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影子母親

爲了建立合作育兒的夥伴關係,我們更應關注的不是如何維持社會地位,而是如何維護照護者的尊嚴

如何定義“好媽媽”?母親和保姆誰是更好的照護者?如何理解保姆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如何界定和維護母親與“非母親”之間的邊界? 基於對30位職場媽媽和50位兒童看護的深度訪談,人類學家麥克唐納從有償兒童照護切入當代家庭生活的核心,探究代理母親工作

她深入家庭內部,觀察商品化的母親工作,包括僱主媽媽和兒童看護在情感和金錢上的矛盾和協商、家庭照護安排中的規則和期待等

本書校正了對於有酬家庭僱工的典型理解,闡明瞭當代女性對母職和僱傭策略的理解,揭示出家庭與社區、居家與工作、愛與金錢之間不斷變化的邊界

其英文版出版十年來好評如潮,被譽爲“工作和家庭生活領域的學者的必讀之作”,其中文版的出版更將爲相關研究提供極具價值的研究範本和理論啓發

【名家推薦】 職場母親和保姆的故事仍將繼續

但是什麼阻礙了她們相互尊重的、快樂的夥伴關係呢?在這本及時、重要且文筆優美的書中,麥克唐納揭示了母親的高需求工作與她以母親爲中心的、不切實際的“密集母職”理想之間的巨大矛盾

作者生動地描述了女性之間經常出現的、令人心酸的錯位,深入剖析問題的根源,併爲我們指出了亟需的解決方案

這是母親、保姆以及所有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人的必讀之書

——阿莉·拉塞爾·霍赫希爾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系榮休教授,以情感社會學研究而聞名,著有《第二輪班》《故土的陌生人》等 《影子母親》是一本具有開創性的、極其精細的書

毫無疑問,它將引起巨大的反響

這本書的魅力來自麥克唐納對母親及保姆等照護者的育兒觀念的深刻並置,以及她對這些女性之間關係的敏感處理

——莎倫·海斯(Sharon Hays),美國社會學家,曾任南加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興趣包括文化、性別和家庭,著有《母職的文化悖論》《單親家庭》 《影子母親》爲研究母職及其商品化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

它揭示了固守母愛主義所帶來的育兒挑戰

保姆不僅要照顧孩子,還要照顧孩子母親的情緒

——拉塞爾·帕雷納斯(Rhacel Salazar Parreñas),南加州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瑜伽士 《影子母親》以細膩的筆觸和獨到的見解,探討了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的軟肋,即她們對有償育兒服務者的需求

該書的成功之處在於在沒有激烈爭論的情況下,探討了一個極具爭議和高度敏感的主題,從而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複雜的不對稱關係的正反兩面

——帕梅拉·斯通(Pamela Stone),紐約市立大學亨特學院社會學系教授,著有《選擇出局?女性到底爲什麼離開職場迴歸家庭》《選擇迴歸:母親回到職場後真正發生的事情》 關於母親與保姆的關係如何受到特定文化價值觀和制度障礙的影響,麥克唐納進行了令人信服的分析,並提出了可能的解決方案

——野間口(Kei Nomaguchi),鮑林格林州立大學社會學系教授,研究興趣包括工作與家庭、健康與生命歷程等 《影子母親》是關於母職、工作和照護研究的經典之作

它拓展了育兒相關研究側重於家庭內部分工的常見路徑,深入探討了在城市職業女性平衡育兒和工作的過程中保姆所扮演的角色、實踐模式及其後果,並且提供了形成良性僱傭照料關係的可行方案

