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五號屠場

故事中的一切,或多或少都發生過

至少,關於戰爭的部分是相當真實的

比利被外星人綁架了,他因此從時間鏈上脫開了

他上牀睡覺時是個老態龍鍾的鰥夫,醒來時卻在他的婚禮日

他從1955年的那扇門進去,從另一扇門出來的時候是1941年

他說,他多次看見自己的出生和死亡,看見自己發財致富、兒孫滿堂,也看見自己成爲戰俘,一遍又遍地經歷“五號屠場”的災難…… 〖編輯推薦〗 ◆ 黑色幽默之父馮內古特,百年誕辰紀念精裝! ◆ 這場災難永遠地改變了每一個人,只有黑色幽默不變地嘲笑一切、撫平一切

◆ 村上春樹、阿特伍德、波拉尼奧、格雷厄姆·格林、多麗絲·萊辛、今敏、樸贊鬱、木心、麥家……都愛閱讀馮內古特

◆ 本書入選《時代》週刊“100本永恆經典”、現代圖書館“100本世紀經典”、美國公立高中大學閱讀書目、《世界禁書百部》…… ◆ 作者馮內古特親歷戰爭後,用了25年,寫廢5000多頁,試圖回憶這場改變了他一生的災難,zui後只是講了一個時空穿越的故事

◆ “馮內古特的小說既滑稽又悲傷,他的痛苦從不嚴肅,他是獨一無二的

”——多麗絲•萊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 馮內古特基金會特別授權,收錄作者印籤、序言

