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東京八平米

身居八平米,坐擁全世界 《東京八平米》是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

八平米在日本被稱爲“四畳半”,即只有四個半榻榻米大小的房間,租金便宜

因爲八平米房間沒有廚房和冰箱,也沒有洗澡間和洗衣機,她興致勃勃地寫起如何飲食起居,以及親歷的日本庶民生活日常

居住空間逼仄,她 把生活延伸到城市的街頭和公共空間,寫東京的洗衣店、錢湯、咖啡館、24小時漫咖店、獨立電影院、小餐廳等等,同時寫下她遇見的東京平民的故事,這些人物是“看不見的、真正的東京人”,他們的故事爲我們鋪陳日本的世情百態,亦照見自身

孤獨的城市裏,人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義?吉井忍的“八平米”經濟學讓人看到一種充滿新鮮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貴房租,物質訴求簡單,在都市中享受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城市也可以是一個流動的家,一個人也可以快樂自足

* 【特別推薦】 * 孤獨的城市裏,人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義?吉井忍的“八平米”經濟學讓人看到一種充滿新鮮活力的生活的可能:省下昂貴房租,物質訴求簡單,在都市中享受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舒適感和歸屬感

城市也可以是一個流動的家,一個人也可以快樂自足

東京曾經是“全球物價最貴城市”排名前列的常客,但這只不過是學到東京一些皮毛的外國記者們的偏見

東京其實是個適合居住的地方呢,我在心中長年抱有這樣的不平,這也成爲了我過去寫了不少文章、做了好幾本與東京相關的書的基本動力

東京、京都、上海、北京……不管是在什麼城市,吉井很擅長找出價格合理的房子

有時候她的居所只夠睡覺,但在房子的外面,無論什麼時候都有便捷的城市設施

你心愛的餐廳可以當作自家的餐室,喫茶店成爲你的客廳,書店和圖書館是書房,健身房則是帶有三溫暖的浴室

把城市當作自己的房間的延伸,並將其運用自如

吉井非常明白這個“城市生存技巧”的祕訣

這就像動物可以本能地找到最舒適的地方築巢,也又像它們時機一到,乾脆離巢飛走

——都築響一(獨立編輯、攝影師) * 【編輯推薦】 * ★ 身居八平米,坐擁全世界

吉井忍“八平米”經濟學,展現都市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日籍華語作家吉井忍的全新散文集,獻給將要創建新生活的人

——離開日本二十年後,吉井忍回到東京,租住東京中心地帶的八平米房間,重建在地的生活

八平米是生活的原點,東京整個城市則是生活的延長線

物質與精神的斷舍離,帶來經濟空間和身心自由

吉井忍的“八平米”經濟學,爲每一個身心俱疲的現代人提供生活的另一種可能:珍惜此時此刻,用自己的方式,找到你所需要的舒適感和歸屬感,賦予明天繼續生活的活力

★ 沒有廚房、冰箱、洗澡間、洗衣機,如何在八平米房間自在過活?都市新型“蝸居”生活,東京深度探索指南

城市也可以是一個流動的家,一個人也可以快樂自足

——因爲八平米房間空間侷促,日常生活延伸到東京的街頭和公共空間:洗衣店、錢湯、漫咖、小餐廳、咖啡館,此外還有每週的獨立電影院巡禮、聽落語、學三味線、看展覽等

便捷舒適的公共空間、生機勃勃的多元文化、熱情活力的市井生活,你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

深入城市細部拜訪“附近”,講述東京平民故事,看見真正的普通人

孤獨的城市裏,人如何找到屬於自己的地方和存在意義?——人來人往的都市中,偶爾的相遇帶來寶石一般的回憶:被稱爲“活字典”的金星堂咖啡館主人大澤先生、快九十歲的犀利幽默的Mako咖啡老鋪女主人、熱情善良勤勞的蕎麥麪店女店主……樸實真誠的東京人,流動雋永的東京風景,呈現生活的本真面貌

“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八平米,以及對其的定義,它不指實際面積,而是指心中的某一塊地方

