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從0 到100 歲,該學會的人生大事,都在這些生活的小事裏了

◎ 編輯推薦 ★ 0—100歲都能看懂的“人生預告片” ,道盡一生心路歷程與智慧,讓人眼底含淚

☆ 風靡全球的“心靈療愈成人繪本”,讓心迴歸簡單

沒有“應該要過”的人生,只有“想要過的人生”

◆ 不管你正處在哪個階段,書中都有與你此時此刻生命狀態共鳴的一句話

◇ 書中的感悟全部來源於真實生活

作者親身採訪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她只問他們一個問題:“生活教會了你什麼?”將他們的所思所感彙集成了這本0-100歲的故事

● 一歲,一年,一幅圖,一句話

每一個年齡階段的感悟只用一幅圖和一句話來表達

以繪本方式寫人生哲學,能給讀者更多留白和解讀空間,更容易引起共鳴,讓讀者帶入自己的故事 ○《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獎、葡萄牙繪本插畫大獎、布拉迪斯拉發國際插畫雙年展獎、韓國CJ 圖畫書獎得主純真手繪

色粉、蠟筆等綜合材料繪製,猶如小孩子的稚嫩筆觸,突顯初生時的純粹,年老時的通達

◎ 媒體評論 一歲,一年,一幅圖,一句話

道盡人生歷程與智慧,讓人眼底含淚

——柏林文學週刊 這可能是本年度最美麗、動人的書

——奧地利新聞報 不是簡單讀讀就完了的書,它會陪你經歷真正的生活

——紐約書評 ◎ 內容簡介 本書的誕生源於一份禮物

作者海克·法勒是德國《時代週刊》的編輯,當她看到剛出生的可愛侄女時,突然萌發了創作靈感:寫一本獨一無二的書,讓侄女知道即將要面對的一生

她邀請獲獎無數的插畫家瓦萊里奧·維達裏共同創作,自己則親身採訪不同年齡、不同社會地位、不同國籍的各色人物,集合成了這本從0 到100 歲的故事

她只問他們一個問題:“生活教會了你什麼?” 採訪後她意外發現,許多背景差異很大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對世界的理解竟有一些相似之處,比如: 19 歲時,會經常討厭自己

36 歲時,發現現實與想象相去甚遠

43 歲時,學會了爲自己而活

51 歲時,接受了父母的樣子

75 歲時,學會了遺忘

80 歲時,感到生命有限,更加珍惜當下

92 歲時,接受了人終會死亡的事實

你將逐年、逐頁地順着一生的時間,經歷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遇到的小事情

相信,不管你正處在人生哪個階段,書中都有與你此時此刻生命狀態共鳴的一句話

你的人生,走到了哪一年?


