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奧得河前線1945

1945年3月,德國國防軍戈特哈德·海因裏齊大將奉命接手維斯瓦河集團軍羣司令職務

在隨後的2個月裏,海因裏齊採取各種戰術,阻擊對手的推進,從德方視角覆盤了奧得河前線戰場態勢的變化

書中收納了大量來自德軍的第一手資料,以及戰場日誌、戰後總結文件、對交戰雙方的訪談等各種資料,詳細梳理了奧得河前線德國守軍的兵力編制變化和調整,雙方所採取的戰役、戰術手段,以及如何運用己方力量達成戰役戰術目的

本書全面客觀地展現了戰線逐日、逐段的變化,以及奧得河一線德軍在最後的戰鬥中走向覆滅的過程


  • 逄曉慧
    圖片和地圖很多,配合故事內容,十分引人入勝
  • 能紫菱
    雖然是德方視角,也有批判德國的情報失誤以及德軍對敵人的輕視,態度客觀
  • 淳于惜雪
    “海因裏齊和‘維斯瓦河’集團軍羣的高級軍官們想繞過希特勒和最高指揮部,從戰役層面將上述最終戰略付諸實施”,假如海因裏齊成功實現其構想,《帝國的毀滅》所講述的故事就不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那樣了
  • 公笑槐
    1945年的3月至5月,東線的最後一場慘烈戰鬥在德國展開
  • 戎谷槐
    其中,有三個目標始終貫穿着本系列(奧得河前線1945)的撰寫:首先,本書將深入介紹海因裏齊大將,以及他作爲維斯瓦河集團軍羣司令在奧得河防禦戰中的決策
  • 有琴良朋
    其次,我們還利用衆多高級軍官的評註、保存至今的作戰日誌、電話記錄以及作戰地圖(來自國防軍最高統帥部、陸軍最高司令部和維斯瓦河集團軍羣)還原奧得河前線(不包括柏林)的戰鬥細節
  • 利震博
    第三,將從德軍的角度審視德國東部的最後一役——由兩場彼此獨立的戰鬥組成,其中之一是柏林之戰,另一場則是奧得河前線的交鋒
  • 邰從蓉
    由此導致的衝突不僅令海因裏齊無力守住奧得河前線,還註定了維斯瓦河集團軍羣和德國殘餘領士的命運
  • 雲紫菱
    是一本好書
  • 方苑傑
    是一本好書,算是彌補了中文領域的一個空白
  • 王芸芸
    不僅如此,這兩場戰鬥還由不同的司令部指揮,其目標也各不相同
  • 阮虹影
    值得反覆閱讀的一本書,每次都能發現被忽視的點,常看常新
  • 何琴心
    我這個年紀,已經讀不下太多的戰役文件了,但是這本書還是無口否認的
  • 單冬菱
    2013年買的英文版,十年後中文版總算是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