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消失的13級臺階

【內容簡介】 一對老夫婦慘遭殺害

一切證據都指向樹原亮,他卻因車禍,恰好喪失了案發前後數小時的記憶…… 死刑執行官南鄉攜手剛假釋出獄的純一調查,希望替這位喪失記憶的死刑犯洗清冤屈

但他們查到的唯一線索,就是樹原亮記得自己曾“走在臺階上”

距離樹原亮被執行死刑的時間所剩無幾,但這起案 件始終疑雲重重,僅有的線索“臺階”彷彿也憑空消失了…… 【編輯推薦】 🔹榮獲日本推理小說至高榮譽江戶川亂步獎! 🔸榮獲週刊文春“推理小說BEST10”第2名

🔹入圍“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榜單

🔸作者高野和明曾獲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作品入圍各大榜單

🔹日本推理小說家宮部美雪好評盛讚,曾爲本書寫解說

🔸曾改拍成電影,反町隆史、山崎努領銜主演! 🔹撲朔迷離的案件背後 ,是一次對死刑制度鞭辟入裏的探討

🔸是否值得爲一場痛快的復仇,陪葬掉自己的人生? 【名家評論】 這是一次很有勇氣的嘗試,文中處處能感受到作者的熱忱

我一口氣讀完了這本書,非常推薦!——宮部美雪 直到故事最後才呈現出錯綜複雜的真相,故事的情節設想得天衣無縫!——北村薰 雖然內容有些沉重,但是這本書具備讓人一鼓作氣讀完的磅礴氣勢

