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危險關係

只要一場婚外情,就足以奪走夫妻或情侶之間的美好關係、幸福、認同感

如此普遍的行爲,人們對其理解卻十分膚淺

對於這個源遠流長,人們普遍避而不談卻又奉行的禁忌行爲,我們該如何理解?人們爲什麼會出軌?爲什麼即使是看上去幸福的婚姻也難以倖免?婚外情爲何傷害如此之深?每當我們說到“出軌”這個詞時,我們到底說的是什麼?是否存在絕對不會發生婚外情的婚姻?我們能否在同一時間愛上好幾個人?婚外情是否可能有益婚姻?對婚姻抱有浪漫期待,會否反而導致我們背叛伴侶? 作者在本書中描述多個真實故事,並從心理與文化分析角度切入,格調明快而又引人入勝

過去十年來,作者周遊多個國家,輔導過數百對面臨婚外情變故的伴侶

她認爲,背叛行爲固然帶來傷害,但這是可以治癒的

婚外情也可能讓雙方再次建立新的婚姻關係

只要方法得當,夫妻都將能在這個猛烈的人生經驗中成長,無論他們最終是和解或分手

作者還認爲,婚外情讓我們對現代婚姻關係所學甚多——認識到我們在期望什麼,想要什麼,覺得自己應當得到什麼

婚外情打開了一個獨特的窗口,我們從中可窺見自己內心與文化中有關愛情、誘惑與承諾的觀點

她從多個角度探討犯禁之愛,與讀者對形形色色的現代婚姻共同展開一場誠實袒露、啓迪人心及趣味盎然的探索之旅

《危險關係》充滿閃亮的智慧,並提出一個大膽的架構,讓我們對錯綜複雜的愛情與渴望有所洞悉

正如作者所說:“愛都是糾纏不清的,外遇更是如此

然而,外遇也是一個無可比擬的窗口,讓我們能夠窺見人類心中的裂縫


  • 席博麗
    人們無法斷絕一些關係是因爲無法拋棄在某些關係中發現的新的自我
  • 向谷玉
    我的takeaway是,在任何關係中的終極追求都是要尋求自我成長,以及永遠不要把被認可被理解的需求放在某個人身上,而是嘗試自己去滿足自己,這纔是浪漫的最終奧義
  • 章娜蘭
    贊同婚外情是自我發現的一種形式,是對新(或失去的)身份的一種探索這一說法,真心覺得出軌絕對不是婚姻中最大的問題
  • 經慧心
    也不要妄想看完就可以理解婚姻和出軌,裏面提供了很多案例,爲了修復關係人們嘗試的一些,也在給我們更好理解婚姻和背叛的時候,更多的探索自己,別人
  • 桓豐羽
    有時候連我們自己都不瞭解自己最隱祕的需要,人性真是一個複雜又有趣的話題,需要用一生去探索
  • 蒼馳月
    對於出軌還是鄙夷,但這本書提到的一些觀點確實值得深思:婚外情的誘惑不僅僅在於第三者,可能更是出軌者發現的新的自己,如果在婚姻中找到了足夠的自由,大家或許就不會想去別處尋找了
  • 鳳泰華
    經營好一段關係,我們需要去真正瞭解伴侶的需求
  • 杭秀雋
    ”、“婚外情是自我發現的一種形式,是對新身份的一種探索
  • 屠若薇
    通常,人們在婚外情中發現的最令人陶醉的他者並不是新伴侶, 而是新的自我
  • 扶德佑
    人生漫長,說不定什麼時候你又渴望尋找丟失的自我了,你可能會覺得生活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不忠是一種誘惑
  • 敖心香
    “出軌”是人對自我人格的一種追逐行爲,就像我們從小既渴望母親的懷抱,又渴望去遊樂園探險,安定和刺激是人性兩面,訂立越軌的邊界與訂立婚姻契約同樣重要
  • 柴語絲
    整本書就是不勸分,勸說捲入出軌關係的倆夫妻探討婚姻邊界忠誠努力恢復經營關係,像是孩子要生了想到要去墮胎了
  • 呂語柔
