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創作與愛

深描姆明之母託芙·揚鬆的人生與創作,她爲孩子而寫,也爲不合羣的邊緣人而寫

【編輯推薦】 ● 由託芙·揚鬆的信件、日記、作品展開,深描她數十年的人生與創作

● 姆明系列標配讀物,揭祕姆明一族的靈感來源

● 自由是最美好的,可以享受孤獨,也可以尋求陪伴——這是姆明的 哲學,也是揚松本人的人生哲學

● 全新譯本,芬蘭語直譯,精美四色印刷,收錄130張珍貴插圖,呈現童話大師生命中的關鍵時刻

【內容簡介】 “一生都要成爲一個只知道畫檸檬,寫童話故事,收集稀奇古怪的物件,保持怪異的愛好,輕視公衆集會和各種社團的個人主義者

這聽起來很可笑,然而我就想要這樣的生活

” 姆明之母託芙·揚鬆的人生不僅關乎姆明,不僅關乎童話

她是獲得國際安徒生獎的作家,也是芬蘭著名的詩人、油畫家、連環畫家

她輕盈跳躍於不同的領域之間,書寫和描畫着自己的生活

無論是在哪一類創作中,她都秉承一種哲學:安靜地、毫不妥協地擁抱着屬於自己的自由


  • 酆晨旭
    讀完明白了標題爲什麼把創作放在愛之前了,這就是託芙處理和創作的關係的一生呀
  • 俞雨筠
    “在充滿愛與關懷的姆明世界,除了禁止這件事本身,沒有任何事情應該被禁止
  • 牧峻熙
    爲孩子而寫,也爲不合羣的邊緣人而寫
  • 古含文
    PS 簡中居然把英文版封面雙手插兜的照片換成了一張在抽菸的,明明會把漫畫裏角色抽菸的畫面塗改掉
  • 吳芷雪
    定是有對託芙的人生、創作與思想有着足夠充沛的熱愛和了解方能寫就的一本傳記,並非線性敘述,而是把託芙生命中的重要時刻收攏一處,既有晦暗,亦有明亮,或者說正是其中的點點晦暗才能襯出其明亮
  • 魏妙芙
    好得不得了
  • 華新榮
    又想起《勞動與愛情成癮症》裏的那段:「當某一天我們死去,是我們曾經的勞作定義我們的生命
  • 秋鴻暢
    整篇很中立的冷靜措辭,原本以爲會很難讀,結果讀下來意外的順暢,完美契合作者(或者說是芬蘭人😂)清冷又熱情的氣質
  • 史忻暢
    託芙的一生猶如北歐的海浪,看似冷峻平淡,實則原始洶涌,她有一種處變不驚的力量,但又生機勃勃
  • 雍秋靈
    她的工作室始終是她與世界建立良好關係的錨
  • 呂子丹
    就很難不愛她啊
  • 巢同化
    雖然託芙本人不願做icon,但在我讀來她就是這麼一個永遠可以引發共振的人:拒絕成爲任何“主義”的擁躉,守護自己的創作空間,守護自己的異質性,守護自己的怪里怪氣——偏愛畫檸檬,寫童話,收集稀奇物件,輕視集體和口號
  • 左凌蝶
    ”“這句話顯然是她人生哲學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接受持續的變化和不確定性
  • 終易雲
    好喜歡託芙畫給圖拉棋的畫和信件,以及那座屬於她們的島
  • 相小之
    不是愛,不是犧牲……而是那些稱之爲實踐的東西把我們生命的印跡刻在地表」,我想託芙是將這種價值觀實踐得最好,又從未將愛拋在一旁的創作者
  • 貝立羣
    爲什麼能一直喜歡姆明一族,這本書是很好的答案,託芙不同領域的作品也很迷人
  • 蘇星騰
    託芙在採訪中一再提到這句話
  • 湯含香
    她提得非常頻繁,這句話顯然是她人生哲學中的核心思想之一:接受持續的變化和不確定性
  • 子車綠柏
    傳記寫得很好,託芙本人也非常非常可愛
  • 鄒採藍
    最初面對世界的振奮——畢竟“年輕女孩怎麼可能不幸福呢
  • 謝修竹
    P.S. 封面的託芙真完美體現了何爲姬圈天菜🥵
  • 欒震博
    它講述了一種健康的成長方式及對其深刻的理解,即需要意識到周圍世界一直在不斷變化與轉變
  • 公羊浦和
    被託芙在創作上的努力和堅持激勵到
  • 勾梓玥
    隨傳記遊走在託芙的現實人生與姆明谷,深刻地感受到了來自創作者的魔法——他們的生活因故事的誕生擁有了不確切的痕跡,人生的遺憾在故事裏映照爲寓言般的空虛,一次次地吸引那些聽故事的人
  • 安詩霜
