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裏赫特(Sviatoslav Richter,1915—1997)是20世紀著名鋼琴演奏家,出生於烏克蘭

他以極廣的演奏曲目、舉重若輕的技術以及富有詩意的分句聞名

1995年,裏赫特指定著名音樂紀錄片導演布魯諾·蒙桑容爲其作傳

在接下來的兩年時間裏,兩人進行了多次對談, 他們之間的友誼與信任也與日俱增

這段交往的成果,除了獲譽無數的裏赫特紀錄片之外,還有這本《謎:裏赫特》

本書是蒙桑容在裏赫特訪談、裏赫特筆記的基礎上整理、編著而成,包括裏赫特自述和裏赫特聽樂筆記兩大部分

《自述》是裏赫特對自己人生經歷和鋼琴家生涯的完整回顧,生動彰顯了這位與衆不同的鋼琴家的獨特人格魅力;《聽樂筆記》收入1970—1995年間的裏赫特筆記精選,內容包括音樂會和唱片聆聽記錄,對音樂作品、音樂家和同時代演奏家的評價等,與《自述》形成互補,是裏赫特思想和生活的最直觀展示

本書中文版由蒙桑容親自作序,並提供了兩百餘幅珍貴圖片

除《自述》和《聽樂筆記》中的黑白圖片外,另附獨立成冊的《裏赫特影像》,收入裏赫特彩色照片三十餘幅;蒙桑容精心整理的裏赫特音樂會和演奏曲目統計,收入所附別冊《數字中的裏赫特》中