也許八平米在別人眼裏是畸形狀態,但它能夠讓你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它也許是某個地方或某個人,在那裏你不用僞裝,可以好好地面對自我,儘可能地去享受當下

” ★ 著名書裝設計師陸智昌操刀設計,清新典雅,質感舒適,巧妙呼應“四畳半”的佈局

——著名攝影師都築響一和作家吉井忍攝影,百餘幅彩色圖片呈現“八平米”和東京這座城市流動的風景

全書使用雅緻書紙印刷,觸感柔軟,輕盈便攜,適於在日常與旅途中閱讀


  • 燕英傑
    很舒服,更像是閱讀一個老朋友的blog
  • 汪愉心
    很喜歡 尤其是《早上八點關門的喫茶店》一篇
  • 濮陽白竹
    很喜歡,四星推薦,像是和老友捧一杯熱茶,趴在軟綿綿的牀墊上聽她講故事
  • 幹幼荷
    讀起來很動人,很舒服,生活不需要太大空間,太多東西,這是一種我向往卻夠不到的生活狀態,化翻就簡,精神狀態富足,才能不爲外物所役,才能尋到自己最理想的生活狀態
  • 仉督明達
    “精彩的故事會讓你聽了還想聽,你可以自由出入,隨意休息”,這本書就是這樣子的,隨時拿起就可以閱讀,每個小故事都是那麼打動人心,在人物,場景的描述和發生的精彩的事情的描寫上很厲害,很好讀,很治癒
  • 卜顏駿
    故事可親~很舒服的閱讀體驗
  • 南宮浩瀚
    中間部分寫和喫茶店的老人做朋友我非常喜歡,有智慧懂生活的老人讓人很舒服
  • 從和澤
    另外居住空間被壓縮到極致後,城市便成了居住空間的外延,原來公共空間這個抽象的概念下面有這麼多鮮活具體的人和故事,能和周圍這麼多小店建立深層的聯結令人反思自己原先所體驗的城市生活真的很浮於表面,失去了與生存環境的一種切實的對話、交流或者融入乃至駐紮
  • 酆成文
    很好奇工作人員的品味~也很喜歡關於大澤先生的故事,很溫暖很有人情味
  • 空美偲
    一本哀傷基調的治癒小書,作者離婚後建立了一個人的生活體系,極其簡單的衣食住行日常,很認真的向內探討
  • 芮愉心
    東西本身不能讓人幸福,東西承載的記憶纔是人生
  • 富友珊
    “我也是很年輕的時候從中國到日本,啥都不懂,吃了不少苦,開店二十多年,也經歷了很多事
  • 衛運晟
    ”,也喜歡“東西本身,並不能給你帶來幸福”,也喜歡她在喫茶店,在洗衣店,在湯池的那些瑣碎日常
  • 暴如蓉
    如果是一個人,倒真的不需要太大的空間,不過沒有淋浴間我可能沒辦法接受
  • 荀宏愷
    讓人重新思考生活、日常以及幸福本身
  • 鬱曉霜
    但我實在是覺得8平米太太太小了,以及沒有冰箱我真的不可以
  • 時夏菡
    我總會習慣性關注新書,但並不一定都會去讀,在看這本書之前就已經知道並從幾檔播客節目裏陸續聽了關於作者的訪談或書的介紹,後來手頭剛好有了,就放在包裏每天上下班路上讀
  • 嚴秋穎
    像作者這樣挺好的,有了一點年紀後,人會更知道哪些值得珍視,哪些並非無它不可
  • 龍鵬鯨
    好舒服的一本讀物,輕鬆愜意但又不會流於形式,更珍貴的是作者的一些思索和感受,標記了好幾處日本旅遊待去
  • 倪禮騫
    剛好最近賣了偏遠郊區的舊房想要搬到市中心,作者的某些觀念剛好也印證了我的想法,擁有的少一點世界纔會更大一些
  • 彭寒煙
    今年,特別是下半年,心態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生活變得放鬆、簡單了許多,也更能夠從平淡普通的生活中找到意義和幸福
  • 阮旻騫
    就像作者說“房間大小或裝修好壞和你的幸福指數沒有太大關係,更重要的是人際關係和你的行動力”、”東西本身,並不能給你帶來幸福
