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詩歌的壞時代

☆久違的德語直譯本 ☆多篇早期詩歌首次譯介 ☆準確還原布萊希特的好詩歌 ☆ 譯者黃雪媛萬字導讀 ☆ 皮面軟精裝,燙字壓凹工藝,30首精選德語原詩彩頁 可能是目前爲止收錄最全的布萊希特德語直譯本!他是漢娜·阿倫特眼中20世紀“德國最偉大的詩人”,先鋒劇作家的盛譽未掩平民詩人的鋒芒,反而賦予其詩歌以戲劇性

如果說“里爾克的詩藝是獻給藝術的”,那麼“布 萊希特的詩藝則是獻給社會革命的”

在其流動、激盪、活躍的一生,詩歌幾乎就是他的“日常巡察和呼吸”,他矚目戰爭、政治、社會事件,更憂心這一切背後人本身的苦難;他的詩句看似淺白,素淡,卻以反諷、譏謔、戲仿的利刃刺入夜的黑暗和寒冷

而在多篇首次譯介的早期詩歌中,我們感受到在自然裏的純然快樂,得以認識另一個布萊希特

在詩歌的壞時代,重讀布萊希特一生各個階段的好詩歌,在剝離了“漂亮畫面和香噴噴詞語”的明澈文字裏喚起自我的道德勇氣和智識清醒

他的詩就像啓蒙課本的語言,拼寫出簡單的真理

寫詩對他而言就像一次次日常的探訪和呼吸

——喬治·斯坦納 布萊希特漫不經心地使用語言,卻不懼幽默和矛盾,他的語言以日常用語爲導向,但又不被其束縛

——揚·克諾普夫 布萊希特是在世最偉大的德語詩人

——漢娜·阿倫特 布萊希特能流芳後世的作品將首先是詩歌

——馬塞爾·萊希·拉尼奇


  • 鄒谷雪
    果然是詩歌的壞時代
  • 鞏碧春
    他有種深層的力量,不會情緒化,不會跟着感覺走,不會隨意讓自己沉浸在痛苦、情緒、慾望裏,始終有種抽離冷眼旁觀的感覺,甚至看自己也是像在看其它事物一樣
  • 文倚雲
    還是喜歡他年輕時候寫的詩歌,後期的政治意味太濃了
  • 廖俊名
    比起里爾克對美的抒發,布萊希特選擇直面歷史,在黑暗中反覆呼號,書寫“集體記憶”的必要,越是不可言說越要鉅細靡遺
  • 嚴書竹
    詩歌真的有壞時代嗎,或許只有詩人沉默的時代
  • 閆法霞飛
    裝幀設計得太太好看了
  • 劉高爽
    強烈推薦,純粹真誠,連裝幀都是最棒的,餘生反覆閱讀的一本書
  • 蘇曼彤
    壞時代的好詩歌
  • 賈若菱
    壞時代裏的好詩歌
  • 羊舌秋靈
    布萊希特的“優雅”和“利爪”在他的詩歌裏最爲清晰
  • 公冶幻桃
    他的詩歌,有着白居易式的大衆化表達取向,往往用平白、直接、淺易的文字,表達坦蕩的情感、強烈的情緒,以及充滿暗諷和戲謔的詩人氣象;大量出現的俚俗與市井用語,主動而有意爲之地挑戰中產階級溫文爾雅的審美趣味與生活取向,體現出無產階級藝術家的本真氣質
  • 林惠心
    他的詩令人相信時代可以通過詩歌永遠留下印跡
  • 賁如蓉
    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 竺莘莘
    可以信一下這個譯本
  • 王良哲
    借新譯本重讀布萊希特,越來越喜歡,這纔是真正的日常化、平民化的詩歌
  • 厲樂心
    裝幀也美極
  • 武樂安
    在直陳的詩歌裏,布萊希特迴避了修辭,但抵達了體驗中、沉思中、批判中的人生
  • 樊爾晴雪凝
    雪媛老師的這個譯本不僅滿足了這一願望,可能還遠超預期,這是一個情動於衷、精準有力的譯本,經得住歲月的淘洗與風化
  • 封若菱
    這個版本的裝幀設計,以大紅底色指向作者的共產主義信仰,以白色腰封指向作者平白淺易的大衆面向文風,以黑字指向作者批判與沉思的冷峻氣質,製作與翻譯均堪稱精良,值得推薦
  • 沙飛翔
    詩歌最重要的是跟緊還原旋律,文本的內容不應是確認我們的認知
  • 羊舌書雲
