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壓縮現代性下的韓國

現代韓國社會呈現着時間上與空間上的“壓縮”:幾十年的爆發式經濟增長使韓國縮短了社會轉型的時間,而在這一過程中,韓國大城市幾乎成爲複製西方文化和制度的場所

傳統和現代、本土和外部,各種元素在韓國社會激烈碰撞

在這個壓縮社會之下,韓國仍在強化以家庭爲中心的社會秩序

教育政策、女性勞動、財閥家族……家庭關係和利益影響着社會的結構和制度變化

韓國的家庭主義促成了各種發展目標的實現,但與此同時,也讓韓國社會產生根本性的問題


  • 冷巧香
    唯一有收穫的地方是韓國教育史
  • 全和澤
    1. 韓國實現現代化時間很短,而且高度依賴美國等外國資本的注入,跨越了巨大的空間距離,這就叫壓縮現代化,而財閥則是壓縮現代化的工具
  • 洪姝惠
    即使對以上現象所象徵的社會進步置之不論,以低生育或者不婚不育爲代表的“去家庭化”漸成風尚也無疑是因傳統家庭被轉嫁了過多職能,造成其“功能性過載”,繼而加劇了逃避家庭束縛的傾向,該傾向兼顧了文化代際和現實策略
  • 鬱元楓
    未來還是希望更多韓國女性學者的學術論著能被引進國內
  • 毋鵬煊
    “家庭主義”在爲韓國社會壓縮現代化奠定基石的同時,也潛藏着難以迴避的社會危機
  • 利逸美
    韓國的經驗:“即使是保守的發展主義國家也不能忽視未來勞動年齡人口在數量和比例上明顯的下降趨勢
  • 段幹光濟
    可以更好地瞭解韓國社會怎麼回事,爲什麼卷
  • 儲靖琪
    本書主要以“壓縮現代性”概念解釋韓國現代性中家庭主義的特徵何以促進發展自由主義的實現,又何以在家庭“功能性超載”後反過來破壞家庭組織基礎,進而顯現出社會再生產方面的內在危機
  • 朱光濟
    韓國社會高速的現代化轉型下,具有作者提出的「壓縮現代性」的特徵
  • 魚巧香
    由客觀結果來看,這是毫無疑問的巨大成功,但縱覽現在的韓國社會,會發現現在遭遇的危機,正好是因爲當年的優勢
  • 晁晗玥
    3. 韓國生育率跌到世界倒數,是韓國人的“家庭罷工”,對家庭功能過載的沉默抗議
  • 於安彤
    所以這本書在國內出版,我第一反應是開心,第二反應是覺得稍有遺憾,出版社再往前走一步就觸碰到韓國家庭研究的核心了,畢竟家庭這個主題做都做了
  • 石夜蓉
    壓縮現代性下的東亞寶寶
  • 後秋靈
    分析了韓國家庭中偶然共存的四種家庭主義,討論了家庭作爲韓國社會最基本的構成單位是如何在社會教育、福利政治、性別分化、城鄉發展與財閥經濟上產生影響的同時走向瓦解的
  • 牛宏壯
    韓國的很多職業由幾個大學壟斷錄取,成爲特權階級,比如律師、醫生等等,他們爲了維持自己的特權,長期抵制擴招改革,也造成這些服務的價格居高不下
  • 司馬妙芙
    壓縮現代性的五個維度提供了很好的理論框架,但後續的內容與之越來越不相干
  • 冉若薇
    國家高速發展的背後,是傳統家庭的不堪重負
  • 阮夏山
    儒家思想和家庭政策以非常怪異的方式相協調,即教條地維繫家庭和睦、孝順、自我犧牲等儒家式美德,跟政府將兒童保護、教育投資、養老保障等責任全盤訴諸於家庭成員相互扶持的企圖不謀而合,換句話說,如果該美德有利於當政最大限度推卸公共福利支出,那麼它就不僅是一種個人品德,也會成爲一種政治目標,同時,這種協調也助推了在社會問題上極端保守的理念及措施
  • 汲凌青
    得到APP每天聽本書分享:本書作者認爲,韓國實現現代化時間很短,而且高度依賴美國等外國資本的注入,跨越了巨大的空間距離,這就叫壓縮現代化,而財閥則是壓縮現代化的工具
  • 嚴清涵
    韓國家庭承擔對個人的責任,而韓國政府承擔對發展的責任,於是韓國就能夠在壓縮公共支出和社會福利的情況下,儘可能快地實現了現代化,成就了“漢江奇蹟”
  • 曹慧心
    1、壓縮現代化下的家庭;2、多元化與複雜化;3、教育階層;4、福利制度,國家負責的部分;5、女性的付出;6、農民的付出;7、家族財閥的演進;8、家庭的危機;困境
  • 闞曼彤
