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

史學大家錢穆經典常銷名著

十萬字講透兩千年中國政治制度因革演變與利害得失

新增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人大、華東師大等高校歷史系教授聯袂撰寫之導讀手冊

本書爲作者的專題演講合集,分別就中國漢、唐、宋、明、清五代的政治組織、百官職權、考試監察、財經賦稅、兵役義務等種種政治制度作了提要鉤玄的概觀與比照,敘述因革演變,指陳利害得失

既高屋建瓴的總括了中國歷史與政治的精要大義,又點名了近現代國人對傳統文化和精神的種種誤解

言簡 意賅,語重心長,實不失爲一部簡明的中國政治制度史


  • 仲翰音
    錢穆先生的這本《中國曆代政治得失》近些年來逐漸走向大衆視野,之前久仰大名但不敢輕易翻開先生作品,深怕知識積澱不夠讀不懂以至於囫圇吞棗
  • 南宮青易
    在讀錢穆老師的《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之前,我以爲政治這些是上層人物才需要研究的,然而讀了這本書之後,我才知道,我們普通人也是需要了解的,而且政治文化與我們生活也息息相關
  • 汝鄢妙芙
    我們學習研究中國古代政治的意義,要在錢穆先生的講演中找尋正確的答案
  • 柳璇娟
    錢穆先生並非只是簡單地梳理了歷史脈絡,而是透過歷史的表象,深入挖掘了漢、唐、宋、明、清各個朝代的政治特色與得失;先生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獨到的見解,爲我們呈現了一幅幅鮮活的“中國政治制度史”畫面
  • 齊婭芳
    通過閱讀本書,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國歷史的發展脈絡和政治制度的演變過程,也可以爲現實社會提供有益的借鑑和啓示
  • 左丘夏容
    滿滿乾貨的一本書,只能說讀歷史必讀政治,學中國歷史必學中國政治,幾千年的集成放到今天仍然存在衆多可借鑑之地,而錢穆先生的這本書,就是讀中國歷史的必然書目
  • 郗尋春
    跟着錢穆大師一起品歷史政治的得與失,探尋中國曆代政治的變遷
  • 雷晉鵬
    中國曆代政治均有得失,權衡其利弊,前人之抉擇結局如何,錢老將其歸納給出自己的見解,並沒有給人上帝視角說教的感覺,難能可貴
  • 霍怡璐
    錢穆先生將中國曆代政治制度進行了梳理和講解,以漢唐宋明清5個朝代爲主線,大體便可代表中國歷史的全進程
  • 商牟瑩華
    錢穆大師輕描淡寫間就將中國曆代重要時期的政治、經濟、軍事等種種制度,拆解開來,讓人瞭然於胸,即便是歷史小白也能清楚瞭解其中的關節
  • 袁惠心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不是專制黑暗一句話就要抹殺,評論問題避免時代意見,任何制度的產生不是一兩個人而決定的,而是有其時代和集體背景
  • 韶子真
    耳目一新的中國曆代政治研究,以漢唐宋明清五個有代表性的朝代講解中國曆代政治的得失利弊
  • 司空冰楓
    但是讀了錢穆先生對於各個朝代的政治制度得失評析後發現,其實明清以前,特別是漢唐時期,中國政治其實是相對開明的,甚至可以說是先進的
  • 韋小凝
    不少閱讀過的朋友表示《中國曆代zheng治得失》具有一定的閱讀難度,爲此我這一次的閱讀選擇了博集天卷出版團隊精心策劃的版本,配上了姚洋、任鋒、王銳等三位學者的研究文章彙編而成的《導讀手冊》,幫助你深刻理解
  • 龔憶雪
    本書是研究中國傳統zheng治制度與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意在“指陳歷代政治制度的沿革,純從歷史事實上來比較它的好壞,根據當時人的意見來說明它的得失
  • 澹臺燕樺
    《中國曆代政治得失》不僅是一部歷史著作,更是一部政治智慧的寶庫
  • 孫迎秋
    閱讀起來很順暢,而且確實漲知識,讀之前我的政治歷史知識大概都在會考卷上並且已經還給了老師,剩下的都是各種演義和奇聞異事,讀完後居然真的對漢唐宋明的政府架構和政治制度有了那麼一點了解,也很理解爲什麼作者認爲中國古代不是封建專制,不可思議,明明書挺薄的,大家小書可能就是這樣吧
  • 盧語蝶
