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漫畫電影史

《《觀察家報》推薦 迷影人士必讀漫畫 圖像小說版《認識電影》 繼《非平面》之後又一部非典型漫畫論文 妙趣橫生的圖像導覽帶您暢遊影史百年長河 ◎ 編輯推薦 ☆ 圖像小說版《認識電影》,迷影人士必讀漫畫 當作爲“第八藝術”的電影碰撞“第九藝術”的漫畫,會誕生出什麼樣的思想火花? 如果說每一部電影是一場夢,那麼這部漫畫就是300多個夢的經典串燒: 從《火車進站》到《盜夢空間》,從《發條橙》到《閃靈》,海量經典場景、經典角色以漫畫形象出現,目不暇接,讓迷影讀者有“看圖猜電影”的樂趣

書末附有漫畫中出現過的所有片目與引用著作,把所提及的影片都刷一遍——或者更簡單粗暴地一書在手——您就是對電影史張口就來的資深影迷

☆ 獨到的視角,通俗易懂的形式 《發條橙》《趣味遊戲》《爲所應爲》裏的角色爲何要直視鏡頭? 《出租車司機》的故事爲什麼只能發生在紐約大街上? 《閃靈》裏的酒店到底有什麼玄機? 關於時間與記憶蕞出色的影像,來自哪部影片?(答案均見本書) 每章以“眼睛”“身體”“場景和建築”“時間”等主題切入,用生動形象的方式深入賞析佳片,深入淺出,既有學術的嚴謹又有閱讀的愉悅

看完這本書,你不會再帶着同樣的眼光去看電影啦! ☆ 一封以愛封緘,寫給電影史的“漫畫情書” 跟《理解漫畫》一樣,本書中的作者給自己賦予了一個親切、富有人情味的漫畫形象,就像《神曲》中的維吉爾之於但丁,帶讀者穿越電影的幕後、前臺與歷史

這是一部只有愛電影的人,才能畫出來的“懂電影”的漫畫

這是一封洋洋萬言,以漫畫形式寫成的迷影情書

◎ 內容簡介 《漫畫電影史》用漫畫的形式,通過“眼睛”“身體”“場景和建築”“時間”“聲音與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技術與技術恐懼”等七個章節來賞析電影