  • 封春燕
    但是你覺得你還很年輕,一點也不像小時候在大街上看到的六旬老人” “71(歲)總有那麼幾年,你覺得萬事皆難” 一年大概給2頁的頁面,如果捨得的話,自己塗塗畫畫描描寫寫,就成了獨一無二的人生繪本
  • 習夜綠
    “總有那麼幾年,你覺得萬事皆難
  • 嵇馨蘭
    “總有那麼幾年,你覺得萬事皆難;又有那麼幾年,你覺得諸事順利
  • 奚白雪
    以爲是兒童繪本,但更適合大人
  • 澹臺西華
    漂亮的繪本,但感覺更適合大人,因爲大約只有大人能懂(也許也是大人更感興趣),因爲那畫的就是一個人的一生
  • 鮑鵬煊
    讀了後記才知道是作者去了很多地方採訪了很多人,“生活教會了你什麼”,濃縮出了這個文字精簡的繪本
  • 毋晶燕
    就像作者說的,拿這本書和一個經歷更豐富的人一起讀,邊讀邊聊邊聽,會更有意思
  • 寇鵬煊
    “如果你的年齡不以逝去的歲月,而是以你享受過的時光來計算,人生走到今天,你都學會了什麼
  • 簡雅韻
    沒關係,這就是人生,它的真諦就在於經歷和過程
  • 賀妙夢
    如果年齡不以逝去的歲月,而是以你享受的時光來計算,人生走到今天,你都學會了什麼
  • 韶千凡
    如果你的年齡不以逝去的歲月,而是以你享受過的時光來計算
  • 聞玉環
    人生這趟單向旅程,很多情況無經驗可借鑑,但無論走到哪一段路,最好的年齡都不是以失去的日子計算的,而是那些你享受過的時光
  • 鍾夏之
    讀完後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和朋友/戀人/老人一起讀,討論人生真諦,感受更佳
  • 盧玲玲
    和一個人生經歷更加豐富的人一起閱讀,邊看邊討論人生的真諦,看這本書的效果可能更好
  • 司馬元洲
    解讀本書最好的方法是:和一個人生經歷更加豐富的人一起閱讀,邊看邊討論人生的真諦
  • 巫馬承運
    ”“81:如果你的年齡不以逝去的歲月,而是以你享受過的時光來計算
  • 索和璧
    想要重新發現這些事物的美好,就必須學習用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一切
  • 仲小之
    書的內容並不一定能產生很大的共鳴,但人生是需要停下來反覆思考,轉換視角,會發現有些事情沒那麼重要,有些事情也很可愛
  • 郟梓瑤
    想要重新發現這些事物的美好,就必須學會用全新的視角來看待一切
  • 查雁芙
    或者可以理解爲,我們曾經什麼都想裝進,因我們曾是容器空空,但往往要到老年回望時候才懂得,一路胡亂滿溢出,失落掉的不論是什麼,已是註定無法計較,只有珍視這僅存唯一沉甸甸的好
  • 祿鴻羲
    大概會是我們每個人的「你一生的故事」,當人生走到盡頭時,回望這一生時,你會有「你想過怎樣的一生
  • 賴忻忻
    可它只是一本每兩頁只有一句話的畫本啊
  • 富迎荷
    這可以說是一本非常簡單的讀,因爲一歲一話一畫;但說它簡單,彷彿又有點過分,畢竟,每一句話都值得我們去思考
  • 季同化
    一歲一句話,一句話用一年
  • 戚懷寒
    短短的一句話卻能擊中我的內心,媽媽的每次離開都會回來,對我們肆無忌憚的愛,希望在四五十歲時,能熱愛生活逛遍世界,能夠年復一年的開啓儲藏室的果醬瓶,也會爲了孩子無時無刻的掛念
  • 步惜雪
    非常非常好,文字量不大,一歲一圖一句話,但能引起很多思考
  • 慎琴心
    看其他人的感悟,覺得大概人生這齣劇本,真正的觀衆只有自己一個人,只有自己看見了這一切,那些短暫出現在生活中的人和事,也許都沒有那麼重要,這一生我想要如何過呢,大概還是從心所欲不逾矩吧
  • 佘佴冰冰
    大概會想要像作者在後記裏說的,往後再與人重讀
  • 葉醉波
    看第一遍的時候專注於文字,第二次的時候專注於圖像的表達,還代入“我”的角色,很佩服畫者的洞察裏,鎖在一起的自行車是戀愛了,失眠時望着漆黑的窗外,失意時望着地上水坑的樹木倒影,得意時仰望天空和白雲,雖然我們一生會和許多人打交道,會有夢想也會有失敗,會想要小確幸也會想要功成名就,會愛,也會失去愛人,生老病死總是逃不過的
