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明代國家權力結構及運行機制

一幅明代政治生態全景圖,一部經典明代政治制度史,絕版十五年終再版!!揭示明代國家權力的內部結構、運行法則和演變過程,探尋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的本質特徵

大學問出品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經典著作,立足於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國家權力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法則爲切入點,勾勒出明代從中央到地方,從皇帝到鄉紳裏甲層層制衡的龐大國家機器

通過明代權力結構初創、定型、調整、再定型的全過程,展現明代國家權力結構演變的雙軌制軌跡,展示中國曆代國家權力“內廷機構外廷化、中央機構地方化、監察機構行政化”的普遍規律,揭示中國古代社會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質特徵

☆本書亮點 1.中國明史學會首席顧問、“百家講壇”主講人方誌遠教授研究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經典著作

立足於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形成道路,勾勒出明代從中央到地方,從皇帝到鄉紳裏甲層層制衡的龐大國家機器,揭示中國古代社會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質特徵

2.從機構的興廢看權力的轉移,動態梳理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化

通過明代權力結構初創、定型、調整、再定型的全過程,展現明代國家權力結構演變的雙軌制軌跡,展示中國曆代國家權力“內廷機構外廷化、中央機構地方化、監察機構行政化”的普遍規律

3.在制度中看見“人”,以敬意與溫情重述明代制度史

對明太祖、明成祖、明武宗、明世宗等君主的個性及其成長經歷有較爲詳細的說明,並將其與政治舉措、政治制度相聯繫,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制度史研究成果嚴肅冷峻的刻板印象

4.明代宦官再認識,重新審視宦官在明代政治中的角色與定位

以宦官爲研究明朝國家制度和國家權力的重要對象,對內廷宦官在國家機構中的作用做了詳盡中肯的梳理研究,抽絲剝繭地梳理了皇權、相權、宦官等宮廷的內部鬥爭

5.史料翔實、考證嚴謹、分析透徹

從豐富的史料出發,以《明實錄》《明史》《明會典》等正史官書爲主要材料,同時參考、引用了百餘部文集、筆記及方誌,依據大量的歷史文獻,廣泛利用中外學者的研究成果,對明代權力結構作出極爲嚴謹的考證與相當透徹的分析,盡顯作者治史功底

☆編輯推薦 君主專制空前強化是有明一代的基本特徵,不僅表現爲明太祖、明成祖的事必躬親、大權獨攬,還在皇帝少理朝政、“垂拱而治”的明中後期有鮮明反映

那麼,在以皇帝爲中心的明代國家權力結構中,皇帝之下的權力運行機制如何在維護皇權獨尊的同時保證國家治理效能,成爲明代君主集權研究的重要議題

本書即方誌遠教授對上述問題的回答,力求在中國古代王朝脈絡中審視明代政治建設

全書以中書省、行中書省的興廢爲討論起點,着眼於明代國家權力在中央、地方基層的表現形式,關注決策、行政、軍事、監察等基本權力的運行機制,細究各權力主體在權力網絡中的位置及其流變,全面呈現了官僚系統內部的相互制衡,對明太祖關於政治架構的基本原則“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的貫徹情況進行了深入刻畫

作者在書中重點闡述了明代國家權力機構的形成過程,着重區分了有關機構及其人員由臨時性差遣到制度性定製的時間節點,並重視政治活動中的普遍性情況和偶然性行爲及二者分野,體現了作者對明代制度史研究的成熟思考