引用了豐富的電影例子與理論著作,爲讀者提供一種新的欣賞電影的視角

◎ 媒體推薦 “羅斯真正瞭解他要說的,他在案例教學和細節分析上展現出良好的品位

” ——Total Film “非常讓人享受……閱讀過程很輕鬆

” — —《衛報》 “《漫畫電影史》很有啓發性,既容易接受又十分有趣

” ——《圖書館雜誌》 “這就是放映員們所需要的

” ——《觀察家報》月度圖像小說


  • 淳于雲嵐
    對於電影小白來說,電影理論艱深了些,對於電影骨灰而言,又太淺顯了,本書的目標閱讀人羣是那些剛入門又想看點門道的影友
  • 嚴雪松
    漫畫的方式可以讓你更輕鬆地入門,但如果真的想要知道更多,最後還是得經歷那個痛苦的閱讀和學習階段,千萬不要迷失在金句大全之中
  • 駱依雲
    比想象中要更專業,當然比起索然無味的大部頭是要通俗一些~
  • 安穎慧
    很適合對電影產生興趣的初級影迷閱讀,解答及揭示了很多我們在觀影時沒意識到或者想不到的東西
  • 彭志義
    電影史一般都是那種厚重的大部頭,對於大多數普通影迷來說都是望而生畏的
  • 端木長卿
    但是,如果你想從一部電影中看到更多,電影史是必須要跨越的臺階
  • 曲陽霽
    這本《漫畫電影史》並不能替代那種大部頭的影史專著,但它是一個不錯的輔助臺階,能夠幫助你更快地 進入到電影史的大門
  • 梅子騫
    三星半,有些失望,電影史這種本該大部頭的難啃書籍能想到用漫畫的形式展現給快餐閱讀時代下的年輕人是值得表揚的,但是正因如此每章內容都基本是幾部電影的梗概串聯,講場景建築或聲音或科技恐懼都不夠深入,基本上也沒有什麼新鮮的東西,適合完全業餘的影迷隨意消遣看看吧,學術性欠缺地很,但一個半小時就基本可以看完
  • 璩豐雅
    通俗易懂,不算太全面的電影史,從幾個角度來講了電影的發展,注重的更是拿例子來講,畫出來的東西也挺可愛適用於那些中度的影迷來看,補充一些電影的常識
  • 滕紅旭
    沒想到會是一本挺學術性的圖像論文,從七個角度對電影這一事物進行了剖析
  • 鳳安夢
    像是讀一篇圖文並茂的電影論文,每個章節都像是一門簡短的影史課或導論課的課堂內容,對於已經熟悉所涉及到的主題的讀者來說,它並不怎麼深入,但是對於電影入門級的朋友來說,它是個不錯的概述
  • 宮綠柏
    讀的時候非常心虛,沒想到是這麼嚴肅的學術內容,暴露出我的電影史是有着多大的空白
  • 魚芮佳
    眼睛 身體 場景環境 時間 聲音 意識形態 技術 七個角度解析電影
  • 司徒友桃
    作者以漫畫爲形式,以時代、社會、科技隨時間的發展爲縱軸,視覺、聽覺、意識形態、技術等方面爲橫軸,深入淺出講解電影史知識,以及作者的思考
  • 閭丘山彤
    從不同的角度講述電影的歷史,看——關於攝影和拍攝手法;身體——關於人物和動作;聽——關於聲音和語言;時間——蒙太奇和剪輯;建築——場景設置和搭建;權力與意識形態;技術與技術恐懼
  • 封忻暢
    此書仍然值得推薦,在於集大家之成,整合各家所言,“聲音”“特效”“意識形態”“建築”連“時間”這一懸乎的事物都有提及
  • 賁芸芸
    主題切入的安排很好,作爲電影表現形式和內容主題及文化社會學意涵的眼睛(視界)、身體、空間(佈景)、時間(剪輯敘事)、聲音與語言(視聽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技術載體與技術恐懼
  • 韓初蘭
    從眼睛、身體、場景與建築、時間、聲音與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技術等多個方面剖析了電影發展
  • 葛芷天
    以漫畫的形式從眼睛、身體、場景、聲音、意識形態等方面記錄電影的發展,並在發表自己的看法的同時穿插電影研究者的觀點,有趣也有啓發性
