牽扯着你的身體往裏拖往裏拖 好幾個故事有似曾相識的味道 很自然會聯想到童年的細碎片段 隨着文字的描述 他們漸漸地銳化出已淡化的顏色 最喜歡《惠安館》和《我們看海去》
  • 諸葛彬炳
    是不是童年記憶裏總會有一兩個失去愛人的瘋子、一兩對無法理解的婚姻、一兩個不那麼討厭的壞人和一兩位永遠不會再見到的親人
  • 糜素潔
    或許在每個人的童年裏,都曾經遇見過一個瘋子、一個不那麼討厭的壞人、一個大美人兒、一段看不太明白的婚姻、一個憂心忡忡的朋友和一個充滿矛盾的父親
  • 曹玲玲
    妞兒跟秀貞卻永遠沉浸在那個重逢的雨夜,不會再長大了
  • 公秀竹
    瘋子秀貞和妞兒,小偷,蘭姨娘,宋媽,爸爸媽媽…每一個生動的形象組成了我有喜有愁的童年
  • 丌官學林
    是不是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想接近的瘋子、一個髒兮兮又神祕的人、一個年齡相差幾十歲的玩伴、一個出軌偷情的父母
  • 仲心香
    一直以來我都認爲,閱讀是需要心境的,在什麼樣的年紀讀什麼樣的書,倘若你覺得一本書不好,很有可能是你沒有讀懂它,或許再過一些年來讀,會疑惑於自己當年的不以爲然
  • 遊宛秋
    兒時讀這本書也並未被感動,反而快三十的年紀再讀起來竟然很多地方都會讓我哽咽
  • 桂雪松
    這類書是我閱讀中缺失的一部分,現在讀起來也有些感動,文字很平實,感情真摯,露出的是孩童變化的內心以及那個年代一個家庭的方方面面
  • 鮑平凡
    讀《城南舊事》就很容易找到這種共鳴,藉着英子回想兒時故事 記憶也彷彿被捋順了:家裏的老媽子,怪異的親戚,有故事的姨娘,姥爺的老戰友,姥姥高興時調調嗓子,一起玩過的小夥伴,幾毛錢的小喫,養過的小雞…都一點一點想了起來
  • 藺承悅
    以貧苦人立場裏樸素又耐受的敘述語態中,摻雜着的孩童天真的詩意,讓這本書雋永,孩童世界同殘酷世界的交織,使它讓我想起我們都有過很多其實不夠燦爛的童年時刻,只是那時我沒有辦法全懂,大人們也不懂
  • 戈靈槐
    好幾年前就看見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閱讀,今天早晨來上班的路上讀完了英子的童年,真心希望現實中作者的爸爸沒有死
  • 易醉蝶
    特別記得英子被家長誤會不懂事的時候,其實是因爲小孩不小心撞到並艱難消化了大人才要承擔的事,想說出來又怕傷害到父母,不得已以胡鬧的方式發泄出來,越被說不懂事越哭得厲害
  • 柏冷霜
    人生要經歷多少離別啊,不過對寫作者來說,還有文學這種東西——作者離開了北平,懷着對北平的懷念,又在《城南故事》裏回到了北平
  • 邱玄素
    爸爸對作者說:無論遇到什麼困難的事,只要硬着頭皮去做,總能闖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