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我看見的世界

《我看見的世界》既是李飛飛的個人史,也是一部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人工智能發展史

在這本書裏,李飛飛回憶了自己從底層移民成長到頂尖科學家的經歷

她度過了困頓艱辛的青少年時代,但對科學的熱愛不斷激勵着她持續追尋人生的“北極星”,並最終走進科學的殿堂

當李飛飛和家人努力適應在美國的生活時,恰逢現代人工智能開始不斷取得突破

她不斷開啓新的科學征程,並確立了自己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的科學使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在這本書裏,她詳細記錄了這些重大時刻的關鍵細節

同時,李飛飛也對未來人工智能的發展方向提出了自己的判斷和警醒,核心就是“以人爲本”,讓人工智能真正推動人類的發展,而不是成爲威脅

這本書既是對重大科學突破幕後的精彩窺探,也是一位女性用好奇心和勇氣突破人生困境的故事

它不僅證明了即使是最技術性的學術研究也需要激情,更加表明永不停歇的好奇心可以激發無盡的科技創新


  • 聞丹山
    上一本一口氣讀完的書還是《基因泰克》
  • 顏語詩
    沒想到24年看完的第一本書竟然是一名人工智能科學家的自傳,由於是華人加上女性確實加大了我讀此書的興趣
  • 董雍雅
    出乎意料,讀起來很有文學性,關於AI領域我是完全不瞭解的,其實讀完也一知半解,但這本書卻不枯燥
  • 宦振華
    是被推薦的書,不知道爲什麼很狂熱的就特別立馬即刻想讀,下午居然就斥巨資花了我60塊買了一本電子書,但看起來真的還挺引人入勝的,作者講到作爲一個語言還不是很流暢沒有融入美國的新移民來說,當她收到普林斯頓近全額獎學金的offer的時候,我真的同樣爲她感到驕傲和自豪,淚水也浸溼了我的眼眶,真的太不容易了;第二次被感動是因爲薩貝拉先生和夫人幫助作者補上開店所缺的錢那一瞬間;第三次被感動,是因爲作者談到他們全家在開了乾洗店後不再是疲於應對生活和掙扎生存,而是真的開始有所作爲,成爲社會的一份子,以自己的方式作出貢獻
  • 強偉兆
    尤其是後者,李飛飛與父母之間的羈絆成爲她選擇此方向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她很幸運能成長在這個家庭中,她接受的、給予的愛如此珍貴而溫暖,讓人工智能這個詞在她那裏都顯得sentimental
  • 蔡曼雁
    以前印象裏,李飛飛通常是和“計算機”“機器人”等硬科技詞彙相伴相生的,而從該本自傳中我們卻看到一個純真的女性對世界充滿好奇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適合學生讀者
  • 濮飛燕
    近年看過的唯一一本一口氣看完的書籍,特別是在夾雜了很多科技專有名詞的情況下
  • 邵晗日
    這是一部勵志的個人傳記,講述了貧窮的移民女孩成長爲世界頂尖女科學家的感人故事,也是一部璀璨的科技簡史,講述了令人期許但荊棘塞途的邊緣領域如何取得舉世矚目成果的艱難歷程
  • 別莘莘
    翻譯的第一本女性傳記,於我有特殊的意義:同爲女性,同爲職場人士,同爲母親,同爲“少數羣體”,李飛飛博士的北極星追逐之旅也給了我無限力量
  • 奚芳澤
    一天一夜看完了,移民個人生活和人工智能研究員歷史雙線敘述,文筆(譯筆)流暢,讀完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李飛飛個性剛強愛自由的媽媽,在女兒屢屢因爲家庭經濟原因打算放棄科學家生涯時,她一鍵三連、靈魂拷問:飛飛,這是你想要的嗎
  • 養銳逸
    花5小時看完 近幾個月看過最觸動人心的書
  • 譚平凡
    她對於超越時代的科學發現的追求和對人類至善的尊重,值得當世所有人景仰和學習
  • 景俊名
    ”她在書中反覆強調人工智能發展和應用的出發點,必須以人類利益爲中心
  • 閆法馳月
    她對美國各種的欣賞和“媚”,描述的很深刻;確實,讀完本書,讓我不斷回想自己在大學的情況和差距,“教授”既不足夠接地講清理論,也不會同步介紹行業前沿,在自我不能很好滴理解專業和課程時,他們也沒提供什麼幫助,只是仍像中學老師一樣在講課;不知道專業與未來的關係,也不知道教授在行業中的影響力,更不知道前景和問題,當然我知道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在自己,真希望更多的教授育人,助人,引領行業不斷髮展
  • 通山菡
    這本書不僅是飛飛個人的奮鬥史,也是美國教育遙遙領先的實證
  • 水思思
    它既展示了一個移民家庭的艱辛歷程,也展示了人工智能團隊的科研思維和合作方式
  • 乜姝美
    這本書讓我再次確認一個觀點:頂尖的科技創新人才通常也有不錯的人文或藝術修養
  • 賈書萱
    對於我的感觸也不在於從中參透人工智能發展史,而是看到一個普通的女孩從幼年時期到成年與社會世界家庭國家文化性別階級身份事業夢想交手之間的心路歷程,勝在書寫的情感真摯和如今已經擁有萬丈光芒巨大光環的人拿出自己內心最隱匿不堪破碎的一面放在公衆世人面前令人肅然起敬,雖然看起來是嚴肅好強彷彿咄咄逼人但從中讀出內心的柔軟細膩着實誤會人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