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遊世與自然生活:莊子評傳

莊子是戰國中期偉大的思想家,他所關心的許多問題仍存在於當代,他的思考仍啓迪着今人

顏世安教授以隱者傳統和道家思想爲背景,以郭象所注三十三篇本《莊子》爲依據,博採莊子研究衆家之長,從全新角度解說莊子,闡釋了莊子的遊世思想和道論

顏世安教授認爲,莊子深刻理解人生天地間的孤弱與卑微,並不相信像隱士一樣歸隱田園、寄情山水能夠解決問題,因此獨倡遊世,表面上隨遇而安、躺平任嘲,內心卻冷眼旁觀、傲守孤獨

揭開嬉笑怒罵的面具,莊子試圖剝離世俗對人心的矇蔽,解除人們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習性,從“爲我”走向“無我”,還原生命的清新面貌

———————————— ◎南京大學顏世安教授作品,人文通識經典,重磅再版 ◎剖析莊子人生態度與生存哲學,解讀莊子遊世之言背後的孤傲與認真 ◎直抵莊子思想根本,直麪人生困惑:面對“黑色偶然之命”,面對人類的孤弱和卑微,應該如何生活?我們如何與不如意的世界相處?在世俗社會中,如何找到個人的出路? ◎深入淺出剖析莊子個性,悲憫摯誠解讀人生痛苦的解脫之道 ———————————— 名家推薦 兩千年來,莊子吸引了中國文化史上無數智者、文士,給予他們精神和生活上深切的啓迪、撫慰

顏世安教授情、理兼具地盡力貼近莊子,尤其聚焦在他的人生感受和立身處世上,很大程度上在與莊子的對話中構畫了一位敏感、智慧、豐富而超越凡塵的偉大智者的形象

(陳引馳) 1980年代世安兄初露鋒芒時,餘敦康教授對我說:“中國真懂莊子的人很少

他是真懂

”儘管頂尖學者時而“老虎打盹”或假裝“老虎打盹”,最到位的評點還只能出自他們之口

(姚大力) 19年前,2003年的暑假,我當時還是一個大學生,就是這樣一本書,我一邊讀,一邊抄筆記,一邊思考

《莊子評傳》這部書中,顏世安老師第一次打動我的,或者說讓我陷入沉思的,就是莊子的痛苦意識

莊子對於生命的痛苦意識非常敏感

越是敏感,越是去探究,就越容易產生對於不幸的哀婉和共鳴,所以,《莊子評傳》是一部悲天憫人的書

莊子是以一種真正意義上的凝重、莊嚴和嚴肅,試圖和這個不講道理的世界去講一番道理

(武黎嵩)