    一個學生的求學之路背後是整個家庭的供養
  • 吳雲嵐
    本書通過描繪“壓縮現代性下的”韓國各秩序中的家庭主義特徵,解釋了當代韓國社會的形成原因以及爲何呈現現在這樣的面貌
  • 扈嘉致
    本書初版於2010年,但引用的調查數據多數是1990年代的,最新的也不過是本世紀頭幾年的,但韓國社會最近20多年的變化之大已經使一些分析和結論過時了,比如曾經的男女人口性別比失衡已經平衡,對生兒子的態度已經沒那麼急迫,男女家務時間比雖沒有完全均衡但已大幅改善,一人家庭已成社會主流趨向,所以引用時要特別小心
  • 卞綺蘭
    本書雖是寫的韓國,但幾乎可以無縫套進另一個東方大國
  • 吳映天
    某種角度,資本發展邏輯在此,同時東亞儒家文化影響下,和我們都差不多,文中大多數重複話語,其實幾句話能總結
  • 曾白安
    對於從小哈韓、在韓國留學六年的我來說,很多東西用不着寫這麼囉嗦的~
  • 鳳安筠
    所謂“東亞奇蹟”具有結構同源性,希望用家庭來解決問題而不是爲家庭解決問題的保守派學者都該讀讀本書
  • 蔡弘光
    然而,韓國社會的轉型歷程卻呈現出以家庭爲基礎的壓縮現代性特徵,主要包括:①儒家家庭主義、工具家庭主義、情感家庭主義和個人家庭主義的並存;②家庭投資教育的意願狂熱;③國家從再生產領域後撤,家庭的傳統規範被重新提倡;④女性的不穩定和不連續就業;⑤城鄉二元結構之下的鄉-城遷移和農業凋敝;⑥經濟發展的成果主要積累至財閥手中;⑦家庭“功能超載”所導致的去家庭化趨勢
  • 蒙文姝
    不知道是不是因爲這本書的內容涉及的不夠,除了一個理論框架,其他的都是材料堆砌,缺少銜接和分析…
  • 支囡囡
    第八章去家庭化政治一直是這些年的熱點
  • 蒯顏駿
    “家庭功能過勞”帶來的隱患和問題是無窮無盡的
  • 岑憐晴
    儘管如此,本書依舊是一本佳作
  • 商牟陽炎
    典型的例子是,在就高離婚率、單身主義、非主流性取向等現象的議論中,輿論風向和法律實踐通常將其引導爲威脅家庭生活甚至公序良俗的元兇——但這顯然倒置本末
  • 管涵柳
    對於韓國的情況稍顯過時,但對當下的中國社會正正好
  • 向令美
    再加上從去年起我就在讀韓國經濟史,都隨便翻翻就可以
  • 翁芳澤
    2. 韓國家庭承擔對個人的責任,而韓國政府承擔對發展的責任,於是韓國就能夠在壓縮公共支出和社會福利的情況下,儘可能快地實現了現代化,成就了“漢江奇蹟”
  • 宗白雪
    財閥經濟的典型
  • 曹曼寒
    雖然切入視角是家庭,但是每個分支其實都被細化成了一些可以單出一本書的議題:社會再分配,性別議題,新自由主義,僱傭與剝削,農村與城市化,再生產的危機…讀到最後反而覺得和家庭沒多大聯繫了,不過倒也正如作者自己在開篇所說,家庭只是個壓縮現代性的表徵單位
  • 尤元武
    中國太大了,一個省約等於韓國,問題只會更大,更復雜,也發生的更爲緩慢
  • 閆法雨筠
    壓縮現代性由時間/空間(物理時間、歷史時期/物理空間、文化空間)與凝聚/壓縮(凝聚指兩個時代或兩個地點之間運動或變化所需物理過程被縮短的現象/壓縮指存在於不同時代或地點的多種文明的不同組成部分在特定時間與空間內並存並相互影響改變的現象)橫縱軸交互構成五個維度
  • 仉督白竹
    現代轉型犧牲最大的是農村家庭和女性,發展中國家也把轉型成本轉移到了家庭中,因爲儒家文化特別看重教育和家庭
  • 和浩渺
    這就是韓國人的態度
  • 左韞素
    指出韓國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福利制度的缺失,以及代替公共福利做出巨大貢獻和犧牲的(也是被剝削的)角色:家庭,特別是家庭中的女性,還有農村家庭
  • 譙笪才良
    但是今天的大陸社會簡直就是對書中的那個韓國的call back…爲當下許多模糊不堪、似懂非懂的生活問題提供了一種理解的方式
  • 崔和玉
    現代性、自由主義、農村城市……乍一看這個目錄觸到的內容很多很滿(看似乾貨很多),還挺唬人,但是對比其他韓國研究家庭的學者的研究方向和內容,這並不是研究家庭,或者家庭結構的學者真正關心的