  • 羊姝美
    讀書的過程中 經常會把作者所在的房間和自己的比較,我們所需要足夠容身的也不過幾平米而已
  • 厲端靜
    日本作者寫喫的喝的小店完全不是流水賬,反而會讓人讀得津津有味,我彷彿也喝到了冰啤酒的暢爽,聞到了酸了的炸物…這本書與其說是講八平米以內的故事,倒不如說是講八平米以外的故事
  • 饒憐雙
    打開這本書之前並沒有太大期待,因爲寫小生活、小日子的隨筆太多,但有能量、實打實觸動人的並不多
  • 董醉香
    作者起初並不是爲了寫一本書而選擇了一種生活(不同於市面上流行的雜記、遊記和所謂的非虛構),而是人生至此,興之所至
  • 羿旎旎
    超出預期的一本書,這裏不僅有讓人忍俊不禁的八平米生活技巧,還介紹了日本的文化場所和人文歷史變遷,每一個都融入到了作者本人的生活裏,因此牽出一段又一段有趣的“露水”緣分
  • 卻晴麗
    p.s.看本書的時候,經常想起作者在單向街刊物發表的一篇長文,雖然作者經歷了很多,文字卻讓人感到細膩、平和,絮絮道來,真是不錯
  • 雙同光
    八平米的小屋雖小,五年來行動的足跡、和人的交往卻遠不止於此——錢湯裏知道作者指甲油顏色的老闆娘、洗衣店在大雨天逃離家暴丈夫的陌生女人、爲體力勞動者開喫茶店的大澤先生、來自中國的蕎麥店老闆娘……人和人之間的情誼,原來並不需要刻意的客套、虛僞的逢迎,而是在荒蕪的人生裏恰好遇見了,相遇時對彼此也沒有太多要求,卻在最孤獨的時日裏給了對方莫大的安慰
  • 太叔妍歌
    和當下生活部分重疊,很快就讀完了…喫茶店和流過淚的立食蕎麥屋,人生故事比較動人
  • 滿代靈
    仍舊是寫着很日常的事情——怎麼去錢湯洗澡、遇到了怎樣的老闆娘;如何去築地喫一個奇怪的套餐、聽老闆娘的故事;怎麼聽一個精神矍鑠的喫茶店老闆講那過去的故事;爲什麼學起了三味線;在異國他鄉聽着的落語;在深夜裏聽着的電臺——卻漸漸有了一種很深切的真實感、一種“人”的氣息
  • 祿採楓
    “走出八平米”的四篇讀來都很讓人動容,幾十年如一日的店面不禁讓人想起本雅明在《巴黎,19世紀的首都》裏寫到的資產階級對居室“痕跡”的珍視
  • 藍芳澤
    八平米住5年,我不知道我能不能遇上這麼多故事的鑰匙,作者的多語言多國家旅居的背景,是多少人嚮往卻不能堅持的人生啊
  • 慕虹影
    深夜在飛機上讀完,感嘆熱愛生活的人就很善於在日常中挖掘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或者說去挖掘點點滴滴值得記錄或者感動的瞬間,而讀到這段經歷的人,也會覺得活着是一件美好又幸運的事情
  • 益運馨
    話說作者寫的咖啡店和喫茶店讓人好想去打卡呀,又想起了夏天在日本旅行的經歷,以及解答了我爲啥東京深夜地鐵站如此熱鬧的原因
  • 郭雨竹
    不過沒有了物質上的牽絆,或許另一方面又能騰出來給精神追求了
  • 艾碧春
    作者用有限的金錢去滿足基礎物質需求,最大化實現精神上需要花費的
  • 幹映秋
    通勤和午休間隙看,剛知道作者還是十年前在kindle上看她的四季便當,那書我都沒讀完,這書中提到自己被離婚後像野草樣回東京,唉
  • 湯秋靈
    八平米本身只是一個表象,人可以用最基礎的物質必需品來做一座壇城,現在的作者能體會到“在有黃昏的溫柔光線射進來的榻榻米上並排跪坐着,一起彈奏一曲《都鳥》”的複雜悵惘,也堅強又毫無保留地把這些傳遞給了我們
  • 閆法心怡
    從作者給丈夫做便當,一直讀到離婚回東京獨居,世事多麼無常
  • 浦樂兒
    八平米的房間,開始了另一種生活,走出房間發現這個世界上的所有人都有自己生活的故事,要積極去面對,換一種方法看問題