  • 房元正
    莊子不好講,本來就玄,又久遠不易考,這本讀起來雖然囉嗦,但算是做到了有條理,表意曉暢,而且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莊子的“遊”並不真的逍遙,背後是孤傲認真和精神自虐,莊子的無爲也並不真的虛無,而是追求“生命清新”和“新的意義資源”
  • 慎燁爍
    這本書的語言邏輯和我信仰的學術精神有些衝突,也有可能是我對歷史類的學術研究不瞭解,顏老師確實是古往今來最懂莊子的第一人
  • 利夏蘭
    很好讀懂的學術性文獻 也是今年最大的精神養分 “善是註定的苦難的道路” 在苦難的世間如何遊走 並以這種周旋爲力量來推動着一點點改變 學習
  • 淳于光輝
    但是有兩個很重要的認知:第一,遊世,不是不認真,不是逍遙自由,反而是內心憤怒被壓抑後而表現出來的反抗精神
  • 司志尚
    開頭覺得概念歸納有吸引人之初,讀到後來無法不認爲都在說車軲轆話,細讀也沒產出進一步的精神
  • 束凌蝶
    從結構上說,是一本很規範且好讀的學術書籍,雖然其間有些研究問題的闡釋,在語言上有些顛來倒去的重複,但面對如汪洋大海的莊子思想,也許我們都只能取到一瓢,而顏老師此書已替我們釀了美酒一罈
  • 伯賞清涵
    莊子看了會沉默,原來我是這麼想的啊(此處非貶義);表面是灑脫自由,底色是痛苦和虛無,是我之前沒有想到的(當然也不能說他這種分析一定對);文字囉嗦,翻來覆去,但就算這樣絮叨,也不能很清晰的闡述“道”,這可能就是這個破概念最討厭的一點,落成文字就不酷了;不過還是有部分戳到我,追尋意義的盡頭可能會發現,沒有意義,甚至沒有我~遊吧,到哪算哪
  • 汝鄢又綠
    很難理解但很好讀,作者的流暢的文字和清晰的結構讓整個閱讀過程處在一種讀不懂但想讀下去的狀態中
  • 關凌雪
    大框架來看,其實作者的野心很大,可惜“冷漠和嘲諷的態度”與後面的“自然清新”沒有很好地結合起來,邏輯稍顯混亂,逢關鍵句力都透不過紙背,還是內功不足
  • 翟白楓
    我覺得學術中對前人的見解有批判精神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繼續看下去看了半本都沒有拿出很能夠服人的證據來說明爲什麼會覺得自己的觀點就是對的
  • 甄希彤
    在學習學術寫作的時候,我記得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自己的所有觀點都要使用保持客觀中立的語言
  • 莊友珊
    (挺好讀的,挖掘莊子“遊世”表面下的知識分子式的認真和對自然以及新秩序的論述,能給文言文配上翻譯就更好了,本傻子讀不懂
  • 賴青楓
    雖說是教授的著作,讀起來並不拗口也沒有那麼學術,每個字都看得懂,但是還是看着彆扭擰巴,終於“啃”完了,讀書體驗不好
  • 常懷蓮
    莊子承續的是老子開啓的道家傳統,但在道與自然的關係論述上有明顯不同,老子的道是個獨立於世界的神祕實體,只可靜思冥想,莊子之道則在自然之中,在日常的言行中
  • 陰芳春
    現代人浸淫在消費主義和資本主義利益最大化的思維定勢裏,不知跟自然隔膜了多少層,也許無我,瓦解自我中心真的是一劑良方,上下求索吧
  • 狄高揚
    但莊子最終創造用了一個獨特於在老子和隱者的思想,即道就是自然,人必須要走出現實世界的尺度和習慣,放下自我(忘我、無我),以一種新的態度來親歷、體會世界的本來狀態
  • 戈思娜
    知“道”的特點是以尊重、非自我中心的眼光去看他物和世界;言“道”的特點,是以謙虛的、非自負的方式陳說觀點;行“道”的特點,是以富於活力的、非佔有的方式去做事
  • 殳俊茂
    簡單總結一下:“道在自然”,“非自我中心”面對世界,“無我”、“忘我”,與隱者不同(隱者避世並保全“真我”),擺脫精神奴役(追逐名利等),“清算”文化枷鎖(仁義禮法)
  • 司寇胤騫
    他在道與自然知識之間做出區別,之關係自然因果知識,以及自然玄妙之道在人世間的運用,以“爲我”爲起點,以“無我”爲終結
  • 崔燁華
