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時間困境

家庭越來越按照講究效率的“工作場所”的規則來運轉 工作場所卻被設計爲強調幸福、歸屬感的“溫暖大家庭” 工作與家庭的情感磁場發生逆轉 工作中的時間要求刻不容緩,家庭中的時間則任人宰割 霍克希爾德關於工作與家庭緣何被顛倒及其代價的專著 李一諾、淡豹、佟新、吳愈曉聯袂推薦 -- 本書是美國知名社會學家霍克希爾德關於工作-家庭的平衡爲何難以尋求這議題的社會學著作

基於在一家美國財富500強企業的田野調查以及對其員工的深度訪談,本書考察了那些隱祕的、促使職場父母長時間工作的社會力量

作者在這家公司——化名爲阿莫克(Americo)度過了三個夏天,採訪了高管、普通員工、工廠工人等

她的發現令人喫驚:儘管公司提倡工作家庭平衡,提供兼職上班、工作分擔、靈活工作時間地點和職業年休等機會;接受採訪的每個母親和大部分父親都說“家庭第一”,但這些在職父母中很少有人質疑自己的長時間工作,也很少有人利用公司提供的彈性工作時間、陪產假或其他“家庭友好”政策

是因爲員工們不瞭解這些政策,還是他們擔心享受這些政策的負面後果?是因爲經濟的問題,還是經理們故意阻撓? 作者在對多個典型樣本家庭進行了深入訪談與交流後指出,家庭正在被“男性化”,越來越按照講究效率的“工作場所”的規則來運轉,個人需求被取代、壓制或耽延,而工作場所卻在被“女性化”,推行強調信任、團隊建設和周到對待“內在客戶”的管理哲學

工作已經成爲了“家”——在那裏人們感覺自己得到獎勵、受到關注、得到 “父親般”上級的鼓勵和同事們的支持;與此同時,家則成了一個在太少的時間裏有太多事情要做的地方,變成了孤獨的“工作”場所

本書內容翔實、論證有力,跳脫出“提升個體”的角度,從更爲寬闊的社會文化的視角來探討工作家庭平衡議題,透視工作和家庭的意義在當代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以及這一切帶來的社會後果

這對當下中國工作—家庭平衡問題也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 堵韞素
    爲了養育後代,職場母親像職場父親一樣賣命工作,而職場父親卻沒有回去照料家庭
  • 晁天韻
    對於媽媽們而言,工作更像是休息,回家後瑣碎的母職勞作反而令她們崩潰
  • 諸覓晴
    無論是場域、性別、職位階層,都像是被施了咒語一樣裏外顛倒
  • 嵇翠柏
    這本太棒了,開篇就很精彩
  • 元修竹
    社會學家Arlie Hochschild從不會讓人失望,她聚焦90年代初美國的一家500強企業,考察爲什麼職場父母需要長時間獻身職場,難以平衡家庭和生活
  • 蕭問筠
    家庭越來越像職場,有着嚴密的時間表和組織關係;而職場則被設計成了“大家庭”,滿足員工日常所需
  • 墨哈智敏
    最終一家公司的成功,代價往往轉嫁到了最無力抵抗的人身上——孩子、病人、老人
  • 澹臺初珍
    工作時間要求人隨叫隨到、零阻力,家庭時間幾乎隨時被入侵
  • 鄒安寒
    天底下沒有新鮮事,我們正在經歷的,90年代的美國已經經歷過了
  • 鞏文漪
    很多帶民族誌的社會學/人類學著作以非常輕慢的方式處理研究假設:不是從唸經出發就是從粗淺的現象觀察出發
  • 宿楚潔
    本書對衆多假說的列舉和討論是較爲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