——北方謙三 所有優秀推理小說應具備的條件,這本書裏都發揮得恰到好處,無可挑剔

——逢阪剛


  • 符書南
    法律該考慮的不是對罪犯人不人道的問題,而是如何完善體制保護死刑執行人的心理健康和隱私
  • 長孫怡嘉
    爲了避免無限循環的私刑就是死刑的意義
  • 端木蔚星
    特別是死刑執行官和假釋犯人的偵探組合還挺新奇的,設置了死刑執行時間也增加了閱讀時的緊張感
  • 曾亦凝
    死刑是他人代爲執行的私刑嗎
  • 公良憐南
    爲了避免私刑的無限循環就是死刑存在的意義
  • 邰芮佳
    多角度討論死刑的意義,比起推理的反轉更加吸引人
  • 管寒天
    很可惜,法律也是人寫的,必然會有不合理之處,但是他的存在至少保證了相對公平,確保沒有死刑氾濫,也感謝一大批南鄉這樣的人守護着公平正義
  • 孫夜梅
    不知道我國現在執行死刑是如何進行的,對文中需要三個人按按鈕,從而不知道到底是誰直接“殺死”死刑犯這個設計印象太深刻了
  • 宦嫺淑
    人在正義的名義下審判另一個人的時候,所謂的正義並不存在普遍的標準,死刑永遠也只是對犯罪過的肉體進行懲罰,被罪犯傷害過的人心卻無人理睬,人們將被這個根本性傷害長久地困擾
  • 宓銳逸
    結尾純一的自白信追溯了那晚發生的事,看哭了,恰好印證了南鄉在執行第一次死刑前的困惑,在一刀切的法律下,人的感情多種多樣,其複雜性才造就了世間無數謎團
  • 堵易夢
    案子本身挺一般的,如果只是作爲偵探小說的話我不怎麼喜歡,但是在找出真相的過程裏討論死刑的必要性很出色,被執行死刑的人,面臨死刑的人,執行死刑的人,死刑對於不同罪犯的意義以及對於社會的意義在故事裏都有公平的表述,也應該是本書的重點,通過這樣一個故事寫出來,雖然可能最終很難有個共識,因爲本身每個人面對的困境是不一樣的,但這種敘述表達方式我覺得很棒,讓人想起大衛戈爾的一生,也是某種意義上的殉道吧
  • 金景鑠
    死刑執行人的使命十分偉大,畢竟整個社會真的不能淪落到執行私刑的地步
  • 司徒清懿
    我旗幟鮮明地認爲死刑有存在意義,讓死刑延續且執行的不是“死刑”有關的制度法律,是不畏懼制度和法律的殺人犯、是罪犯沒有辦法受到相應刑罰的法律漏洞,如果沒有死刑,那會衍生出一場場私刑和復仇,沒有完結的一天,必須有第三方來做好公正的審判
  • 屈承顏
    不過這都還勉強可以,主題確實挺有意義,死刑討論永遠是個值得研究的話題
  • 富友珊
    挺精彩的,中間有一段對死刑的討論居然差點把我看哭了…受害者家屬和兇手家屬的立場是死刑制度最戳人心肺的痛點
  • 關文瑤
    然後根據細節推進案件 在解決案件的同時 不斷暴露了 法律的漏洞與對正義感的反思 如果東野圭吾是人性方面道德方面去考慮事件的正義與合理 那這本書就是在更理性的方面讓我去懷疑 是否有真正的正義 以及法律的意義
  • 宓英逸
    法律的漏洞,正義被掩埋,人性險惡,日本敢寫、韓國敢拍,只有中國一直在歌頌…
  • 杜芷容
    法律其實真的沒法做到絕對正義與公平,後真相時代的殘酷就是我們都只能看到真相的一面而不是全面,就像羅生門那樣
  • 令狐友珊
    本書裏純粹的惡人只有宇津平和佐村恭介,一個是仗着當地的社會地位和法律漏洞勒索敲詐一個好不容易擺脫了悲慘人生的上進青年,一個是無良混子強姦少女
  • 牧芸芸
    日版肖申克的救贖,三上和南鄉救贖自己的同時也拯救了樹原亮,作者把對法律漏洞的批判和對所謂正義的追求融入到電影式的情節之中,節奏明快不落俗套的社會派推理佳作
  • 賴桂芝
    不動明王的部分真是一部小說的戲劇性和藝術性最高水平的設計,對刑法各個環節都進行了討論,制定法律的人量刑、司法部維持體系運轉、檢察官檢舉案件、法官進行審判、警察逮捕犯人,每一環節的人都在維護法律秩序和正義,作爲普通公民更是被“殺人就要死刑”的概念所威懾,這個龐大的各司其職的體系,看似運轉的很流暢,但作者還是提出了一個疑問,爲什麼這個體系爲了懲罰一個殺人犯,就要求另一個人(行刑者)去殺人