    既然莊子已經把“造化”視爲一種殘忍冷酷的敵對性力量,又怎麼可能在什麼道和自然裏尋找解脫
  • 公孫薇歌
    所謂莊子的“道”,或許不應該再用“自然”來闡發(我認爲自然道論恰是此書最大的失敗),而應該放諸“虛無”之中來討論(這樣才能延展至“無我”)
  • 賁碧萱
    誠如標題,全書分爲遊世和自然生活(道論)兩個部分,基本是把內篇和外雜篇作爲莊子前後兩個不同時期思想的論據,其間有承繼有轉變有深化,兼論道家不同流派,說明了莊學最主要的特徵是“無我”,由對自我的激烈掙扎頑抗到終於衝破自我之束縛,體察道即自然道在自然,從而悟出人如何摒棄自我中心,與自然重新構建關係以達到生命清新的境界,非常流暢的論述
  • 方恩霈
    認真的莊子,不肯與黑暗現實妥協,非“爲己”,“無我”,道在自然
  • 譙笪春雪
    但是最後主張莊子追求一種合於自然、道的清新生活就與前面的洞見矛盾了
  • 後偉兆
    第二,雖然莊子與老子的道,有相同之處,但是莊子對與自然的看法,並非老子的道法自然,而且向自然尋求新的生存意義,那就是無我,放棄作爲人的慾望和利益得失,這在今天看來,就是改變人性
  • 薛敏叡
    這樣看來,莊子破的很徹底,人與人,人與物,天與地,生與死,統統破開了固化的僞裝,但立的這塊,以一種“無我”的精神,就能與自然爲一了嗎
  • 費菁菁
    遊世並不是遊玩于山水間,而是莊子在和現實世界達成和解前的一種不得已的生存態度,莊子的認真與理想化,與現實世界產生激烈的碰撞,大概是求生的本能所致,使得他最終找到一條他所謂的「道」作爲生存法則,以「無我」的非自我中心化的形態存活於世
  • 樊彥昌
    至於對“道在自然”的解讀,對“無我”的解答,論述一大堆,但實際上讀下來沒第一部分過癮,還是沒給當下的人可借鑑的生活出路
  • 芮歌吹
    結構的設置和結論的推導都頗嚴謹,但四百頁的書最後只淺淺講出莊子的一層核心,讀來實在沒什麼滿足感,而且“知作而不知藏,與而不求其報”這種文眼一類的句子,有啥用啊到底,和老闆畫餅話術有啥不同嗎難道
  • 連靜恬
    真的抱歉,讀到一半實在是讀不下去了,車軲轆話太多,翻來覆去就是“郭象對莊子的註解意思錯了,我覺得我眼中的莊子纔是對的”
  • 鍾書竹
    整體看來,本書既不拔高《莊子》將其奉爲圭臬的膜拜,也不將其神祕化,而是基於《莊子》文本對其進行系統的梳理和剖析
  • 酆韞素
    比我看的第一本關於莊子的書 這本淺顯易懂些 也有潛入深出之感 但也確實有些囉嗦 把一些問題翻來覆去的說 尤其關於莊子之道的到底是什麼的問題 遊世之說和自然之道 遊還有其背後的抵抗和蔑視 自然就有忘我之意 從爲我到無我的過渡就是全書貫穿的一條線 想要了解莊子可以從這本入手
  • 閔文瑞
    這兩個問題線索在邏輯上的矛盾,是先秦道家思想發展中一個重要的問題,非常值得注意
  • 塗欽若雲
    不難讀,但不想逐字逐句去讀,畢竟是學術風格的書,作者年輕時的血氣方剛也在書裏有體現,讀罷感覺,學術生活其實也沒什麼意思,對大多數學者來說,就是一個職業吧
  • 危睿思
    我一直認爲中國人不需要心理輔導,古代的各種哲學思想已經爲不同人找到了解決各種問題的出路,只是現代的我們一味追求科學和金錢,對於人生問題,中國文化,中國哲學都沒有了一個從小建立的基礎,所以越長大越痛苦,越長大越極端
  • 祝問柳
    直到現在,高層的文化精英仍然相信莊子所探索出來“無我”的道路,當然,最高層的精英文化並不能代表文化全體,但一個民族文化中最優秀的東西,在社會混亂和精神崩潰中能砥柱中流的東西,肯定隱含在精英文化的傳承系統之中
  • 經芷天
    多了一個視角去看莊子,他那隱祕的憤怒是源自於對世界無能爲力的痛苦,他的浪漫、自由、奇幻、廣闊是從痛苦中開出的一朵朵花
  • 蒯芳潤
    讀前三章,如在深深的黑暗中獨行,壓抑、窒息,作者如此濃墨重彩、斬釘截鐵、深刻透徹地突出莊子思想中的虛無、絕望,甚至從本體論意義上徹徹底底地虛無、絕望,不留餘地地否定任何救贖的可能,讓人不由地想喊一聲“毀滅吧”
  • 万俟冰冰
