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戰爭之波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羣 :大衆 •本書基於比較歷史社會學、比較政治、國際關係的文獻,將社會學和政治學中的關係結構主義、合法性的制度主義以及權力構型路徑相結合,展開了對民族主義與戰爭之間的關係的精彩論述

•開拓全新分析路徑,爲保證數據連續性,基於“領土”而非“國家”重新建立數據庫,詳細拆解戰爭爆發與各項可能的原因之間的關聯

•中外衆多政治學者、社會學者推薦,安德烈亞斯·威默關於國家建構的又一力作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民族國家形成和戰爭爆發原因的政治學經驗研究著作

作者基於若干國際主流數據庫構建了一個新數據庫,覆蓋了1816—2001年間發生在150塊領土上的衝突

本書通過對該世界衝突數據庫進行量化歷史分析,重點研究了帝國擴張與民族國家形成的歷史,從權力構型和合法性角度入手,解讀了過去兩百年間,世界上的主要國家類型從帝國、王朝國家、部落聯盟、城市國家向民族國家轉變的過程,並深入剖析民族國家形成與族羣政治兩個因素對過去兩百年間的戰爭的影響

精彩書評 《戰爭之波》是一部衝突研究方面犀利而及時的著作,它爲該領域的研究設立了新的標準

——斯塔西斯·凱里維斯(Stathis N. Kalyvas),牛津大學政治與國際關係系教授 威默將宏觀的比較社會學和微觀的國家形成過程相結合,描繪了民族國家的歷史發展和國家建設與暴力之間的關係

——戴維·萊廷(David Laitin),斯坦福大學政治學教授 威默運用定量的比較歷史分析,成功地詮釋了宏觀社會學的一些重大問題:大規模族羣共同體的建立、民族國家的形成以及戰爭在現代政治世界產生過程中的作用

——詹姆斯·馬奧尼(James Mahoney),西北大學社會學教授、政治學教授 在我看來,本書有三個最值得稱道的方面:首先,在文獻梳理方面,它對於各種關於民族國家這一國家模式的興起和擴散的理論進行了非常精準且富有洞見的總結;其次,在理論方面,它或許是迄今爲止對於分析不同行動者在民族國家形成和發展過程中重要性的一部最爲系統的著作;最後,在研究方法方面,它將定量研究與比較歷史研究有機地結合起來,展現出較高的價值和值得尊敬的嘗試

從多個角度來看,這都是一部必讀的力作

——趙鼎新,浙江大學教授、芝加哥大學麥克斯•派裏維斯基榮休教授 本書與《國家建構:聚合與崩潰》的理論關注是一致的,即政治認同在民族國家形成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政治權力的合法性成爲理解這一進程的核心概念

在作者看來,戰爭不僅製造了衝突,同時也塑造了認同,而後者成爲構建民族國家的根本動力

民族國家之所以在人類歷史進入18世紀方纔興起,就是因爲這樣的權力構型更有利於民族主義者,而不是某種國際體系的推動

這些觀點充滿挑戰性,當然也將引發巨大的爭議

——陳周旺,復旦大學教授 本書橫跨民族主義和武裝衝突兩大研究領域,強調族羣認同、國家建設與軍事衝突在特定歷史情境下的辯證關係

它延續了查爾斯•蒂利的思路,但在理論、方法與考察範圍上均將蒂利的研究大大推進了一步

在理論上,它在制度、網絡與權力理論的前沿成果之間遊刃有餘地遊走;在方法上,它致力於爲宏觀歷史現象提供堅實的微觀過程基礎,是量化歷史分析的典範;在考察範圍上,它將蒂利的經典命題從早期現代帶到現當代,從西歐帶到全球

這是一本值得認真研讀的好書!——李鈞鵬,華中師範大學教授 本書是將宏大的理論敘事、精妙的研究設計和詳實的經驗證據三者進行有機結合的典範

作者以政治權力與合法性作爲主要研究視角,藉助新型數據庫,巧妙分析了政治精英、族羣團體、市民社會等多種行爲主體的互動,是如何塑造兩百年來民族國家的興起、擴散以及由此引發的國內族羣衝突與國際戰爭的