  • 利芝蘭
    討論量刑和是否能私刑行使正義的作品很多,像作者這樣嚴謹的、參考大量文獻、像寫論文一樣的誠摯作品,更能傳遞出對正義的信念和追求,就像文中爲堪破真相出過力的所有人,從黑暗的地下爬上臺階的路的確辛苦,但終點的光會吸引和鼓舞無數追求正義的人
  • 宮欣怡
    死刑執行官與前殺人犯共同爲一個時日無多的在押死囚沉冤昭雪,真相追蹤懸念叢生,但最精彩的是,兩人在追查過程中,對死刑存廢、刑罰質的再思考:報應刑論還是教育邢論論哪種才能夠體現正義、法律流程精細嚴苛但也讓兇犯苟延殘喘、恩赦制度如何在人情和法理之間平衡取捨
  • 王子童
    書裏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是作者借南鄉進行的關於刑罰的本質的思考
  • 齊碧春
    閱讀過程對於不支持廢除死刑的讀者來說有點難受,作者一直想在推理中深入探討現代社會死刑制度的意義,但其實到最後作者似乎借筆下人物之口表達了死刑存在的意義後反倒讓人覺得失去了意義
  • 韶書萱
    無論是執法人員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所遭遇的心理上的衝擊與搖擺,還是施暴者與被害者及其家屬雙方的對立,以及在贖罪與復仇之間的博弈,作者藉着這一系列案件與不同人物的經歷,所要探討的正是:刑罰的目的到底是什麼
  • 闞昆綸
    但讀到中間,作者卻花了1/3的篇幅探討讓犯人迴歸社會的難度和意義,以及死刑制度本身,雖然很有意義和深度,但只想趕緊猜詭計的我看得肥腸着急和煩躁…最後1/4的連續反轉還算比較精彩,但一則對真兇的描寫也太少了,南鄉最後突然就鎖定他了有些突兀
  • 藍問蘭
    作者將呼應技巧運用得出神入化,中島健人在『あざとくて』節目上提過『好きで包囲する』,高野和明的寫作讀起來就像用呼應包圍讀者,每個人物之間在不同時空具有某種聯繫
  • 龐美華
    作者在受害人和被害人家庭兩方面都進行了闡述,以報應刑論爲基礎的死刑判決和以教育刑論的討論很多,南鄉真的是很理想主義,很難得
  • 東郭康時
    South Wind麪包店最終還是沒有開成TAT 對於死刑存廢的思考,較同題材的《虛無的十字架》更有深度——總是從推理小說裏瞭解日本社會的弊病www 南鄉回憶第一次執行死刑的章節很有畫面感,大概是得益於作者之前LA的讀書經歷吧
  • 屠曉彤
    對死刑制度進行的法理分析和對日本死刑程序的介紹通過人物的思考和行爲穿插其中,不顯枯燥和掉書袋,是劇情推進+制度反思兼顧的作品
  • 邢沛凝
    就是成書年代久遠了,現在看就感覺怎麼0202年了,你們還在爭論這個問題,而且得出了並沒有什麼令人意外之處的結論
  • 葉半雙
    還是有日本人一貫地矯情勁兒,三上純一的價值觀很棒,有個屁的好懺悔老子就是要殺他媽的,佐村全家都該死,兒子當面強姦人家姑娘還砍三上,後來主動挑釁被打死了,老子心裏還不平衡還想嫁禍給三上捎帶葬送樹原亮,最後叫寺廟塌方給砸死活該
  • 華和通
    一切都是陰謀,出獄男殺的人的父親出資,僞造了被判死刑男牽扯的舊案證據,就是想借查案之故,借法律之手,殺出獄男,而出獄男也非失手殺人,他多年前與女友離家出走時,他女友被男人強姦,他殺了那男人,這也算是報仇殺人,至於舊案的殺人兇手嘛,那也提讓人意外的,殺人動機,也很獨特(假釋犯纔有),該作中有許多監獄管教與死刑廢留的討論,引人深思
  • 莊谷玉
    本來想着羅翔推薦的書肯定有很多關於刑法觀念的討論,果不其然有死刑目的、刑法意義之類的,卻意外很好看,推理、案情設置都很好,三上最後真的沒必要糾結,按照刑法來說,他雖然蓄意殺害佐村,但蓄意的行爲未實施,連危害性都沒有;而殺人的部分,純粹是一時興起,可以算過失
  • 庾順慈
    對謀殺犯判刑方式的思考大於推理本身遠矣,而這份思考,我感覺單憑一本小說來討論完全還遠遠不夠