  • 尹香天
    一個人的一生,生活教給你多少箇中體味,在你這有限的容器之中
  • 酆淑蘭
    張愛玲在《半生緣》裏說:“對於中年以後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顧間的事
  • 章天藍
    也許每個人都可以在這本繪本中照見自己的人生,也許我們都會在不經意間被這些簡短但卻有力的句子觸動,在不同的人生軌跡裏,卻有着同樣的心路與感悟
  • 習晨風
    在小巷裏的獨立書店裏讀過這本,只覺得人的一生都不好過
  • 趙冰巧
    人生的前四分之一,每一年我都擁有可以回憶的點點滴滴,如果未來的我可以在回憶中重新翻閱一遍這本書,那將是多麼完美的一生
  • 應文瑞
    蠟筆畫吧…色彩和質感都增加了此書的美好氛圍感,簡簡單單的配詞卻道出了人一生的真諦,怎樣纔算不枉此生,沒人會知道,答案也許只在活着的最後一秒
  • 刁柔潔
    生命從0到100,每年一幅圖,連着看了兩遍,看到一百歲,又倒着翻回到出生,人逐漸成熟、衰老的過程是一條關於“懂得之美”的長路,看一個老人慢慢變回青年、小孩,同樣被人間的種種美麗所打動
  • 充晨旭
    讀這本書不需要花太多時間,不過你願意思考的話,倒是可以想很久
  • 康安陽
    通過這本書,站在生命的長河上,會發現,你當下所在的只是其中很短的一小截線段上,後面大有年齡、經歷帶給你的更多精彩,不同狀態、時間間的對比,才能體會到幸福
  • 樂正華暉
    看這本書時,漸漸翻到自己現在的年齡,也越來越感到心情凝重,覺得它就在講我的一生,可它越過我、繼續再去到我還未達到的年齡後,心裏又釋然,隨後就是深深的感動
  • 莫子惠
    非常可愛的一部繪本,從出生到死亡,每頁都有一個關於生命的小小的新發現,或者平常日子裏最樸實親切的小感悟
  • 伯賞雨竹
    一本插畫書,13分鐘讀完,然而內容卻是我們的一生
  • 祁憐南
    生活教會了我們什麼,大概每個階段的感悟都不一樣吧
  • 卻飛雪
    在疫情反覆的當下,生活教會了我珍惜現在,珍惜當下,過好每一天,讓自己健康快樂
  • 尤嘉致
    翻譯導向問題,what you learn in a lifetime不是你“應該”在一生中學會的事情這樣的公衆號標題,是引導你去思考生活(成長、親密關係、自我認知、看待世界的角度、衰老、死亡)教會你了什麼
  • 宓天藍
    主觀感受,很多點蠻打動我的,看到對應的年紀幹過的事會會心一笑,今日份的美好,翻完不需要多久,但是我預測很快我又會想來翻翻看,印象深刻的是63歲和100歲的空白,可能某一天突然發現我已經63歲了會在上面寫點什麼吧,作者一直在問生活教會了你什麼,我想現在的我心裏的答案是珍惜當下吧
  • 洪璇娟
    讀完有點感慨,29歲的關鍵詞是,還沒學會週六晚上獨自一人也不要黯然神傷,而43歲的關鍵詞纔是,學會爲自己而活
  • 卞弘量
    16歲第一次戀愛,29歲真正學會和孤獨相處,43歲開始爲自己而活,52歲明白有些夢想永遠只能是夢想,70歲發現自己仍未能完全瞭解自己,82歲時做簡單的事也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但即便如此,96歲時依舊可以迎來嶄新的春天
  • 巫馬燁華
    『29歲,有一件事你還沒學會:週六晚上獨自在家,請不要暗自神傷
  • 尤幻桃
    29歲已經漸漸學會“週六晚上獨自在家,請不要暗自神傷”,願自己35歲時“仍童心未泯”,56歲依然想要“擡頭看天上的月亮”
  • 寇靜白
    1歲半懂得信任,7歲學會了發呆,16歲第一次接吻,26歲感受心碎,32歲成爲母親,43歲開始爲自己而活,51歲慢慢接受父母老去的樣子,56歲重新擡頭看天上的月亮,65歲回到故鄉,74歲才明白今生摯愛,92歲坦然面對死亡
  • 東門宛秋
    “29歲,有一件事你還沒學會:週六獨自在家,請不要暗自神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