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置身時代的社會理論

◆ 編輯推薦—————————————————————————————————— 把道德立場放入社會理論,面向今天的社會理論指南 從社會學經典理論至後現代主義、女權主義、酷兒理論、後殖民主義的連貫梳理 ◆ 內容簡介—————————————————————————————————— 本書是美國社會學家史蒂文·塞德曼的著作,梳理了從社會學成立伊始至21世紀初期的社會學理論

在清晰明確地概括每個社會理論家、社會理論流派的學說之外,作者還結合寫作時的社會環境與背景對各個理論進行了評述,將道德維度加入社會理論,將社會學的種種承諾、概念和知識相對化,試圖以此將社會理論帶入公共生活的討論中,融入有關社會世界當下與未來面貌的持續對話和衝突之中

就像作者在序言中所說的:“知識能夠讓我們的生活有所不同,其首要價值就蘊含於知識所想象並助力締造的那些類型的生活

正是這樣的希望,在大約兩百年的時間裏引領着社會學和現代社會理論的

也正是這一希望,激發了本書


  • 澹臺問柳
    作者是白人、男性、左派、性少數羣體之一員,對統一的、僵死的、紙上談兵的社會學理論不滿,他呼籲道德,給了身份政治理論、新世界秩序理論、以及各種“後”理論不少篇幅
  • 充秋靈
    針對階級衝突、男性支配、宗教信仰的衰微、團結紐帶的危機、社會的科層化等給予批判性分析,其中關於兩性關係中重新思考異性戀關係的內容十分有趣
  • 卻玲玲
    真心很喜歡這本書
  • 歸海千柳
    他們認爲現代社會思考的核心內容是把理論當作一種道德實踐或批判實踐,倡導對自由和民主所遭到的威脅做出社會和政治維度的特定迴應
  • 尉遲安歌
    古典和現代篇幅比例失調,吉登斯和布爾迪厄只給了幾頁篇幅
  • 邴恨蝶
    以前囫圇吞棗式學習理論,產生了很多偏見和誤解,在這裏被糾正了
  • 喻弘光
    於我而言最受益的也正式院外思潮與高大上理論源流間的無縫轉圜,編排很好寫得也好,以及對晚近理論的概述爲我打開了雖不細緻但足以順藤摸瓜的廣闊視域,讓看書、寫作突增自信
  • 利千柳
    很有道理
  • 通思娜
    韋伯、福柯、酷兒理論三章尤佳
  • 庾綺南
    對理論發展的基本脈絡和社會背景講得還是挺清晰的,可惜還是太粗線條了
  • 東門浦澤
    一本很好的催眠書目
  • 苗憐陽
    看了後半部分,作者對理論的概括相當精準,理論成果很新,比如信息時代的新全球化問題、身份政治的利與弊等,這些是中文教材裏學不到的,解答了我心裏相當多的疑惑
  • 陶小凝
    原書的副標題是當代社會理論,因此更注重二戰後諸理論的發展
  • 封浩曠
    用科學與道德之爭來組織全書,很清晰,很簡明,但明顯前兩編更注重這一主題,後面幾部分就有些單純地介紹和評述社會理論本身了
  • 蔡紫菱
    凡是涉及到性、相、同性戀羣體的地方,作者就放開筆墨汪洋恣肆
  • 公良寄春
    同時,既然書寫作“傳統”,那對各個角色的選取和剔除,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 龍星波
    書很好讀但要做pre
  • 幹婷秀
    沒讀過,但是康康的書看就完事啦🤩
  • 白慕卉
    好書,開本小點就好了
  • 勞端靜
    整本書六百頁,後現代佔的篇幅太多
  • 宦平凡
    如同看完一部虛構作品,恍恍惚惚、魂不守舍,對於教材(好吧,原本也不算是教材)真算是破天荒的事了
  • 國半芹
    初版後多更新,見三十年理論之變
  • 通子民
    早早預訂,深夜回家拆快遞後未顧得上廁所即一口氣讀完
  • 黎高峯
    作爲一個已經有着社會理論基礎的人來說,這書的作用實際上也就是加深一下印象,這就是全部了
  • 匡迎荷
    對多數思想的理論介紹還是點到爲止,但是評價卻不少,帶入了作者個人的不少觀點主張
  • 項鳴玉
    在情景中的知識、在政治與倫理中的知識、在爭議中的知識|因看着好多位面熟,面對這麼高的人口密度已不社恐了,感覺又跟康叔上完了一次國社課|「生命之樹常青」
  • 黎靈秀
    所以怎麼在ddl前弄好