  • 聞英逸
    全書分不同主題去剖析電影歷史以及電影文化在社會上的影響,我很喜歡最後兩章“權力與意識形態”和“技術與技術恐懼”的內容
  • 廉麗芳
    這不是用漫畫畫出的電影編年史,而是選取了關於時間、身體、場景、技術、權力、建築等角度,融合個人喜好和經典電影畫格深入淺出的大衆電影理論,既通俗又漲知識,有獨到深刻的見解又不沉悶,無論電影初學者還是愛好者都能從中找到享受和品味之處,作者像用意識流和閃回的方式電影如何與時間、與人類形影不離,“很多人在城市裏行走時,體驗到了那種突發的、奇怪的穿梭於電影佈景中的感覺,這確鑿無疑是電影世界的一部分
  • 邵華茂
    最喜歡身體、意識形態和技術恐懼三堂課
  • 勞成文
    眼睛是觀看的工具,在凝視中隱含着一種權力,關於我們觀衆的窺視欲和父權制的規定視角;身體是限定角色的框架,文化規定着我們對身體的想法,那些噁心肉慾的電影一刻不停地提醒我們身體的脆弱與終將衰竭;場景和建築是影片發生的基石,而它們時而穩固時而不斷變化大性質正隱喻着電影本身;電影是時間的藝術,導演像雕刻師刨去不必要的時間,給觀衆以被加強、豐富、拉長的時間;聲音中同樣隱藏着權力,並且展示着獨特的生存和語言的不可靠;電影是意識形態的爭論場,而我們的思維在不知不覺中被重塑,白人男性的話語權如今在不斷被挑戰;電影正是在技術中產生,又在技術中恐懼
  • 卜宜然
    感覺像在上通識課,尤其談意識形態和技術恐懼兩部分值得學習
  • 懷友梅
    多抓魚湊單買的,沒想到意外得好看,本來以爲就是按照電影技術視聽語言那些來分類梳理的傳統電影理論,但沒想到根本不是,其實是文化研究/電影研究領域,尤其從意識形態層面去分析電影文本和視聽,很好看,漫畫形式看着也不累,被安利了很多小衆片
  • 宓語芹
    用漫畫形式講電影史挺有趣的,從眼睛,身體,場景與建築,時間,聲音與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幾個方面來列舉熟悉的影片,不同角度去看一部電影
  • 蕭冰冰
    漫畫版電影史,弱時間線,重主題的抽取與歸結;弱技術,重文化的重塑與演繹;作者大量引用《成爲約翰.馬爾科維奇》、《盜夢空間》、《鏡子》、《終結者》等經典電影,以及卡塞蒂、穆爾維、巴贊、德勒茲、齊澤克等人的評論,帶有強觀點輸出的鉸接起電影在性別刻板印象、種族主義、社會規範、權利與意識形態等層面的文本的隱喻
  • 米清韻
    湊單買的,反而最先看完,以漫畫的形式講述電影史,並不是時間順序地平鋪直敘,而是以“眼睛”、“身體”、“意識形態”等爲章節,探討電影藝術的本質,在看似簡單的圖畫旁引用各種理論著作,可以說是即直觀有趣,又能給人以思考,本書即適合普通影迷看,也能勾起電影專業學生的興趣,非常值得
  • 甄哲美
    分爲“眼睛”,“身體”“場景與建築”“時間”“聲音與語言”“權利與意識形態”“技術與技術恐懼”幾個方面介紹,結尾處還提到了日漸豐富的同人文化
  • 山靈萱
    不過它不是以類型出發,而是以眼睛、身體、時間、聲音、場景、意識形態、技術恐懼等等的角度,去“認識”電影,提出了不少有意思的觀點,但好讀
  • 薄春柔
    以爲會是縱向按時間順序來講電影史,但是作者很有心,以不同的總結切入點來講述,通過“眼鏡、身體、場景和建築、時間、聲音和語言、權力與意識形態、技術與技術恐懼”七個方面解析電影史,生動有趣,讓人印象深刻
  • 慎孤菱
    是一本有點意思的小書,前半部分聲音影像什麼的打開好奇心,後半部分關於意識形態和技術恐懼發人深省
  • 商牟芸芸
    七章裏《身體》《時間》《權力與意識形態》三篇對我來說更有意思,從不曾考慮的視角來看待電影
  • 晏孤容
