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古代中世紀哲學十五講

本書以吳天嶽教授在北大講授多年的西方哲學課程爲基礎,分十五講展示了從前蘇格拉底到中世紀盛期2000年間西方哲學發展的整體面貌

上冊八講,梳理了從古希臘哲學開端至普羅提諾的哲學史發展線索;下冊七講,梳理了從奧古斯丁至近代哲學之前的中世紀哲學傳統

本書在呈現西方近代以前哲學發展內在理路的同時,每講精選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核心論題,通過細緻的概念分析、論證重構和批判性評論爲讀者提供了從入門到精通的學術路徑

每講在正文之後還提供了反映最新研究進展的閱讀參考書,引領讀者步入哲學經典殿堂

本書附有300餘幅精美插圖,不少出自難得一見的中世紀抄本,左圖右史,幫助讀者更真切地感受古代和中世紀哲學的歷史氛圍,進入哲學思想開展的歷史語境

不同於常見的概覽性哲學史著作,本書真正做到了史論並重,既突出歷史線索,又充分展示哲學論證的理論魅力

在這趟哲學史旅程中,讀者定能發現哲學反思進入當下生活的可能性


  • 家英毅
    緊扣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傳統將兩千多年的哲學史梳理地很清楚,但是閱讀時常常因嚴謹且無聊的認識論本體論推理搞得犯困,但這就是純純(shun)的哲學啊😴
  • 餘書南
    對於我來說,本書最大的優點有二:一是每章後面都有豐富的“閱讀材料”和“進一步閱讀指南”,所以完全可以把本書當做一個相當全面的入門指南使用;二是本書作者吳天嶽老師本身就專注於古希臘羅馬哲學和中世紀哲學的研究,且在歐洲受過過硬的學術訓練,因此不僅可以呈現不同學者的多種理解(而非傳統教材那樣只採用最通俗、籠統的解釋,這在一開始討論赫拉克利特的部分就非常驚豔到我),還可以直接深入原始的古希臘語、拉丁語文本,分析作者原本的用詞、邏輯
  • 呼延依楠
    這套書的優點很多,首先是在一千面以內的篇幅這個廣度相當可觀,再加上作者的哲學史意識表達得很清楚,是比較快速瞭解古代哲學全景的途徑,其次是詳略得當,對判斷爲重要的問題做了足夠的分析,而有些有名的問題則做了略過的決斷,深入程度也不錯,願意分析的問題把內容列得特別清晰(特別適合備考),最後是作者的現代分析哲學處理在各個角落都有體現(雖然只用分析視角處理或許有些片面),也可以幫助理解古代哲學的邏輯分析方法、論題的特點
  • 端木丹丹
    (作者是真的想教會我)讀這本書才真的感覺自己在學哲學而不是背哲學,可惜我趕進度,好多地方都沒來得及反覆琢磨,課後的參考書目也沒配套讀過
  • 宋丹山
    上冊八講,梳理了從古希臘哲學開端至普羅提諾的哲學史發展線索;下冊七講,梳理了從奧古斯丁至近代哲學之前的中世紀哲學傳統
  • 巢樂賢
    除此以外,很少哲學書會附插圖,但我覺得這本書的嘗試是不錯的,因爲就像夢璽說的,配的插圖都還不錯,而且作者還會在說明插圖的信息後簡單講解圖文之間的關係
  • 南宮綺南
    相當於一本和單買其他哲學通史三四十的差別不大何況還有插圖(畢竟從理論上中世紀算是西哲偏門怎麼可能反而更昂貴)
  • 上官雪卉
    與同類著作相比,最值得稱讚的是該書不僅重視歷史背景介紹,如翻譯運動、77禁令,更注重用分析哲學的方法還原具體學說的論證而非只是述介概念,如安瑟爾謨的上帝存在證明、阿奎那第二路動力因論證,非常方便理解裏面的邏輯
  • 鬱易夢
    不瞭解作者,但感覺是一時憂患之書,比如提醒讀者思考理論智慧與實踐智慧的關係:“一個出色的理論家在面對重大的倫理抉擇時,是不是總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 秋凝荷
    而自然法理論在20世紀得到人們關注,很重要的一個歷史緣由就是紐倫堡審判
  • 熊紅旭
    最大收穫在於對開啓西方哲學本體論傳統巴門尼德的“存在”(einai)從在希臘語作爲實義動詞、謂述關係中的主系表結構、表同一、表真等四個方面經語言分析對“是者”做出了精彩分析
  • 耿映寒
    總體上,既避免了傳統“羅列人頭”的哲學史脫離歷史語境和原文的泛泛而談,又不至於像專題式的哲學教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非常推薦,有空會認真重讀
  • 万俟含香
    在延續了傳統的數人頭寫法的同時,比較專注展示論證,對許多著名論題都有比較細緻的分析,同時作爲教材來說視域也相對寬一些
  • 湛靈楓
    能感受到作者受到的優良分析訓練,對書中主要的幾個脈絡(心靈哲學/行動哲學/語言哲學/道德心理學)都有很好的把握,引用的文章也大多是本世紀的研究,尤其能體現在討論阿拉伯與拉丁傳統中亞里士多德主義的複雜主張中
  • 富以寒
    這本哲學史不管從哪個方面來說都跟國內其他哲學史教材太不一樣了
  • 婁芝蘭
    上冊閱畢,一部國內非常好的哲學教材,脫離傳統同類教材“數人頭”敘述,在思想闡述方面不吝筆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