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蘇東坡新傳

以詩詞爲主線,參考百餘種書目,還原真實、立體的東坡形象 典雅裝幀,四色彩插,全新增訂 餘秋雨高度評價的傳記經典 【編輯推薦】 ◎人生爲何不快樂,只因未讀蘇東坡 蘇東坡是中國文化史上罕見的全才,在詩、文、書、畫等方面都有不俗成就

如此天才,一生都顛沛流離,但他卻能超越個人的悲哀,既超脫現實,又有煙火氣

這種曠達的態度也指引我們獲得自己的快樂之道

◎餘秋雨高度評價的傳記經典,全新增訂 餘秋雨先生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直接引用本書原文,並高度評價此書文字典雅,作者歸結甚有見地

本書已出版近四十年,此次全新增訂,收錄《尋找李一冰》和《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

◎以詩詞爲主線,參考百餘種書目,還原真實、立體的東坡形象 詩言志,所以本書十之八九取材於東坡詩詞,以觸摸他內心的喜怒哀樂

此外,作者參考東坡文集和後人筆記等百餘種資料,考證堅實,筆觸細膩,還原一個真實、立體的東坡形象

◎典雅現代的裝幀設計,四色彩插,極具典藏價值 典雅與現代並行的裝幀風格,封面選用紋理極強的手揉紙,手工粘貼紋理溫厚的環保幼棉,並燙金印鑑

四色彩插,採用100g細膩純質紙印刷,直觀展現蘇東坡及其相關的畫像、作品

【內容簡介】 蘇東坡,天賦異稟的大文豪,無可救藥的樂天派…… 他的標籤很多,卻難以被標籤定義

居高處爲翰林學士,落低谷爲獄中囚犯,一生波瀾曲折都在詩裏見

本書即以東坡詩詞爲主線,兼及東坡文集、後人筆記等百餘種資料,以堅實的考訂和熱情的筆觸,呈現出一個立體的東坡形象

全新增訂版特別收錄《尋找李一冰》和《縹緲孤鴻影──父親與〈蘇東坡新傳〉》,追尋謎樣作者和出版緣由,附錄《蘇軾及宋朝大事年表》

【名人推薦】 一冰先生寫《蘇傳》,不像林語堂看到的東坡,是橫空出世、天才洋溢,他看的東坡是獄中狼狽至極的東坡、虎口餘生出獄後的東坡,是從苦悶中走向曠達自在、從現實接二連三的無情打擊走向一而再、再而三的意志堅強與生命韌性的東坡