同時,作者對內閣、司禮監等具有鮮明特色的機構條分縷析,尤其是將宦官視爲明代官員隊伍組成部分的傾向和對宦官活動、作用的公允態度,有利於對明代宦官政治定位的重新審視


  • 慕容含文
    本書以明代國家權力的演變過程爲研究核心,通過豐富的史料和嚴謹的學術分析,還原了明代權力體系的“制衡”關係
  • 司馬瑞芝
    作者對明代中樞機構內閣和司禮監、地方組織從“三司”到“三堂”再到巡撫等明代權力結構的演變過程進行了動態整理,揭示了“內廷機構外廷化、中央機構地方化、監察機構行政化”的普遍規律
  • 仰傲冬
    本書的再版絕對是明史愛好者與研究者的福音,全書內容完整、史料豐富、論證嚴謹,不僅詳細介紹明代六部百司的職權範圍,也細緻地闡述中央與地方行政體系的演進過程,更有力地論證出明代權力結構體現出的兩個基本原則、三條演進軌跡
  • 邱夢桃
    中央內部內閣與司禮監的互相牽制,地方行政機構從三司到三堂再到巡撫巡按的演變,都突出“分權制衡”以達到強化君主專制和中央集權的根本目的
  • 袁康安
    立足於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形成道路,勾勒出明代從中央到地方,從皇帝到鄉紳裏甲層層制衡的龐大國家機器,揭示中國古代社會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質特徵
  • 管濱海
    還新增了作者編訂的《明代國家權力結構演進簡表》,對照圖表,讓我們一眼清晰瞭解明代權力結構及演變過程
  • 嚴梓玥
    最後是地方行政制度,主要是以三司和巡撫爲主
  • 田靈慧
    本書是可以作爲明代政治制度研究的入門來看待,系統性非常好
  • 狄泰平
    這本書從中央的內閣與司禮監,到九卿六部,再到地方上的三司,三堂以及府州縣,乃至裏甲等方面,全面論述了明代國家權力機構的運行機制以及地位
  • 宰父綠海
    從中央到地方的明朝政治制度史,介紹得很詳細,可放手邊備查
  • 談平良
    明代政治制度史的扛鼎之作
  • 扈梅花
    本書是方誌遠教授撰寫的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專著,全書分爲三篇,分別爲中央決策機構、中央行政管理系統和地方行政制度,全書的重點其實仍舊是中央決策系統
  • 賴秋春
    中央決策系統主要包括外朝的內閣和內朝的司禮監,這部分其實是明代政治制度的中心問題,溫功義就將其作爲明代政治制度的中心問題,王天有、譚天星、王其榘、田澍都將內閣制度視作明代中央政治制度的中心,應該說方誌遠對於上述研究都有相應的綜述和評論,梳理也是更加接近於行政制度研究
  • 胥金枝
    唯一的問題,是作者試圖用行政研究思路來探討古代制度
  • 臧濱海
    本書是方誌遠先生關於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經典著作,絕版15年後今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再版,屬大學問書系
  • 薊陽平
    “本書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經典著作,立足於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國家權力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法則爲切入點,勾勒出明代從中央到地方,從皇帝到鄉紳裏甲層層制衡的龐大國家機器
  • 花曉靈
    本書內容十分豐富,讀這本書,你會發現方誌遠對於明代國家權力研究詳細到令人驚訝,這些內容不僅可以讓我們更深刻了解明代國家權力是如何運行的,還能窺探明太祖所制定下的“願景”是如何一步步化爲泡影的
  • 蔣半凡
    總體而言,本書作爲了解明史的入門讀物略有難度,作爲明史研究工具書恰到好處,稱之爲“明代行政體系的百科全書”也不爲過
  • 遊覓晴
    本書是一部明代政治制度史的經典著作,立足於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基本特徵及形成道路,以明代國家權力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法則爲切入點,勾勒出明代從中央到地方,從皇帝到鄉紳裏甲層層制衡的龐大國家機器
  • 別簫笛
    一幅明代政治生態全景圖,一部經典明代政治制度史,絕版十五年終再版
