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即信仰
◎宗教改革、工業革命、兩次世界大戰、巴以衝突,影像藝術、流行文化、全球化、身份政治崛起……身處旋渦中的藝術家如何迴應時代與生活? ◎從威廉·布萊克到翠西·艾敏,以審美之眼體察英國社會二百年變遷 《審美即信仰》爲我們瞭解英國藝術乃至文化提供了一個平易近人的視角
這些藝術傑作不僅可以和英國人在科學、技術、經濟等領域的成就相媲美,更是構成我們如今認知中的“英國”的關鍵因素
——翁昕 藝術顧問 審美不僅是藝術創作的產物,更反映了一個時代的精神風貌和文化脈絡
英國的地緣特殊性孕育出一幅獨特的藝術畫卷,十位(組)看似不關聯的藝術家像是這幅畫卷上十塊迷人的拼圖,共同勾勒出英國藝術發展的獨特脈絡
——祝羽捷 作家、策展人 ------------------------------------------------ ※編輯推薦 十組英國藝術締造者小傳,捕捉自我與社會碰撞迸發的攝人心魄之美 十幀英國藝術速寫,勾勒“英倫風”的獨特土壤與傳承脈絡 威廉·布萊克爲何從不以藝術家自居? 拉斐爾前派經久不衰的魅力是什麼? “草莓小偷”的設計師威廉·莫里斯如何成爲堅定的社會主義者? 瑪格麗特·麥克唐納的作品與克里姆特異曲同工,爲何一度被大衆遺忘? 弗朗西斯·培根畫筆下尖叫的怪異面孔源於何處? 翠西·艾敏的霓虹燈語令觀者感動落淚的祕密是什麼? …… 全綵插圖、紀錄片式講解,變革時代中的審美反叛與創造 -------------------------- ---------------------- ※內容介紹 審美可以改變世界嗎? 資產階級革命浪潮中的威廉·布萊克,維多利亞時代的約翰·羅斯金、拉斐爾前派、威廉·莫里斯、麥金託什夫婦,親歷“二戰”和嬉皮士運動的弗朗西斯·培根、盧西安·弗洛伊德,全球化、性別與族裔政治話語中的班克斯、翠西·艾敏和盧貝娜·希米德
十組不同背景的英國代表性藝術家,立足自己的時代,或通過創作,或通過著述,對審美成規與舊有秩序發起了挑戰,開創了新的審美風潮
追溯這些藝術家的人生經歷與創作背景,青年學者、作家郭婷勾勒出英國藝術發展的脈絡,探討了政治、宗教、社會文化與藝術間的互動,以及“審美”如何記錄、改變和超越時代
焦運發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殳葉丹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楊明鈺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柏思柔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平曉莉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東方夜蓉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扈陽嘉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馮雁蓉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公良亦綠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公羊和靜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尉遲和悌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明天瑞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