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溪山清遠

此書是在著名藝術史家高居翰教授的系列講座“ A Pure and Remote View: Visualizing Early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基礎上,翻譯、整理而來

錄製此係列講座是高居翰去世前的重要工作,凝聚其畢生所學、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講述中國古代藝術通史的夙願

作者通過細讀畫作和作品比較,展開對中國古代早期繪畫史的系統敘述,分析其如何從“裝飾”轉向“具象再現”,並在兩宋時達到巔 峯,成爲唯 一可比肩歐洲文藝復興的偉大藝術傳統

這一線索爲後來的文人畫史所忽略和貶抑,在目前通行的世界藝術史中也未得到清晰、充分的闡述

本書能夠彌補知識缺憾,擴展人們對中國古代早期繪畫史的世界意義和價值的認識

而強調觀看的樂趣,倡導從畫作本身出發的視覺研究,也是作者對中國繪畫史方法論和歐美藝術史研究的一種反思

作者能言善辯,講述生動且極富激情,融廣博的學識和細膩敏感的閱畫經驗於一體,並穿插其多年親身經歷的藝術鑑藏與美術史界的交往故事,知識量與信息量巨大

本書論題開放而耐人尋味,對繪畫史的諸多問題提出了新穎思考,也必將引發學界討論


  • 戚凡兒
    這部在其晚年系列講座基礎上整理出來的藝術史著作讓我們看到,高居翰的研究充分抵達了畫作,讓畫作變得具體可感——成爲觀者可以遊走於其中的空間,成爲一個個引人休憩的樓亭,一條條催人穿梭的幽徑
  • 胡易雲
    在這部著作裏,高居翰畢其一生對中國藝術的激情、敏感霧繞川澤一般擁抱了無數畫作——儘管,這部藝術史戛然而止於宋代,但他始終關照着藝術作品的歷史感、豐富性,也從不忘記表露追求真實而需要的判斷力和勇氣
  • 顧仙儀
    第三,這是一部“氣勢”之作,就像他一部著作的名字“氣勢撼人”,本書將宋畫視爲可以比肩文藝復興的偉大藝術傳統,摯愛之情溢於言表,全書體量巨大,敘事宏闊,又能落實於一幅幅畫作的細部,開合有度
  • 公羊樂心
    高居翰是真性情,相較他以前的著作更是前所未見的坦率態度,非常鮮明大膽地表達自己的觀點,豐富的觀畫經驗與視覺感受讓我們有機會穿越傳統“舊觀念”的迷障,以一個新的觀察角度和主觀態度去審視和理解中國古代美術史
  • 瞿飛羽
    涵蓋千年中國繪畫史的通俗科普講座,圖像解析中國古代畫作,視覺化解讀中國古代文化史和文明史,有趣有深度,如果不是高居翰,確實想不到誰更合適講述
  • 房瓔璣
    整本書又大又厚,820頁啃完感覺像在中國古代繪畫長河的岸邊稍稍駐足墊腳遠觀,這才只是高居翰先生晚年遺產的一半
  • 毋旻騫
    不過當看到最後高講述自己溪岸圖之爭中的經過、其被西方學術的圍攻與忽視、以及其女對於高居翰的評價,還是能體會到高在人生的最後階段隱晦的委屈
  • 鮑樂兒
    本書的確是高居翰晚年最重要的工作,也是畢生著作的一個“匯聚”
  • 戈絲琦
    錄製此係列講座是高居翰去世前的重要工作,凝聚其畢生所學、所悟,完成了他向世人講述中國古代藝術通史的夙願
  • 連銳利
    事無鉅細的中國古代歷代名畫解析,理論性不強,但是有些學術八卦,比如提及張大千的女兒張心君曾經是高居翰的博士生
  • 秋依波
    高氏很有主見,但很多下的判斷似乎成了這本書最不值得注意的部分,而高氏在晚年爲我們展現出了他的眼睛是怎樣看畫的,以及點出他所認爲的畫家的創造力所在,這大概是最重要的
  • 東門文彬
    老人是真心愛中國藝術 很多細節那種真情流淌 非常動人