  • 花懷寒
    壓縮現代性的五個具體維度(壓縮增長、殖民及戰後時代文化交流空間的縮減、並存而碰撞的前現代、現代與後現代元素、跨國及外部元素與本土元素的相互作用、以上四個維度產生的社會現象)以及時間/空間和凝聚/壓縮兩個軸交互構成的結構
  • 沈婉靜
    它深入分析了韓國家族制度在現代性壓縮背景下的變遷,以及這種變遷對於韓國社會和經濟結構的影響
  • 閭丘葉丹
    第六章社會轉型中農民付出的代價和我國差不多
  • 鄔含嬌
    同樣,如果國家要尋求家庭配合,以加強國民經濟的人口可持續性,就不能忽視一個事實,即最近生育率下降是一種極端的現象—過度開發人口引起的家庭罷工
  • 衛建華
    但爲了國家發展,固化階層,高壓只會讓年輕人不願意結婚生子,老年化越來越嚴重,難以創新和有活力
  • 公良子愛
    家庭是經濟結構轉型、社會福利滯後與代際觀念脫節下的生動切片,尤其對於東亞家庭來說,又是避無可避的矛盾壓縮地
  • 虞青易
    雖然書寫得比較早,但很多問題還是延續到了現在,特別是因爲學歷教育導致的階層分化,造成韓國教育亞洲最卷
  • 詹夜綠
    這是一本學者對於韓國先行服務器的情況介紹和分析,如果想看解決思路和未來走向,還是老老實實坐等新聞聯播就可以了
  • 晁凡白
    熟悉啊熟悉,似乎可以平移套用在某國,壓縮的現代性,在微縮版韓國更可以有前車之鑑,更集中而更突出,但停留於共同之處總歸是淺薄而缺乏思考的,比較研究之不同更能自觀(p55,醫療集體利己主義,缺乏規範權威而招致機構寄生)
  • 房冬菱
    學術性超強的一本書
  • 焦濱海
    PS:我覺得普通人瞭解韓國不要再依賴只會“遇事不決先怪財閥”的營銷號胡扯了,還是看看正經的學術分析吧
  • 昝飛薇
    《壓縮現代性下的韓國:轉型中的家族政治經濟學》主要探討了韓國在快速現代化進程中所經歷的家族政治經濟學的轉型
  • 蒼光輝
    更多是韓國政府跟財閥對弈,看看誰纔是主導權
  • 孔曼彤
    關於財閥如何成爲現在的結果,有淵源了
  • 符琴心
    第七章財閥問題主要講財閥如何通過一小部分股權控制龐大集團,這個CPA我學過
  • 西門寄風
    另一方面,儘管老舊,書中提到的很多上世紀韓國遇到的問題,我們也在面對,如何從中汲取經驗或許是實踐者們有必要反思的
  • 卜安和
    韓國生育率跌到世界倒數,是韓國人的“家庭罷工”,對家庭功能過載的沉默抗議
  • 宓雲飛
    韓國的壓縮現代性有鮮明的外部影響,跳過了資本主義自然發展的階段,也缺乏掃除沉痾的大規模社會變革,就直接進入了發達工業社會
  • 扶悅欣
    韓國的潤人傾向可能和印度有一拼
  • 阮端雅
    還有就是很多人說我讀書太快,其實這本書我也沒看多少時間
  • 毛冬菱
    作者對韓國的判斷,從家族延伸到財閥,對縣城婆羅門的現象是否適用
  • 洪才藝
    以家庭的轉型來透視後發國家的現代化
  • 羅浦和
    非常精彩的一本書
  • 閔向秋
    我覺得,雖然這本書是14年前出版的,裏面很多數據都過時了,但是作者提出的“壓縮現代性”概念以及對韓國家庭教育投資的分析,都是有價值的
  • 仲嘉美
    壓縮現代性既指兩個時間點或兩個位置之間運動變化所需物理過程的縮短,也指不同時間/空間特徵在特定範圍內的共存與碰撞
  • 竇毅然
    當然了,這個研究本身也有點舊了,但我覺得這不是本書的主要問題
  • 安雨筠
    但是要更合理理解韓國現代化轉型中存在的問題,「壓縮現代性」概念的解釋性是很強的
  • 柴弘麗
    既有的現代化理論認爲,伴隨着工業社會的發展,家庭的原有功能將逐漸被各類社會實體接管,因此家庭的地位最終趨於下降
  • 阮婷秀
    本書存在着明顯的缺點
  • 曲從霜
    看了一下這本新書的目錄,與之前的基本研究家庭的論著內容和方向都差不多
  • 杭妙雙
    不過怎麼把作者夫人Meekyung (미경)翻譯成米克楊了
  • 況郈英哲
    很棒的一部社會學研究,彷彿閱讀完一本博士大論文
  • 仲怡嘉
