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尤利西斯

《尤利西斯》是愛爾蘭意識流文學作家詹姆斯·喬伊斯(James Joyce)於1922年出版的長篇小說

小說以時間爲順序,描述了主人公,苦悶彷徨的都柏林小市民,廣告推銷員利奧波德·布盧姆(Leopold Blo om)於1904年6月16日一晝夜之內在都柏林的種種日常經歷

喬伊斯將布盧姆在都柏林街頭的一日遊蕩比作奧德修斯的海外十年漂泊,同時刻畫了他不忠誠的妻子摩莉以及斯蒂芬尋找精神上的父親的心理

小說大量運用細節描寫和意識流手法構建了一個交錯凌亂的時空,語言上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風格

本書是意識流小說的代表作,並被譽爲20世紀一百部最佳英文小說之首,每年的6月16日已經被紀念爲“布盧姆日”


  • 公良英發
    ”計劃再看看蕭乾夫婦譯本,再來遍尤利西斯的迴歸之旅
  • 艾弘光
    毫無疑問,《尤利西斯》是我看過的最匪夷所思的一本小說
  • 冉芳澤
    用都柏林的十八個小時吟唱了一部小人物的史詩,其中有詼諧有趣令人捧腹的妙語,也有無聊乏味形同“垃圾”的囉嗦,更有睿智深刻引人思考的頓悟,最後一章是最易讀的一章,除了沒有標點都是莫莉的大白話(況且蕭譯本還貼心地加了空格斷句),金隄譯本更傳神,蕭譯本更易懂
  • 湛青易
    這四個部分組成了《尤利西斯》,而如果學文學不讀這樣最經典的小說,那還有什麼意思呢
  • 宮惜夢
    “《喬伊斯傳》作者艾爾曼:有趣的小說中,它是最難懂的
  • 闕憶安
    難懂的小說中,它是最有趣的
  • 國夜綠
    喬伊斯可以說是最淵博的作家,尤利西斯可以說彙集了他整個生命,而處處可見他還是有點小傲慢,實在沒有人比他更強了
  • 羅祺瑞
    十八章,有神文也有天書,有趣也無趣,有一句評價是中肯的,“所有有趣味的小說中最難懂的一部,同時也是難懂的小說中最有趣味的一部
  • 景寄柔
    啃這本書的經歷可以寫成詩,比如:在《尤利西斯》泛黃的書脊上/我行走/流着/前人流過的淚/讀着/比原文還長的/註釋/我沉迷/紙張的顏色越來越淺了/從暗黃到乳白/是無數前人/放棄的路線/我也要放棄了/並承諾/等我學富五車/定來咒罵這天書
  • 郜寒天
    這個真是考驗讀者專注度的一本書,也是我目前看到意識流做到極致的一本書
  • 黎安彤
    喬伊斯放棄了溝通其他語言文化的讀者而直奔經典了,莎士比亞,奧德賽,聖經等基本每頁都有四五個引經據典
  • 吳吉敏
    我真是不知道我怎麼看完這本書的,基本屬於看不懂,看不清的情況,我以爲我看的是一部關於愛爾蘭的風情畫一樣的東西,他立刻被打碎了
  • 樂問柳
    根本看不下去又浪費時間,除了能催眠...對了,如果你想在朋友圈發些奇奇怪怪的東西但是又不想讓別人看懂,意識流寫作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 利德運
    小說文字本身豐富到已經差不多超負荷而意識流方面的寫法也差不多寫到盡頭句子讀來都讓人感覺興奮那是一種閱讀的新體驗如果經典意味着要不斷重讀那麼尤利西斯做到了我肯定會不斷重讀但不一定從頭開始可以隨便翻看激發靈感如果問我究竟讀懂了這本書沒有我可能只能回答文字全部讀懂了但整個故事嘛就不好說如果問我爲什麼寫個短評都不加標點我會回答那是因爲我剛讀完尤利西斯呀
  • 饒水卉
    不同的書有不同的閱讀法,我覺得讀《尤利西斯》首先不能只以一個“意識流”的標籤去看,不然會錯失很多純正“現實主義”的東西,也不能過於偏重具體所寫內容的理解,因爲在我看來,喬伊斯試圖做的工作與麥爾維爾《白鯨》頗有相似之處,即不斷測試並打破“小說”這一文類自身的限度,戲劇體、問答體、無標點……最終指向的則是“再現”一個混亂的日常世界,而文學恰恰是可以捕捉其混沌之中仿若遊絲的線索的可能性之一