    挺不錯的新譯本
  • 東方浦和
    “恰如魚咬鉤時收線的靈巧/同樣令人愉悅的/是倚在時間的船舷,幾無察覺/孤獨地坐在自己身體這條/輕輕搖晃的船上
  • 仰俊美
    甚至有人說,他的詩歌最該被記住
  • 益凡白
    這本詩選給我一種很漫長的體驗感,不是閱讀時間漫長,而是它的豐富性,他在不同時期的創造性的變化,帶來一種很延展的時間感
  • 封洮洮
    詩歌以樸素、直接的句子匕首般瞄準了時代脈搏,在當時以及後來的世界各地引起共鳴
  • 融靈秀
    永遠被簡短而有力的詩歌所打動
  • 塗欽安夢
    《詩歌的壞時代》基本上以寫作時間編排,從布萊希特15歲到其去世的1956年,電影片段般排演出布萊希特的一生
  • 謝訪曼
    獎品 今天在咖啡廳讀完了 按時間順序從前往後讀噢 非常棒
  • 危霞綺
    然而,你個蠢貨,卻選擇寫那些狗屁詩歌
  • 茅憶安
    我喜歡這個從德文版翻譯的譯本
  • 匡谷楓
    讓我驚喜的詩集,布萊希特的詩有威廉斯的味道
  • 單文茵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上海貝貝特的品牌叢書——“文學紀念碑”系列中的作品之一,是國內關於布萊希特詩歌作品比較全面的一個選本、且爲難得的德語直譯本
  • 子車玲然
    不喜歡譯本,有一些可以,有很多不行,是熟悉的老師氣比較重的譯本
  • 後又槐
    無所不能的布萊希特,不受任何潮流束縛的偉大詩人
  • 祁紫玉
    好的文學都有個特點,就是足夠的“當代”
  • 隆馳婷
    布萊希特先生,我遺憾地宣佈,你是叛徒
  • 勞秀雅
    不是很喜歡這個譯本
  • 相又鬆
    在“大戲劇家布萊希特”後面,還有一個“詩人布萊希特”呢
  • 靳修謹
    不是都好,但好的的確好
  • 左秋靈
    而且越到後期,他的詩就越是簡約樸素
  • 榮天悅
    喜歡嗎,死狗
  • 文芳荃
    本書是三十年來大陸第一部由德語直譯的布萊希特詩選,我覺得詩歌就像他的日常便籤,都可以入詩,無須用力過度
  • 師凌春
    特別是在希特勒影響的“壞時代”,流亡的布萊希特寫出了“好詩歌”,漢娜·阿倫特對他讚賞有加,稱他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德語詩人,自有道理
  • 糜俊英
    太喜歡這本書的手感了,紅色的、狹長的、厚厚的
  • 婁彥昌
    你是一個什麼也留不住的凡胎
  • 柴凝荷
    布萊希特無愧於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德語詩人之一,年輕的激情與晚年的成熟,儘管流亡時期的詩歌並不如人意
  • 段幹芝蘭
    1955年,在某個生命瞬間,布萊希特也許直覺到生命的無常,領悟到一切外在表象之下的某些更根本的東西,於是他寫下《事物變化》,詩句不具有明顯的時代性/歷史性,但廣闊動人:“我有時蒼老,有時年輕/早上蒼老,傍晚年輕/有時我是一個孩子,想着傷心事/有時我是一個老人,失去了記憶
  • 車端雅
    有時候只需要幾首詩就是一個偉大的詩人
  • 邢靜淑
    我開始知道這本書沒有馬上買,因爲我一向是借書的那種人(作者們,對不起啦),我認爲什麼都不需要保留,只要留着腦袋就好(詩中好象也有這個意思耶)有一天,一個願望象子彈一樣突然來到我的心裏,我從牀上跳起來去下單,這本書很快就到了我手上,我看小說之餘就讀讀詩,真的太好了,我超喜歡的
  • 柯秋柔
    “請衷心讚美天空的健忘,因爲它並不知曉你們的名字,也不記得你們的臉龐
  • 桂妙芙
