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測詳情

債務危機

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10週年之際,全球一線投資者之一瑞·達利歐公開了他獨到的債務危機應對原則

這些原則可以解釋債務危機的發生機制,以及妥善應對危機應該遵守的原則

憑藉這些原則,橋水在其他機構受困於危機的情況下,得以準確預見事態發展,並安然度過危機

正如達利歐在其全球暢銷書《原則:生活和工作》中解釋的那樣,他相信,絕大多數事情都是一遍又一遍地反覆發生的,所以通過研究事物的規律,人們可以理解事物背後的因果關係,並制定妥善應對的原則

在這本書中,他用這種方式剖析了大規模債務危機,並分享了他的模型,希望以此來降低大規模債務危機發生的概率,以及幫助人們在未來更好地掌控危機

在這本書中,達利歐通過三部分內容闡述了債務危機及其應對原則:債務大週期模型(解釋模型)、3個重要案例(深入考察20世紀20年代德國魏瑪共和國、20世紀30年代的美國大蕭條和2008年金融危機)、48個歷史案例和數據對照分析

作爲成功駕馭危機的極少數人之一,達利歐提供了他的非常規視角

無論你是投資者、決策者,還是僅僅對危機感興趣的讀者,這本書都將幫助你以備受啓發的新方式理解經濟與市場


  • 周春芳
    《原則》是內部治理,本書是外部環境,兩本書一起看收穫頗豐,雙劍合璧可窺經管概貌,本書和《原則》一樣,值得用一生反覆品讀
  • 仲沛槐
    這本書詳細分析了多次著名的債務危機,雖然後面案例太乾啃不動了,但對我的啓發足以值得五星
  • 劉寄柔
    總體來說本書滿分推薦,尤其是書中講述的危機時政府的應對措施以及普通百姓的種種行爲對我們很有借鑑意義
  • 宣雨筠
    本書一如既往的通俗嚴謹
正如達里奧在《原則》和經濟機器短片中展示的一樣
巴菲特說他不關心宏觀經濟
但不代表他不瞭解宏觀經濟
達里奧構建的債務分析框架闡述了他所理解的經濟運行模式
並在橋水日常決策當中實際踐行
考慮到橋水的世俗意義上的成功
這本書無論如何都值得拜讀
PS. 個人主觀感受上,達里奧表現的也足夠真誠
  • 谷和碩
    書是好書就是有點囉嗦,總結就是放水解決所有危機,雖然有道德風險但總比一直蕭條好,本國債務比外國債務更好解決
  • 簡碧菡
    看這本書的時候一直懷疑中國的決策者是不是也看過這本書,或者跟達利歐做過交流,應對危機的方式貌似很相似,總體感覺還是能學到不少知識的,非常硬核,很多概念還需要在深入瞭解,以後還要再多讀幾遍
  • 艾和歌
    網友說第二部分案例詳析是精華,我就先看了這部分的一戰後德國債務危機與惡性通脹一章,感覺很囉嗦,幹活並不多,簡單而言就是德國戰敗導致資本外逃,通貨膨脹,後來協約國放寬了對德國賠款的追討,德國經濟就復甦了
  • 慕容芮悅
    第一章的兩個模型很棒,第二章的德國魏瑪共和國惡性通脹案例很好
  • 廉鴻遠
    而第三部分的48個補充資料案例個人就放棄了,能讀並且懂前面就足夠了
  • 貝子丹
    豐富的書報剪輯、案例彙編和精確的數據統計不但體現了橋水的研究實力,更說明了,只有充分尊重歷史和知識,才能在時代浪潮中立於不敗之地
  • 簡立軒
    五星好評,第一部分介紹基礎知識,闡述了債務週期的幾個階段以及表現形式,第二部分詳細了介紹了德國和美國的三個案例,第三部分羅列了48場債務危機的資料
  • 夾谷溫茂
    歷史總是相似的,因爲經濟週期有規律可循,第一部分是精華,第二部分是史實(驚訝於德國二戰前的社會矛盾),第三部分AI寫的,可略過
  • 強思卉