    而人對自我可能性的實現的渴望一直存在,需要安全和歸屬感,又渴望冒險和獨立性,這是真實的人性,複雜、充滿悖論,也正是因爲承諾和道德約束,讓打破禁忌的越軌之事有了不可抗拒的吸引力,所以婚姻幸福的人也出軌,爲了尋找新的自我、探尋未實現的可能;即使是開放性關係也會被禁忌誘惑,因爲越軌就是人的天性
  • 路津童
    婚姻忠誠是在以前更多的是男權社會的支柱,脅迫女性以確保家族血統以及遺產繼承
  • 方星澤
    因此婚姻忠誠更多是雙方的選擇,於是婚姻忠誠更多的是契約精神
  • 牧燁華
    婚姻會壓抑後一種渴望,會把一個複雜的自我變得簡單,會給你固定的家庭角色
  • 敖英慧
    人生漫長,說不定什麼時候你又渴望尋找丟失的自我了,你可能會覺得生活還有另外一種可能性,所以即使擁有完美婚姻的人也可能冒着失去一切的風險選擇出軌
  • 謝令雪
    這本書試着用更開放更坦率的方式來探討婚姻的邊界,探討忠誠到底意味着什麼,對這個充滿了背叛和謊言的時代,意義重大
  • 禹俊逸
    穩定與慾望,如何得到平衡,充滿情愛智慧的伴侶會從不忠的劇本中擷取他們維持婚姻的策略,這絕不是一種偶然
  • 舒問楓
    佩瑞爾建議人們用搞婚外戀的勁頭來努力經營婚姻,在婚姻中發現自我完善自我,也試着用更開放更坦率的方式來探討婚姻的邊界,探討忠誠到底意味着什麼
  • 皇甫紫玉
    書中還探討了開放式的婚姻關係,這也讓我聯想到身邊的個別案例,也許很有趣,但我個人更偏愛深沉、持久的愛和忠誠,就如作者所言做正確的事比婚外戀的誘惑更具有價值
  • 水光濟
    3. 作者建議人們用搞婚外戀的勁頭來努力經營婚姻,在婚姻中發現自我完善自我,也試着用更開放更坦率的方式來探討婚姻的邊界,探討忠誠到底意味着什麼
  • 尹秋穎
    一改雞湯讀物的認知,猛然發現原來愛與親密,出軌和背叛外還有那麼多值得思考的原因
  • 西門傲冬
    理論部分的探討不夠深入,帶一堆人名的案例來回穿插讓我看完書整個混亂,但提出了一些新的思考角度
  • 施芳蕙
    案例很多,也試圖納入社會、文化等視角多棱鏡式剖析,特別是關注到出軌者這一邊緣人物的真實境狀值得重新審思(包括道德者-出軌者的身份轉換)不過對於所提出的矛盾、悖論等尖銳問題,僅草草論證了個案應對的類型,答案依然是懸而未決
  • 牧端靜
    作爲普通人第一次閱讀時會被很多觀點的提出保持警惕,作者大量的諮詢案例的總結分享提煉,已經制作成一劑猛藥,雖不全面,還有很多方面未能考慮到,但客觀的感覺是不錯的,有些部分感覺過於冗長
  • 郝悅可
    統計規律無法完美預測個體,可能對於每一個婚姻、每一個人,最終的問題是你想做一個什麼樣的人吧:你想接受哪些人性,你想超越哪些人性
  • 曾心香
    這個世界並非非黑即白,婚姻也如是 / 曾經人們不忠,是因爲婚姻不應該傳遞愛和激情;今天人們不忠,是因爲婚姻沒能帶來它所承諾的愛、激情和一心一意的關注
  • 寇英哲
    整個書框架是觀點+案例的結構,很鬆散,而且缺乏深度,不過提供了很多視角
  • 關鵬舉
    劈腿和出軌的性質一樣,當代的婚姻愛情已經遠遠顛覆傳統,我們需要重新審視,在新的環境背景下以新的視角看待,做好心理準備,更好的迎接和處理一段關係
  • 公孫皓軒
    有時心動的原因,是因爲世界上出現了一個人喚醒了另一個部分的自己,自己不想失去那個令人心動的自己
  • 狄如儀
    這本書分四個部分,我粗淺的理解分別是:如何在新時代背景下理解“婚姻”和“不忠”,如何在出軌發生時面對羞恥、內疚、嫉妒、自責、報復等情緒,如何理解出軌的動機和意義,以及作者對婚姻和出軌的一些看法和總結
  • 弘友桃