本書一經問世,便成爲歷史社會學、比較政治學、國際關係等領域的經典之作

——陳沖,清華大學副教授


  • 上官凝絲
    非常好,非常好,甚至比他的另一本還要好
  • 東門馳軒
    這是一部深入剖析民族國家與戰爭關係的政治學著作,這亦是一部讓我們認清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的一本書籍,作者引導我們共同思考,全球人類的出路在哪裏
  • 晏明知
    這幾個關鍵,正是我們理解巴以衝突的核心議題
  • 婁凌柏
    二、四、六章好
  • 祖夏煙
    延續並深化了蒂利“戰爭締造國家,國家發動戰爭”的思路,不容錯過
  • 邊晨風
    太紮實了這書,很不容易速讀也只能速讀了
  • 鞏婉靜
    隨着本書的出版,Andreas Wimmer的“國家建設(nation building)三部曲”中文版在國內已經全部集齊了
  • 易亦綠
    這不僅是因爲他是人類學專業出身,但是在後來的研究中通過自主學習與合作者的幫助,能熟練運用量化研究,同時也因爲他建構的理論很漂亮,邏輯清晰自洽,很難挑出硬傷
  • 沙泰華
    由於Wimmer是出生在瑞士的德意志人,德意志人寫英文的時候經常喜歡用不少長句,加上我們對中世紀近代歐洲的歷史和統計術語可能知道一二但並不是特別熟悉,因此讀原版部分段落時不是特別好理解
  • 祁奧雅
    除卻補充性的說明外,譯者在翻譯時認爲有些可能是作者筆誤或者實在難以理解的地方都加了注
  • 郭惜雪
    他在附錄中詳細說明了根據歷史資料揀選數據的過程,值得高度肯定
  • 凌湛藍
    這本《戰爭之波》是由瑞士著名作家安德烈亞斯所著的,由格致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聯袂出版的格致社會科學旗下的一本描述現代世界中的民族主義國家形成與族羣排斥的社會科學著作
  • 喬優瑗
    戰爭絕不可能解決問題,但人類如何才能放下“誰統治誰”的狹隘思想成爲全球化共同體,還需要全人類共同努力
  • 越夢菡
    副標題關鍵詞爲“民族主義”、“國家形成”與“族羣排斥”
  • 壽幼安
    總之是難得的好書,喜歡查爾斯·蒂利的人不應錯過
  • 殷和悌
    本書依託一個囊括二百年來全球民族國家興衰聚散的龐大數據庫,對民族國家這一政權形式的建立、全球擴散、與暴力的關聯、內部族羣政治四大主題進行了細緻的量化分析,證明若干流行觀點僅僅符合特定國家或特定(次)大洲的歷史情境,甚至是得不到任何數據支持或顛倒因果的迷思
  • 江天驕
    民族主義的拮抗多效性調節了帝國的生命週期
  • 徐志義
    在生長階段,民族主義對大衆動員的催化能力被反法同盟吸納(Burak Kadercan,2012)以對抗共和,由此其得以隨着帝國的生長和帝國主義的全球化而傳播;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民族主義通過催化分離主義的副作用又在帝國的晚期加速了她的衰老
  • 戈半凡
    我非常喜歡這本書的封面,一幅青白色的古舊書卷和古舊畫卷平鋪在這本書的封面之上,展現的是上個世紀戰爭時的情景,許多的人趴在堡壘之上,在指揮官的指揮下,迎接對面來的敵人,非常的淒涼
  • 谷剛捷
    因此,本書除了確認諸如富裕國家更容易安撫內部族羣衝突的少量常識外,更多的是告訴我們一連串“不是”“並非”“未必”這樣的否定意見,倒是一部方便與人擡槓的數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