  • 阮才良
    風輕雲淡的講述,正是作者的處世之道,投幣洗衣房裏逃走的阿姨,錢湯裏學習到的禮儀,錯過終電去獨立影院通宵看電影的文化活動,喫茶店大叔爲人處世的智慧,蕎麥店老闆娘雜草樣的生活毅力,這些小故事裏的人物,都在爲我們復原一種“附近的生活”,與人產生聯結,“也是我和社會的一絲關係,對工作起不了多大作用,但有助於精神上的健康”
  • 郜凡霜
    全書都有一種哀傷的底色,從《四季便當》那種幸福氛圍中被連根拔除,作者寫的是如何重建自己的生活秩序,重建心理安全感
  • 吉浦和
    毅然逃婚的築地市場海鮮店老闆,將死前安慰她“總會有人代替我陪伴你”的咖啡店老頭,給陌生男人一個擁抱的蕎麥麪阿姨,留給她名貴三線的琴師,在雨中祭司禮儀上起舞的少女,在投幣洗衣室、獨立深夜電影院的一面之緣,那些超出物質的情誼留下來,讓東京顯得格外迷人
  • 逄夢竹
    物質與精神 精神空間與生理空間 人與自我 光看描述就知道都築響一先生喜歡這種房間
  • 易陽輝
    最喜歡洗衣房阿姨和凌晨三點半開門的金星堂咖啡店這兩章,金星堂看得我直接猛漢落淚了,在作者筆下,無論是多麼普通的人之間的萍水相逢都是如此動人🥺
  • 沈星波
    看得津津有味,特別適合像我這樣對北京的生活有了解,想了解東京的,記了一些因爲這書才知道的地方朝倉雕塑館/獨立書店往來堂/新宿BERG大衆德式早餐店(會去喫的
  • 韶芝蘭
    正如一名讀者,興致勃勃,想看如何在八平米內做道場,作者卻藉此鋪展開來可以24h不眠的東京生活(不僅僅是「花束般的藝文生活」),還有一次次的,與人相遇:洗衣房的老阿姨、凌晨三點半營業的金星堂、提供雜煮喜歡轟客的築地MAKO、經營蕎麥麪店中國移民女老闆……提供當下時日本與生活方式的全景
  • 丁和澤
    並不是宣傳生活方式的情調書,而是生活本身:四十多歲,獨身,沒有固定身份、住所、收入,甚至儲存隔夜食物的冰箱,她的詩意不是擺拍擁物,而是活在當下,不佔有將來和過去,也就是“不擁有”的即興隨心……即興曲是所有樂曲裏自由度最高的,帶着便當,和陌生澡友、喫茶店老闆聊身世,爲一張照片裏的景色出發旅行
  • 潘妙夢
    把居住空間斷舍離爲八平米,身而爲人揹負的來自他人的期待也片片掉落,裏面露出的自我並沒有像漫畫裏畫的那樣發出奪目的光芒——那個自我仍舊是灰暗的、褶皺的、帶着潮氣的,但卻是真實的、是自己一點點選擇出來打磨出來的、是不需要逢迎他人或被他人逢迎的
  • 陶文翰
    作者的生活狀態可能是很多當代青年可望而不可及的,不願放棄手頭現有的物質條件,又對自由自我生活充滿嚮往,還得放下世俗的眼光
  • 利盼香
    覺得有意思的還是寫如何一個人在八平米的房子生活,後面和各種店鋪老闆的相處看得很乏味,也可能本身對那樣相遇的“溫情”充滿警惕和不信任
  • 吳嘉容
    跟不喜歡《東京八平米》的人沒什麼好說的
  • 聶馨蘭
    在屬於我的“東京八平米”裏讀完東京八平米,雖屬不同的八平米,但有些同樣療愈人心的作用
  • 公冶新筠
    雖然住在東京八平米,但整個東京也容納不住作者的心
  • 養平良
    原來“東京”八平米,是在八平米之外
  • 瞿冬菱
    也許八平米在別人眼裏是畸形狀態,但它能夠讓你活在自己的世界裏,在那裏你不用僞裝,可以好好地面對自我,儘可能地去享受當下
  • 路幼荷
    更像是筆者搬家到經歷疫情期間的“流水賬”和東京探索指南,但這種流水賬筆觸有非常溫柔平和,親近自然,特別喜歡筆者去喫茶店的日常(有機會要再去日本轉一轉)筆者在東京租的只有八平米的房子,沒有冰箱、洗衣機甚至是熱水器,這種日子讀起來似乎和野外生活沒啥太大區別,但也因爲這些原因筆者會不斷地去尋找周邊的錢湯、投幣式洗衣機,八平米的生活等於是日常與非日常相伴,也許人生也是如此吧,幸福和悲傷,福與禍,本身就是相互依存,也可以相互轉化的
