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白洞

【內容簡介】 從已被證實的瘋狂想法——黑洞, 到尚在推測中的瘋狂想法——白洞 在《白洞》中,羅韋利邀請你展開一段不可思議的旅程,進入黑洞內部

我們經過黑洞的中心,繞開恆星的殘骸,來到時間與空間終結之處——白洞誕生的地方

白洞是黑洞的反演?從黑洞進去的東西會從白洞出來?跨過奇點,越過時間的盡頭,會發生什麼? 視角的差異、時間的彈性、因果關係的本質……爲什麼我們記得過去,而非未來?爲什麼我們覺得自己能決定未來,而非過去?在《白洞》中,羅韋利的講述比《時間的秩序》更進一步,再一次顛覆你的直覺

【編輯推薦】 1、《七堂極簡物理課》《時間的秩序》作者、“下一個史蒂芬·霍金”、意大利物理學家 卡洛·羅韋利 重磅新作 2、深入探究令人着迷的黑洞,詩意又清晰地講述前沿概念——白洞:羅韋利帶着輕鬆與魔力,讓你到黑洞的中心看一看,在時間與空間終結之處,見證白洞的誕生 3、充滿哲思與啓發,再一次顛覆你的世界觀:關於過去與未來,時間與因果,羅韋利提供了比《時間的秩序》更深刻的解釋 4、小說家心愛的優美科普,珍妮特·溫特森、羅伯特·J. 索耶、尼爾·蓋曼盛讚!《金融時報》《每日電訊報》《新科學家》《新政治家》2023年度圖書,歐美媒體好評如潮! 5、精美裝幀,顏值爆表:小開本優雅精裝,英國原版封面藝術 + 炫酷燙金工藝


