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形理兩全

本書是北京師範大學鳥類學博士、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斯巴魯關注生態貢獻獎”獲得者、全國鳥類多樣性保護和生態文明科學首席科學傳播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最新創作的一部通俗性讀物

在書中,作者運用科學研究的方法,以自身的進化論美學理論和西方藝術史的視野觀照宋畫,不僅詳細講述了每位宋代畫家和每幅宋代花鳥畫創作的歷史背景,更是對宋畫中所繪的鳥類進了行窮盡式統計、品類鑑定、尺寸測量,將畫中的鳥和環境、季節統一起來,真實還原了兩宋時期鳥類的生態環境

用通俗而生動的語言、精美而翔實的圖片,爲領讀者打開了閱讀宋代花鳥畫的藝術之門


  • 安宏壯
    在《形理兩全》選擇的174幅宋代花鳥畫中,達到可辨識具體物種的畫作比例達到了88%,包含了67種鳥類——這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 濮陽葦然
    選的宋畫中的鳥類,內容很細緻,解讀較爲通俗大衆,書做的蠻精良的
  • 沙谷芹
    值得收藏的一本書
  • 濮泰平
    優點:主題新穎,藝術和科學的結合碰撞
  • 汲聽荷
    我們知道宋代花鳥畫很寫實,但到底寫實到何種程度,一般觀者很難判斷
  • 史易夢
    當我們去欣賞宋代的中國畫之時,會發現有很多特別寫實的工筆畫,技法高超,美輪美奐,就算是外行,也能欣賞,何以在兩宋以後,寫實漸漸被寫意所取代
  • 隆嫺淑
    感覺真的很好,推薦
  • 卓凡白
    通過賞畫跟科普的結合得以認識不少宋代名畫中的鳥類(圖文並茂印刷細膩加分)
  • 越奇邃
    即使看過很多涉及宋畫的書籍,本書仍然會讓人眼前一亮:鳥類學家看宋畫,有很多出人意料的視角和想法,而這些確實會拓寬我們對藝術的理解,並拉進我們和它的距離
  • 儲忻暢
    學到了很多關於宋代鳥畫的知識
  • 冀旻騫
    作者以鳥類學家的眼光審視了存世的174幅含有鳥類的宋代畫作,從中識別出67種鳥
  • 農問筠
    選取了多幅宋代經典花鳥畫,如《雪竹文禽圖》《芙蓉錦雞圖》《雪樹寒禽圖》等,一一確認其中的鳥類,指認畫作的背景,對其作出生動詳實的考據,既有藝術方面的審美情趣,又有博物學方面的精準描述
  • 茅良哲
    我們由此能更直觀地瞭解宋代花鳥畫的藝術水平與科學精準度
  • 溫從蓉
    這一點對讀者真的很友好
  • 楊景鑠
    陳院長這本書獨闢蹊徑,以一個鳥類學家的視角去審視宋代繪畫中的鳥類,嚴謹的科學和充滿寫意和性靈的傳統繪畫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給我們帶來一種奇妙的體驗
  • 祖洮洮
    還有本書的書籤,是做成花鳥畫中小鳥的異形書籤,也太可愛了,給編輯老師點贊
  • 湛妙芙
    《形理兩全》這本書給人太多的驚喜,它似乎爲我們打開了認知宋代花鳥畫的大門,也讓我們站在更高的高度去認識其中的鳥類
  • 冉子墨
    既能學習宋代繪畫知識,又能學習鳥類科普
  • 項若蕊
    本書也將畫中的鳥和環境與季節統一起來,如果把這174幅作品看作是宋代花鳥畫的一個抽樣,那我們就可以進一步還原兩宋時期鳥類的生態環境
  • 公孫半芹
    讓我們看到了各個時期花鳥畫的形成和發展
  • 卜悅欣
    一本書不僅僅是鑑定了宋畫中的鳥,更是把宋人花鳥畫的精髓都賞析出來了
  • 廖詩霜
    作者是鳥類學博士,又是浙江省博館長,這本書的角度就很有意思:是以現代鳥類學家的眼光去到“宋畫”中來了一次別開生面的觀鳥
  • 莘春芳
    本書作者陳水華是一位鳥類研究專家,也是一位科普作家,他運用科學的研究方法,聚焦宋代花鳥畫的創作:不僅對宋代代表性花鳥畫的創作脈絡和歷史背景進行闡釋,更對畫中所繪的鳥類進行了精細統計、品類鑑定和尺寸測量
  • 裴韶麗
    在這裏,藝術與科學,花鳥與自然形成了新的融合,也爲我們重新理解宋代花鳥畫打開了一扇有趣的窗口
  • 微生浩瀚
    宋代的花鳥畫能夠達到我們今依然驚歎的藝術高度
  • 荊宏愷
    很美很精緻
  • 公羊菲菲
    看完才發現是《中國鳥類觀察手冊》的作者,這樣的跨界真的很需要勇氣
  • 皇甫曼寒
    從博物學和鳥類科學研究的角度切入,分析宋代花鳥畫的風格、技法、繪畫邏輯等,是一個很特別的角度,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啊
  • 席採珊