    與其說是漫畫,不如說是插圖版的學術論文😂期望值有所偏差,但其中很多觀點和論述還是很有啓發性,“男性凝視”和“權力與意識形態”部分尤爲印象深刻~
  • 關半青
    在漫畫書裏找電影場景的彩蛋也算是看這本書的一大樂趣,裏面還畫了花樣年華,臥虎藏龍和英雄的場景;最本書和其他電影歷史書相比的最大不同就是提到的有些電影年份相當現代,可以看到前幾年剛上映的電影的分析,不過這也證明了足夠優秀的當代電影是非常容易被載入史冊的;這本書的結局談到了電影中的技術焦慮,恰逢上個月李安的《雙子殺手》上映,我們一邊在電影裏表達對技術發展的恐懼,電影卻又一邊在靠技術來提高觀影體驗,感觸可以說是非常深刻了
  • 商牟飛航
    比起編年史,這本書是圍繞幾個主題講電影的演化,還比較淺顯但顯然比以爲的要更理論一些
  • 葉恨蝶
    不算電影史,更偏向於電影理論,內容一點都不水,乾貨滿滿,附帶的理論出處很實用,最好玩的是那些被畫出來的經典電影人物和場景
  • 桓千凡
    並不是史,基本上是幾句話引用學術理論經典+熱片配冷片的組合
  • 鮮于嫺淑
    入門還是推薦認識電影吧,這個適合理論愛好者與冷片愛好者
  • 宰靜白
    原以爲是用漫畫的手法還原一些影史經典鏡頭順帶推薦一些影史經典,沒想到是用這種深入淺出的方式談了一些電影裏最基本的概念和元素,藉此探討電影的本質與意義
  • 韓覓山
    其實應該是“漫畫電影理論史”,按照時間線與不同的主題,用圖文的方式生動介紹了許多重要的電影理論
  • 穀梁韶麗
    調查一下,多少人以爲是「漫畫電影」史
  • 元芷文
    對於影迷來說也許是一場驚喜的彩蛋發現之旅,對於我來說更像是一個大型電影介紹會
  • 隗雅懿
    雖然是漫畫形式呈現,但每一頁每一個漫畫都包含了巨量信息,甚至於一格漫畫中的每一個物體都照應着一部電影
  • 符修謹
    這本書比較類似film essay,用視覺化的方式講一個電影相關話題,喜歡這種方式的人應該也會喜歡這本書
  • 雷醉香
    所以這是一本值得二刷,甚至三刷的書,隨着看片量的提高,你對電影的看法在發生變化,那你對這本書的看法也一定會發生變化
  • 慕容從露
    漫畫結合電影理論,分別從七個方面對電影進行了敘述,引用的電影案例非常恰當,漫畫中不時還有一些彩蛋,整體閱讀體驗不錯
  • 戎寄容
    讀之前以爲是“漫畫電影”史,讀了才知道原來是學術向的漫畫“電影史”
  • 暨飛航
    是漫畫“電影史”而不是“漫畫電影”史
  • 梁丘書竹
    除了文中提到的電影,漫畫中出現的電影更加多樣,驚喜也很多
  • 喻驪雪
    通過大量的電影傳遞觀點和視角 漫畫只是一個殼 最後兩章可以給到五星 以及其簡單明瞭的形式講清了電影背後的權利與意識形態 最後一章傳遞了一種開放包容的價值觀
  • 崔凝荷
    在書店站着翻完了,文字部分講得很清楚,快速get瞭解讀電影的幾套經典概念體系,漫畫本身太規矩,沒有太多可看性,如果把涉及的B級電影畫面做下處理,直接插劇照會更有衝擊力
  • 況郈苑傑
    權力與意識形態這章講到西方歷史上的審查,上等人自認爲下等人"需要被保護",政治對電影的潛規則影響(美國片方需要借軍方設施和贊助,所以也接受他們的審查)
  • 呂修偉
    比如:觀看之中暗藏權力,主流電影慣用技法迫使觀衆以老套的白人、男性、異性戀窺淫癖+父權制的視角看待世界
  • 淳于祺福
    和看到封面時的想象不太一樣,雖然用漫畫的方式去輕鬆呈現,內容上是嚴肅的電影理論領域,有很多觀衆與電影、電影技術和行業及(傳統男權視角、審查、意識形態)看世界的方式都給我很有啓發
  • 巢佩珍
    又及“聲音”一章,又有點大題小作了,這一章幾乎是在討論語言的變形對敘事對電影中的世界的影響,談及“聲音”很少提到音效的作用,實在不可思議