  • 雍俊美
    一本很科學嚴謹的書
  • 常樂兒
    羅韋利最了不起的大概就是激起所有年齡段人羣對科學的想象和好奇吧,一切都太奇妙了
  • 賴瑩白
    很快就能看完的8萬字小小書,如果以獲取新知爲目的的話會覺得有些囉嗦並時常跑題,剛開始我也有些困惑,但往後看就會回憶起羅韋利的魅力主要在於詩意表達聯想而非科學新知……本身是個很簡明的科學猜想,由之衍生出的思考纔是他真正想表達的
  • 鞏穎慧
    我的朋友裏,完全不看理科和科普、只讀文學的,狐疑着開始看、看着看着也愛他了,甚至願意接受我按頭安利其他的量子力學科普書
  • 藍清涵
    旁徵博引,絲滑地信手拈來古典學和西方正典中的經典隱喻就能優美地把理論物理裏虛無縹緲且數學門檻很高的概念和假說給一個零基礎的讀者把關鍵邏輯都講明白的傢伙
  • 蔣聖傑
    因爲這本書的關係第一次知道了白洞這個概念,我很好奇“白洞”究竟是什麼,但是同時拒斥物理帶給我的太費腦細胞的壓力
  • 梁晨濡
    好在作者體恤讀者寫作時腦海中構想了兩類讀者:一類讀者對物理學一無所知,作者試圖向其傳達的是物理研究的魅力;另一類讀者對物理學瞭如指掌,作者試圖向其提供的是新的視角
  • 郭英叡
    作者面對兩類讀者統一抱持精簡的寫作方針,因爲前者只對最基本的要素感興趣,細節會增加無用的負擔
  • 溫筠心
    每年都要花兩個月沉浸在量子物理上,太迷人了~才發現已經讀了這個作者的三本書,第一本是六年前讀的《七堂極簡物理課》,去年讀了《量子物理如何改變世界》——莫名其妙激發了我很多想象力——我寫了長長的書評,哈哈
  • 蓋南蕾
    《白洞》不僅僅是一本關於黑洞和白洞的書,它更是一本關於我們自己和我們的世界的書
  • 暴樂康
    物理作爲理解世界的方法,重心始終得在人的理解上,只不過爲了理解並使用物理這種方法,人們還得去理解學習使用好多其他東西,比如數學,比如實驗
  • 古懷蓮
    Rovelli作爲物理學家最偉大的地方,就是把理解物理的門檻降低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物理所提供的機制影響着我們的行動和思想,這一兩百年來的物理學帶給人的想象充滿了決定論的色彩,問題都似乎可以靠其本質中物理層面上理論和技術的突破來解決,可當人們觸及到微觀量子層面時,發現所謂不可再分的本質不過也就是概率事件,那些決定論帶來的期待都應該重估其意義,再由此審視我們因爲那些期待而做出的判斷和行動還是有點可笑的,但其實稍稍側身一看,我們其實也並沒有走上錯路太遠,人是萬物的尺度,人是政治的動物,早已向我們指明方向,我們也許只不過是在爲良好的政治做準備罷了
  • 南門冷珍
    也在想,假如黑洞內部真的會發生量子隧穿,時間與空間真的會躍遷,黑洞變爲白洞,億萬年後,吞沒的星屑與光子能去而復返,迴歸羣星宇宙之間
  • 巴華燦
    一本很有意思的小書,雖然所述的事物可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聚甚遠,但是從中可以發現人類豐富的想象力,在我們所知的黑洞盡頭究竟是一個坍塌的恆星,還是一個白洞
  • 晁弘闊
    與此同時,本書搭配清晰的示意圖來展示學者對於白洞的思考,與此同時,又產生了一個思考,那麼白洞和黑洞之間的連接又是怎樣進行的呢
  • 赫連思卉
    關於在時間盡頭之後,黑洞內部會發生什麼,我們終於找到了一個看起來合理的可能
  • 臧冷菱
    我們都聽說過黑洞,從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開始,黑洞被預言,再到我們拍攝到黑洞的真實存在,這次這本書又來了一個大膽的猜想白洞
  • 周若雲
    看到最後情感上會有點失望,“量子躍遷”過後的白洞並不能保留多少能量,仍然擺脫不了時間流逝和“熵增”的束縛……當然,科學就是科學,不像科幻可以瞎想的
  • 山昊乾
    當黑洞吞噬足夠多的物質後,其內部的量子效應可能會引發黑洞向內坍縮轉變爲白洞
  • 葛宜然
    我希望每一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能從中得到啓示和靈感,去探索我們未知的世界
  • 於平良
    這本只有短短八萬字,但爲了理解每一句話,我又去油管上補了很多視頻,連虛粒子都學到了……文末又講到了時間,這是一種最奇特的幻覺
  • 荊睿思
    白洞沒那麼神祕:氫雲——氦——恆星——黑洞——白洞……都不過是熵增的過程,熱量在不斷耗散……信息在來回倒騰
  • 喬雨筠
    對黑洞感興趣,對宇宙探索感興趣的朋友一定會喜歡這本書的
  • 隆潔玉
    有趣的科普文章,想看看如何通過黑洞尋找到白洞是不是把我所掌握的黑洞知識全部反轉後就會抵達白洞
  • 司空英叡
    幾十年前卡爾.央斯基聽到的宇宙深處傳來的噝噝聲宣告了黑洞的存在,那宇宙中真的存在與之相反的白洞嗎
  • 國凝雪
    《白洞》——一次偉大的遙想:白洞可以說是時間呈現反轉的黑洞,進入黑洞的物質,最後應會從白洞出來,出現在另外一個宇宙
  • 浦半青
    在奇點之外,白洞就是時間反演的黑洞
  • 蒲平良
    那麼想了解關於黑洞和他的未來白洞更多的科普知識,就來通過這本書,通過這本極爲有趣,而且對於普通讀者也都極爲友好,每個人都能讀懂的物理學科普著作,深入瞭解頂尖但又有待證實的物理學知識吧
  • 蓬雲亭
    卡洛說:上帝每週都會翻翻最新的物理週刊,然後選一個他喜歡的,make it happen
  • 向含嬌
    或許我們的宇宙,是從黑洞無盡拉長後的量子躍遷再反彈出來的
  • 戎雁露
    從黑洞裏尋找白洞的蹤跡,在作者看來,和《神曲》中但丁的歷程有異曲同工之妙,他巧妙地藉助這部名著的大量詞句,用從地獄到天堂的變化,來解釋跨過奇點、越過時間盡頭後讀者需要面對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