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訪談錄

【編輯推薦】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訪談合集首譯中文,《鄉愁》《索拉里斯》《雕刻時光》標配讀物,精選二十二篇重要訪談

----------------------------------------- ★他是電影史上無可比擬的奇蹟、神祕的流亡詩人,伯格曼、黑澤明等大咖一致盛讚

----------------------------------------- ★傲慢、毒舌、真誠;直擊社會熱點議題——自由、女性、慾望、愛、政治、金錢、大衆娛樂;透視當代人的生存境況,鞭撻功利主義與精神貧瘠

----------------------------------------- ★“我是一個被禁的導演,這會引起觀衆的好奇

” ----------------------------------------- ★二十二堂大師電影課,講授塔氏電影美學,勾勒老塔創作理念與導演之路

聽老塔親自解析電影:講述簡單愛情故事的《鄉愁》、被取消戛納參評資格的《安德烈•盧布廖夫》、曾被萊姆叫停的《索拉里斯》…… 跟老塔學拍電影:電影觸摸時間的流逝,藝術承載宗教的意圖;拍電影要用樸素的語言,不能遠離現實,不能把觀衆當傻瓜,不能裝腔作勢,不能財迷心竅;看電影時不要思考意義,否則會毀了電影…… ----------------------------------------- ★二十二份老塔書影音清單,附贈塔氏毒舌大全

黑澤明、安東尼奧尼、伯格曼、布努埃爾、杜輔仁科、費里尼;莎士比亞、陀思妥耶夫斯基、黑塞、海明威、萊姆、果戈裏;巴赫、貝多芬、瓦格納…… 記者:“喜歡你電影的人,也是斯皮爾伯格科幻小說的粉絲

” 老塔:“你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斯皮爾伯格、塔可夫斯基……這些對你來說都是一樣的

大錯特錯!”“流行藝術不倫不類

” ----------------------------------------- ★二十二個塔氏長鏡頭,看老塔現場雕刻時光

童年時父母的爭吵、關於戰爭的夢境、被稱“女巫”的妻子、被迫流亡的憤懣;對精神與信仰的追求、對功名利祿的不屑、對娛樂至死的批判、對女性和愛的爭議性看法…… ----------------------------------------- ★二十二次面對面暢談,標示老塔電影時光的指針:詩、信仰與自由

----------------------------------------- ★裝幀由屢獲“中國最美的書”殊榮的知名設計師周偉偉精心打造,以中世紀手抄本爲靈感,精選塔可夫斯基金句,封面採用手揉紙,給人復古的體驗、溫柔的觸感

======================= 【內容簡介】 這部訪談錄彙集了塔可夫斯基接受的二十二篇重要採訪,時跨二十多年,涉及這位電影詩人的方方面面:從童年到戰爭,從親情到愛情,從事業有成到被迫流亡,從成名初期到生命末期

在訪談中,塔可夫斯基暢所欲言:對電影與時間的獨特解析;對美學的深入思考;對創作與信仰的執着;對流行藝術的不屑;對大衆的複雜態度;關於政治、自由、名利、生死的犀利觀點;關於女性議題的令人不安甚至不適的言論……這些訪談彷彿黑白長鏡頭,記錄了他的侷促與輕鬆、詼諧與苦澀、淡泊與傲慢,雕刻了他的電影人生與詩意時光