  • 崔展鵬
    兇手肯定是希望小手斧被警察發現,存摺不要被警察發現,所以斷然沒有將兩者埋在一起的道理
  • 酆瓊怡
    不光是情節上的層層懸念,更是這個過程中帶領讀者,普通的不是從事刑法的我們來說的一種法學教育,對於死刑的討論從不同的角度去探討,非常有意義
  • 嵇暄嫣
    其實不太好讀,讀完最大的感覺是舒一口氣…作爲推理小說有點不太好的bug,比如失憶的設置,比如警察居然沒發現死者近千萬的不正常財產轉移,比如兇手既然要模仿犯罪爲啥不把小手斧放出來,以及我覺得這個光男的栽贓手法有點蠢
  • 伍美偲
    就是我這樣一般情況下有點煩社會派的節奏的本格推理讀者看了都說好
  • 容旎旎
    【2020年第66本】社會派推理要是缺少複雜有個性的主角,真的會失色不少
  • 仰和澤
    近年看到最佳社會派推理
  • 陶寄藍
    就沒讀過這麼一氣呵成、驚心動魄的社會派推理
  • 壽琴音
    作爲社會派推理,卻有強烈而意外的轉折,一切都恰到好處
  • 湯紅螺
    個人近幾年讀過的社會派與本格結合這路的推理小說的天花板
  • 平明鈺
    真正的社會派推理
  • 段幹怡璐
    ”終於放下了對社會派推理的偏見
  • 饒幼旋
    這纔是社會派推理的未來
  • 南門千凡
    65分,及格線以上的作品吧,沒有吹的那麼玄乎,關於推理很簡陋,偏社會派,主要是在探討死刑制度
  • 充凝思
    之前看本格推理多,看社會派推理的感覺就是,就這?
  • 荀瓊怡
    是至今看過社會派推理中的NO.1 非常非常棒的小說
  • 饒弘麗
    這麼優秀的作品居然最近纔出版,多重反轉下夾雜的對死刑制度的思考卻沒犧牲故事的流暢性,人物的刻畫也沒有流於表面,總之是一本讓本格迷也不會感到無聊的社會派佳作
  • 闞靜恬
    沒想到是社會派推理,圍繞着兩位主角,從“公刑”與“私刑”的視角探討了死刑制度的意義
  • 酈綠竹
    既然號稱自己是社會派推理,爲什麼人物就像是用完即拋的驗算紙,完全沒有所謂的社會思考,就像是爲了完成自己自戀的死刑思考而臨時組建起來的符號一樣
  • 賀妙芙
    就那樣吧,廢死也是經典社會派議題了,但整體感覺不如橫山秀夫
  • 壽樂心
    絕對的佳作,在一個完成度非常高的故事裏,很好地詮釋了“社會派推理”作品的品格
  • 晏思柔
    讀之前就知道是社會派推理,所以也沒對詭計的設計有太高期待
  • 廣宛白
    改編電影可惜了,未免浮光掠影,如果HBO或網飛拿去拍,會成爲《心靈獵人》《難以置信》《真探》《東城夢魘》這一類社會派懸疑的力作
  • 柳芳春
    一本優秀的社會派推理小說
  • 鄂音華
    很棒的一本社會派推理小說,從殺人犯、管教官等多個角度探討了死刑制度的意義、刑罰的合理形式、犯人迴歸社會後遇到的種種問題等,提出了“人在正義的名義下審判另一個人,正義是否存在普遍的標準”的疑問,對現行的司法制度的公正性進行了思索
  • 幸承福
    雖然本格部分不算完美,但作爲一本社會派來看是非常優秀的
  • 東柔雅
    驚心動魄的社會派推理之作
  • 呂仙儀
    開始以爲會是那種機心絞盡、怪招齊發、人工斧削出來的本格推理,結果讀來發現認真懇切持重,原來是社會派;同時,三條案件線前後交叉,敘事緊湊細密,懸疑構造不失精彩
  • 易丹山
    這本社會派推理佳作的一大亮點在於借立場不同的人之口對死刑制度展開討論,且也是留給讀者的一道開放題
  • 桂代卉
    這是一本討論法律的書,社會派推理,討論議題太多,讀的有點累
  • 袁宏遠
    除了有點長沒什麼問題,對於死刑以及法律,量刑等問題都提出了比較有力度的思考,一本優秀的社會派不應該是告訴你 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而是應該引發讀者對這些問題的獨立思考,人性 社會 法律都是複雜而充滿博弈關係的,尖銳的指出問題而不去下自己的定論是很難得的一種品質