    這個版本增加了導讀手冊,有了大家的導讀,理解起來更輕鬆
  • 芮芸若
    中華傳統文化裏那些共尊共信的東西因爲近代歷史多少有點被我們污名化了,不該遺棄的傳統應該被撿起來,我們是老早就實現了平等的非帝國的非封建的大疆之國,照搬西方的東西只能是愚蠢,我們的法制正是因爲太多了太繁文縟節了纔會導致臃腫,恰恰反常識的是,西方纔是人治
  • 欒清韻
    這本書迄今爲止有很多版本,這個版本新在增加了“導讀手冊”,收錄了幾位著名專家學者的文章,這些解讀文字,更方便讀者在閱讀這本書時,進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學習
  • 丁雁露
    去年看過這本書,今年這個版本新增加了北大國發院院長姚洋,人大、華東師大等高校歷史系教授聯袂撰寫之導讀手冊,結合他們的講解讀解除了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很多偏見,以前不喜歡的宋朝的軟弱所以幾乎不太看宋朝歷史,現在也引起了很大興趣
  • 晁蔚星
    新版配了一冊導讀手冊,三位大學教授從不同角度進行解讀,看起來更輕鬆一些
  • 柯安歌
    另外還要誇一誇這個版本的導讀手冊,對讀這類作品的新手極度友好~
  • 暨玉軒
    尤其是漢唐時期,皇權和相權職責界定非常清楚,皇帝僅是國家元首,作爲國家統一的象徵;而實際政權是掌握在以宰相爲核心的政府手中
  • 公良友珊
    不論是漢朝的三公九卿,還是唐朝的三省六部,都是政府治理國事的相對完備組織體系,皇室的權利被合理約束,政權沒有掌握在劉家或是李家,而是由一幫知識分子在代表人民行使治理國家的權力
  • 東郭問香
    但元朝、清朝就截然相反,政權落入了某個部族手裏,錢穆先生稱之爲“部族政權”,從那時開始,化國爲家,政府變成皇帝的私人專制統治
  • 艾紅旭
    本書源自錢穆先生的講演稿,因此並沒有什麼艱深的語言,全書以史爲軸,聚焦漢唐宋明清五個朝代的政府組織、考試和選舉、財政經濟和軍事國防,通覽中國千年政治制度變化,修正了大衆對中國歷史的部分成見,糾正了一些大衆對中國歷史的誤讀
  • 蒼曉霜
    說到宋一朝最貧最弱,又說元清兩朝是部族政治而非其它朝代士人政治,包括強調東三省、滿洲說法不好的時候,也是時代氣息很強
  • 慕容又綠
    一個讓我非常意外的觀點是“中國的傳統政治在趨於平等”,即漢代劉姓宗室、魏晉門閥都被打擊衰落, 政權向社會的廣泛開放,任何一個階層通過科舉考試可以進入政府,但官位並非世襲,而一以貫之的對資本的壓制使得中國古代社會除了政府以外呈現出一種扁平化與平等化
  • 富康時
    中國自秦漢至清,雖系皇室逐漸集權、地方逐漸落沒的過程,但也不能徹底稱之爲“封建專制”,也不能將每個朝代徹底斷開評論其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問題與建樹,各朝各代都是環環相扣,傳承影響的
  • 邴文翰
    錢穆先生是歷史學、教育學等學術大家,他被譽爲“一代宗師”,他的這本書也一直被奉爲經典,讀過他的書最大的感受就是,沒有隻是利沒有弊的制度,而且任何制度都要由人來執行,所以政治制度的好壞關鍵還是在於人
  • 公良陽朔
    制度與人事的關係寫得很清楚,也有少量的胡說八道,比如貶低清朝而讚揚其他朝代言論自由,還比如強調歷朝歷代“民主”,但其實既是“中國式民主”也是“不自由的民主”,詳密的制度固然重要,但最後關鍵還得看皇帝是怎麼樣
  • 赫連翰林
    幾個大朝代的制度對比,很清晰明瞭,但是對於清的各種批判能看出來錢穆先生對於滿清的深惡痛絕哈哈哈哈
  • 伍敏智
    但漢朝皇權相權分立的制度較中國歷史長河而言蠻有先進性,確實值得後世讚譽
  • 曹景鑠
    作爲一個對政治制度史瞭解不是很深入的人,讀罷此書對中國數千年政治制度有了個大概的宏觀瞭解,尤其是對明朝張居正的內閣制度有了比較清晰的認知,從而也更能理解張居正爲何被“遊弋”於權臣與大臣之間了,蓋因制度
  • 毋飛薇
    中央與地方的分權與集權,中央內部的分權與集權,晉升渠道的定義、統治階級的分佈,甚至是貧富差距的平衡,這些權重的調整成了歷史的主線,又多了不少看待問題的方式
  • 黨陽霽
    和歷史課本切入點不太一樣,在分權上着墨,越走越集權,可想見老祖宗要怎樣大罵後世瞎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