——作家 張輝誠 是文字較爲典雅的學術著作,大抵讓蘇軾以其詩文來自道生平,作者的歸結甚有見地

——作家 餘秋雨


  • 呂宏暢
    觀此書需體悟三重心靈:從東坡詩文中體會一代文人在宦海沉浮中的得失堅守;從李一冰的評價中領悟其在憤懣中書寫的同情理解;從自我的人生境遇去汲取豁達樂觀不歸爲歸的強大意志
  • 馬霞綺
    縱觀東坡一生,達至文宗帝師,頹遣天涯海角,才名爲天下公認,也被權臣嫉妒誹謗,直言不諱的他在黨派之間始終格格不入,欲回家鄉的他流落於山南水北
  • 方水卉
    東坡年少成名,又受幾代宋主和太后們的垂愛,偶像劇大男主的資質,卻一生大起大落,既曾貴爲帝王師,又久苦於差役、困於生計,飽受政治迫害,花甲高齡還被貶去蠻荒的海南島,至親至愛,難相保全,門人子侄,皆遭連累,身後還要遭幾十年誹謗封禁才重新被供上神壇
  • 唐敏智
    以往認知中的東坡,詩詞書畫皆通、釋道儒同修、是豪放派詞的先驅、是歐陽文忠之後的天才文人;書中還原了一個和我們普通人一樣的東坡,心情也時常高低起伏、也常招貶謫陷害
  • 狄玲然
    蘇賢良,蘇學士,蘇內翰,東坡先生,子瞻,九百多年啦,您還活着,您會永遠活着,您看到了嗎
  • 孟興修
    感覺整本書的基調都透着一種冷靜的哀傷,以前覺得東坡樂觀、豁達、真誠、豪邁,熱愛生活,交友廣泛,但從這本書的觀點來看,這大多數是他排遣不得意、忘卻混濁現實的方式
  • 聶凌文
    東坡的樂觀,用書中語,實爲一種“蒼涼的樂觀”
  • 項順慈
    反觀現今的許多家長,只知道命令孩子埋頭苦讀,自己卻埋頭刷手機,等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也只會一味指責,卻不反思自己通不過職業資質考覈
  • 蔣千柳
    大悲大苦,卻豁達天命,以禪、道、儒三教爲生命的熔爐,以萬千人民的苦樂爲薪柴,以詩詞書畫文章筆墨爲金石,造就一代不朽之文豪,千古之正氣
  • 上官宜然
    後人都說蘇軾心胸豁達,可是一個如此有才華又心繫蒼生的人,因爲才華被忌憚,因爲耿直被陷害,最後既沒能實現匡扶天下的理想,也沒能實現退休之後和弟弟回家種地的心願
  • 邱靈安
    我通常只說分享,而不說推薦,因爲每個人的讀書口味不同,能被公認爲好書的實在很少
  • 微生宜嘉
    我的出發點可能和大家不太一樣,除了本書描述的蘇東坡的才華和豁達的人生態度之外,我認爲蘇東坡的成就與愛讀書的家風密不可分,父親蘇洵陪讀陪考,給兒子樹立了一個最好的榜樣,還有幼年蘇軾讀《範滂傳》,程母對兒子說,既然你要做範滂,我又爲何不能做範母
  • 融華楚
    做陪讀的作用自不必多說,關於陪考,嚴格來說蘇洵只是陪同兒子進京趕考,但並未和兒子一同參考,但他之前多次參考落榜,每回都更加用功的舉動,也給了兒子正面的影響,所以蘇東坡一生浮沉,作品中卻始終透着樂觀豁達
  • 顓孫心遠
    ”作者的經歷同樣值得一嘆,其子寫老先生以找到一個比自己大千萬倍的歷史人物來緩解自身痛苦,透過東坡懂得什麼是命運,我們這些讀者又何嘗不是
  • 薄冰冰
    今年第26本書,作者李一冰,這是目前公認最好的蘇軾傳記
  • 武紅旭
    一本好的傳記作者和傳主之間必定會有血肉相連的關係
  • 花忻暢
    天下誰人不識蘇子瞻,好多次熱淚盈眶,作者經歷過牢獄,寫出多次謫貶的寂寥,但是蘇軾彷彿是佛陀一般,如此大氣,哎,總是天妒英才啊
  • 潘白竹