  • 袁夜梅
    包括,男性凝視、恐怖片配樂、種族問題等等,特別是最後一張關於電影和技術的分析,似乎僅停留在了哪些電影是怎麼害怕技術對人的影響的主題歸納上
  • 韓光輝
    最棒的點是思考了電影作爲“權力系統”的一環, 最初的電影慣用技法迫使觀衆以老套的白人、男性、異性戀的視角來看待世界,政治和技術發展對電影產生潛規則影響,也影響着觀衆的世界觀
  • 緱亢明俊
    真的非常學術,感覺回到了大學時上美學和西方文學理論的時候😂7章每一章都很有點,比如電影中人物的眼睛,是觀看者的視覺延伸,而電影中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比如傳統男權視角)就會潛移默化影響觀衆對世界的認識
  • 蔣清昶
    裏面有一些電影沒看過,打算標記好對照着list去補片了
  • 熊憐雙
    裏面探討的問題不僅比預想中深刻,配合漫畫的形式反而還言簡意賅了起來,圖像配合文字都在挑重點
  • 鬱笑槐
    可惜都是一筆帶過沒有深入講解,漫畫佔用了較大篇幅所以內容較少,個人認爲不如讀一些真正介紹電影的文字類書籍
  • 殳凡白
    以漫畫的形式介紹電影是一種很好的切入方式,其中對於入門者的複雜難懂因此消解了
  • 吉淑靜
    也虧了用漫畫這種兼顧文字和圖像、又有跳躍性和靈活性的方式表現,書裏對電影名場景的表現力特別強,有時候看到前一頁探討的話題想會不會聊某部某部呢
  • 逯山彤
    看到”漫畫”二字會誤以爲是一本相當通俗易懂的書,殊不知一般影迷許多內容都看得一知半解,哪怕是老影迷恐怕也未必能全盤接收,其實要說是“電影史”,這本書更像是從不同角度去重新解讀電影,書中用大量的經典影片來佐助講述觀點,這在一定程度上讓讀者更加便於理解,當然這也對你的看片量提出了要求,如果碰到沒看過的片子那反倒更加雲裏霧裏
  • 崔亦絲
    漫畫形式挺雞肋,基本沒看,都直接看文字了
  • 韶同光
    20年雙十一買的吧 有一點點淺 入門看挺好的 漫畫形式有點多餘 不如插圖 然後把文字都引出來 再深一點
  • 傅青楓
    用漫畫的方式解讀電影,內容其實很學術,感覺這種方式比圖片配文字更方便舉例,連起來讀與看,就是不會動的解說視頻
  • 尚陽輝
    雖然是漫畫這樣比較淺顯的表現形式,但每一格的內容都很深入,我是一格格看下來做筆記的,提到的一些影片如果能及時找到原片來看配合使用效果更佳,可以更加精準地捕捉到這部電影的亮點與精妙的鏡頭語言
  • 閔子真
    總的來說是一本非常有幫助的電影史學書籍,在看了大量大部頭的史學類書籍後,這本書的出現令人眼前一亮
  • 邰和宜
    更有價值的是統一放在書末尾的批註,不僅對每句話每格漫畫的來源做註解,還適時的推薦不少同類佳片,真是太爽了
  • 賀燁燁
    迷影必備 五星好評 是一本讓我捨不得讀的那種類型 一天一章省着看 本以爲是影史梳理 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看電影 很學術 但很易懂 非常適合我這種學術渣渣 有助於打開思路 進一步拓展閱讀
  • 蒯嘉穎
    一部非常學術的“漫畫書”,看第一章的時候還以爲作者會按照電影史的發展來寫,但後邊幾章時間脈絡就越來越淡化了,總體上還是比較非線性的,通過幾個與電影相關的分論點,結合電影、影評及理論著作的引用來輔助論述,最後附的拓展閱讀的書目和影片也不錯,總體讀來還是蠻有樂趣的
  • 敖文漪
    看任何一本電影書都覺得自己閱片量太少了,需要補課
  • 習凝雪
    看多了密密麻麻的文字類電影書,換一雙眼睛、換一種方式去看,用漫畫的形式回顧電影史、解讀經典電影,可謂別出心裁、腦洞大開,大膽有創意,就像上一堂含金量很高的公開課,既漲知識,又不沉悶,一點不累,輕輕鬆鬆就掌握了知識點,影迷之間護送禮物之選,認識電影、瞭解電影必看
