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輯校古籍考
魯迅曾做過大量的古籍輯佚校勘工作(主要是在清末及民國初年),涉及數十種古籍,以魏晉六朝時代的典籍居多,輯有《會稽郡古書雜集》《謝承後漢書》《衆家文章記錄》等,校有《嵇中散集》《沈下賢集》等
魯迅輯校古籍的活動,在時間上,跨越“辛亥”與“五四”這兩個中國政治史與文化思想史的重大變革時刻;在內涵上,體現出作爲新文化運動旗手的魯迅的“舊”的一面,具有重要的探究價值
不過,魯迅輯校的古籍,大多未正式出版,只有手稿留存;而在新版《魯迅手稿全集》(國家圖書館出版社、文物出版社)出版之前,輯校古籍手稿影印公佈並不全面,受此影響,相比魯迅研究的其他領域,此方面的已有研究相對較少
本書以文獻學的實證方法,在先行研究的基礎上,系統考察魯迅輯校古籍的具體情事
作者利用參加新版《魯迅手稿全集》審校工作的契機,強調將手稿的物質形態作爲與文本證據同等重要的史料,從細繹手稿實物的物質形態與文本差異入手,相互印證,判定大量未標署時間的魯迅輯校古籍手稿的時間框架、同書多件手稿的序列關係;進而釐清各書輯本卷次結構的演變、序文的漸次形成、魯迅對清人輯佚學與金石學成果的吸收與訂正;解析魯迅判定佚文歸屬、佚文的校勘與連綴排次、案語的次第增補與撰定等具體工作細節
很多具體結論,被新版《魯迅手稿全集》吸納采用
甘憶安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姓終安陽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