    開篇《尋找李一冰》的序,令人震撼,提到作者是在國民黨監獄裏完成的本書,也寫到了李一冰著書的心路歷程,這是吸引我讀本書的原因,讀完之後,覺得相比於林語堂的蘇傳,李一冰考據詳實,他查閱了大量史書和蘇軾那個年代的詩詞文章,又因李一冰本人有着跟蘇軾類似的遭遇和經歷,讓他能深切的體會到900多年前蘇軾的痛苦與達觀
  • 水湛芳
    李一冰先生的蘇東坡新傳是我讀過最好的東坡傳記,因爲個人的經歷與蘇軾的契合更能去發現那個在苦難困境中仍然樂觀爽朗的東坡
  • 諸葛覓晴
    修行56th,穩壓林作,編織了一出橫跨千年,蘇軾以其文字鼓舞勉勵作者度過至暗時刻,而作者反哺以一本質量絕佳傳記這樣的文壇佳話
  • 壽千凡
    此書高段在將真字寫的淋漓盡致,蘇軾致力修仙似道,立功立言立德爲儒,交遊高僧引禪入詩似釋,實則三頭不靠,乃是一個率真隨性真性情的真人,葉嘉瑩所謂人中仙的說法僅在蘇軾灑脫時爲真,蘇軾時而灑脫時而鬱郁,性格心情如你我般有起伏有弱點,絕非如謫仙般時時不履紅塵
  • 霍澎湃
    此書另一難得處是作者經歷如許多,全無以文載道抒發自己的慾望,只是用相同境遇更好的理解了蘇軾,寫得更深刻,這種分寸感是極可貴的
  • 李春柔
    東坡者,亦有凡人之困苦遭遇與精神困境,少年意氣,胸懷天下,出仕無常,詆譭相伴,一生漂泊,歷經劫難,卻本性不改,非有超強的精神境界者不可經歷此人生種種
  • 有琴思雲
    這套書走全景風,把東坡先生的人生寫得極細,非要補充的話,也許還可以加上東坡先生是地地道道的“摩羯座”
  • 諸玉軒
    第1000本書給我最喜歡的古人~ 蘇軾在黃州的東坡上懂了陶淵明,李一冰在牢獄之災中懂了蘇東坡~
  • 居展鵬
    因爲摻雜着很多文言文 所以其實我讀起來是很困難的 要不是對蘇東坡已經有所瞭解 可能我是看不下去的 在鄭州的時候看《蘇東坡的河南》 提到蘇東坡“生性豁達” 蘇東坡一直在問 “我 真的豁達嗎” 即沒實現治國平天下的抱負 也沒能和弟弟對牀臥榻 歸園田居 他說一蓑煙雨任平生 也比誰都在乎百姓社稷 現代學人葉嘉瑩分析這兩大詩仙的不同,以爲李白是“仙而人者”,以其恣縱不羈的天才,生此庸懦鄙俗的人間,不爲世容,原是命定的悲劇;東坡則是“人而仙者”,所以他和我們一樣有做人的煩惱和痛苦,不過他有幾分飄忽的仙氣,得從超越凡俗的曠觀中,獲得解脫
  • 閻又鬆
    讀這部書的過程中,我的心一直始終跟隨着千年前的東坡居士的經歷一起起落,從眉山到京城,從杭州到黃州,從惠州到儋州
  • 芮念雁
    有幸在2024年初春藉由此書陪着東坡先生走完了一生
  • 黨和澤
    下冊(從第九章開始)比上冊好看很多,杭州去來這章,其實整個下冊都看得真讓人不勝唏噓,想長長的嘆口氣:唉~~好像每次看到有關蘇軾的,都是如何的雲淡風輕的瀟灑,走哪玩哪,走哪喫哪——整西湖,建蘇堤,喫個東坡肘子啥的,特別淡定會享受生活…從這本書才瞭解到被貶到嶺外後有多慘,尤其惠州好不容易買房一家團聚,又要過海去海南,連肉都沒得喫…另外,書裏的閃光點,不光是蘇軾,弟弟朋友之間的,超脫於物質之外的士之精神,還有兄弟情誼,語言貧乏,只能說:特別棒
  • 茅振華
    「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瘴海炎陬、去若清涼之地」「九死南荒吾不悔、玆遊奇絕冠平生」的東坡,為政論學、處世待人,皆以「求真實用」為準繩的東坡,一冰對其遭人誣損、絕境求生的體認,一如東坡追慕淵明,「出處固不同,風味亦相似」,可謂字字泣血矣
  • 毋憐南
    李一冰先生心中的東坡是“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東坡,是“瘴海炎陬(zou),去若清涼之地”的東坡,是“九死南荒吾不悔,茲有奇絕冠平生”的東坡
