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進化的大腦

本書是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神經科學系教授林登博士向公衆普及腦科學知識的富於趣味性的讀物

作者認爲人腦是在長期進化過程中自然形成的組織系統而不是刻意設計的產物,因此將腦比作可以疊加新成分的甜筒冰淇淋

以這一思路爲主線,作者介紹了大腦的構成、基本發育、感覺和感情等,進而描述腦如何支配學習、記憶和個性,如何決定性行爲和性傾向,以及腦在睡眠和夢中的活動機制,還嘗試性地闡述了腦功能與宗教的關係

書中穿插了不少趣事並有近50幅插圖


  • 仲孫新苗
    一個文科女不太懂的生物世界,看時常常重新翻回前面的看,不過還是堅持看完了,腦補了很多生物知識,而且還算是饒有趣味地讀完了
  • 糜欣躍
    而且,70%的情況下,下一個神經元根本就接收不到信號 | 大腦用數量換質量,進化出特別多的神經元,每個神經元都有大約5000個突觸,再加上人腦裏有1000億個神經元,所以人腦內的突觸總數可以達到驚人的500萬億個
  • 蔚寄柔
    正是憑藉着這麼多的神經元和突觸,大腦纔有了足夠的運算能力 | 人類童年期學習和認識世界的整個過程,就是大腦搭建突觸的過程
  • 丁清婉
    而且這個過程是有窗口期的,一旦錯過了童年最佳的學習階段,人腦就再也沒法學會某些東西了 | 剛剛相愛的戀人,他們腦中一個叫做“腹側被蓋區”的區域會被激活,是毒品激活大腦的一個關鍵區域,愛情和毒品會對大腦產生相似的刺激
  • 郟紅旭
    用科學事實講述我們這些非專業人士所不知道的或曾經誤解的對大腦的認識,具體可以見目錄,裏面有很多新穎的觀點(對我來說~),書後還附上數頁擴展閱讀書目
  • 蔡碧菡
    科普類圖書,深入淺出,翻譯得也很準確生動,還闡明瞭很多公衆對大腦的誤解,有趣易懂,不要被書名勸退了
  • 袁雅豔
    一個神經元每秒鐘最多隻能傳遞400次電信號,傳導的速度還特別慢,比銅導線的效率低得多
  • 百里以蕊
    其中的大部分觀點在很多主流心理讀物裏面都能找到,不同的是,本書結合了大腦各個特定部分的功能對這些觀點進行了解釋
  • 閻問香
    以這一思路爲主線,作者介紹了大腦的構成、基本發育、感覺和感情等,進而描述腦如何支配學習、記憶和個性,如何決定性行爲和性傾向,以及腦在睡眠和夢中的活動機制,還嘗試性地闡述了腦功能與宗教的關係
  • 蔣清懿
    大腦是一個修補後的產物,而不是全新設計出來的,因此具有很多粗糙的地方
  • 梁丘陽朔
    作爲科普書,這本書並不合格:過多具體的實驗研究、大雜燴、每一章的主線不清晰
  • 桑哲麗
    198頁上的圖9.2概括了書裏大多數的重要觀點....很不錯的大腦科普入門書...總結起來大致爲:A,人們對大腦的誤解很多
  • 公西曉慧
    不錯的科普書,就是翻譯有些良莠不齊
  • 盧林楠
    非常不錯的腦科學科普書籍,用大衆可以接受的極限寫成的文獻綜述
  • 璩美華
    很客觀的書,翻譯質量很高
  • 寧峻熙
    可以看到,我們的中譯本漏掉了God,或可譯爲《精神副產品:大腦進化如何賦予我們愛情、記憶、美夢和上帝(宗教)》
  • 都承運
    再次遇到了這種狀況,在閱讀第九章《愚鈍的大腦》講到宗教對進化論的爭議時,正式下午閱讀《演化的故事》中的章節,似乎冥冥中被串聯起來了
  • 邱漾漾
    第一,人類的大腦並不是被重新設計的,是在之前的低級大腦上新增加高級功能,即和老鼠相比,人類只是多了一些功能,而和老鼠一樣的功能人類還保持着
  • 婁芳荃
    第二,沒有開關來關掉低級大腦的功能,比如視覺處理,人類有兩套系統,新系統是適應進化新增的,但舊系統雖然已經毫無用處了,卻沒有被關閉,這非常不經濟!
  • 餘採楓
    相反地,如果兩個人的感情在熱戀期就很不穩定,那等到新鮮感一過去,分手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 周樂賢
    作爲科普讀物真的考慮到了讀者的接受能力,把大腦的進化過程比作冰激凌球的疊加很形象,還有個比喻是在一輛老爺車的基礎上進行改裝,但不能拆卸老爺車原始配置,這表述和《象與騎象人》的觀點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