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永存我的話語

請永遠保存我的詞語,爲它們不幸和冒煙的餘味, 它們相互折磨的焦油,作品誠實的焦油

★ 本詩集爲“沃羅涅日筆記本”全譯本; ★ 俄羅斯白銀時代卓越的天才詩人,曼德爾施塔姆詩歌代表作; ★ 詩人、翻譯家王家新傾心獻譯 【內容簡介】 本書是曼德爾施塔姆流放在沃羅涅日 期間(1935—1937)留下的三冊“沃羅涅日詩抄”的全譯本,將詩人生命最後的令人驚異的迸發和創作上的演變展現出來

這些不朽的傑作,將詩人一生的創作推向一個高峯,也使沃羅涅日從此成爲俄羅斯文學地圖上的一個光輝座標

本書作爲一部研究性的譯詩選,除了大量譯註外,還附錄了一些俄羅斯和英美德著名詩人和譯者的精闢評論以及阿赫瑪託娃、娜傑日達·曼德爾施塔姆和娜塔雅·施坦碧爾對曼德爾施塔姆的珍貴回憶和書信,對理解曼德爾施塔姆生命後期的創作及詩歌遺產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


  • 殳娜蘭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此書並非《我的世紀,我的野獸》的再版,而僅是沃羅涅日筆記的全譯,我不認爲這能全然代表曼氏的峯頂,《哀歌》《石頭》裏也有很多好詩,苦難與偉大不是正相關的函數,沃羅涅日在精神物質上的巨大壓力讓原有的構思變短促和零碎了,它展現了極端的夾縫中歌吟的可能性
  • 谷雅寒
    記住了一個好句子:“世紀圍繞着我,以火
  • 蕭燁熠
    曼德爾施塔姆並非更新意象,而是以生命的詩學實踐來創造意象
  • 段幹吉帆
    圍繞沃羅涅日詩篇成書,有很用心的譯者序,還彙編了相關評論、書信、回憶散文,對於理解曼德爾施塔姆的晚期詩歌有很大幫助
  • 於和怡
    流放詩人,流放文學,流放造就偉大詩人
  • 班問柳
    在沃羅涅日流放期間,曼德爾施塔姆第一次迎頭撞向深厚的俄羅斯,他的詩也因此浸透了俄羅斯大地的廣闊、深沉和苦難
  • 東方燁爍
    /從那裏你們可得出一個輝煌的計算
  • 戚寒天
    這是曼德爾施塔姆留給世界的遺產,這個被詛咒的詩人,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被命運裹挾着,像一顆隕石撞向大地,他的光輝,他的聲音,他的詩歌,也因爲這兩位女性的努力,而永遠保存了下來
  • 喻安寒
    這幾年斷續讀了幾個譯本,水平層次不齊,但始終無法讓我很好地感受到曼德爾施塔姆的好,這本同樣如此
  • 賈寄雲
    從詩的角度來說,我們也許不需要“拒絕隱喻”,而是在曼氏這裏尋找答案
  • 松明達
    不過越讀越覺得好
  • 計德佑
    在他夫人的回憶錄裏,這又是另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了
  • 巫馬靈萱
    這些被譯者“創造之手”所傳遞的時間承受中的詩行,剖開了黑色泥土的燃燒,那嘴脣的“嚅動”和永在的“低語”,又一次被深深地記取,令人爲之動容
  • 遊雨伯
    珍貴的詳註本,和另一個鄭體武的全譯本比照讀完,比鄭那種泥瓦匠糊牆一般的翻譯敏捷太多,降維打擊之下有鞭屍的快感
  • 梁丘樂正
    ”——王家新《永存我的話語:曼德爾施塔姆沃羅涅日詩集》譯者序
  • 貢若雲
    ”當皺縮的呼吸成爲言說的形式,轉化的痛苦即是生命的支出,“黑色沉默”中升起世紀之獸的斷骨最後的笛聲,“當我發現自己被海水浸透時/我的韻律變成了瘟疫”
  • 董凝雪
    王家新的譯本清晰地傳達出了曼德爾施塔姆獨一無二的聲音
  • 虞成弘