  • 葉依波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東坡,作者筆下的東坡,是“成固欣然,敗亦可喜”的東坡,是“瘴海炎陬,去若清涼之地”的東坡,是“九死南荒吾不悔,茲遊奇絕冠平生”的東坡
  • 言福水卉
    不如林語堂版的蘇東坡傳
  • 弓谷槐
    讀完,對中國歷史也可概攬兩弊:一爲上之傳承,二爲下之吏富
  • 莫秀婉
    另外書中提到林語堂《蘇東坡傳》是寫給外國人看的,深以爲然
  • 雍書竹
    最開始讀的是林語堂的《蘇東坡傳》,但無疑是一冰先生的這本傳記,才讓我真正的愛上蘇東坡其人和其文的
  • 邴小凝
    ”之前看過林語堂英文版《蘇東坡傳》的中譯本總覺得不太過癮,希望能看到一本由中國文人用本國語言寫的,結合蘇東坡的詩,詞,文對蘇東坡所處的政冶,歷史,文學,生活等方面的闡釋,豐富多彩的展現出擁有儒、道、釋強力支撐的蘇東坡在面對官場的失意,生活的艱辛,是怎樣以他的生花妙筆寫下了他雖顛沛流離,卻知足長樂的一生...沒想到我的這一奢望竟然心想事成了
  • 謝鴻遠
    做人,可學蘇東坡;寫傳,可參照此“東坡新傳”
  • 蒙清韻
    總覺得新傳有更大的野心,要借蘇軾寫一寫中國傳統的政治文化,可惜很多處點到爲止
  • 魚涵暢
    林語堂作《蘇東坡傳》,好似戴着粉絲濾鏡,把東坡寫成一個看破官場百態,人世浮沉,超凡脫俗的仙人
  • 談飲香
    寫傳者借爲東坡立傳而澆自己塊壘,許多悲切的感同身受溢出來,正如立傳者兒子後記所言:“他寫《蘇傳》,是找到了一個比自己大千萬倍的歷史人物,告訴自己:這點冤屈不算什麼
  • 唐採波
    後記中李雍說父親寫《蘇傳》,是找到了一個比自己大千萬倍的歷史人物,告訴自己:這點冤屈不算什麼
  • 常子愛
    以前讀林語堂《蘇東坡傳》,只覺喜不自勝;今讀李一冰《蘇東坡新傳》,方知更具氣象
  • 塗欽翠曼
    中學時候讀過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和洪亮的《放逐與迴歸》,前者仿若乍見之歡,後者曾爲我帶來強烈的文學和思想的衝擊與欣喜,一面期末複習一面忍不住寫詩填詞,當時的靈氣也是我讀了理科之後一直未加鞏固致用而再也難以尋覓的了
  • 公良興朝
    相較於林語堂的蘇東坡傳,新傳的脈絡更加清晰,態度也更爲中立,雖然從字裏行間仍能看出作者對蘇東坡的崇敬,但顯然已有所剋制
  • 雷採藍
    讀過《蘇東坡傳》更知《新傳》的鞭辟入裏
  • 秦春桃
    這本書讀了很長時間,耐讀,作者把蘇軾生平與作品相融合,不但讀到傳,也讀到史與文
  • 公夜雲
    青中年時的豪放捷才才更貼近腦海中“真實的蘇軾”,杭州、黃州攜友漫遊、帝王宮裏上朝諫言的才更像是慣常印象中的蘇軾
  • 席瑩白
    直到今日才瀏覽了他的一生,有些詩詞再看又已經不一樣了,包含的背景、處境、寓意又更豐富了
  • 冉惜芹
    0818看完,很好,很紮實,看的很投入,雖然引用的詩詞部分沒有很仔細去讀,但整體感覺還是受觸動,猶如身在其旁
  • 梁丘寄柔
    這本比林語堂的蘇東坡傳好很多~林的版本里總有種寫給歐美人看的獵奇感,很多中華文化當中原本無需解釋的默認背景都要刻意解釋一下,就讀着很崎嶇……李一冰這本讀起來就很順暢愉快了,史料也更豐富生動
  • 通鵬飛
    感謝李一冰先生縝密的考據和詳細的撰述,讓我認識到一個全新的蘇軾,也讓我讀到更多蘇軾的詩文,讓我領略了面對人生苦難時蘇軾的一顆安定心