    第一,尊重地理解他物,欣賞並讚美從每一個新角度看到的新天地、新景象;第二,說話不自以爲是,不自負,永不以既有的見解爲確定的真理;第三,做人做事不求回報,不炫耀賣弄,盡其本性關心他人,專注於工作,使生命的自然潛力盡情發揮;第四,讚美宇宙萬物的永恆,信賴並感恩未可知的世界,在萬物一體中找到生命之本
  • 韋思萱
    這個問題線索與效法自然改善人類生存狀態的問題表面上相互聯繫,好像是屬於一個共同的思想框架,實際上深層的邏輯卻相互矛盾
  • 劉泰和
    最近幾天剛看完再版的顏世安老師寫的莊子,莊子的思想無疑是複雜的,世人也多認爲他是自由逍遙的代表,但我同意顏老師的觀點,莊子的“無我”並不只是一切都不在意的那種瀟灑,而是徹底清算了文明社會賴以生存的思維模式和經驗習慣,在人性最深處的孤獨和痛苦之中,超越“人”的習慣思維,最終找到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 勾亦絲
    痛苦意識,遊世,無我,生命清新
  • 充俊英
    在黑暗的世界中,生命何以孤弱,莊子以摒棄流俗的習慣常規,即“忘我”而與進入充滿活力的新世界並建立新的聯繫,以期獲得生命的清新
  • 端木葦然
    去掉個人中心,抹去個人的歷史,清新我的生命,重建與這個世界的聯繫,成爲一個真正自由的人
  • 時涵柳
    作者通過對莊子書中自然主題的領悟,標目遊世作爲莊子思想的一個核心,梳理出一條基於人生痛苦體驗,重建人與自然關係莊學線索,即瓦解現實世界的存在,打破人、我的自負,最終遊於自然之道的新的世界
  • 範盈秀
    如何找到自己在這樣一個時代的生命資源,如何讓生命清新可喜,如何重新與這個世界發生聯結……通過此書的梳理,對這些問題都有了新的思考視角
  • 東郭弘麗
    莊子的道論瓦解了既存世界,把“我”的生命視爲持續流變的“大化”之中不可分離的部分,並最終找到了“本根”
  • 公西文敏
    但是有重複論述之弊,讓人感覺作者很擔心話沒說清楚,觀點沒表達透徹
  • 曾學林
    /區別老莊“道”之異同,從宏觀把握莊子思想最核心的問題
  • 蓋靜恬
    莊子的思想是在痛苦的人生中認真活着,這書讀着也痛苦,能看到犬儒主義和斯多葛哲學的影子
  • 餘晗日
    工整而循序漸進,以《莊子》之中的遊世思想和道論爲核心進行闡述
  • 景春綠
    這本書裏顏老師前半部分談莊子的遊世思想,談他和隱者思想的交集,試圖退居個人生活,卻發現在亂世之中個人退無可退(遊於羿之彀中),豁達清高樂觀(鼓盆而歌)的表象下是對黑暗無理宇宙的深刻絕望
  • 厙翠梅
    ”作者挖掘了莊子的遊世深度,並且認爲莊子的目的不是精神自由,而是解決人的根本存在性困擾,類似四聖諦,從苦入手,逐漸揭開莊子是如何在人荒謬的習性與混亂不堪的世界中尋找出路
  • 沃新筠
    曾經對莊子的印象是狂妄不羈的遊世奇才,現在看起來是多麼淺薄,可能這輩子都無法體會莊子思想的深邃,但依舊有動力去實踐“無我”和對言語的確定性警惕
  • 黃弘光
    莊子的遊世思想和道論真是適合我啊,不知道什麼時候被影響了,抑或是精神裏的某個頻率隱隱合上了這一脈
  • 車元白
    遊世思想最深刻的感情是對現實世界的嘲諷和敵意,是堅守內心深處不肯化解的孤傲和認真
  • 劉遠騫
    此書最大的價值在於重構莊子遊世思想中的痛苦意識,也就是逍遙背後的困頓
  • 鳳紅旭
    其思想核心是遊世思想,要解決的就是隱者傳統的自我解救問題,甚至帶有一定的自嘲傾向,以不在乎的姿態對抗黑暗世界的嘲諷
  • 卻宛暢
    這些思想和生存哲學放到如今也同樣的適用,在“自然生活”思想中,莊子強調人要拋棄自我中心立場,回到自然萬物本身,“由根深蒂固的自我中心習性而導致的無窮無盡的個人焦慮、患得患失,纔是人身自由的最大禁錮,只有解除這個禁錮,人才是真正自由的
  • 雷鵬飛
    核心關鍵詞,繼承隱者傳統之外莊子獨創的遊世思想和自然生活,行文流暢平實,強烈推薦
  • 終今瑤
    遊世,是莊子思想之海中的漩渦,其最深刻處的情感是對現實苦痛的嘲諷和敵意,甚至蘊含了對隱者自尊精神的嘲弄
  • 仉督宏暢