  • 狄晴曦
    作者對電影滿滿的深愛,不要害怕電影,電影沒那麼可怕也沒那麼重要,眼睛是恐怖片首要器官,male gaze男性凝視,unreliable narrator s不可靠的敘述者,slashed films變態殺人狂電影,gazing back回望打破第四堵牆,method acting方法派演技,jump cuts跳切,vérité style真實電影風格,technophobia技術恐懼症,Nollywood尼日利亞瑙萊塢,slash fiction同人,想象原作中同性角色間性關係,slash斜線符號代表撮合配對標註,書末電影參考片目看過的多於三分之一,
  • 霍思雲
    “電影的力量不只是教導我們去遵從,而是讓我們擴展思維去探索不同的世界觀,並挑戰我們常常認爲是理所當然的社會規範”
  • 景雁蓉
    電影的力量不只是教導我們去遵從,而是讓我擴展思維去探索不同的世界觀,並挑戰我們常常認爲的理所當然的社會規範
  • 宣昭昭
    電影的力量不只是教導我們去遵從,而讓我們擴展思維去探索不同的世界觀,並挑戰我們常常認爲是理所當然的社會規範
  • 呂飛荷
    書裏有句話很棒:“電影的力量不只是教導我們去遵從,而是讓我們擴展思維去探索不同的世界觀,並挑戰我們常常認爲是理所當然的社會規範
  • 應志文
    “電影的力量不只是教導我們去遵從,而是讓我們擴展思維去探索不同的世界觀並挑戰我們常常認爲是理所當然的社會規範”
  • 宮承顏
    作者涉獵挺廣,讀的過程中認識了一些小衆但有意思的電影,作者對影片的歸類、影評觀點的歸納有點啓迪
  • 徐凡雁
    不是教你怎麼看懂電影,而是告訴你電影的意義,他是怎麼被作者們運用、怎麼影響現實社會的,很有意思
  • 屈浩曠
    wow真的很不錯,絕不是什麼簡單的電影入門相反非常學術,各種引用舉的電影例子也都很棒,適合對電影史有一定了解的人閱讀,每一小格里都是某部電影的經典畫面,真的好有意思
  • 遊碧春
    漫畫敘史的形式很容易流於過度通俗,但本書在通俗之餘給人更大的感受是“畫格-蒙太奇-私人趣味”的聯動,每一章也都選取了奇妙的視角,於是才能達成從慣常講述中跳脫而出的敘史感
  • 權敏叡
    雖是漫畫卻立於理論之上,幾乎每個章節都會讓人多少獲得一些新的啓悟,但是作者對電影理論、電影哲學的引用過於蜻蜓點水,未及展開就戛然而止
  • 曹凡霜
    很有意思的一個角度看電影,用漫畫的形式講電影史,隨手翻一頁就是熟悉的經典電影畫面
  • 胡昊穹
    然而每種主題,作者都儘可能詳細劃分,列舉不同的電影,儘可能進行闡釋,並強調同類影片與人類的心理關係和矛盾
  • 班霓雲
    雖然以漫畫形式呈現,但內容和畫面都是精心安排設計的,有好多電影還沒看過,看到看過的電影會很激動,畫的也傳神
  • 姜飛荷
    這就像電影版本的《理解漫畫》似的,作者都是極其專業的,但是更厲害的是能用趣味性的方式表達;看這書很好玩,我喜歡文化理論的角度,然後尾註也不要漏了,書裏的電影參考片目看得越多更有串起來的快感也就是每章節的標題,和作者一樣從小就愛上了身體恐怖片,侏羅紀公園也是我剛上小學時初次受到震撼的影片,接下來我就和異形,終結者,哥斯拉這類影片結緣奠定了我的基礎喜好
  • 史冰楓
    與想象中不太一樣,感覺會很適合做成類似《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這樣的通識影片
  • 卻成文
    還挺喜歡的,但是個人覺得更適合閱片量巨大的電影愛好者觀看,不然的話體驗可能會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