    四十年代,她勇敢的用漫畫嘲笑過睥睨一切的大人物們,五十年代,隨着姆明的流行她的魅力俘虜了幾乎整個歐洲……但卡爾亞萊寧筆下的託芙·揚鬆傳《創作與愛》顯然不在寫一部爽劇,作者書寫的是一個世代的愛與怕,在疏離與迷惘中不斷界定自我……
  • 慎康安
    很喜歡
  • 欒靜恬
    感謝託芙創作出姆明,雖然小精怪那可愛的模樣總能讓人產生憐愛之意,但最好不要忘記它最初的誕生是爲了逃避醜陋的現實世界,而日漸豐饒的姆明谷則提醒着人們——在尋覓精神避難所的同時,更要磨鍊能夠自由往返於其與現實之間的勇氣
  • 雲寒梅
    沒有比看到兩位創作者站在同一個地方,向同一個方向前進更美好和鼓舞人的事了,與薇薇安不因關係變化而減少的互勉,更是再度強調了女性情誼(或者說女性間的愛)的重要性
  • 容飛燕
    也希望工作與愛能成爲我這一生的主題
  • 懷鴻羲
    以前只覺得姆明可愛沒有去了解過創作者,讀完這本書對芬蘭的歷史產生了興趣
  • 廖以寒
    去挪威時看到了滿街的姆明——“一切都非常不確定,而這正是我感到平靜的原因
  • 厙惜芹
    讀完這本書,深深感覺到她是一個充滿熱情的人,一生不曾停下成長的腳步,她並不因爲姆咪系列擁有了世界性的名譽而在感到疲倦之後勉強創作,而是在70年代重新投入了藝術性繪畫(關於藝術性繪畫與插畫,一生的價值之爭所在),而後又開始了專爲成人的小說創作
  • 包杉月
    ” ,哪怕是在戰爭時期;戀愛的迷茫和歡欣;姆明的逐步誕生,以及隨之而來的成功和壓力;面對離別和死亡……她又把一生的體驗融入進創作之中
  • 冀涵暢
    作爲一個之前只是讀過揚鬆的姆咪作品系列和繪本,以及一本簡單的偏於創作記錄的傳記的人,這本書給我帶來了大量關於揚松本人的信息:她所生長的環境的怕和愛,她對母親、父親的感情和受他們的影響,她的幾段不同質地的情感關係,以及她如何用她天才的創造力將它們吸收到了自己的創作中,將自己對它們的領悟表現了出來
  • 索雪卉
    然後她與這個故事一起,在其他時空裏不斷延展着,發光着
  • 金凝蓮
    還是得女人爲女人立傳啊
  • 公冶憶靈
    通過本書認識了姆明
  • 羅芸芸
    她發現自己也會愛上女人時,那個心路歷程點醒了我——不再是一個人欣賞日出的女孩,而是自己的太陽
  • 周英毅
    這不是性向多元帶來的震動,是因爲“去愛”這件事可以不再被解釋
  • 匡經亙
    除了書以外,她本人也是一部作品,且富有時代所鐫刻的深刻意味:她在第一次大戰開始之際出生,在冬戰(芬蘭與蘇聯的戰爭)之際開始創作姆咪系列
  • 沙雅韻
    她的故事,理當更充盈豐沛
  • 童康時
    關於男人爲何這樣,爲何那樣,統統不重要了,她瞭解女人,又愛女人,那就再也不必爲男人帶來的困惑而困擾了
  • 杜錦曦
    她的一生更是連綿的開拓,她不斷質疑和推翻時代對女性的設限,去獲取只由自己定義的自由和自我——不是欣賞日出,而是直接做太陽
  • 通祺福
    它們和姆咪系列其實是一以貫之的——對於人心與情感的探索,值得喜歡揚鬆的讀者去讀
  • 夔靈秀
    揚鬆後期的小說在國內不太見人提起,看書裏所引片段,覺得都很好看,打算去看
  • 夔秋巧
    購於駐北京芬蘭大使館《創作與愛》新書發佈會,這一次無論是物理距離還是心靈距離,我離tove又近了一點
  • 晏覓山
    或許是因爲保護隱私所以資料偏少,相比前三十年與幾位男性的交往,圖麗琪的篇幅確實不夠讀,但僅憑短短几句就能讓人嗑到心化,不愧是最強奶奶組
  • 韶友桃
    同時看完了新出的弗裏達紀錄片同這本書,再次深切感受到原生環境對藝術家的——幾乎決定性的——影響,前者無論作品風格還是個人性格經歷就都很拉美,後者則很北歐,有如冷熱兩極,還是北歐的氣場更契合自己
  • 滑曼寒
    想去赫爾辛基了
  • 龍悅欣
    從期待被男人理解的客體,變成了可以自主去愛女人的主體
  • 言福鴻信
    如果再多點筆墨寫寫圖麗琪就好了,明明前面寫了很多男人的故事,最後卻一筆帶過圖麗琪,有點不滿捏
  • 閆法樂生
    ”這句話是本書的關鍵臺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