  • 鍾離翠曼
    言語之間很像朋友在和你訴說,雖然住的地方只有八平米,但生活遠不止這八平米,給i人一點勇氣去觸碰外界
  • 巴盈秀
    很慶幸在北京也有自己的“八平米”
  • 宿曉靈
    結果完全不是,而是作者在東京八平米大的出租房裏生活的的隨筆集
  • 靳谷槐
    在給丈夫做四季便當的童話幻滅之後,開始在東京八平米里自得其樂的獨活,就憑這種面對虛無人生的熱情,我已經無比佩服,這就是真正的英雄主義啊
  • 束銳利
    在北京九平米讀完了《東京八平米》
  • 公冶玉軒
    不過讀到後半本逐漸覺得自己也能寫一本北京八平米hhh 生動有趣的小書
  • 巫馬興朝
    作者的文字平實中帶着日式隨筆的療愈氣質,體悟生活的視角細膩又接地氣,讀來像是就坐在她對面,聽她將自己與八平米和東京之間的故事娓娓道來
  • 席雨靈
    八平米中思考一個人與世間的關係,因爲是一個人,有許多關於離開的思考,離開居所,也離開人生逆旅這個更大的居所
  • 滑旎旎
    我也有過我的京都N平米和北海道N平米,看完這本想去東京住一段時間
  • 龐易雲
    《東京八平米》可能是我第一次真心喜歡上吉井忍
  • 顓孫沛槐
    閱讀起來很放鬆的一本書,東京市區的八平米,放下普世的物質需求,實現自洽、歡愉且富足的精神生活
  • 呂思柔
    “也許八平米在別人眼裏是畸形狀態,但它能夠讓你活在自己的世界裏
  • 查子墨
    一位四十多歲的女生,獨居在東京八平米的小屋,做自己喜歡的事,體會和別人的連接
  • 寇樂安
    作者的觀察很對,八平米能成立的前提是外部的超大都市東京,是公共錢湯、深夜便利店、物流和交通系統,如果城市停止正常運行,沒有冰箱的生活崩塌起來是分分鐘的事
  • 濮陽安陽
    從八平米拓展出去的東京探索指南
  • 凌靈萱
    前半部分寫她主動住在八平米里我完全無法理解,非常難接受這種沒有冰箱無法在家洗澡的不方便生活
  • 欒水芸
    真正的四疊半神遊大系,極簡生活,內心重建,以一個小世界爲基點進入一個大世界,探店的最後都是探人
  • 戈千柳
    誠如作者所說:你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孔鴻信
    喜歡“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谷向秋
    小點沒有什麼,畢竟世界足夠大
  • 申子民
    摘掉不必要的物慾和野心,放下“目的”和“有用”,把時間和金錢花在與世界的交往和連接上,“你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喬醉蝶
    回來看完了這本書,看到最後這句話—“你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就想謝謝吉井忍,願我們都有創建新生活的勇氣
  • 全成弘
    你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逄悅遠
    你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酈如風
    八平米不覺狹小,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廣闊
  • 紀成弘
    八平米也可以成爲一方精神家園,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陸素華