該書寫作風格生動活潑,具有跨越學界和普通讀者的可能,具有重要的學術和社會價值

——肖索未,北京師範大學社會學院副教授,中國社會學會性別社會學、家庭社會學專業委員會副理事長


  • 婁雋潔
    (如果能有父親視角作爲對比,那就更好了
  • 冀哲麗
    這本書社會價值太大了,建議每個人都去看
  • 鄒和澤
    在生活中,這種“合作育兒”的構想往往會在文化結構影響下的家庭微觀政治中裂縫叢生
  • 厙依波
    母親和保姆之間的互動非常有意思,更有意思的是,這本書開局的一句話“而他們的父親勞埃德則只是當爹而已
  • 駱欣躍
    1.解釋媽媽和保姆產生衝突的階級和性別根源
  • 餘靈萱
    通過這本書,又看到了更多複雜、隱祕、矛盾的情感和權力結構
  • 弓春柔
    同時,作者也關注到保姆和換工一方的說法及述求,她們對勞動分工要求而產生的判斷與壓力,她們的情感價值、技能價值被認可和重視與否的意義......
  • 步鴻遠
    “爲了建立合作育兒的夥伴關係,我們更應關注的不是如何維持社會地位,而是如何維護照護者的尊嚴
  • 羿麗華
    這本書可以說是涉足了一個我不曾特別留意但又非常重要的領域,就像生活中很多支撐每一日的常規細節,突然以一種很學術化的方式出現,把無數微觀上升到宏觀角度,讓我們得以俯視周遭的一切,然後思考更多
  • 公孫雪卉
    “我的研究不只是暗示性的,它毫無疑問地表明,要在這一領域取得重大進展,需要廣泛的文化變革,而不僅僅是個人談判
  • 凌翊君
    一直對僱主和保姆之間存在的權力關係非常敏感,所以從來沒有僱傭過“影子母親”
  • 昌水風
    要衝破密集型母職帶來的無形枷鎖,更需要建立以信任、自主權、雙向溝通和共同決策爲基礎的夥伴關係式育兒方式
  • 徐夏彤
    不僅是美國家庭,對我們來說,從迭代的育兒博主,到海量的育兒書籍,鋪天蓋地的育兒諮詢與知識所帶來的“知識爆炸”之境遇,是相似的
  • 穆鴻暉
    比如,母親通過選擇保姆的特徵、類型(和種族)來把保姆工具化爲育兒素質的同時,也在確保孩子能夠通過這種或者與自己母親相似、或者經過嚴選的看護素質及文化資本,而獲得母親和代理母親的無縫銜接的育兒
  • 巢秀雅
    政經社會文化觀念塑造個人處境,面對現實情況不同階層發展出相應的策略,雖然是在描寫羣體,但也讓人看到了具有能動性的個體
  • 左丘宏壯
    可是作爲母親,都希望能在孩子和職場之間找一個平衡點
  • 卻雅可
    探討了僱主媽媽-保姆之間的關係
  • 暴平萱
    讓我們看到了一種複雜的不對稱關係的正反兩面,這是母親、保姆以及所有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人的必讀之書
  • 蔡景彰
    密集母職,確實是包括我自己在內的很多城市中產(以及中產以上)家庭對合格母親的想象以及對自己要求
  • 杜驪娟
    同時,母親又何嘗不是
  • 商牟芳澤
    社會階層越高的女性面臨的“文化資本傳遞”和“密集母職”雙重焦慮程度越高
  • 習夜雲
    母親希望保姆能成爲自己的延伸,如同自己一樣愛護孩子;但當真正的母親回到家中時,她們也能隨時“消失”
  • 馮鵬煊
    爲了建立合作育兒的夥伴關係,我們更應關注的不是如何維持社會地位,而是如何維護照護者的尊嚴
  • 汲盼香
    作者通過對30位職場媽媽和50位育兒保姆的深度訪談,以大量細節集中呈現了家中育兒日常的矛盾與衝撞
  • 曹逸思
    如果這一觀念系統得不到正視,外出的母親依然會陷入內疚、保姆的經驗仍舊得不到採納、回到家中的父親還是無法真正參與家庭
  • 郝清涵
    保姆與母親之間有育兒衝突,需要建立平等溝通的夥伴關係
  • 孔和順
    這本書就是這個槓桿
  • 糜晶燕
    2.密集母職意識形態和男性模式的職業剛性結構對育兒的影響
  • 韶和玉