  • 卻燁爍
    是能夠很好了解明代政治制度的一本書
  • 冷寒荷
    這部書是研究明代政制史的經典之作,其立足於中國古代國家制度的基本特徵、明代國家權力的內部結構和運行法則,勾勒出明代從中央到地方府縣再到鄉村裏甲的層層制衡的龐大國家機器
  • 權靈萱
    中篇探討中央行政職能部門,主要是人事、財政、軍事、司法和監察的分述,可以與白鋼的政治制度史分類相比較
  • 莫安彤
    本書行文流暢、言簡意賅、考據細緻、鞭辟入裏,是學習明代政治制度史的不二之選
  • 伏寄雲
    方教授在當時就關注到,對讓我們對宦官有了一個全新地認識,真的是厲害,在書中犀利地指出,明代宦官的全面參政,是宦官參政素質的提高和文官集團腐敗無能的結果
  • 強冬菱
    條理清楚,寫的也比較詳細,其間不乏有很多精彩的論斷,而且方誌遠老師文筆極佳,是瞭解明代權力結構很好的一本書
  • 杭和璧
    讀完這本書,應該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我們對明代的皇帝、宦官、權臣的一些刻板認識,其實大家都不過是政治棋盤上的棋子,都是爲了多博取三分地而絞盡腦汁用盡手段
  • 終朝旭
    書中的部分內容也打破了一些大衆的固化思維,如對宦官都是奸賊、皇權不下縣等的誤解,本書都給出了詳細的解讀
  • 鮑修文
    確實閱讀完需要花一點時間,但是也可以選擇性閱讀,不影響整體觀感,如果你想了解宦官,就可以先把書中談及宦官的地方都看了😆
  • 閻惠心
    宦官,是書中討論的一個重要對象
  • 柏豐雅
    方誌遠指出對於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生產,明代國家權力的控制,部分地讓位於基層社會組織及羣體,更有利於經濟和文化循着自身的規律發展
  • 馬鴻煊
    通過明代權力結構初創、定型、調整、再定型的全過程,展現明代國家權力結構演變的雙軌制軌跡,展示中國曆代國家權力“內廷機構外廷化、中央機構地方化、監察機構行政化”的普遍規律,揭示中國古代社會制度尤其是君主制度的本質特徵
  • 陽佟俊艾
    本書作者以嚴謹周密的邏輯思維、冷靜客觀的筆觸,帶我們去見識明代國家權力結構的數次變革,讀來頗有茅塞頓開之感
  • 束陽澤
    而由內閣、司禮監組成的宦官、文官雙軌制權力體系及“道”的出現是明代權力結構發展的又一改變
  • 南門覓夏
    唯變不變,也正是在這樣的權力博弈過程中,明代的國家權力結構和運行機制一直在發生變化
  • 焦瓊怡
    從明代國家權力結構的歷史進程而言,可見兩方面力量的作用,一是社會發展各階段關於國家權力結構調整的客觀要求,二是明朝統治者在適應社會要求和維護政權穩定方面的主觀努力
  • 墨哈嘉茂
    明太祖自民間而來,匹夫起事,得國最正,故能無所顧忌地不斷清除異己,調整國家權力結構
  • 薛芸芸
    這些結構調整雖具有偶然性但順應着社會發展的需求,總體是“內廷機構外廷化、中央機構地方化、監察機構行政化”的國家權力關係演變基本規律的客觀反映
  • 伍凌春
    一部研究明代國家權力結構的經典著作
  • 陸友珊
    明代國家權力的三大演化:內廷機構外廷化、中央機構地方化、監察機構行政化,盡在書中自有表達
  • 邰斌斌
    揭示明代國家權力的內部結構、運行法則和演變過程,探尋中國古代社會制度的本質特徵
  • 毋夜綠
    以動態視角展現明代國家權力結構演變的雙軌制軌跡及其國家權力“內廷機構外廷化、中央機構地方化、監察機構行政化”的規律,對理解明代國家制度、國家權力結構及其運行有重要價值
  • 姜美麗
    明朝的優勢和遺憾,本質上在於中樞權利的分配和運行,本質上是把全社會當作一個大農村進行管理
  • 姓終谷雪
    這是一本有關明代制度的基本特徵與其形成的經典著作,以明代的國家權力結構與運行機制爲切入口,對這一龐大的國家機器展開了從螺絲釘到整體架構的詳細剖析
  • 安千柳
    但是,由於在社會權力結構中,國家權力的地位仍然至高無上,因此一旦國家權力發生問題,必須同時面對來自底層的民衆反抗和來自外部的軍事挑戰時,整個社會便容易陷入權力癱瘓,這是明朝沒有解決好的問題
  • 索和韻
    全書共十七章,分三篇,以50萬字由上及下、由內及外地描繪、討論了明代國家制度及權力結構的發展演進過程及其背後所含的深意
  • 勞志文
    廢中書省,升六部品秩,廢御史臺,設督查院,是我國古代國家權力結構發展的一大重要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