◆ 上海外國語大學教授虞建華導讀,深入領略黑色幽默和荒誕現實

◆ “我寫了《五號屠場》,從每個死人身上賺了3美元

”——馮內古特 ◆ 閱讀馮內古特,就是用黑色幽默反抗荒誕現實


  • 百里樂正
    這幾天一直在想書裏特拉法瑪多生物對時間的設定:他們認爲人是巨大的千足蟲,一端是嬰兒的腳,一端是老人的腳,而宇宙是麪條般的發光體,他們能看見生物和星球的來去軌跡,這樣一來,所有時間都是永恆的,人類以爲時光消逝只不過是幻覺
  • 巴雅惠
    這個設定太令人着迷了,很像《星際穿越》裏的超立方體空間,貫穿過去、現在和未來
  • 司寇笑旋
    整體與局部、瞬間與永恆,琥珀中的千足蟲,五號屠場這固化的物理空間,還有那隨時脫離時間線的自由意識——這個混亂不堪且足以穿越時間軸線的故事,其宗教意味上的隱喻性極強,再加之特拉法瑪多人帶地球仔躍過時間翹曲發生的種種,反倒覺得此書跟所謂的反戰主題沒啥事了,“我是個特拉法瑪多人,看到的是整體時間,就像你們看到延綿的落基山脈一樣
  • 查清妍
    好像戰爭把空間和時間撕成了碎片,一切痛苦、荒誕、可笑成爲無意義,但又不斷去撕裂這個世界和這個人
  • 金玲玲
    很喜歡那句說了一百多次的”事情就是這樣”,因爲每次看到都提醒我“事情本不該那樣”——我們不能人爲地製造悲劇,並認爲它的發生是理所當然
  • 井祺瑞
    冷酷而痛苦,“這一瞬間就是這麼設定的”——我們無法改變任何事情,無論是戰爭、死亡或是生活;變化發生在我們看不見的維度……生活就是非時間化的迷幻碎片
  • 伏雪兒
    書中寫到克拉砝碼多人知道自己的一生都會經歷些什麼,但他們都能坦然的接受,由於能在時間中漫遊,他們會選擇多經歷那些幸福的時段,就像是生來這幅畫卷已經完成,你可以選擇看或不看但它都會發生,都是你一生註定的事情
  • 東郭玉英
    一是故事外作家冷靜犀利的評述,這是對現實的批判之聲,充滿憤怒,並常常像不速之客一樣“侵入”故事裏面;二是受到戰爭刺激又不想讓過去繼續困擾今天生活的敘述者的聲音,不願深究悲劇的根源,用了一百多次“事情就是這樣”把話題打住;三是小說主人公比利的聲音,此人對周圍發生的事情的真意渾然不知,抱着一種宿命論的態度得過且過;四是一種理想主義的祈望,由想象中的特拉法瑪多星球社會代表
  • 尉遲芳澤
    沒有死亡也沒有時間,萬物永恆的活在切片當中,事情就是這樣
  • 容芙蓉
    所以每次出現死亡場景,作者都要來一句,“事情就是這樣”
  • 左英毅
    書中每當有死亡都會加一句,事情就是這樣
  • 申夢竹
    本來以爲是個天馬行空的作品,真的可以穿越時間和宇宙,但是後來發現原來是腦子摔壞了,我內心其實更希望是時空的問題而不是主人公,即使知道這樣更能揭示出戰爭的殘酷以及人人都是受害者的主旨
  • 蒙芳荃
    就好像,一切發生的事情都是該就這樣發生的,所以不去想,因爲不重要了
  • 鬆炎彬
    當時間成爲第四維度,過去未來被拉到一個平面,每個瞬間都凝固並通向永恆,死亡也就只是其中一個普通的瞬間,活着的痕跡並不會因此抹去
  • 燕夢槐
    真的很不喜歡以性譬喻戰爭,其中很多場景(如女明星被綁架到外星球,心甘情願爲他生育)毫無意義,敘述者以男性的意淫消解了戰爭的殘酷,如果這就是後現代,那隻能說令人不適
  • 王依童
    德累斯頓大轟炸只是一個背景,以荒誕表現戰爭殘酷之外,更多感受到的是對時間和死亡這兩個概念的理解
  • 聞人云飛
    是懂作者用這種割裂和穿梭的方式來表達戰爭帶來的創傷的,不過讀起來還是很痛苦
  • 左漾漾
    不知道該怎麼評價,沒有看《囚鳥》時候的興奮感,可能放在當時在體裁、內容和敘事口吻上都是很新的,但是放在現在來看“時間穿梭”和“聲稱被外星人劫持”這兩點都被用濫了,就比較無感
  • 融鵬煊
    非線性時間中的戰爭敘事,殘酷的《追憶逝水年華》
  • 國秀婉
    不同於任何一本描寫戰爭的作品,作爲那場駭人聽聞卻被刻意掩蓋了很多年的德累斯頓大轟炸的倖存者,作者沒有用慘烈的描寫、悲憫的控訴這種常規的寫法去描寫戰爭和轟炸的慘烈,而是用一種戲謔的表現手法,從對小人物的表現入手去描述當時的狀況,不對任何一方提出控訴和道德評判,然而讀者感受到的殘酷和慘烈卻獨特而強烈
  • 從元基
    非常荒誕獨特的文字表達,雖然能理解作者想表達的反戰思想,已經被永遠困在了過去的士兵,和那些在“事情就是這樣”中無足輕重的死去的人們,但我不太能欣賞這種過於平淡的敘事和爆炸式時間空間的穿梭,看得頭腦發矇,激不起我心中的火花
  • 葉馨蘭
    總之細節之處非常精彩,能看出作者對文本的打磨之精巧:精彩的敘事,表面上是一個人被外星人綁架能不停穿梭於生命的不同階段,實際上是這個二戰老兵走不出的ptsd無論在做什麼一晃神都會回到戰爭時
  • 白如意
    看的時候就覺得本書很適合改成電影,它去邏輯化的敘事,時空的跳躍感若呈現在銀屏上能製造更多的驚喜
  • 汪和藹
    本地球仔很想去特拉法瑪多星
  • 蔚寄文
    黑色幽默還挺好玩的,將殘酷而混亂的戰爭以時空碎片的方式呈現出來,荒誕不羈而加深了不同時空對比的悲切感,閱讀沒什麼障礙,但後現代小說的多維性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更多的厚重和衝擊,使得觀感沒有特別好
  • 成悅可
    開頭部分看的稍微有點雲裏霧裏,但是越看越有意思,有點科幻,有些諷刺,又有些犀利,還對戰爭的批判和反思,哈哈,果然是黑色幽默,馮內古特厲害了
  • 趙玲然