    鳥類學家以174幅宋畫中67種鳥類爲研究對象,精讀宋畫中鳥類形理,一部紙上宋代花鳥博物館
  • 年愛安安
    讀了一下,感覺第一次讀懂了花鳥畫
  • 駱經略
    看一本書,遙想過去的歲月
  • 蘇向秋
    另外,它也讓我們瞭解了宋代花鳥畫中的精髓,那不僅僅是花鳥畫形狀上的逼真,它還兼具了一定的理學特性
  • 農之雲
    看完書感到耳目一新,跳出窠臼打開了新視野
  • 暨淑靜
    書中提出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爲什麼中國古畫裏的鳥大都畫得“不準確”——單單一句“中國古人只重寫意不重摹形”恐怕是不足以回答完備的,缺設備
  • 封嘉容
    以及,你敢信存留不足1%的宋畫中竟然有一隻藍冠噪鶥
  • 顧清俊
    另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作者把畫作和真實鳥類照片放在一起,讓人瞬間理解並記住了它們的形態
  • 訾德運
    換一種方式看宋畫,這個角度新奇也嚴謹,不僅讓我們瞭解了宋畫,也讓我們瞭解了那些從古至今生活在中華大地上的鳥兒們
  • 史馥芬
    缺點:作者部分觀點略主觀,但瑕不掩瑜
  • 殷傲冬
    從歷史角度來觀鳥,喜歡這樣的圖文並茂的書
  • 東運馨
    如同一種穿越時空的奇妙相遇,爲欣賞並且真正能夠進入一幅古畫意境提供了一種別開生面的新鮮視角
  • 牛荷珠
    好喜歡的一本冊子
  • 羊採珊
    就是我覺得《梅竹聚禽圖》畫的是黑尾蠟嘴吧
  • 饒和靜
    宋畫好看,題材也好;至於作者高論,太高了,不甚了了
  • 歐陽英叡
    我既是繪畫的外行,也是博物學的外行,但這本書還真的挺好看的,從文字到圖片,讓我突然對這些小鳥產生興趣了
  • 樊文敏
    我不太喜歡藝術史通常雲山霧罩的解讀,就喜歡作者這種親自測量《百花圖》中每隻鳥的大小,“發現和現實中幾乎接近……這就是求真務實的宋代花鳥畫,求真務實到了強迫症的地步”
  • 隗運發
    但從結果來看就是,中國的分類學博物學(以及觀鳥)延遲了何止百年
  • 鄂柔雅
    書中最後也附錄了宋畫集花鳥的名錄以及最後作者的感悟
  • 仉督孤容
    完美契合了我這種又愛看畫(但看不太懂)、又愛看鳥(照着手冊磕磕碰碰)的門外漢
  • 康贊悅
    鸂鶒和鴛鴦的辨析太好看了
  • 凌絲琦
    一面領略名家筆法栩栩如生陶情怡性,一面聆聽鳥類學博士以生物學角度知識科普,穿行於一種趣味盎然的跨界對話中,感受萬物有靈
  • 管蔚星
    現在才知道里面的鳥竟然也這樣豐富多彩
  • 龍姝美
    其他書籍有個通病,就是談畫只談畫,談鳥只談鳥,但是你對着一副幾百年前的古畫,上面的花鳥你能在現實中認出來麼,恐怕無法產生有效聯繫,而這本書,就是打破了這層理解屏障的,把古畫,通過圖片、文字講解、現代高清攝影照片,來打通,從而學畫畫的或者愛鳥愛動物的普通人,都能看懂了,從此你在戶外看到真鳥能想起古畫,看到古畫能想起真鳥的樣子,知識就這麼來了
  • 暨採波
    通過賞析畫作和鳥類,作者所揭示的是一段久已失傳的博物學傳統,或許也是中古世界在自然觀察領域所達到的最高成就
  • 終冰巧
    只有他既有鳥類學知識,又有宋畫基礎,還有條件接觸到宋畫全集
  • 周淑蘭
    以前看宋畫,看的是整體佈局,山山水水之美
  • 南宮宏愷
    鳥類學博士、包郵區博物館長,也太適合寫這本書了,講解了67幅宋畫中的鳥種
  • 馮成文
    宋代的花鳥冊確實令人驚歎
  • 鈄友珊
    經典宋畫賞析,豐富鳥類知識,值得擁有的好書,越看越喜歡
  • 農蓉蓉
    如果你喜歡小動物,尤其是鳥類的話,這本《行理兩全.宋畫中的鳥類》無疑是最適合拿來讀一讀的佳作,它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入的研究爲我們展現了宋畫中鳥類的奇妙世界
  • 酈永新
    那作者這次“觀鳥”的總體感受是什麼呢——“倒吸一口涼氣,彷彿置身於無底的深淵”,哈哈
  • 貢幻露
    因爲發現即便是在最重寫實的宋畫裏,我們古人對鳥類的描摹也是“確者一二謬者八九”,看到書中批評趙佶《瑞鶴圖》次級飛羽三級飛羽畫錯,分析“鴛鴦赤麻鴨”千古迷案,真是有點哭笑不得
  • 姜如意
    作者觀點敏銳,跨界能力強大
  • 南宮英慧
    雖然美術史論著浩如煙海,但第一次鳥類學視角看宋畫實在讓人覺得我們仍對宋畫知之甚少,且長久陷入忽視了被描繪的對象——花鳥本身,進而低估了花鳥畫這一門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