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金閣寺

【編輯推薦】 ※三島美學的最高傑作,被翻譯成十多國文字 終極之美,就是毀滅! ※美的東西,對我來說,就是怨敵 焚燒金閣寺的行爲,正是一次對虛美和奇矯人生的反抗

三島以小說的名義對戰後時代令人顫抖的日本之美進行了一次全面的讚頌和襲擊

這讚頌中帶着綿綿不絕的憎恨,而這襲擊裏又充滿依依不捨的眷戀

【內容介紹】 “美就是金閣嗎?如果是,那麼我想,我必須毀掉它

” 小說《金閣寺》是三島獨特美學觀成熟的標誌之作

小說以1950年金閣寺僧徒林養賢放火燒金閣寺的真實事件爲藍本,講述了青年溝口醉心於金閣寺之美,又逐漸感到自己與金閣間的微妙關係,這種美似乎成了自己的宿敵,最終下定決心火燒金閣


  • 婁芸芸
    像我這種同樣覺得自己身體醜陋絕不會有人愛的人太懂了,他說的每個字都在刺痛我……再就是三島真的好矛盾啊,假面的告白裏也一直在掰扯,愛和肉慾是不是一回事,到底是要堅守自我還是融於世界,好像他自己也沒想明白,一會這樣說一會那樣說,這樣說的時候還會讓人覺得是在講反話騙你……但這種矛盾又好真實,好像我們每個人都是這樣矛盾着困惑着……
  • 束盼盼
    金閣寺本身是令小僧侶敬畏的無上美好,然後口喫的小僧侶嫉妒人(殘破的自身)與這種美之間巨大的鴻溝,再轉變爲戰時金閣寺和人一樣都是會被戰爭損毀的同陣營的寬慰,戰爭結束後,美麗屹立不倒,自身卻已失去了一切純潔的東西,連作惡嫖妓的路上美麗都給他釋放障礙,最終毀滅吧,哪怕永遠被隔絕在究竟頂的金色小房間外,毀滅,連着我的罪惡和你的美好,金閣寺
  • 呂文姝
    (2)都說辭藻華麗,我讀來是文字用力而虛華,我不確定是原著本身還是譯本問題
  • 師婉靜
    故事最核心的主題是南泉斬貓,誓斬去一切執念,可光影相生,一味反矯情也是矯情,斬念終成更大的執念,信一切法則沒有法
  • 鄔美麗
    念念不忘有爲子、鶴川與柏木、南泉斬貓的故事還有那被付之一炬的金閣
  • 陰津童
    20歲出頭的時候,我以爲30歲必然要成就和金閣寺一樣炫美的文學
  • 從雁芙
    快樂而滿足的普通人是寫不出這樣的文字的,當三島寫到希望讓人醜陋,爲了真正面向太陽、世界必須滅亡,美和這世上最黑暗的思想,寫到“遲鈍的人們,若不流血也就不會變得狼狽
  • 鞠元芹
    金閣寺是美麗,是慾望,是罪惡,是火焰,是見過就不能忘記,到過卻無法描繪,最後只能用毀滅它來永遠擁有它的黑暗本身
  • 單凝蓮
    之所以選擇這種毀滅結局,不僅是因爲對美的妒羨而萌生的自卑與羞慚,這未嘗不是一種對俗惡的有力反抗,是對彼此的超越與完成
  • 鬆童童
    作者的美是一種毀滅的美,不管是有爲子、插花師傅、還是對金閣的嚮往,這樣的美都是帶有毀滅的傾向
  • 曾金枝
    柏木也好,鶴川也好,甚至金閣本身也好,都很工具化,一切都只是爲了作者自己抒發對世界的看法而設定的中介
  • 能鴻信
    第一人稱“我”,有爲子,鶴川,《南泉斬貓》,柏木,出走,鞠子,燒,林養賢
  • 彭晶燕
    而三島由紀夫的這本小說卻以“確定的”死來展開敘述,把金閣寺的“死”(火燒)現實代入到了小說中,對於理解戰後那一代日本人方向感缺失具有重要意義
  • 燕芮瀾
    第一次讀三島由紀夫,您徹底征服了我
  • 況郈華楚