    確實是他小說的主要主題之一“不痛苦”
  • 糜飛翔
    第一章讀完體會到了雜亂無章的敘事,我太不喜歡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基本每句話都是我開頭,每小段特別像微博合集的手法了,可能閱讀門檻太高了
  • 葛鴻煊
    三星只是因爲封面文案說它太經典不好駁面子而已
  • 湛允晨
    作者簡直就是掌管插敘手法的神,看似隨意地在二戰老兵的癡人囈語和許多光年外的外星世界間絲滑切換,讀者透過剪貼簿的紙隙看到了戰爭中的血、月球表面般的廢墟和閃閃發光的外星動物園,然後用“事情就是這樣的”這句魔咒般的話把一切都粘合起來
  • 岑夢桃
    幾年前在德累斯頓有一天的短暫停留,城市重建的老城區牆壁留有歷經轟炸的舊石塊,易北河岸一對老夫婦背對城市而坐,大師畫廊保存着拉斐爾的聖母,一切美好得好像從未發生,就像馮內古特試圖尋求和平,結果發現“試圖阻止戰爭就像去阻擋冰川形成那樣徒勞無功”
  • 鈕修竹
    依然記得二十年前在書店偶遇《五號屠場》時的震撼,那樣荒誕的非線性敘事結構,那種打破紀事與虛構界限的寫法,那些個披着科幻外衣的黑色幽默,以及故事背後的歷史與現實意義中強烈的反戰色彩
  • 雙林楠
    後來通讀完他大部分作品才發現他的文學與人生(反戰反種族歧視的主題、無國度的身份認同、抑鬱的晚年等等等等)其實都與其1945年2月德累斯頓轟炸倖存者的經歷有關
  • 諸俊英
    馮內古特在故事講述中創意地引入了科幻元素,用個人的時間旅行、超感官意識和外星人造訪等概念,使得故事具備了暢銷小說的可讀性,又嚴肅地表現了當時美國社會對越戰的反戰思潮,還巧妙地避免了涉及對二戰德累斯頓大轟炸正義性的探討
  • 祁幼白
    科幻的概念已足夠有趣(對時間非線性的想象由來已久),小說背景與最外層文本背後的反戰卻更加深刻,最後呈現的不僅是比利非線性的一生,也是那種在慘劇面前的徹底沉默
  • 隗問楓
    可以說每個人都已經死了,永遠不再說任何話,不再需要任何東西
  • 陽佟宜嘉
    瓦倫西亞被寫死在得知丈夫空難急急趕往,躲過車禍卻死於焦灼的不顧一切地驅沒有排氣管的事故車導致一氧化碳中毒時我再也讀不下去了
  • 杜英逸
    這本反戰的主題和時間線不停切換的寫法讓我想到作者另一本《藍鬍子》,但這本依託了一個“科幻”的設定來處理不停變換的時間,更有趣,也更有深意:那個外星世界只存在於比利永遠被戰爭損傷的心裏吧
  • 越憶秋
    混亂甚至天馬行空的表述,就像是一個戰後PTSD的人的表述,‘關於一場大屠殺沒有什麼順乎理智的話可說
  • 袁悅遠
    書中說科幻可以爲重建自我和世界提供巨大的幫助,但一個所有時刻同時存在因此只有必然性、人唯一的主觀能動性是不看壞的只看好的的可然世界對比利的PTSD並沒有幫助,看似輕盈卻更沉重地落地,這不是科幻的破滅,而是重建自己和世界的破滅
  • 牛綺梅
    看之前我以爲這本書會以一種紀實的方式描述戰爭,看之後發現作者描述的是一個夢境,那些經歷戰爭之後的人永遠無法擺脫的夢魘,時間旅行的構想真的非常巧妙,以一種幽默的、荒誕的方式寫代替了沉重但刻板的戰爭描寫,但是每個人看完書都能感受到那種傷痛,可惜的是書中女性角色的塑造非常糟糕、刻板
  • 危俊名
    與新婚妻子繾綣相依時,他恍惚以同樣的姿勢回到戰俘營;酒醉後呼出難聞的臭味,讓他又回到死屍遍地的大轟炸現場的惡臭;女兒的婚禮在黑橙相間的彩條帳篷中舉辦,他瞬間回到當年黑橙相間的運送戰俘的火車上
  • 茅彤霞
    他從戰爭中逃出來,卻死在了戰後的創傷中
  • 王夢秋
    沒有讀太懂 大概瞭解是戰後應激創傷 開始時間旅行 去外星尋找答案 時間表達很碎片 但“事情就是這樣”————來自地球仔
  • 蔚真茹
    “上帝賜予我接受我無法改變之事物的平靜,改變可改變之事物的勇氣,以及區分這兩者之不同的永恆智慧
  • 鹹芳藹
    “上帝,請賜予我接受我無法改變之事物的平靜,改變可改變之事物的勇氣,以及區分這兩者之不同的永恆智慧”
  • 韓寄柔
    當敘述到一個人時,因爲已經知道他已經死了,總是不斷提及到他的死因他死的事實,並不是時間是客觀事實,而是主人公知道了結果是既成事實事實,無法改變,他已經麻木了,只能接受:事情就是這樣
  • 弓古蘭
    上帝賜予我 接受我無法改變之事物的平靜 改變可改變之物的勇氣 以及區分這兩者之不同的 永恆智慧 / 戰爭之下無英雄 都是受害者 如何面對這樣慘痛的事件啊 藉由時間旅行設定給出回答:將注意力放在美好的日子上(eva裏好像批判了這個行爲 當然我並不認爲eva裏的觀點正確 / 如果時時刻刻都已註定好 人類是多麼可憐醜陋的千足蟲啊 哎
  • 強燦燦
    不斷重複的事情就是這樣,最終落回到那句聖經中的箴言:願上帝給我平靜,接受不能改變之事
  • 翁順慈
    主人公比利穿越於戰爭、生活碎片及幻想夢境,閱讀中有時很難區分虛實,也難區分到底是比利還是馮內古特,但無所謂,戰爭就是如此,事情就是如此
  • 宿樂池
    請賜予我接受我無法改變之事物的平靜,改變可改變之事物的勇氣,以及區分這兩者之不同的永恆智慧
  • 隗明達
    上帝賜予我,接受我無法改變之事物的平靜,改變可改變之事物的勇氣,以及區分這兩者之不同的永恆智慧
  • 俞憶雪
    "上帝賜予我接受我無法改變之事物的平靜,改變可改變之事物的勇氣,以及區分這兩者之不同的永恆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