    3.男性在育兒中的尷尬和調停位置
  • 艾芮佳
    比如,書中僱主母親對母親工作所感受的責任感,及因爲既不能打破職業天花板又不能在育兒中全方位投入,所陷入的困境,“她們被夾在密集母職意識形態的文化壓力和男性模式職業的剛性結構之間”
  • 俞光濟
    本書當中的一些分享,也在解答着這些誤解與矛盾
  • 洪韻梅
    深度分析母親、保姆、育兒、家庭之間的關係,很值得學習
  • 徐思柔
    影子般的母親與隱形了的父親
  • 殳雋潔
    保姆付出的“超脫型依戀”是一種非同尋常的情感勞動
  • 雷葉丹
    “而他們的父親勞埃德則只是當爹而已
  • 崔陽輝
    令人心酸的女性錯位關係,保姆既要照顧孩子,又要照顧母親的情緒
  • 漆雕初蘭
    書名裏的“影子母親”,生動地形容了這個很經常、卻常常被忽視的關係
  • 池鳴玉
    各路類型化影視題材劇裏,“保姆”總成爲被熱衷的取材;“靈異”“辣手”“魔法”“完美”,種種描繪都試圖將她們放入一個神祕又稍微污名化的位置
  • 畢綠柏
    4.用市場化下照顧孩子所需要的技能代替母親天職
  • 杭樂意
    同是母親,一個是職場女性,一個是住家保姆,如何平衡二者之間的關係
  • 陳安和
    比起之前多以“職場母親”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努力平衡,進而切入母職探討的角度;印象裏這是自己第一本看到將保姆納入考慮的書籍
  • 傅珍麗
    這就使得孩子母親與保姆之間的關係變得極爲曖昧,這裏既是不同版本母職觀念的碰撞之所,也是再生產勞動在女性內部的二次分配
  • 汲婉靜
    紮實的第一手訪問以及經歷分享值得一看,雖然進入到理論部分有些乾癟;但總的來說還是很有新意的
  • 從鴻彩
    對於不少重回職場的媽媽而言,理想的“影子母親”凝聚了多重身份期待
  • 赫連丹彤
    作者最終發現,影子母職的實質是它既不爲孩子服務,也不爲家庭服務,而是服務於一整套密集母職的信條和自給自足的核心家庭想象
  • 瞿晴麗
    對“家庭中的小型戰役”的觀察和分析精到入微,可以與《女人的事》對讀
  • 於英逸
    (總之,現代社會是一個不適合生孩子養孩子的社會,所以生育率纔會越來越低
  • 茅心怡
    真得是特別棒的社會選題和田野調查,“影子母親”和副標題的“微觀政治”絕妙地說明了育兒嫂的地位和僱主媽媽們的微妙心理:既希望通過對育兒嫂的監督實現對後院的掌控,又希望育兒嫂在該消失的時候消失,不影響自己作爲真正母親的絕對地位
  • 澹臺顏駿
    因爲有“媽媽”這個身份,所以比較關注母職相關書籍
  • 欒光輝
    標準的社會學定性研究,後面還附有研究方法,很詳細
  • 易和澤
    “媽媽”這個角色的複雜性、多變性,甚至隱藏屬性,讓我這樣的媽媽共鳴,讓人深思
  • 甄芮悅
    話題是現在比較關注的,可讀性很強,而且通俗易懂,很喜歡,另外紙張也很好
  • 文玲然
    #2024/58#父權社會把生育、撫育孩子內化爲母親的天生使命,並且逐漸描繪爲只有母親才能照顧好孩子的世界圖景
  • 仰俊逸
    現代職場女性爲了不放棄自己的事業,只能將母職有償外包(中國有大量的無償外包),而外包的過程中,職業女性既要又要就會導致母親與孩子的實際看護者之間關係緊張
  • 芮芷若
    一方面僱主希望壓低僱傭成本、同時希望對撫育孩子有控制感;另一方面看護者希望獲得合理薪酬、同時又覺得愛與金錢不能畫等號的矛盾
  • 汪憶楓
    這樣一本作品《影子母親》的出版,就能夠讓我們在深刻認識職場女性母職困境基礎上更進一步,就能夠讓我們更好的聚焦於現階段這種社會現象的狀況,在認識瞭解的基礎之上纔是尋求着改變的可能性
  • 董浩曠
    家庭也不是女神的避風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