    作者的論文集,對當下寫報告很多啓發~甚至串聯起曾經四五樓圖書館的灰塵時光~只怪時間太碎,有些東西要再讀再梳理~
  • 段乾子惠
    中國現在福利、養老問題也非常突出,社會安全網確實差,這是否可以解釋00後以來的年輕人也必須面臨家族的“超載”
  • 席憶雪
    這種超載,一方面提供了最後的安全網,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控制,讓人傾向於更安全、更受控的人生
  • 危安波
    就傾向而言,作者略支持進步派,欣賞張夏成這號人(結果在文在寅任內管經濟搞得一團糟);不過,他前面把金泳三劃成保守派,後面又指他是和金大中盧武鉉連續的三屆進步政府,至少要自洽吧
  • 陸芸溪
    不過問題就在於,時過境遷,如今的韓國社會更像是結論部分提到的個體化趨勢了
  • 童浩渺
    雖然研究背景與國內不同,但共性甚至是特殊性更加明顯,更讓人感覺到真實有力
  • 遊凱風
    韓國社會與日本社會可以說是中國各地區的試驗田不爲過,很多問題都正在發生,未來即將發生
  • 梁傲玉
    但是在新自由主義下,終身就職已經不符合現狀,到處都是失業,使得大多數韓國人都想要移民
  • 樊冰楓
    最喜歡的章節是對財閥的解讀,因爲我沒什麼瞭解,看着很新穎,也是家族對韓國社會政治經濟產生直接、明顯影響的案例
  • 婁冷菱
    作者的核心觀點是:韓國家庭力量大,以福利國家觀點來看許多原本應由國家承擔的責任轉嫁給了家庭,導致社會問題叢生,政府甚至沒有統等應對低生育率的實權部門——《東亞日報》最近就建議今年4月國會選舉後任命韓東勳爲副PM管生育
  • 夔惜雪
    近期讀的很驚豔的一本
  • 國俊名
    美國也缺乏社會安全網,爲何沒出現與家族的牽引張力
  • 劉泰華
    但還是很喜歡這個系列,相信這會是一個開始
  • 傅芳芳
    很多狀況就好像隔壁鄰居的超前點播,但顯然韓國人擁有更強的實用主義精神,例子之一就是社會經濟下行導致大學院被冷落,這和我們對讀研趨之若鶩的熱潮大相徑庭
  • 譚雅豔
    得到聽書,很好的介紹韓國社會經濟形成的書
  • 姜雁絲
    什麼都沒有說清楚,也沒解決任何問題
  • 曾浩闊
    書裏現象很多和我直觀感受不同,且與“家族”這一單位未必強相關,論證又不夠充分,讀了兩章實在讀不下去
  • 成夏彤
    讀過張慶燮教授的代表作《明日的終焉——家族自由主義與社會再生產危機》,前三分之一基礎理論方面還不錯,後面就開始跑偏
  • 夏詩霜
    作者從政治經濟學的視角出發,提供了一套本土化的分析框架,也抓住了一個很東方的詞彙,即“家庭”
  • 巫馬德佑
    被題目吸引,從家族來看人在現代社會中的身份認同與建構的視角是有研究意義的,但也並不新穎
  • 習華燦
    運用很多社會學圖表數據,但是解讀不足,導致結論與論證略分離
  • 劉含香
    選讀第五章,不管是evidence的厚度還是分析的深度都挺普的,沒搞懂這到底是個量化研究還是文獻綜述
  • 簡和平
    作者提了一個很有趣的點子,就是福利不夠的情況下,一切都靠家庭、家族託底,但是家庭與家族遠非公平良善之所,最後導致的結果,就是家庭給了你的,你得加倍還回來,最後表現爲對家庭的人身依附性
  • 崔曼雁
    另外,寫作結構很友好,像在讀博士論文,甚至每章還給了概述和小結,讓人忍不住劃下劃線…
  • 紀夜綠
    除了提出壓縮的現代性以外,其他方面的論證都很一般,舉證和觀點對於瞭解一些韓國社會文化的人來說是很熟悉的觀點
  • 沙文漪
    從這個角度來說,作者提供了一種本土化理論建構的啓示,這種啓示不同於國內大多數學者所強調的那種本土化,而是實實在在地依賴於本土的經驗和西方的理論知識,發展出一套貼合本土話語的理論,這套框架甚至是不那麼能用在西方國家
  • 寇碧春
    拋開“時空壓縮”這種老觀點,這個關於“家族超載”的觀點確實讓人耳目一新,可以拿來照一照現實的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