    你的小不是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軒轅弘麗
    “你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鮮于婉靜
    你的屋子小沒關係,因爲世界足夠大
  • 王昊穹
    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花智美
    住一間八平米的小屋子,心裏卻裝得下世界,大隱隱於市,極簡生活也是需要極大勇氣的
  • 岑芸若
    你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丁玄素
    居住空間的小不成問題,“因爲外面的世界足夠大”
  • 花天玉
    粗粗看來竟有200餘封,她一邊在八平米生活,一邊寫作,觀察城市,用相機記錄,興起畫插圖,經歷了剛搬進去的新鮮勁兒,到慢慢住久後的平常心,這些文字一遍遍修改,覆蓋修正生活的印記
  • 東郭澎湃
    很喜歡,吉井忍準確捕捉到了現代人在城市中所需要的慰藉感,是不過分親密、糾纏和互相干預的,淡淡的聯繫,需要時互相陪伴,其他時間則是各走各路
  • 費平寧
    《東京八平米》終於做出來了,這是一本打磨了許久的書,從吉井老師開始跟我們通信,一封一封修訂文字、補寫、發來圖片,經歷了三個新年,持續了整段疫情的時間
  • 麻翠琴
    讀起來很舒服,經歷疫情時期,採訪/長聊過的店主們的離開,還有錢湯、喫茶店、三味線、落語、獨立影院等或傳統或歸爲某種生活符號的現狀與困境,一筆帶過也能窺見的體力勞動者生活、“無緣”死之常見
  • 雷樂珍
    難道我是一個體會不到生活情趣的人嗎 感覺這書好無聊🥲
  • 暴曼寒
    從頭到尾都只是淡淡地記述着用自己的雙眼看到的大都市獨居狹小生活 沒有什麼諂媚 也沒有什麼自憐 看到了自洽而充滿尊嚴的每一天 自然地流露着對未知帶着好奇的愉悅感以及獨自掌控着生活的享受之心 我從中感覺到了自由
  • 充吉欣
    我也算是常年租房者,近八平米的屋子也不是沒住過,讀這本最大的感受卻是,相對於物理空間的大小,充足的可支配時間(兼職和零工收益能支撐生活文娛)、出自發達國家的護照纔是最大的privilege,起碼小到中午11點去洗衣房等半小時後把衣服放進烘乾、大到去法國打工度假(只有兩國對中國開放whv,且須抽籤),對我來說都是完全無法實現的事情,作者的日用品和食譜倒是可參考的
  • 羊凡白
    聽「來都來了」的一期播客後想讀一下的,在東京八平米的小屋裏生活的獨居女性,試圖尋求的大約是實用性和共鳴,和對東京日常生活的窺視
  • 畢綠柏
    篇幅不長的一本書,但看的過程超級舒服,像作者說的這本書不僅是東京8平米房間裏的生活,也可以當作東京探索指南,跟着作者一起穿梭在東京的大街小巷,遇到很多有趣的人和事,有種深夜食堂的感覺
  • 富天玉
    無論是對自己八平米四疊半小屋生活充滿喜愛滿足的描述,或是與幾位店家相處細節、言語交流的記敘,都可看出一種“無故加之而不怒,猝然臨之而不驚”的生活態度,使人覺得一切都是自然而雋永的,包括與去世店主那種長期陪伴式的持續告別,讓我在閱讀過程中有一種“沒什麼了不起的,但是很了不起”的繞口感受,很喜歡這本書
  • 鬱白楓
    很好 對我很多方面都很有啓發
  • 伍睿思
    突然的海參崴旅途、獨居時有的孤獨,離婚後回去看貓的畫面……雖然跑了很多個地方,但人生真的好寂寞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