    頂點模式是兩個人各自打怪升級,到達事業上的一個小山峯的時候,才考慮結婚,這時候兩個人的情感都比較成熟了,都經歷過一些風雨了,終於找到了另一半
  • 閻穎慧
    正如世界上的很多事情一樣,廢除一夫一妻制未必就能消除親密關係中的背叛,因爲人總是犯賤地去追尋可以打破的禁忌
  • 文如蓉
    是作者上一本書《親密陷阱》的續篇,而這中間,隔了十年的時間差,婚外情一直爲人津津樂道,但一旦發生在自己身上,又深感羞恥和刺激
  • 西門紫萍
    後者是兩個人各自打怪升級,到達事業上的一個小山峯的時候才考慮結婚
  • 井瑜然
    而這本書的存在本身卻告訴我,這沒什麼,這是常見的問題,世界上不只我一個人在經歷這樣的難受時刻
  • 薛思柔
    作者讓我感到衝擊的第一個觀點是,“出軌有時候會帶來一種情感空間,可能會讓不完美的愛情、性和家庭關係持續或容忍下去”,即出軌方尤其是男性,並不是想要破壞婚姻纔出軌,相反他擁有一切:一個功能性的婚姻和舒適的生活,暗地裏有一個情人,他可能已經做了父親,重要的是,他完全達到了他想要的平衡,並且學會了如何保持這種狀態
  • 閔陽輝
    這是一本對我很有啓發的關於親密關係的工具書,對於工具書其實很難去做一些總結歸納,說感受之類的不務實,說方法又過於困難,作者都要寫上三百頁的內容,我如何就能在三百字裏說明白
  • 晁靜恬
    看知乎,忘了啥故事,記得一句話是:我變得什麼都能理解,但什麼也不相信
  • 顧水風
    ” 讀完後明白了什麼是真正的信任:應對不確定性的力量(尊重進化論,同時不害怕);也明白了真正不健康的並不是出軌本身,而是雙方無法對彼此的慾望坦誠溝通
  • 鄒小之
    看了個空氣,沒有實質的東西,都是案列堆砌的,畢竟國籍不同觀念不同,這也不是第一次被安利看的書了,建議看李銀河的
  • 陽佟寄春
    每個章節都有幾個案例,但是案例之間沒有過渡,一段看完後思緒還停留在其中,等着看後面的情節呢,結果馬上跳到下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了,有點割裂感
  • 蓬雨筠
    人們總是審視批判“出軌”這一行爲,卻從不關心一場事故中的三個人,其實都是無法妥善處理人與人關係的受害者,或許截取這一時段的故事,我們能劃分出誰傷害了誰,當把所有的情感放在這個人一生的情感中,你會發現,我們都不斷在自我修復
  • 幹明俊
    置身事外的人,比如我,也可以從這些故事中學習到,忠貞是一種陳諾,而被壓制的衝動,最好是和伴侶一起去想辦法排解,以“我們”爲單位
  • 廖雍雅
    從積極的意義來說,認識到我們所愛的人永遠難以捉摸,會讓我們從自滿中清醒過來
  • 鄂宜春
    從最積極的意義來說,認識到我們所愛的人永遠難以捉摸,會讓我們從自滿中清醒過來
  • 赫連祺福
    認識到我們所愛之人永遠難以捉摸,會讓我們從自滿中清醒過來
  • 單憐南
    書的末尾提到了非一大一妻制的多樣化兩性關係的案例,真的讓人大開眼界,也給重新思考關係中的信任、忠誠和依戀提供了些啓發,彼此尊重對方的獨立,留有各自的神祕;基於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下制定的盟約能給關係帶來彈性和活力……總之,保持開放的態度吧,是對自我和人性本身的尊重
  • 宣璇娟
    現代婚姻承載了過去婚姻經濟上、傳宗接代的功能,還必須承載情感上的親密,以及性的專一,或許確實是期待越高,越容易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