    全書分爲三部分,第一部分講長期債務週期模型,是作者在 YouTube 上的《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視頻的詳細講解版,模型和講解都很棒;第二部分詳細講述了 20 世紀 20 年代的德國戰後經濟,20 世紀 30 年代美國大蕭條以及 2008 年的美國經濟危機,數據翔實,邏輯縝密;第三部分粗略展示了近百年來的 48 個債務危機案例以及數據,這部分沒有細讀
  • 巢曉旋
    看罷 會對國家財政 金融市場等有更深一層次的認知…甚至讓我回想起2015年首波股災時 千股跌停幾日後的千股停牌之“默契” 以限制賣空 隨後證金匯金入場提供流動性 buy everything的壯觀場面…不得不說 美聯儲還是相當有水平的(也許從當年日央行應對泡沫破裂時的躊躇中吸取了教訓)
  • 柏星澤
    5.任何一個國家其實都從來沒有在舉債過多和過少之間取得完美的平衡,每15年左右出現一次大型債務危機,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避免的
  • 譚英哲
    2008年的危機,如果不放水對於美國這麼一個信貸型國家來說,陷入通縮將會是一個惡性循環
  • 申屠陽平
    於2019年中國債務危機期間閱讀,使我對中國度過金融危機充滿信心,中國在金融方面有巨大的把控力,且中國房地產市場非完全均衡的市場,市場不存在做空機制,且國家限制,致使房地產基本不可能崩盤
  • 黨金枝
    基本上前面的270頁就把觀點論述的非常清晰了,後面的案例是一個模塊,危機前境況,危機發生和後續政策跟緊,大邏輯是每一次危機都是決策人和當時政策的博弈,結果基本都是以新的制度去改變危機對國家的影響,而以後的發展也同時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總的說來,這是一本能讓你對所有經濟危機的迷惑都能解答的書
  • 甄文宣
    而且這也是美國對試圖使用非美元進行能源結算國家打擊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 餘晨風
    看了前面的模型解讀和08年經濟危機的案例,算是對經濟危機一個週期的瞭解吧
  • 公羊桂芝
    先讀中間三個大案例,有條理,邏輯集中地跟蹤解析市場,讀完猶如增加50年市場經驗
  • 石初夏
    讀的十分辛苦,經濟學的概念只瞭解皮毛,事情發生和改變的邏輯根本無法思考,更沒有水平思考出結果
  • 滿欣怡
    作者寫出來的是一些結論性的東西,基於他很硬的分析,那些分析可能不是普通人能做得出來的,一方面是經濟數據的取得途徑,另一方面是分析的方法、模型和提煉過程,需要結合極其大量的背景資料,但是如果你認真讀完了,再結合中國的實際情況,會發現中國政府部門和央行在我們的房地產政策調控過程中沒有讓泡沫膨脹到破裂,至少眼下是控制了房價的持續上漲,也保持了一定的經濟增速,不過,救市的資金可能更多的最終流向了房地產市場
  • 庾代芙
    原著是一本好書,但是簡中部分金融用詞翻譯值得商榷,如果搭配原則2閱讀,更能把握達利歐的思想體系,本質上也能預測今後我國大概率會幹什麼,看看主權國家2年以來大量增加黃金儲備就能明白
  • 向迎荷
    再看了一次德國魏瑪時期的惡性通貨膨脹、美國30年代的大蕭條和08年的次貸危機,08年次貸危機的問題比30年代更嚴重,但伯南克、保爾森、蓋特納聯手協作將可能持續十年的經濟危機縮短至兩三年,代價是美國更加嚴重的貧富差距,以及將危機通過美元霸權分擔給全世界
  • 東方安筠
    經濟週期其實就是債務週期,在處理債務危機的時候,雖然從道德層面大部分老百姓都更傾向於通縮的政策來懲罰那些造成泡沫的部門,但是通縮帶來的企業破產、債務重組以及失業率飆升確實政治社會難以承受的,所以最終政府都會轉向降息以及放寬貨幣政策製造更多的流動性來解決問題
  • 辛成雙