  • 聞睿達
    塔可夫斯基的思想之核“簡單”而純粹,一如他在這本訪談中,反覆強調的“精神性”——人活着的意義,就在於矢志不渝地追求精神性的提升,除此之外,再無其他
  • 賁茗雪
    4.5;不斷向內探索人的精神性,始終是塔一直堅守的東西,這種塔式的精神性也始終貫穿於他的每一次訪談
  • 閔皓軒
    電影理論他在《雕刻時光》說得夠全乎了
  • 宦宏壯
    在訪談裏,“電影”“藝術”“精神性”“自我中心”是常見的主題,也是塔談論得最多的主題
  • 樂尋春
    上個月剛重溫了《鄉愁》,《犧牲》遲遲不敢看,就拿起了這本訪談錄,比《雕刻時光》好讀很多,訪談中的老塔更生動,他不斷重複對精神性的追求,說“希望往往長於現實生活中最骯髒卑劣之處”
  • 鄒水卉
    雖然核心觀點一致,但相較《雕刻時光》,這本訪談錄中的老塔明顯要更富激情、更真實生動,對話中的語氣比他的電影更有活力也更有脾氣,可以說是理想主義,也可以說是天真的傲慢,但這些都不妨礙這是一個用電影藝術直面上帝的人
  • 夾谷朵兒
    而書中最特別的一篇訪談估計所有讀過的人都注意到了,就是“象徵主義的敵人”,這篇真是火花四濺啊,女記者也很棒
  • 空濃綺
    如果說《雕刻時光》是對塔可夫斯基的極致賦魅,那這本訪談錄就是一定程度的祛魅
  • 強雋潔
    書中大多觀點與雕刻時光無異,再讀一遍時,愈發覺得塔可夫斯基內核強大,有着常人所不能企及的堅定信念,閱讀中時常被這種信念所震懾,不敢奢望,甚至就連目睹都會恐懼
  • 相祺瑞
    想要“理解”塔可夫斯基的電影,除了他自己寫下的著作《雕刻時光》,這本《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訪談錄》也是一把十分有力的鑰匙,可以精準打開塔式的電影之門,因爲在這部訪談錄中,他對自己的每部電影都有平實而深入的闡釋,是他本人對其作品的解讀與迴應,這當然好於一切影評人
  • 任和順
    同時塔可夫斯基也在這一訪談中用他的語言證明了自己名副其實的詩人哲學家的身份與能力:如果沒有愛,什麼都不會發生,然後人類慢慢走向死亡……每個人,無論男女,只要真心追求自由,就是自由的……如果他不自由,那就是他自己的錯,只可能是他自己的錯
  • 田陽舒
    ”但我想不通,完全大跌眼鏡,如此聰慧的人類,對女性的看法竟然如此固執而腐朽,但這不影響這是本必讀的好書,反而是一個非常突出的點……和他對話的這位女性記者是多麼無助、值得同情
  • 曹綺玉
    現在這個時代從學術到藝術都喜歡小切口、小主題,缺少像老塔這樣追求宏大與深刻,對終極發出追問的創作者
  • 何慕凝
    最精彩的一篇當屬“象徵主義的敵人”,女記者發問,在塔老的電影裏看不到自己,女性總是圍繞男性展開,總是在犧牲,雙方就女性主義展開了激烈的辯論,看到塔老的另一面,本以爲塔老是一個不善言辭的人,但是在面對訪問時,他侃侃而談,還非常幽默,“人生的意義在於精神性的精進
  • 麻問柳
    塔可夫斯基的思想無疑在電影導演中是一流的,讀他的任何文字作品,幾行字就有一句真知灼見,有助讀者智識進步,如:“情感是精神的敵對面
  • 微生傲柔
    一位成功的前蘇聯電影導演,有自己的風格,自己的價值觀,通過他人對塔可夫斯基的訪談,可以看到他的人文關懷,以及對男女關係問題的角度刁鑽的思考,具體可見本書後半部一位女性訪談者與塔可夫斯基的訪談內容,核心思想就是女性追求平等,只是追求男性主導領域的權利平等,好像也無法實現彎道超車,爲何不另闢蹊徑,尋找其他的領域
  • 解宏壯
    老塔認爲自己的“詩意電影”是有價值的,他不喜歡投觀衆之所好,拍一部大片讓他們歡心地去解讀,這樣電影每一幀的意義便消解了
  • 施惜雪
    反對闡釋,代之以詩意的電影給觀衆衝擊未嘗不是一種精神洗禮的方式,是塔可夫斯基所幻想的那種精神性的“甦醒”
  • 雍含嬌
    180-216頁到底有沒有人讀過,怎麼評論區書評區一片和諧,唯一提到的也是打馬虎眼,然後大家通通說什麼敢於說不正確的話、放到今天會怎麼樣云云,都不怎麼提塔說的話有多離譜
  • 卓之雲
    老塔回答採訪都非常真誠、真實,直言不諱,帶有自己的脾氣和情緒,“象徵主義的敵人”這篇採訪甚至有些氣急敗壞的感覺
  • 雲曉莉
    老塔是深井裏的一縷微光,恐怖和美麗一樣,會讓信仰者產生希望
  • 澹臺白楓
    “藝術的意義就是祈禱”,每次讀老塔,都會被他字裏行間透露出的對信仰之虔誠與堅定感動到,“愛”與“精神性”作爲唯二的關鍵詞,是老塔自始至終都在探討的問題,而精神發展的落後與物質生活進步之間的矛盾日益加深便爲其根源所在;雖然很多問題都走向了悲觀的結局,但老塔依然心存希望;“所有悲觀主義者都是深思熟慮的樂觀主義者”,一句戳破我的虛僞,放下固執與偏見,別去隨意評判他人他事了,首先好好自省吧,也不一定在精神性的層面上進一步,但起碼別倒退了
  • 章清暉
    老塔大概到死都不知道答案
  • 柴嫚兒
    萬聖搬店前想做紀念買的,我最愛的導演與書店,和網上比也是真貴//讀得好激動,老塔總是充滿着藝術家的責任感與使命感,也深知自己的電影不是“窩在沙發上”看的,向觀衆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