    或許人們總是害怕面對真實的人性,三島將內心剖析得太深,陳德文的譯文將無數的矛盾感體現得淋漓盡致
  • 丌官若薇
    至於三島由紀夫,孤陋寡聞沒看過幾本日本文學,但這種“金閣好美但是不得不燒掉”的念想,我總感覺單從個人體驗來說挺熟悉的,想起那句歌詞“快樂到偏偏將一切傷害”
  • 後欣彩
    又名《自卑少年尋求存在感》,語言文字和描寫刻畫都沒得說,三島由紀夫太會寫了咱就是說,但整個故事情節和感情氛圍我真的get不到,就,我能理解但我真不喜歡這種類型,太日本人了,太喪了,壓抑扭曲變態,主人公太自卑又太傲慢了,令人討厭,三星就都給文字功底了
  • 鍾離淑蘭
    【紙質書】三島由紀夫太天才了,讀的時候不停感嘆天才的思維跳躍果然是吾等凡人難以觸及分毫的
  • 刁志文
    我覺得陳德文譯三島不如唐月梅,文本里的哲思和詞藻本來就華麗艱澀,太過平實的語言不僅沒能消解艱澀,還埋沒了美感(只是作爲讀者的感受,沒有本人會製冷的意思
  • 盛書南
    就很神奇 我一直覺得讀三島由紀夫需要有耐性、有深厚的文化基礎和豐滿瑩潤的想象力 雖然我總是對於三島的寫作內容一知半解 但是通過看他的傳記文學和電影慢慢窺見了我幻想中的三島 事實上還是讀他所寫的更加深刻 也更加泥濘
  • 章夜綠
    我數次潸然淚下,似乎覺得三島將我的內心寫出來了,我自己都無法表達清晰的東西,被他一一呈現了
  • 鄂和靜
    感謝一頁的美好裝幀,初讀金閣寺還是在高三的春天,那時候還幾乎不會日語,也未曾踏足過日本,一晃眼已經九年過去了,其間在日本本科畢業,在日企實習,三島始終是內心昏黑中的一盞孤燈,哎,時間實在是太可怕的東西
  • 公羊俊艾
    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讓我成功地和日本文學和解了
  • 孫湛藍
    新的譯本更好了啊,很慢很慢的重讀一遍,一字一句反覆的看,感嘆於三島對人性的剖析和自我內心的矛盾、掙扎,光是讀他的文字就忍不住落淚了
  • 宗靈陽
    第一次讀三島由紀夫的作品,沒想到本人和文字的風格差距這麼大
  • 昌含文
    溝口自稱“最大的自豪就是不被人理解”,會不會恰恰是一種渴望被理解的表現呢
  • 暴芷容
    帶有某種殘疾的人,不一定是結巴或者內翻足,總之有些什麼是會引來別人怪異的目光的,可能更敏感,更容易被形而上的辯證以至於詭辯的漩渦吸進去
  • 昌葉欣
    嫉妒之美在熊熊烈火中燃燒最終吞沒金閣寺,說來奇妙~讀時很頭疼,甚至因爲相反的想法而難以理解,但讀完卻釋然了
  • 曹雅唱
    在讀不下去但卻還想看完之間徘徊中讀完了 結尾莫名的有種悲壯的浪漫主義 (另外文庫本真好啊 方便閱讀 希望各家出版社都能出一些文庫本)
  • 庾夏青
    誒,我沒有看過很多巴塔耶同人文,但這應該屬於其中比較好的那類,當然這是因爲我不懂禪宗,若懂一點也不必這麼說…三島所寫的後脖頸的Furunkel,想來應該是汪曾祺自敘小時生過叫砍頭瘡還是什麼的東西,很兇險,不及時處理就會要命的
  • 藺鴻信
    那我們這些做不成縱火犯的人,未曾犯罪、未經流放就過了青春期的人,便一生輾轉在灰塵中摸索蜜棗去吧
  • 史寄春
    花挺長時間讀完,我仍是不太喜歡日本文學的敘述風格,所以在閱讀過程中很難有投入感
  • 鍾梓馨