  • 胥順慈
    鞭辟入裏的社會探討和精彩的劇情使這本書成爲了一部非常不錯的社會派佳作
  • 劉芳藹
    2020099:典型的社會派推理,但在懸念的設置、線索的串聯、劇情的展開、多重反轉與最後謎題的破解方面也算自有丘壑、一氣呵成
  • 阮弘量
    他並沒有給出答案,這個問題本就是極其艱深矛盾的——但在最後提供的參考書目裏,作者無疑是想爲每個有所共鳴的讀者指明一條思考的道路,這正是社會派推理對所謂社會現象應有的反思
  • 嚴山菡
    至於本書的核心案件,幾個瓶頸突破點都還算理想,甚至開篇拋出的本格性命題“消失的臺階”也很有韻味,但整體聯繫性不嚴密,邏輯層次的割裂性過於顯著,專注案子本身的話,算一部中上水平的本格交融於社會派的推理佳作吧
  • 籍英慧
    無論是前者所追求的人性情感、社會性——對刑法法規與死刑執行過程事無鉅細的細節白描、心理側寫,對日本社會現狀的揭示;還是後者所追求的解謎快感——最後鋪展開的一系列反轉、冤案的套中套、身份疑雲與動機的層層破解…兩個方向上都做得極其出色,相得益彰,令人屢屢被兼具懸疑與情感的敘事動力震悚到
  • 第五嫚兒
    羅裏吧嗦的小說,前面四分之一刪了影響都不太大,全書刪一半不影響劇情,豆瓣的日本小說評分都虛高2分
  • 鄭梓瑤
    太理想化的故事讓我看得有些不舒服
  • 井初蘭
    所以我不太喜歡看社會派推理小說啊,往往小說內容的精彩程度往往配不上它的評分,而想敘說的道理和試圖揭露的社會現實又猶如隔靴搔癢,不夠深刻
  • 宇文修竹
    太流暢了,讀的時候彷彿就在看一部推理劇,期間穿插着對死刑和人性的探討,難得的是,這是一部有參考文獻的小說,讀完很敬佩作者,也引發了我模糊的深度的對於法律、私型、正義與人性的思考
  • 井葉欣
    看的時候腦中反覆出現的是臺灣電影《目擊者之追兇》,不知道導演的部分關鍵情節設計有沒有受到過小說的影響
  • 危玉英
    一點都不說教的社會派推理,不會有一大堆莫名其妙的線索從天而降,多層反轉一點都不突兀,好看
  • 越玉環
    故事的高潮部分太抓人了,帶着你一起去推理任何可能性,忍不住一直往下看,越往後看才越能明白前半部分的伏筆有多紮實,完全沒有龐雜的支線,乾淨利落,抨擊人性道德,法律制度
  • 屈爾陽
    曲折感人的故事,對死刑過程的描述,對司法的思考,對真相大白的激動,對篇末另一個受害人的惋惜
  • 上官初雪
    月耀衆星,圍繞着死刑制度,從罪犯到家屬再至法律工作者,連法務大臣這小鬼子都出動了,日本或者現代法律的諸多矛盾問題被擺上檯面,對法制問題的思考絲毫沒有減損案件本身的精彩,反而更加懸念,法律和人性兩個變量都在振盪,心理描寫層次太足,無時不在審慎之中,加上角色行爲選擇也多複雜而衝突,最終我們發現正義竟非懲惡揚善,因爲善惡本身就常互相轉化交疊糾纏
  • 聞人飛荷
    【以下涉及劇透,慎入】掰開看幾個案子都不稀奇,作爲最大懸疑放在最後的原初動機案甚至…俗套(但放在這本書裏確實非常合適),我感覺在這裏死刑的存廢不是問題,具體如何量刑如何使用纔是探討核心
  • 殷澎湃
    從開始就可以猜到故事結尾 不是懸疑性很強 重要是表現了一種氛圍 情感以及對死刑存廢問題的探討 但我還蠻關心最後南鄉怎麼樣了
  • 歐玄靜
    ”近年來讀到的最精彩的推理小說之一,不僅描寫的很有畫面感,書裏也引發了很多對刑法制度以及有前科的人如何迴歸社會的探討
  • 包書雲
    怪不得羅翔推薦,看到一半我正奇怪爲什麼要把刑法講得這麼細緻,前半部分幾乎沒有推理,但是關於報應刑論和教育刑論的觀點討論的很深刻,沒想到小說後半部分逐漸開始發力,南鄉和三上這兩個人物迅速飽滿起來,最後兩章太精彩了,直接推向情節高潮和案件結局,忍不住熬夜看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