  • 汝鄢西華
    剛看完聽樂筆記,單論這冊給我的感覺,這可真是個自戀又故作謙虛,刻薄而喜歡陰陽怪氣的人
  • 昌小凝
    自述看完了,很幽默很真誠的大師
  • 任文德
    排版真的很醜啊~~書還挺好看的,話說他真的很喜歡Zoltán Kocsis誒
  • 闕辰宇
    還只是極其淺顯的樂迷,但在此書中好像一切點連線了起來,看到了裏赫特對維爾薩拉茨(24年大劇院演出一致好評)、艾申巴赫、小澤征爾的評價,又想起了傅聰家書裏對裏赫特的回憶,時空交錯版奇妙的感覺
  • 崔承運
    聽樂筆記還是嫌蒙桑容收錄得太少了,很好奇裏禿那些“簡直可謂人身攻擊,甚至是誹謗”的內容究竟是什麼
  • 令狐辰君
    又更多方位地瞭解裏赫特
  • 程玄素
    認真讀完自述和聽樂筆記,會無比贊同這個名字:謎
  • 黎問蘭
    ”裏赫特厭惡任何形式的自我宣傳,在那動盪不安的時代裏,在其跌宕起伏的一生中,他始終固執地保持沉默,全身心投入音樂,不拘一格地演奏
  • 蕭靈萱
    確實是謎一樣的人,謎一樣的藝術
  • 陽佟憶安
    裏赫特對自己的那種輕輕自戀又強烈厭惡,大概與經歷只有微小的關係,更多就是天性吧,好處是真誠,麻煩在易抑鬱
  • 喻濱海
    有事沒事,聽一張唱片,朋友聚會,聽一張唱片,還準備導賞,去哪裏找這麼一位金子一樣的樂迷好夥伴呢
  • 駱弘量
    一個驕傲又悲傷的人
  • 顏飛薇
    他在聽樂筆記裏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糟透了
  • 鄔英逸
    期待很久了,拿到之後愛不釋手,不得不說,包裝也很用心
  • 胥心遠
    大致意思認同,但過於誇張敏感了,不少自我評價皆如此
  • 鬆小之
    超值,尤其聽樂筆記,裏赫特的眼光準確犀利,表達也直接
  • 鄭樂心
    譯本比原版更精緻
  • 汲語風
    ①《聽樂筆記》乾貨甚多,對古爾德的批評應該說很到位;對米凱大約是承認而不欣賞,反對施耐貝爾的槌子鍵,波哥“什麼破玩意兒”,歎服富特、李帕蒂,對佈列茲和現代音樂抱持積極態度,許多觀點都能幫助更充分地體會其音樂觀念
  • 景憶安
    傾心於Richter的演奏是幸運的事,他曲目豐富,合作過很多人,錄音也相對多,總有好聽的
  • 後華暉
    翻譯、製作都很精緻,不枉等了十幾年啊
  • 邵禮騫
    很翔實的內容,好像又看了一遍紀錄片
  • 從依雲
    ③其實裏赫特和尤金娜有頗爲相似的一面,雖然這個論調很怪異,也很難展開來說…….只是兩人在具體的人生與藝術當中朝相反方向去了
  • 宰迎南
    跟着《聽樂筆記》聽,偶像畫地圖
  • 隗荏苒
    很難把這個悲觀厭世、刻薄、口無遮攔、自我厭棄、難以取悅的人,和經他之手演繹出的那個既中正謙卑又溫柔遼遠的聲音世界聯繫到一起
  • 平馨蘭
    大概這樣天縱奇才的純粹性情,才正適合古典音樂這種高度提純凝練的藝術形式
  • 益書雲
    《聽樂筆記》堪稱一座不亞於《音樂聖經》的寶藏,準備跟着他一點點開拓和探索更廣闊幽深的古典音樂欣賞的世界,特別是我的審美盲區歌劇
  • 塗欽斌斌
    內容方面樓上已經說得很到位了,尤其贊同裏赫特和尤金娜兩人之間存在相似性這一看法
  • 塗欽夢琪
    筆記部份,更是字字珠璣,計劃按圖索驥,一夜夜再聽過去
  • 廉宏愷
    筆記157頁,英馬爾·貝里曼應爲英格瑪·伯格曼,裏禿評其《魔笛》“故作先鋒”“令人作嘔”
  • 薊英哲
    ”他對任何一個音樂家(無論是不是自己的朋友)、任何一部作品、任何一次演奏(包括自己的演奏和錄音),永遠保持着絕對的高標準、誠實和客觀(在藝術裏當然也可以說是主觀)的評價,永遠把藝術而非人情的標準放在第一位
  • 茹展鵬
    感覺裏赫特骨子裏還是個自戀的人——自戀的基本特徵,是誇大對自我的評價,優缺點都是
  • 西門妙雙
    另,我出生的那天,裏禿在聽莫扎特呢
  • 巢秋靈
    唯一有點可惜的是沒有做索引,減弱了這部書的“工具屬性”
  • 歸海雅寒
    無法相信在他憤世嫉俗、痛苦哀傷的內心之外,其音樂的表達卻是如此超凡入聖
  • 尤仙儀
    多希望我能做得更好一點
  • 冉賓白
    翻譯得很好,喜歡
  • 嚴泰平
    收到中文版好驚喜
  • 康凝荷
    有一些英文版沒有的內容,裝幀也特別用心
  • 尉遲凌春
    喜歡他的無可複製的個性,完全是無可比擬的裏赫特
  • 雙鳴玉
    (我的書評爲什麼又不給過…………
  • 巴靈萱
    五星評分肯定不來自客觀,畢竟自己也“很慚愧,就做了一點微小的工作”,但這套回憶錄+聽樂筆記的價值毋庸置疑
  • 康曉霜
    至於音樂,它無可指摘,不言自明
  • 武西華
    這是音樂的戲劇,驚詫纔是其精義所在
  • 邵陽霽
    聽樂筆記也挺好的,好就好在我永遠找不到版本
  • 公良語柔
    聽樂筆記部分讓我手不釋卷反覆閱讀,古典音樂愛好者一定會喜歡的
  • 譙笪成文
    出版社挺用心的,就是不理解爲什麼分成幾個小開本
  • 藺宏壯
    在熟悉了紀錄片和英文版之後,重讀中文版,感覺最動人的還是聽樂筆記,口味龐雜,眼光獨到,口無遮攔,還會耍小性子
  • 臧海融
    俺執筆的萬字解讀稿也有不少遺憾,比如沒有結合聽樂筆記來做互文式地解讀(當時沒看到這部分譯稿),大部分註釋都被刪除了,關於傳主及其伴侶的八卦和敏感的個別內容也被處理掉了...從翻譯,到找出版社(失敗)、部分發表,再到突聞有出版社拿到了版權之後來回拉鋸溝通,以及是做註釋、還是導讀的兩難,整個過程可以寫本書,曲折堪比蒙桑容當年自己採訪裏赫特~最終函套裝是沒想到的,但整體內容可以說是各個譯本中最好的了——有很多之前都沒有發表過的照片和統計,非常精彩
  • 伏雁露
    做的真心不錯
  • 強聽荷
    冷峻外表下的幽默和赤誠最動人
  • 康和韻
    俺心目中最偉大音樂溝通者的回憶錄,對自己、對別人同樣的刻薄與辛辣
  • 軒轅音華
    譯文和裝幀都相當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