  • 弓尋春
    此書中斯蒂芬、布魯姆和喬伊斯(莎士比亞)本人,構成另一對三位一體
  • 劉婉清
    一個老婆出軌的中年男人,疊加《一個青年藝術家的肖像》中的青年藝術家,兩個人時間切片中的一天,用了各種各樣的文體、隱喻和文化符號,所有的人物都可以和《奧德賽》裏面的人物對應,——大多都是反向的對應
  • 別希彤
    詞語到最後越來越快,像被捲入一場風暴,在一場大爆炸中一個一個飛濺、迸裂出來
  • 梁丘夢桃
    不斷噴出的唾沫星子式的掉書袋和順滑轉渡的多元文本形式終究只是全文的障眼法,最令人歎服的還是其一出道即巔峯的意識流直覺與技藝,如同演奏領域的不少眼花繚亂節奏迅即的炫技曲,難是真的難,不好聽也是真的不好聽,不好看也是真的不好看,堪稱一段與絕大多數讀者無關的歷史性默片
  • 龔靈秋
    真的有,這麼難、看懂嗎,像《句羣》一樣,絮絮叨叨、自言自言,日常生活,瑣碎,所見所思,腦子裏的、胡思亂想,就是這麼一些,而已,不過我對,喬伊斯的寫作進化、史,和他和寫作史的、關係,很感興趣
  • 虞亦凝
    爲啥大家都打五星啊,真的看得懂嗎
  • 鍾月朗
    打五星顯得有點裝逼 但這書我真的喜歡 每天都想看
  • 談慕卉
    研究生論文鬼使神差選了這個題目,原文版、蕭乾/文潔若譯版、金隄譯版,三個版本反覆交叉閱讀,現在回想是痛並快樂着的一段日子
  • 公良陽舒
    蕭譯版力求通達,加入大量註釋;金譯版更重雅,力求形式上的對應,尤其體現在大量雙關語的翻譯上
  • 東郭淑靜
    金隄版的譯本加蕭乾版的註釋
  • 左丘丹蝶
    上冊打卡:金隄譯本採用腳註,省了前後翻檢之勞,註釋相對簡略
  • 慕容慧君
    金隄版老先生的翻譯理念就是還原英語讀者的閱讀體驗,所以沒有像蕭乾文潔若版那樣加入巨量註釋,只在英語讀者能懂而中文讀者看不懂的部分加入註釋
  • 相小凝
    完全無視註釋讀了一遍,主角們的胡思亂想還算有趣,過後又對着註釋看了一遍第一章,覺得自己無視註釋的決定是正確的,雖然註釋幫助讀者理解宗教哲學類的生僻知識、作者對文字出神入化地掌控力和“深意”,但是對於閱讀體驗來說卻是災難
  • 酆燁爍
    (有一種讀完此書經驗值爆表可以直接連升三級的感覺)這本書的文體很有意思,文體隨着作者意識的流動發生變化,像是各種文本形式、語言的雜交,與作者的意志相對應不斷自我增殖、發生“基因突變”(最後那個無標點符號章節不知道爲什麼感覺很過癮)
  • 平經藝
    還有最後18章,無標點,真的象一個身邊已婚女性朋友喋喋不休的說個不停,這種感受經驗太真實了,既共情又無奈
  • 繆飛航
    唉,讀完一遍,除了慨嘆不懂無他無他,最後64頁的無標點文字,很好玩,感覺被作者結結實實地涮了一次
  • 衛憐南
    蕭乾和文潔若翻譯的這版,有很深刻的文字畫面,如果沒有好的翻譯,很多出名的文學作品也會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吧……這本厚厚的經典,讀完讓人感覺……有些作品簡直是三流四流和末流……確實很經典
  • 項悅欣
    如果我知道喬伊斯知道我遲早會知道最後兩章除去似乎無法避免的貶婦部分都寫得如此恰如其分——我還是會罵他讓他還我中間的時間(當然中間的糟糕鋪墊大概是爲了讓人順暢地在最後兩章中自由進出)
  • 東郭夏蘭
    我認爲這世上存在兩類大師,第一類是走有限的路,把路走死,一輩子就獻給一兩部鉅著,使人望而生畏;第二類是走無限的路,高產,使人好奇又可惜他還能走到哪裏去
  • 勾涵易
    愛爾蘭人通常也沒讀完並且讀不懂,posh階級很直白地說不好看,中產反倒假惺惺喜愛,並且決不許外國人說愛爾蘭國寶一個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