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合作農場的冬日食譜

本書是2020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露易絲·格麗克生前最後一部詩集

詩集包含15首詩(其中有兩首組詩),表達了身體即將面臨衰亡之時,對往事的回憶,對過去人生經驗的淬鍊

這些詩有很強的敘事色彩,比如在《合作農場的冬日食譜》裏,作者寫到了把苔蘚製作成食物以及修剪苔蘚的工作,從而聯想到生命的脆弱以及死亡的臨近;《拒斥死亡》中,她寫到了在旅館裏丟失護照後的經歷,寫到了和過去生命道別這一動作

相比《忠貞之夜》,這本書有更多的宿命之感,詩人不再是自我探尋式地思索童年和過去,而是已經做好了迎接終結的準備,譬如她以非常寫實的態度描繪了她和妹妹年邁時在醫院裏接受生命衰敗的體驗

這是一部凝集格麗克一生經驗的、散發清冷之美的書

--------------------- 這部詩集進一步鞏固了格麗克作爲我們時代傑出詩人的地位……這些冬日食譜爲精神和靈魂提供了強大養料,它有關生命的本質和時間

——《芝加哥書評》 《合作農場的冬日食譜》意欲對抗我們當下困境造成的不確定性和焦慮

——《華盛頓郵報》 一部簡潔到極致的作品,複雜的情感被削減到最低程度,一生的經驗被凝練爲時而溫柔、時而不祥的細節

——《紐約書評》 格麗克的詩,來自對於人類經驗與堅忍的驚奇與追問……除了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所說的“冷峻之美”,《合作農場的冬日食譜》這部詩集還爲她的寫作增添了溫暖與機智

——《書單》雜誌 格麗克是極其精準的事實描繪者,她這些清晰的詩,貌似平淡,實際上卻是他人難以達到的精巧技藝的結果……這部詩集通過一個女人的經歷,記錄了人之生命的各個階段

——《衛報》 令人目眩、震驚地冷冽,如同我們形容爲“銀光閃爍”的夜晚所散發出的那種清冷

——《紐約時報》 這部詩集從人類生存的諸多參差節拍中開掘出了那些共同的、親密的東西……它召喚讀者與我們時代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對話