    正如策蘭說“達到了他的同時代人無可比擬的程度、他寫詩進入一個我們通過語言都可以接近並感知的地方,在那裏,圍繞一個提供形式和真實的中心, 圍繞着個人的存在,以其永久的心跳向他自己的和世界的時日發出挑戰
  • 鬱英叡
    似乎只是詩人流放沃羅涅日時寫的詩,這個切面實在是太小了,以至於我沒能第一時間進入詩歌中
  • 隗敏叡
    (總體來說,我覺得這不算曼德爾施塔姆最好的作品,翻譯也只是中規中矩,而且我始終很討厭雅衆在詩集前面放大段導言的行爲)
  • 農璇璣
    我想,如果我們能見到那些珍貴的原稿,可能還能見到‘紫色墨水’的痕跡——詩人在沃羅涅日的詩作大都是由娜傑日達根據他的口授記錄下來的,而紫色墨水是當時唯一能買到的墨水
  • 易紅螺
    詩人嘔心瀝血對抗着的異己自然力量從來都是文明的表徵,“啊請給我一寸海的藍色,爲恰好能穿過針眼”,從黑土到黑水再到海洋,其間必然還滴淌着記憶的紫色墨水
  • 房心諾
    世界之於曼德爾施塔姆,是遮蔽一切星光的“黑色大理石牡蠣”,另一方面卻也是“樂園”(oyster)
  • 崔鵬煊
    這本並非《我的世紀》的再版,而是英譯本轉譯的《沃羅涅日詩集》
  • 鈄和怡
    曼德爾斯塔姆具有產生震盪和迴響的悲劇性音調,繼承了古典詩歌的清晰而剋制的形式,又用新的大膽的語言突擊現實來追溯災變的經驗,但他的詩卻能在這種新穎和衝擊力中保持完整而不變得破碎
  • 茹清心
    在流放沃羅涅日時期,曼德爾斯塔姆轉變爲更加直接的尖利的聲音,壓縮與跳躍,更加快速的突擊式的節奏,
  • 祿宏壯
    最喜歡關於無名士兵的詩
  • 上官嘉美
    曼德爾施塔姆,一個天才型的詩人,一個文明之子,卻在時代的重壓下極速隕滅了
  • 呂半青
    在他跌入人生的深淵時,他的詩歌卻走向巔峯,帶着他的聲音飛昇,那聲音是“黃金在天空舞蹈——命令我放聲高歌”,那是一種屬於詩人的驕傲的,渾厚的,帶着金屬般質感的不屈的聲音
  • 晁飛薇
    整部沃羅涅日筆記本幾乎能被視爲同一首詩或組曲,一旦快速重讀就會產生一種令人震驚的加速度和連貫感
  • 常念雁
    “牡蠣”這一意象竟能奇異地將詩人的沉鬱與幸福同時概括
  • 戚逸美
    好有力 好有生命力的文字
  • 百家千凡
    那個該死的時代塑造了曼德爾施塔姆:肉體脆弱,精神內核強大的詩人
  • 丁嘉茂
    是的,這就是我們今天能看到的《沃羅涅日詩集》
  • 黃凝絲
    曼德爾施塔姆詩歌中的聲音是難以被複制的,特別是在這部晚年的沃羅涅日詩集中
  • 巢素潔
    ”因此,將壞時代的記憶、將命運的流放進行忠實的記錄就是最大的詩歌勇氣
  • 陸書萱
    從“個人精神的地理學”而言,沃羅涅日廣闊的空間,實現了曼德爾施塔姆現實與精神意義上的雙重“換氣”,這裏獨特的地理風貌與詩人苦難中的感受力形成了特定的契合,他早期的“世界文化的懷鄉之思”也得以延伸釋放
  • 簡慧心
    同樣,是命定的力量與領受,而使得詩人將放逐的詛咒化爲了詩歌永恆的祝福,使得王家新攜帶着自身的精神性敏銳洞察,投入到翻譯的語言鍛打之中
  • 何麗玉
    它們保留在三冊學生作業本上,有九十多首(尚不包括一些變體和未完成的片段和草稿),創作歷時三年,每首詩都標有具體的寫作時間
  • 臧古蘭
    他試圖將這種廣袤而窒息的拘禁轉化爲他所熟悉的古典的哀憐,通往克里米亞與亞美尼亞,通向黑海之畔遺忘的詩人與古典世界:“這赤裸的平原——是我所有的權利——/而我必須以全部的肺來呼吸你們
  • 秦迎秋
    他的凝聚了大海與荒野的聲音、混融了悲慟與希望的聲音、纏繞了寒霜與風暴的聲音、擺盪於罪責與承諾的聲音,辨認着自己的世界,也讓我們學會了辨認,像是在光流中辨認一個急速旋轉的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