  • 諸梅花
    讀這本書時,一邊按着順序重讀東坡的詩文,對他的仰慕與日俱增
  • 郝嘉誼
    一年多前偶然看到這本《蘇東坡新傳》,粗略翻了幾頁,便爲這古樸的行文風格所吸引,今年年初開始寫畢業論文的時候,整個人壓力很大,痛苦不堪,便將這本書翻出來,想要藉助崇拜之人的生平作品再給予自己力量,每天睡前讀一些些,故而整個閱讀過程持續到了今天
  • 茅英飆
    李一冰在後記中,曾寫能爲蘇集作注,學問見識需追大蘇,觀其寫傳,參閱文稿資料必然甚廣,甚詳,以見識論,書中朋派筆禍之流毒,李老必然身歷而深惡痛絕,且可爲當代鑑
  • 卜英叡
    此前讀過林語堂先生寫的《蘇東坡傳》,雖不如李一冰先生所著之詳細,但已大致瞭解那個時代背景下不同人物命運和國運的走向
  • 費雲英
    讀《蘇傳》後記,李一冰之子的一句話令人動容,“我覺得父親很寂寞”
  • 秋志尚
    儘管旅居海外多年,蘇傳的落款處李一冰仍自稱爲“杭人”
  • 蒼胤運
    《蘇傳》不僅是在寫蘇東坡,同樣熔鑄了李一冰對於酷烈無常命運的感受,詩人幽微難言的內心世界大概只有同樣心境的人才能道出箇中滋味
  • 居天藍
    以下來自一位老父親的激贊——餘秋雨恰如其分的評論《蘇東坡新傳》道:“是文字較爲典雅的學術著作,大抵讓蘇軾以其詩文來自道生平,作者的歸結甚有見地
  • 黎頤真
    建議讀完此書後,對照着讀朱剛的《蘇軾十講》,恰好能做爲此書的補充和深化
  • 伯賞念夢
    也被蘇軾生命中很多細小而微的事件感動,比如與各自奔赴任所時感嘆兄弟倆難再有夜雨對牀之樂,在杭州通判時除夕夜面對衆多囚犯而生的惻隱之心,烏臺詩獄寫給親人的絕命詩,二度任職杭州給做扇的債戶題詩寫字還債,初到惠州做公益收斂屍骨的義舉等等,讀到這些具體而微的事件,我的眼角都會有些溼潤
  • 路剛捷
    這種細微的感動是我自己從蘇軾的詩文中讀不出來的,感謝李一冰先生寫的這麼好的蘇傳,能讓更多讀者更加走進東坡,瞭解蘇軾
  • 諸葛恨真
    讀完後,想把以前讀過的蘇軾傳記都改打一星
  • 邴南風
    歷時半年多我終於看完了,這一生長到我作爲一個讀者都覺得怎麼這麼困難…蘇軾真是(美)強慘本人
  • 樊依波
    上冊基本按照蘇軾詩文的創作年代來展開敘述,詩文引用過多,而且還要加上作者的解讀,比較繁瑣臃腫,下冊是按專題分類敘述,多來自宋人筆記,事無鉅細,缺乏剪裁,其實完全可以精簡後納入上冊的年代敘述,能節省不少篇幅
  • 蘇凡兒
    因爲坐過牢,作者對蘇軾的性格心理上還是有自己的獨到見解,蘇軾給人的感覺一直是瀟灑曠達,其實他心直口快,胸無城府,不善於處理和同僚之間的關係,容易得罪人,遇到紛爭就想上書引退,可以說他做爲一個政治家是失敗的
  • 凌興文
    但蘇軾卻是做朋友的最佳人選,正如余光中說的:旅行,不要跟李白一起,他不負責任不現實,杜甫太苦太嚴肅,蘇東坡就很好
  • 權千柳
    最後不得不感嘆,蘇軾的社交真的是太牛了,精力不是一般旺盛,走到哪裏都會訪朋友,遊古蹟
  • 竺博麗
    “每個時代,每一個人,都能從他這面大鏡子裏,發現自己懷有與他同樣的感情,同樣的理解,同樣的詩情畫意,只是我們說不出那些天生的好言語來
  • 榮姝美
    但除此之外,亦有在牢獄中震悚的蘇軾,亦有在政治風雲中疲憊倦怠不斷請外放的蘇軾,亦有北歸時見故人零落對牆而哭的晚年蘇軾——這些固然與豪放才子的形象一點都不沾邊,但這一切又都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