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暗星薩伐旅

◎本書入圍湯瑪士庫克旅行文學獎決選名單 從非洲傳出來的消息全都是壞消息

正因為如此,我纔想去那兒,只不過我不是為了那兒的慘狀、紛爭,也不是因為報紙上屠殺與地震的報導;我只是想要重溫身在非洲的愉悅

--保羅‧索魯 史瓦希利語中,「薩伐旅」的意思是旅行,特別是長途的旅行

索魯沿著尼羅河而下,從開羅一路穿越非洲大陸,直到開普敦

搭乘火車、船舶、運牛卡車等各式交通工具,見到了世上一些最美麗的風景,--經常也是最攸關生死威脅的景緻

三十五年前,索魯曾到過非洲,此次回來,他發現,今日非洲仍與三十多年前相同,也與一百多年前,殖民者來的時候一樣,心繫非洲的他,仍舊熱愛非洲鄉間的活力,卻大力的批判了城市的腐敗,因此,此趟旅行,正像是處於黑暗的星球

索魯不擔心因黑暗而來的威脅,他認為,旅行者的自負就是將埋頭走進未知

最好的旅行是黑暗中的一躍

如果是個熟悉又友善的目的地,有什麼好去的? 這一場旅行,對於索魯來說饒富意義,他在當地度過六十歲生日,還發現自己入圍了諾貝爾文學獎;《暗星薩伐旅》正結合了大歷史與個人饒具啟發性的旅程,無疑是索魯所有作品中最大膽,且最優秀的精采之作


  • 雙愷樂
    65年作爲和平團志願者到非洲的馬拉威支教,35之後重返非洲,從開羅陸路縱穿到開普頓
  • 方雯麗
    對在非洲的所有NGO組織沒有好感,提出:非洲的問題需要非洲人民自己決定如何解決
  • 呼延夢菡
    截然不同的一個世界,一套不一樣的生存法則
  • 竺馥芬
    可能因爲年輕時與非洲的緣分,又或者單純因爲年紀大了,索魯表現的不那麼尖刻,批評中藏有痛惜
  • 居元基
    應該是保羅寫得最好的一本,至少是之一,不管怎麼說,那是非洲
  • 鍾天驕
    我愛保羅•索魯,關於非洲,有了不一樣的認知
  • 鹹嘉誼
    書名“暗星”因爲從空中俯瞰,非洲是暗的
  • 閆法含文
    在索魯的各大洲遊記中,這算是比較不枯燥流水的一本,睿智的句段頗多
  • 祁思恩
    變化甚微的三十年讓作者此行對非洲充滿遺憾,不治根的國際援助組織,腐敗無能的政府,被鉗制的知識分子,根源更在於看不到老百姓改變的意願和努力,二十年後情況如何,還沒人以保羅的貼地觀察來解答
  • 祁鴻卓
    繁體字、豎排版、差異的地名翻譯,但這些都完全不能抵消對保羅索魯的期待,還是一樣的尖酸刻薄又博學睿智,埃及🇪🇬…蘇丹🇸🇩…埃塞俄比亞🇪🇹……肯尼亞🇰🇪…烏干達🇺🇬…坦桑尼亞🇹🇿…馬拉維🇲🇼…津巴布韋🇿🇼…莫桑比克🇲🇿…南非🇿🇦,這些貌似經常在新聞聽到但完全不瞭解的大陸,就如去年看到的拉丁美洲歷史一樣的震撼,保羅的博學增加了旅行的廣度,睿智強化了旅行的深度,尖酸刻薄反而提升了認知,謝謝保羅
  • 武沛槐
    找了幾年,終於在某個偏僻的圖書館裏找到這本書,幸好是本值得一讀的好書
  • 駱傲柔
    啊,想去非洲~
  • 鮑浩曠
    心痛的發現一切都沒有太大變化,政府一樣的貪婪,人民一樣的窮
  • 廖吉敏
    對於這塊大多數人都印象模糊的大陸,本書是個不錯的導覽
  • 瞿薇歌
    太棒了,彷彿跟着作者親歷了一路的風景和交談;讀過之後看谷嶽的《嶽野支路》,2018年從開普敦自駕到開羅的紀錄片,反走theroux走過的路,風景會有多少不同
  • 儲夜蓉
    2005年我去了肯尼亞, 參加了作者所說的那種永遠體會不到當地人真實生活狀態的旅行團, 雖然不可能象作者那麼徹底地接近非洲, 即便是參加這種旅行團, 沿路從車窗裏所看到的對我來說也已經觸動不少. 我們所住的酒店爲了1美元的小費, 兩個非洲少女合拿一件行李, 不勞而獲和儘量少付出勞動力取得報酬對她們來說好像是一種常態.
  • 溫和宜
    第十一章“烏摩加號渡湖記”、第十五章“回索切山學校的後路”是我喜歡的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