  • 連春芳
    近來看過的很好的一本社會學理論,難怪出到第六版
  • 狄辰宇
    本書從孔德創造社會學理論開始共選出了社會學理論層面的二十位志在改造社會的理論家們,包括馬克思、帕森斯、米爾斯等這些思想家倡導社會理論的一種道德觀照,即社會知識之所以有價值,是因爲它有潛力讓世界成爲更好的生活空間
  • 計運馨
    看得挺舒服,但也沒有刺激,適合作爲理論入門讀物,對實踐的指導效用不足
  • 饒醉波
    對於批判,後結構,後現代,解構與差異的敘述非常精彩
  • 花陽舒
    李康老師多年做學科建設工作,教材翻譯尤重
  • 嚴優瑗
    但隨着大家都更願做研究而非教學,二者間的脫鉤越明顯:大多學生總面臨教材老舊但做研究發現已是另一回事,卻難以脫離學生時的思考框架
  • 宋佩珍
    教材的意義,正在於這是學術路上第一次甚至唯一次的體系學習
  • 譚弘麗
    感謝李康老師
  • 單于欣美
    我確實不理解中譯本標題的選擇,但同學們,別讀劣質教材了,讀這本吧
  • 莊開宇
    簡潔、清晰、流暢,就是好教材
  • 樂正文漪
    前三編爲了凸顯相較同類著作的獨特性,增加了許多道德維度思考,後四編因爲原本就獨樹一幟,道德思考轉爲更大篇幅的引述當代思潮
  • 鄂良朋
    對貝拉、霍爾、白人、酷兒、殖民、帝國等人物和主題介紹爲其他史論較少涉及
  • 支欣躍
    不是具體理論介紹
  • 寧和通
    對讀劉思達老師雄文,從發展現狀等於證明,從歷史維度等於駁斥
  • 喬綺梅
    美國不談文化研究與馬克思主義,歐洲研究不談文化社會學,英國研究沒有種族問題
  • 殷曼彤
    配合社會學第八版一起食用更佳好
  • 言福白亦
    在看了吉登斯的社會學之後,不妨看這本,爲記憶再刷一遍
  • 長孫虹影
    但作爲一個剛剛開始看社會學的人,很推薦,翻譯非常流暢(李康老師的翻譯真的很信得過)理論類別很廣闊
  • 房憶梅
    幾段簡潔的話就能講清楚基本邏輯,那些圍着專有名詞打轉的本土教材該送去引火燒柴
  • 祿夢竹
    比上一版增加不少內容,例如身份政治與理論那一部分不但講了女性主義、批判種族研究、同性戀與酷兒理論,還新增了男性研究、白人研究和異性戀研究,更顯示了知識的拓展
  • 祿哲聖
    每一本重要的教材都是創造一次學科的歷史,因爲問題永遠比體系更重要
  • 公冶以彤
    誠如加拿大這樣的半中心學術國家會同時受不同脈絡影響,這又何嘗是我們不在美不在歐的優勢
  • 魏春冬
    2002年的那本《有爭議的知識》雖然相對冷門,但卻是個人最喜歡的一本社會學理論書,沒想到還能看到第六版的中譯本
  • 皮文瑞
    本書也有一些知識性研究的視角,同時並不是只是做一個百科式的陳列
  • 巢立羣
    不像教材書
  • 匡瑩華
    要是這是我的社會學課程教程多好,非常之好
  • 桑小凝
    感謝譯者李康老師一如既往精準雅緻的翻譯,但是本書作爲入門教材還是不太合適
  • 池白楓
    李康老師信達雅全部拉滿的神級翻譯,讀起來甚至不覺得是一本譯著,對這樣的理解能力和文字駕馭能力心嚮往之
  • 鹹韻梅
    作爲教材佈局齊整,行文清新,論證明晰,作爲專著立場鮮明,主線突出,視角前沿,學院前輩六十年代中二氣質死不改悔
  • 閭丘姝美
    並非詳細介紹,而是試圖把理論放在歷史語境裏考察,有時會有一些還原論的觀感
  • 婁凌雪
    優秀的教材
  • 聶簫笛
    更麻煩的是,當下的社會困境,還沒有從前現代的困境走出實現現代,後現代的批判如何落腳
  • 吳雲嵐
    串聯起整本書的主線十分清晰,原作和翻譯都要好才能使閱讀如此流暢
  • 嶽帥沛若
    教材實際上確實應該告訴學生可以如何思考
  • 羿高朗
    學識淺薄無法完全讀明白,但是不妨我覺得是一本好書
  • 趙玲然
    三是社會學與非社會學理論的綜合
  • 慕容涵柳
    你既能看到帕森斯及其後學如貝拉等人的半世紀前研究,也能看到新潮流如女性主義、酷兒、後殖民等討論
  • 繆癡凝
    翻譯倒是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