    顏世安先生指出莊子雖然是延續了老子的道家思想,但是老子曾經爲東周史官,老子的思想是爲官治政與隱者精神的結合,而莊子的社會身份有別於其他戰國諸子多爲貴族子弟,他出身社會底層,其思想是戰國大衆思想的代表,是戰國隱者思想的結晶
  • 尤夏青
    五星給對莊子遊世精神(內核孤傲認真+對外戲謔解構)的解讀
  • 陸安寒
    莊子對於世界徹底的失望和孤傲的遊世思想特別令我痛苦,我深深感受到了無常,特別是這三年以來
  • 東方亦凝
    生平著述論及莊子其人,要點在於莊子與隱者的關係即莊子作爲隱者繼承的思想資源;痛苦意識作爲莊子遊世與道論的出發點,涉及個體生命的孤弱、精神被各種各樣的奴役、對人性之惡的確認;遊世思想是一種對荒謬世界的對抗,不逃避,接受生命的卑微,否認世界在根本上有合理性;人生理想上承遊世,下啓道論,在隨遇而安中品味孤獨,同時因孤獨而認真地尋求生命的清新;新的世界即揭示尋求生命清新的途徑,在自然道論中實現生命的清新,莊子道論核心在於捨棄“我”(以人類爲中心),知識、語言、行動、存在隨着視角的轉換都得到新的闡釋和理解
  • 梅明達
    非常具有洞察力和概括力的莊子導讀,打破內外篇區隔和篇章結構的思想重構使得它的講述方式迥異於《莊子哲學研究》以及劉笑敢的《莊子哲學及其演變》但各有千秋,應當對比閱讀補全視角
  • 奚同光
    書的前半段講述莊子思想中對痛苦的認知以及應對痛苦的態度,生命的脆弱,精神的受奴役以及人性的趨惡性促使莊子產生了遊世的態度,用戲謔的方式看待世事,將自己視作一個玩家來感受世界,直至此處還大致能理解幾分
  • 謝凱風
    莊子很搖滾,遊世哲學是對現實不滿的一種反抗,也是對宇宙的一種嘲諷
  • 殷凱風
    顏世安不再只是停留在莊子“無用”思想,而是從痛苦意識入手,揭示莊子思想中的生命孤弱、精神奴役和善惡困惑,在無用思想中植入了遊世的精神姿態
  • 和宛秋
    而這本書有打開新世界也,被莊子的思想所折服和吸引,作者語言嚴謹深刻,重點剖析了莊子“遊世”思想與“自然生活”這兩個核心,讓我們看到一個深處黑暗世界的莊子,是如何從痛苦、心灰意冷,走出一條超越自我的生存道路
  • 顧翊君
    遊世思想與自然道論用力最深,讀來令人慨然,今日之世,如之何
  • 滑洮洮
    莊子避世與隱者的區別,看似遊世的心平氣和,於亂世尋得寂靜,實則是對世道和生命更爲深刻消極的認真態度
  • 藍雪冰
    經過顏老師的解讀闡釋,發現莊子的思想真是與《聖經》多處相通:知識善惡樹與生命樹的相對/莊子不也正是反對僵化無生命的道德秩序而從自然看似無秩序的生機中汲取生命自新的能力嗎
  • 虞傲冬
    除了作者在莊子遊世思想和道論兩個方面提出的新見外,還有一個我欣賞的地方是本書出人意料的簡明,或者說說人話——跟其他許多學術著作相比這本書相當程度上做到了深入淺出,全書沒有一句故弄玄虛之語,能看出作者在非常努力地將自己理解的莊子用準確簡潔的現代漢語表達出來,儘管這種努力還不能說盡善盡美,有待下一代學者的深入研究,但已經稱得上難能可貴
  • 尉遲語蝶
    顏世安道出了莊子的複雜性:他的隨遇而安和冷峻孤傲,冷漠嘲諷中的吾其內熱,遊世姿態背後的鬱勃不平
  • 郜曜瑞
    讀完前半本,覺得自己對莊子的粗淺理解有一層最後的遮羞布,在此被徹底撕碎,便焦慮地在黑暗行走,感受着存在的危機;讀完後半本,卻只能對着烏托邦苦笑
  • 茹醉蝶
    莊子冷眼背後是認真與孤傲,看到講莊子道德的部分感覺他應該和戈夫曼好好聊聊,他倆都很冷峻,對待道德的態度也有一致之處,會很有趣吧
  • 杜成弘
    莊子的“遊”背後有痛苦有孤傲有認真
  • 羅文翰
    對莊子之道,我是有一種神祕主義的傾向的,或許些微受到禪宗開悟觀念的影響,總覺得不能如本書所說,只是通過認識、改變視角,來輕易獲取
  • 強靈秀
    雖然有一定量的重複敘述,但對於尚未接受過海德格爾思想洗禮的人來說或許還是有一定理解上的困難,本書解讀莊子的感覺非常受到影響,尤其後半段幾乎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