    文筆好 但閱讀體驗非常不好 實在無法從這樣的作者筆下的故事中獲得閱讀的樂趣 看到“我”從踩着女人的腹部中獲得快感等描寫時 只有不適的感覺 作品中男凝味兒太濃太沖了
  • 冉懷寒
    跪了,太宰給我的震撼恐怕不能及三島的十分之一吧…作爲一部小說,對美進行了幾乎窮盡人類所能有的詮釋,意蘊豐富、深刻而且辭藻華美,令人慾罷不能
  • 丁迎南
    恍惚間,我也彷彿從《金閣寺》裏看到了《人間失格》的影子,然而不同的是,三島的行動力遠勝於太宰,其複雜程度也絕非後者所能比擬
  • 祿俊茂
    我的掙扎是美與醜,善於惡的不可調和的調和,本質上還是三島的特有邏輯
  • 杜芳春
    意外的非常好讀,看了幾條評論,額……三島或許跟我有同樣的眼睛去觀察銳角的草,泥土,野花,漂流的雲,陽光的明暗,空氣的溼度,雨,他人的眼神…我認爲這本書與美無關,這是一個極度敏感的少年,變態的完美主義意識流,他在討論缺陷與完美,如何獲得“美”以及獲得“美”的意義,也能看出來他對女人陽偉但是那啥應該很行
  • 訾元正
    兩個版本混着看的但我覺得曹曼那個譯本語言在很多時候都更符合邏輯啊 就比如這版第十章最後“剎那間,我有了一個確實的感覺,我被拒絕入內,但我還是不死心
  • 池宏遠
    這兩版存在很多有這種程度差別的翻譯 而我對日語不能感到極度悲傷
  • 嚴興修
    陳德文的翻譯要比唐月梅的那一版更加文學化,更難讀,如按信達雅打分,我會打70、80、90
  • 左丘凌文
    不喜歡作者也要給出五星的那種精彩程度,但道理我都懂,三島味兒我真的不喜歡,屬於“讀完小說最不想跟作者見面”的top5級別
  • 於修竹
    極致的禪宗思想裏,“從無住本立一切法”,因此善惡無別,生死無異,是非不糾
  • 伯賞代芹
    在作者心裏,金閣是美的化身,然而現實的不堪和沮喪,讓作者對美,對金閣產生了矛盾的心理,甚至最終決定燒燬金閣並付諸行動
  • 暴文德
    導致起初作者對金閣,對美的敬仰,純潔的友情,憧憬的愛情隨着金閣的燒燬煙消雲散
  • 鄧雨伯
    金閣寺不僅僅是空間裏的建築實體,它超越了空間的桎梏,總在溝口即將實現醜陋的自我與世俗的美兩者和諧時,猛然浮現在溝頭腦海,以其超世俗的永恆的美提醒溝口的醜惡
  • 羅涵柳
    溝口沉溺於金閣之美,被這種美束縛,進而想通過燒燬金閣獨佔這種美,使其與自己合二爲一
  • 許華暉
    所以金閣作爲美的化身,它爲了自保,夢幻化行動,險些就阻止了溝口將自己毀滅
  • 闕碧菡
    最終金閣被燒燬,溝口自認爲與金閣一樣的獨特消失了,所以最後他將平庸的活在世俗現實中
  • 聞丹彤
    在一次次與金閣交面的時間裏,溝口內心深處的自卑外化成對自我外在醜陋的不可接受,以及對金閣美的過分執着,醜和美兩極對立,美麗的存在最後必將要走向毀滅、消失,他才能從此間糾葛中脫離出來,然後活下去吧
  • 宗政淑靜
    戰後的日本有什麼也隨之消亡,先天的缺陷童年的陰霾都站在美的對立面,金閣寺的美時刻提醒着溝口的渺小與醜陋,令他瘋狂,他意識到,越是在意美,欣賞美,他離美便越遠,於是,毀滅美成爲他的驕傲
  • 邱夢槐
    美總是脆弱的,面對邪惡,美,不堪一擊
  • 越孤菱
    都是一樣的,一樣的美麗,一樣的面對邪惡時,不堪一擊
  • 蓋華茂
    面對邪惡,美,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