    翻譯的很用心 也很讓人失望
  • 白運馨
    開本好,一手掌握
  • 鞏立羣
    我逐一覈對了德語原詩並不揣譾陋提了一點微小的意見,這本裝幀別緻的紅書是跟恩師在《卡夫卡傳:關鍵歲月》之後的又一次合作,也是黃老師自己極爲看重的一本,看它慢慢打磨成形,欣喜
  • 嶽帥晴麗
    文學紀念碑 在德語文學世界繼卡夫卡之後又一塊立得住的碑石,這是對後續事業最好的鼓勵
  • 昝心香
    真的太愛他了,讀了布萊希特以後讀不進去任何修辭和隱喻重重疊疊的華麗詩歌了
  • 關懷綠
    在我陳舊的觀念裏,彷彿只有婉轉、曲折、悠長才是好詩的標誌,而布萊希特的詩太直接、太強烈,似乎算不得好詩
  • 房代芹
    結尾很有感觸,深入人心
  • 閻嘉穎
    作爲“日常巡查和呼吸”的詩,布萊希特矚目的已不再是藝術,而是“剝離了香噴噴詞語”的道德勇氣,他在一個壞的時代寫出了好的詩歌,始終用他節制又有力量的聲音提醒着後代:除了山的艱險,還有平地的艱難
  • 宗溫茂
    作爲詩人的布萊希特形象,由這本德語直譯詩集確立
  • 崔問楓
    她以德國Suhrkamp社那本厚厚的“小胖子”紅書DIE GEDICHTE(《詩》)爲底本,挑了318首細細譯出,併爲之寫了一萬兩千字的導讀
  • 邊樂生
    早期布萊希特已經開始搞前衛
  • 貝香彤
    布萊希特是譯者黃雪媛老師最愛的德語詩人之一
  • 喬陽澤
    布萊希特在詩中無數次描摹它
  • 賀靈楓
    然而,在閱讀布萊希特時我們不應忽視那些具有更廣闊視野的作品,那些沉潛於更深意識層次或說存在狀態的詩
  • 穆賓白
    如果,德意志人都齊心協力,德國的一切都將變成真理
  • 鹹幻桃
    隨手翻了一下,第一印象就只是一些平庸的詩,其他沒了
  • 宮友菱
    本書跟前兩年雅衆文化出版的布萊希特詩選《致後代》等作品一起,爲大家介紹布萊希特在國內讀者熟悉的“戲劇家”身份標籤之外、作爲“詩人”的另一重要身份面向
  • 婁覓夏
    也正是類似的詩句,及其足夠的“直接性”,讓布萊希特的詩獨樹一幟
  • 陳夜雲
    最早是對布萊希特的戲劇理論和批評感興趣,這也是他在中國作爲劇作家的光芒所在;作爲詩人的他湮沒已久,僅有英譯本顯然說服力是不夠的,讀者需要德譯本
  • 沙德壽
    ”不太喜歡收錄的那些口號詩,太過亢奮少了些沉思
  • 冀覓夏
    布萊希特的詩本來就不是精巧織就的錦緞,而是充滿了各種情感:諷刺的、厲喝的、痛苦的,當然還有柔軟的、優雅的、美好的……集萃在此的詩,某種程度上展示了“詩”(在《詩經》的意義上,言志,從心)的本來面貌
  • 金和藹
    他的詩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說服力,可以激烈犀利,可以冷靜低迴,也可以平和悠長
  • 黨綺夢
    詩人與我靈魂契合
  • 刁盼香
    節奏感很好
  • 喻初蘭
    不足之處可能在於某些地方譯得略文鄒,比如像“諱莫如深”等詞太過書卷氣了,削弱了布萊希特標語般的簡捷有力,諸如《這一年》《致後代》等詩可能是因爲先入爲主,我更傾向於黃燦然的譯本,然而這都是小問題,除了讓我讀到更多好詩,新譯本有着以飽滿的語調呈現了一個情感更爲豐富、更具抒情氣質的布萊希特,讓人相信除了因“粉刷匠演講的恐懼”而寫作,他更爲“蘋果樹開花帶來的喜悅”這類滋潤美豔的存在而歡欣鼓舞,以呈現“讓人愉悅的事物”
  • 魚樂珍
    布萊希特的詩,辨識度高,有醒目的聲音,口語化的處理自然貼切,情感是充滿隱喻的,可讀性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