  • 公孫雅唱
    宋代以後的中國繪畫之所以進入落寞,就是源於元代早期正統文人畫佔據主導,同時有很強的保守力量阻止了其他類型的繪畫得以發展
  • 蒲含嬌
    書本身集合了很多重要的中國繪畫作品,也讓我能夠根據作者的文字細細品味中國畫的樂趣,畢竟我們現代人更被肖像畫人物畫所吸引,但是中國畫卻以山水爲主人物爲輔,沒有作者的指引確實就很難看出其中的精彩之處了
  • 夏修偉
    高老頭力圖擺脫中國傳統繪畫鑑賞系統的束縛,孜孜不倦爲南宋畫家正名,這個努力很有價值而且值得敬佩,不過隨着老一代的退場這個問題似乎沒有那麼尖銳了
  • 陸雪冰
    這部八百多頁全綵印刷的“厚重”之作,記錄了藝術史學家高居翰先生對於中國繪畫藝術全部的經驗和熱情
  • 邵辰宇
    應該注意的是,高氏並非不瞭解文人畫,他早年也做過文人畫研究,他晚年之所以批判文人畫而推崇唐宋繪畫,其實是爲了豐富藝術研究的面貌,他討厭無意義的老生常談
  • 姬憶雪
    本書實際上在說明和迴應三個重要問題:一是希望勾勒出一條清晰的中國早期繪畫史發展路徑,因此他將早期繪畫史視作“一種不涉及優劣判斷的,向着更加寫實性方向發展的準邏輯性運動過程”,他試圖通過內在證據達到對中國古代早期繪畫風格序列的多維理解和認識;二是批判宋代以後文人畫的話語和修辭系統中的套話,這是對他以往研究中“文人畫”及“仿古”問題的反思,同樣也是他晚年學術生涯的核心——將被主流的文人畫話語邊緣化的藝術納入到敘述的系統當中(比如他對於明清世俗畫的研究);三是爲跨文化美術史的撰寫提供一個自己的思路,他相信文化之間的一種關聯性,“具象再現”正是他所找到的切入點,他也因此將宋畫視爲中國再現藝術發展的至高點,類比於西方的文藝復興
  • 喬平良
    中國藝術史入門書,作者幾乎是從日本藏品開始關注並研究中國古代藝術品的,融合了美、日、中的多元視角,很特別,難能可貴,獨一無二
  • 西門柔潔
    但是基本能明白作者的態度,再現畫比寫意畫更有藝術價值,然而卻在中國藝術史上被大大低估
  • 郜宏揚
    好紮實的一本書,目前看過中國藝術史裏最厚也比較全面的,有些主觀且作者具有看畫的先天優勢,所以成長路徑無法複製也不容易產生共鳴,但想入個門讀一讀還是有意思的
  • 汝鄢憐雙
    作者細緻梳理了先秦至宋代的繪畫相關藝術,用自身的積累構建起系統化的中國藝術史,力圖破除固有的對中國傳統繪畫的認知
  • 司素華
    早期的中國繪畫從屬於裝飾藝術
  • 支清婉
    很失望,明顯是幾個學生的翻譯拼湊作品,多是無意義的喃喃自語,還不如直接去看視頻
  • 戴樂安
    另外,作爲一本講座記錄的書籍,閱讀時能夠感受到記錄者在現場十分用心,如果能夠在現場聽一定十分精彩,等以後有機會去找視頻看一看
  • 申屠若星
    書中對於溪岸圖的討論十分有趣,能夠在細節上看到如此之多的不同,高先生功力可見一般,也是我唯一反覆閱讀的章節
  • 鬱洛靈
    這種講課式的解讀與解剖讓藝術史愛好者很受益,每次閱讀都有種遠程上課的感覺
  • 皇甫樂賢
    看了半個月勉強翻完了,一言難盡,老外評價中國文化、藝術始終讓人覺得怪異,說得好是有新視角新觀點,說得不好就是很難get到點,高居翰在中國藝術史上的地位毋庸置疑,但這書讀起來仍難免有隔靴搔癢之感;高居翰似乎有點過於沉浸於自己鑑賞家的身份裏了,很多細節看來很疲憊,作爲視頻或音頻可能會好些,落在文字上有些地方覺得真囉嗦;當年和方聞的公案看來至死難忘,拉幫結派黨同伐異,人皆政治,處處如是
  • 雍雯麗
    另外誇誇裏面的圖,很細節,足以見得高本人對於圖像的細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