    其中很多政策建議以及危機描述都對中國最近今年主動降房地產部門的槓桿和股市的槓桿有極強的借鑑意義,最後說的宏觀審慎政策和貨幣政策的配合,不就是貨幣寬鬆加限購嘛
  • 岑憶敏
    政策手段 貨幣手段,利率 匯率 貨幣債券化 購買金融資產 拉長債務年限 本幣債務與外幣債務帶來較大的區別 外匯儲備
  • 宿凝思
    1)無外債國家爲通縮性蕭條,債務通常可分攤
  • 歸海景鑠
    第一部分是經濟學著作,講述通縮性和通脹性債務危機的模型,全書的精華
  • 鄭雪松
    着眼當前,中國要警惕兩類債務危機模型,尤其是通縮性債務危機,或者說中國已經在“和諧去槓桿”的道路上了
  • 鄧宜嘉
    作爲一個外行的理解:美元是世界貨幣,所以在美國發生債務危機時他可以通過印錢像全世界轉嫁成本,還能緩解本土的通脹
  • 藺浦和
    債務的視角來看經濟週期,長期短期,通脹通縮
  • 範芮瀾
    債務危機是否本幣計算分爲通脹型和通縮型
  • 鄂子丹
    全乾貨,尤其第一部分介紹了通縮性債務週期和通脹性債務週期的各階段,並指出央行政策以控制通脹率和經濟增長率爲目標,卻忽略了對泡沫的管理,即針對信用的管理
  • 米夏之
    第一部分是精華,其中又以“通縮性債務週期”更貼近我國國情,與美國金融機構去槓桿化相對應,我國去槓桿化的核心在於非金融機構,企業債臺高築是主要拆槓桿點
  • 梁丘語蝶
    高舉外國貨幣債務的就是通脹性蕭條,反之則是通縮性蕭條
  • 吉子墨
    基於作者及其團隊長時空債務危機案例研究結果,首先明確債務、信貸的關聯;進而明確債務週期的來源,並將債務週期分爲通縮型、通脹型加以討論其特徵、階段和應對政策工具;接下來以德國魏瑪惡性通脹、大蕭條、08年次貸危機爲基礎,驗證前述理論,並將48個案例機器彙編結果附後
  • 闞雲臻
    3)通縮型和通脹型的起因不完全相同,粗略地一道歸爲由債務危機引起並不合適
  • 闞怡璐
    相比30分鐘的視頻:經濟機器是如何運行的,書顯得概念太多、太零碎和死板,通縮性債務週期和通脹性債務週期區別在於哪也沒太讀明白
  • 單清心
    anyway核心思想是:信貸/債務創造了經濟週期,去槓桿要均衡運用緊縮性政策(縮減支出、加稅、劫富濟貧)和擴張性政策(赤字貨幣化),其實還蠻反直覺的,有MMT那味兒了
  • 桓幻露
    第一部分,72頁,分析通縮式債務和通脹型債務週期的幾個階段,分析的邏輯性強,全面、細緻;第二部分,200頁,還原並分析100年內三次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債務危機,資料詳盡,以史鑑今;第三部分,數據圖表資料可得性好
  • 禹怡嘉
    分爲通脹型債務危機和通縮型債務危機
  • 井白楓
    主要講通縮和通脹性債務研究分析的,宏觀經濟基礎紮實的話看起來估計會輕鬆,偏專業的書籍,推薦有閱讀需求或者目標(例如真的感興趣)再閱讀
  • 融綺玉
    和諧的去槓桿關鍵在於有足夠的刺激(印鈔+貨幣貶值)來抵消通縮(財政緊縮+債務違約),使名義經濟增速高於名義利率,但又不會因刺激過度而引發通脹
  • 堵和靜
    很下功夫的對很多國家、不同時期的債務危機進行了整理歸納,對德國魏瑪、美國大蕭條、次貸危機的復牌很詳細,起碼讓人瞭解整個過程和當時人們的心態和媒體的報道
  • 蕭夢桃
    書的內容並不易讀,而且有堆疊材料作弊的嫌疑,但能夠讓人體會的道理是很有價值的—我理解到這麼幾點:1.債務危機幾乎不可避免,除非政府能夠及時抑制泡沫的發展;2.化解債務危機,就是用普羅大衆的利益去填少數金融機構製造的大坑;3.債務危機的化解當然對普羅大衆有利,但有利的程度不及對於少數富人有利的程度,導致社會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
