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效應
計算機革命是一場真正的革命嗎?在爭論今天的大數據、雲計算將如何改變人類之前,我們更迫切的問題是,這些所謂科學技術的偉大突破、社會革命的風雲突變,在歷史上曾經發生過嗎?人類在那時貢獻了怎樣的社會理想、理性思辨、科技能力與符號觀念環境? 本書是一部關於美國計算機通信的浪漫史 ,關注社會與政治想象之間隨互聯網技術發展而密切互動的過程
計算機和互聯網的歷史發展軌跡表明,技術並沒有固定永恆的本質,資本和權力也沒有一勞永逸決定新技術的社會使用的絕對力量
參與歷史進程的形形色色的人,將自己的夢想、願景和希望,注入對新技術的研發、使用與普及之中,並在信息技術發展的每一個階段,都留下了浪漫主義與資本協商、合作、博弈的痕跡
本書討論了互聯網的社會建構發展史,作爲一門新興技術,互聯網脫胎自20世紀的戰爭實踐活動,一出世便被打上了軍事-工業烙印;隨着20世紀60年代美國反文化運動的興起,浪漫主義部分重塑了計算機/互聯網文化的品格;到了20世紀80年代,受到新自由主義意識形態的影響,浪漫化的互聯網文化重新被資本收編,業界聚焦於互聯網知識產權問題的討論,實則是文化信念與資本力量在塑造互聯網文化過程中的相互博弈
作者最後的觀點認爲,文化信念在形塑當代互聯網文化的過程中發揮着獨立的作用,人們對新技術系統的接納與使用,甚至系統本身的構成,不只受到經濟等結構因素影響,同時亦受到文化趨勢與信念慣習的影響
因此,新技術及其制度本身並非鐵板一塊,而是可以被人的觀念改變的
【編輯推薦】 ●一部互聯網興起與發展的編年史與觀念史,兼具歷史敘述與文獻分析
將科學、技術、思想、觀念、資本與人在塑造整個現代網絡性格中的複雜博弈過程,條分縷析地呈現在讀者眼前
●打破流行互聯網傳奇的固有偏見、個人英雄主義與意識形態陷阱,勾畫技術爆發時刻的整體圖景
【媒體評論】 一半是歷史,一半是政治,斯特里特完整講述了整個互聯網的故事:60年代的發端,90年代的氛圍以及當下的機制和觀感
不論你是否親歷這場奇異而漫長的旅途,《網絡效應》都因其清晰明辨而令人信服
它講述了共同分享的知識經驗、陰差陽錯的志趣相投以及潛移默化的造神運動,這些一同塑造了互聯網
——Lisa Gitelman,紐約大學
《網絡效應》對任何一個研究技術社會學的人而言,都是一本必讀物
——Choice 《網絡效應》爲我們理解網絡技術中的勞動提供了豐富的知識
——《國際傳播學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munciation 即便(或說尤其)在面對高科技時,我們也是浪漫主義者
斯特里特如此寫道
針對技術與慾望間的相互關聯,斯特里特提供了深刻而富有啓發性的分析,並揭示出,那些對於互聯網的相互衝突的看法,與其說反映出某項新技術取得了應有的勝利,不如說塑造了我們是誰、我們會成爲誰的可能性與侷限性
——Peter Stallybrass,賓夕法尼亞大學
耿旻騫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鈄英慧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於振華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景惜夢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劉牧歌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段幹嘉誼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高麗芳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顓孫心諾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昝寒天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範恨蝶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易修謹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曾浦和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雲胤騫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梅津童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嶽帥又柔
January 15 , 2014 at 10:00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