——Vulture雜誌 格麗克審視了一種根本性的人之孤獨,這些悲憫而充滿沉思的詩深刻描繪了一個人獨處的體驗……這部無與倫比的詩集討論瞭如何生,如何死的問題

——《出版家週刊》


  • 李騰逸
    人在宇宙中
  • 寇聽荷
    雙語詩集的閱讀體驗太棒了,好幸福
  • 沈吉帆
    用《歌》這麼一首詩作爲詩人生涯的收尾之作,這也許就是天意吧
  • 從訪曼
    好喜歡
  • 勞旻騫
    真是爲翻譯着急,爲出版社編輯着急
  • 臧南風
    其實格麗克的詩在國內不夠流行,很大程度上是翻譯的問題
  • 計冰真
    書的排版太舒服了,讀完英文後以自己的想法去看譯者的翻譯,也很美呢
  • 時瓊怡
    中英對照贊,裝幀設計贊,要是平裝口袋書就更好了,薄薄小小纔是詩集本應有的樣子
  • 丌官千凡
    如同巴赫《G弦上的詠歎調》,人的精神和身體穿行於歷史之中,莊嚴神聖
  • 束和澤
    喜歡這本詩集帶有的“互動性”,不是獨自奔騰的語言小溪,而是一座森林傳來的所有回聲,你得主動進入,它才緩緩傳出迴音
  • 羿梓玥
    你已開始了自己的旅程,不像你朋友那樣走進這個世界,而是走進你自己和你的記憶
  • 湛盈秀
    臨行至天堂的詩,不忍讀完
  • 吳玲瓏
    很短,但它是精煉的終章
  • 餘津童
    ”“漸漸地,我只想和與我類似的人在一起/我竭盡所能找到他們/而這絕非易事/因爲他們都有僞裝或者躲了起來
  • 黨芳芳
    像人在宇宙中搖動
  • 婁憐晴
    我喜歡露易絲格麗克的詩,一種平靜且深入的感覺
  • 仇笑旋
    中英對照很好,但是薄薄一本做成硬殼精裝紙張卻很薄,能清楚看見背面印的字
  • 謝贊悅
    這是一部跟生死、跟記憶、跟人與自然之間的主體間性緊密相關的詩集
  • 都文瑞
    讓我們藉助於這樣一部優秀的詩集,藉助着作者的創作探索詩中更爲深層次的意境,同時也去解讀我們自己內心之中的詩意吧
  • 家雅唱
    英文原文與中文譯文對照編排的形式,讓讀者可以便捷體驗兩種語言下詩意之不同表達、以及翻譯過程中產生的跨文化轉換現象
  • 酆盼香
    封面設計讓我興趣平平,但從第一首詩開始,慢慢地浸染情緒
  • 冉和順
    我很高興,能夢見,火還在歡跳
  • 花清俊
    臨行前的沉緩之書
  • 東方秋靈
    翻譯完全不是詩的翻譯,有較多偏頗的地方,封面選得也與詩歌內容不符,紙質很透沒有前幾本格麗克的書做得好,這本書其實是格麗剋死前最重要的詩集,沒想到爲了出版搞得這麼倉促,很失望
  • 東門晴麗
    /// 翻譯可以更好
  • 糜問柳
    和他們的詩相比,格麗克的詩最多也就三顆星,不能再多了
  • 邢志義
    ”“絕望纔是真相
  • 秋紅豆
    喜歡
  • 堵振華
    第9頁第5行存在翻譯錯誤,第67頁第13行存在翻譯錯誤
  • 上官又槐
    讀的時候覺得被接納了,像一隻蝗蟲伏在牧場草浪上,默默觀察世界的奧妙,爲我的飢餓和啃噬而羞愧,但又被那敘事的力量安撫和原諒了
  • 杭葦然
    我們必須回到那希望消散處,纔可能再次找到它
  • 闕興修
    一聲長嘆,一片木葉落入水面,人在宇宙中搖動
  • 慕容問蘭
    想說一點註釋裏沒有的東西,兒童故事裏“tired of rural life, the king and queen”指代的是前兩本詩集鄉村生活裏面厭倦了城市生活返回鄉村的的年輕人,當時格利克也用的king and queen
  • 平翰墨
    用最緊湊的詞句吐出最深沉的撼動,也許這就是詩的靈性
  • 佘佴思語
    還有足夠空間讓世界穿透嗎
  • 水秋靈
    以及母親與父親的順序,喜歡
  • 湯慕凝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詩人露易絲·格麗克生前出版的最後一部詩集
  • 連偉曄
    太喜歡了
  • 毋雪珊
    格麗克以通感而冷峻的筆法,呈現身體衰敗與瀕臨死亡的生命狀態下,個體之於往事記憶的閃回與反思、之於生死體驗的體悟與直面、以及之於自然與世間萬物的眷戀與共鳴
  • 薊白竹
    在生活的背面,在死亡的對面,在歲月的長河裏面,日夜輪轉
  • 吳又鬆
    是消散的薄霧,是陽光從樹葉縫隙中傾瀉,是故事繞着人生打圈又離去……被穿透與點燃
  • 韋千凡
    但,終其一生在經驗中撕扯,書寫着愛與死亡,詩人又怎會同萬物和解
  • 朱樂蓉
    “所有的希望都已煙消雲散
  • 端木漾漾
    當它們逐漸消失,也許你會獲得那種令人羨慕的空虛
  • 厙小蕾
    / 我明白了,他說,你再不想重拾以前的生活,就是說,不想活成一條直線,按時間指引我們的方式,而是要(這時他指着湖面)活成一個圓環,追求萬事核心的那種靜止,雖然我更願意把它想成一面時鐘
  • 都芳芳
    這些詩句,深沉中寄託明亮,哀愁中自帶希望,其富於自反性的表達,恰似生命自具的背反狀態,值得反覆品讀
  • 苗靜白
    它必須去一個地方,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
  • 白芳春
    很難分辨對格麗克的喜愛到底是藝術情感還是私人情感,她的詞句與未曾走遠的記憶緊密糾纏,無論如何,都做不到簡單地剝離
  • 空翰墨
    讀起來平平的
  • 桑癡凝
    在夏天讀冬日食譜,感受格麗克奶奶和我們最後的嘟囔,有幾分沉重,也有幾分安詳,格麗克的情緒總是那麼不偏不倚,影影綽綽
  • 諸向陽
    “死一棵樹,我們都那麼悲傷/而它們的確會死,儘管/已經被移出自然環境;萬物終有一死
  • 司馬暄文
    "你接下來去了哪兒,在那些日子之後,/去了哪個你不會說話但不會迷失的地方
  • 空樂賢
    我還是去多讀讀曼德爾施塔姆、博爾赫斯、巴列霍吧
  • 車採珊
    怎麼活在想象中
  • 廣宛暢
    拒斥死亡
  • 賀雪卉
    回憶與自然之作,很多詩句有暮年特有的,泛黃的韻味,像踏進一個廣闊的秋天,“所以,也許我正慢慢回到童年之前那段時間,回到遺忘之中,也許我記得的就是那條河
  • 湯寒梅
    活着多不容易,難怪他們都死了
  • 儲幻翠
    “所有的世界,每個都比前一個更美;我撫摸你的臉,以此保護你
  • 公羊惜芹
    像是一個農莊狹窄廚房,一道掉漆的後門,水槽邊的窗口是沒有明確邊界的農莊
  • 杭馨蘭
    好像沒有那麼喜歡了,總覺得讀詩歌能夠測試我的心境是否平和,是否能夠深入到那些詞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