  • 盧夏菡
    講的很細緻,但是很多內容讀的有點似懂非懂
  • 柏曉霜
    仔細的讀了20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的部分,內容很多都是以新聞稿的形式出現,看到每天的跌幅,也太刺激了,可以說是驚心動魄,如果不是場外沒有任何利益瓜葛,心臟病要犯了
  • 趙悅可
    其實我只想盡可能瞭解一下現在這個疫情會導致什麼經濟情況發生,作者總結能力很厲害,很清晰的總結了模型和相關的例子,不過所有的一切都是基於過去,假設和理論(經濟學一向給我這個感覺),我並沒看出對於個體而言,在不一樣的實際情況下有什麼好的應對策略
  • 公孫亦絲
    收入增加和資產漲價會導致進一步借債,擴大在商品和金融資產上的支出
  • 曾興文
    借債基本上會將支出和收入提升至超出經濟生產力穩步增長所對應的水平
  • 軒轅娟妍
    但是單純靠積累債務發展而沒有實打實創造財富源泉的經濟終究是要還的,資產負債表衰退的反噬也只會越來越大,希望這波老爺們多爲百姓謀一謀吧
  • 漆雕元白
    本書對於經濟週期的運行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思路,債務驅動着經濟週期的發展,債務促使人們的購買力提高從而促進經濟的增長,債務是需要償還的或者壞賬,在借債和還債的過程導致的收入不同就是債務經濟週期,其中有短期債務週期和長期債務週期,他們和生產率的提高一起促進着經濟的發展,在還債週期中導致收入下降等就是緊縮,這些問題進一步嚴重導致債務違約或者重組就是蕭條,央行通過增發貨幣抵消消失的信貸可以保證購買力不變從而保證收入不變,如果貨幣發的太多了就是導致通貨膨脹,無論是宏觀對於國家決策還是個人,債務的視角讓人眼前一亮並對經濟運行有了全新的認識,強烈推薦作者製作的一個視頻《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
  • 顓孫梓瑤
    對比歷朝歷代的興衰,這種債務危機在經濟裏的影響力不容小覷,最終可能會導致一個國家政權的完全坍塌
  • 慕飛荷
    反正到經濟週期的頂端,泡沫破裂時,政府爲了整個經濟考慮,會降息、印鈔放水,讓債權人買單
  • 喻玲瓏
    央行對利率的控制決定了短期的小週期,而當資產泡沫大到一定程度,利率的提高則面臨泡沫的破滅,走向蕭條
  • 向涵易
    債務危機是裏,收支危機是表,一端是經濟增長,一端是資產負債表,表裏循環,經濟發展
  • 聶樂生
    過了一遍二戰前德國經濟蕭條、美國大蕭條和日本經濟危機的聯繫和過程,大概又看了看08經濟危機的經過,總體來說是世界經濟在不斷髮展膨脹過程中泡沫炸掉既有認識和限定然後再發展的一個歷程
  • 嵇贊悅
    1、收入下降會是信貸擴張的終結原因,因此不論個人還是國家都要始終下功夫提高生產率;2、個人少做消費性借款;3、《經濟機器是怎樣運行的》視頻講的更清楚;4、短債務週期3-7年,長債務週期長達70年;5、和諧的去槓桿要平衡(1)財政緊縮(2)債務重組(3)重新分配財富和央行印錢
  • 葉以蕊
    十分創新型的經濟分析模型,闡明瞭信貸對經濟增長的兩面性:它既可以在一定週期內,在社會生產力提升基本穩定的情況下刺激經濟增長,也可以在一定週期內產生泡沫並導致經濟危機
  • 池星波
    接近債務週期的頂峯時,人們預期以貸款維持的經濟會繼續以超越趨勢的速度發展下去
  • 禹凝然
    接受經濟存在週期是必修課,從利益和合理角度看待信貸也是
  • 丌官夏蘭
    看過作者的《經濟機器是如何運行的》,本書具體分析了魏瑪共和國(1次),美國(2次)債務危機,從地緣政治,當時的輿論導向,以及後續的發展方向講述了債務危機的出現,發展以及結束